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12期
卷首语 |
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在张力
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文化建设,不再仅仅从物质、技术、知识、制度等角度来审视学校,而是从内涵的、灵魂的、精神的层面来审视学校变革和发展,真正关注到了人是价值性存在和文化性存在,学校也是伦理性、精神性实体或场域。 视学校文化为能建、可造之“物”,体现了建设者试图以积极有为的方式对待学校文化。不过,学校文化建设并非易事,不是喊几句口号搞几个项目就能一蹴而就的,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探讨,或者说有一些基
评论 |
学校文化育人的三维向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是学校的办学之魂。学校是文化的存在。学校育人工作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下进行的,无法也不可能脱离一定的文化条件或文化载体。加之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组织,葆有深厚的文化气息。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累积并被师生员工共同恪守的“信念、价值、假设、态度、期望、故事、轶事等价值观体系,制度、程序、仪式、准则、纪律、气氛、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等行为规范体系,以及学校布局、校
评论 |
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它彰显着学校的教育理念,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特色,更重要的是,校园文化本身就是学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指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探索 |
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
摘 要 开展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不仅是教育理论创生的内在要求,而且是中小学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总体来看,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价值意义与构建策略等的研究,由此推进了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的整全性发展。但是,相关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为概念辨析不清、内容清浅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脱节等问题。为此,亟须对已有研究进行反思与总结,以厘清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意涵与研究内容,
探索 |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摘要 社会公正作为道德外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体情绪的道德内化双向互动。个体具有不同的情绪类型,不同类型的情绪体验对道德内化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分配客体是客观实在的表现方式,道德情绪是思维的运动形式。个体产生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利他主义道德内化,可以促进个体道德向第三阶段健康发展;而个体产生的消极情绪通常会导致利己主义道德内化,从而进一步固化个体道德发展第二阶段的偏执成见。与此同时,社会公正从外部正确
话题 学校文化育人研究 |
文化与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对学校的意义也是如此。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对学校的改革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学校教育,必须强化学校文化引领作用,构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和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文化人已成为学校教育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期话题聚焦“学校文化育人研究”,邀请相关专家从多个维度进
话题 学校文化育人研究 |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摘要 文化育人是德育实施途径之一。文化育人的提出可以从宏观(文化)、中观(教育)和微观(课程)三种不同的视域来考察,可以说文化是“人化”和“化人”,“教育是文化过程”,隐性课程是德育的重要手段。对文化育人的功能应持客观理性态度,理想的育人是“教育”与“化育”的有机结合。基于学校文化导向功能、陶冶功能、约束功能和凝聚功能,文化育人的实施路径主要为环境熏陶、人格感化、风气驱使、价值引领、精神感召和意义
话题 学校文化育人研究 |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摘要 教育立德树人与文化育人含义一致。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时代,实现文化建设升级,必须讨论学校文化育人三合一的本质,进一步说清楚文化育人是什么,用什么样的文化育什么样的人,怎样做明白育人这件事,并回答到底育得如何的问题。对于文化育人目的和功能,要明确文化育人目的是培养具有真善美品格的人,学校文化建设过程是文化、育、人的三事合一,文化育人结果需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参照,组织带动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萃取
话题 学校文化育人研究 |
新时期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品质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重要举措。在现实中,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着品质提升的问题。要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品质,首先要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下,新时期的学校文化建设还要把握好目标站位,把立德树人作为目标和价值尺度,构建立德树人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建设品质,需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调动不同主体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开发和利用学校文
讲堂 |
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教育的价值
刘长铭,北京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长,北京四中原校长,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本文系作者根据2022年5月25日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德育杂志社主办的“中国德育·明德讲堂”中所作的讲座整理而成。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育人资源。学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标识文化、人际关系文化等。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
样本 |
创“德融数理”模式 求“知行合一”实效
中国德育:蔡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采访。“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模式在贵市落实生根的背景是什么,这种模式与贵地的教育现实是否匹配? 蔡润圃:自2016年以来,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我市在面向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超过30万人次的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区域经验、北京市以项目驱动为
样本 |
循序力行,让“德融数理”落地生根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省莱州市莱州中心小学把“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研究作为建设学校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链条延承观”“全局联动观”“融合发展观”,躬身实践,努力把握育人规律,促进新德育研究落地生根。 一、循序探索,推进链条化延承 自2014年起,学校以“文明基因:孝诚爱”读本研究为基础,进行德育课程的实施研究,到如今整校推进“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研究
样本 |
践行“德融数理” 打造“行知乐园”
为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省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在烟台市“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的引领下,在已有“孝诚爱”课程改革及其成果基础上,整合校内外德育资源,运用大数据的思维方法,将情景教育、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把道德理念多角度、跨学科、系统性地呈现给学生。学校以“建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为信念,从“多维师资队伍建设、活动课程体系育人、5G育人平台搭建”三方面推进真实
样本 |
在情景体验中为儿童播下道德的种子
当前,学校德育重说教、轻体验,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以触动学生心灵,导致学生知行分离;重形式、轻内涵,为了德育活动而活动,没有探索出符合儿童心理的德育课程体系。无法被学生同化吸收并整合为个人的本质仍然是当前道德教育的一个困境。2020年以来,山东省海阳市实验小学依据烟台市推行的“德融数理·知行合一”新模式具体要求,结合海阳市“德育序列化”研究成果,创新主题班会和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情景体验为主要育人方
样本 |
案例循证:学校文化建设的再建构
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将上一代的文化内容经过价值批判和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传播给下一代。为此,学校需要充分地利用各种因素,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观、信念、语言、环境和制度的文化特质。而通过案例循证进行学校文化研究,可以让学校聚焦于自身文化,进行学校文化再研究、再整合、再建构,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和建设途径,突出学校文化教育功能,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形成文化建设的系统性操作策略,从而促进学校的
样本 |
“雅行课程”:育人重在育品
中小学生处在道德认知发展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良好教育和品行成长影响一生。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千头万绪、零碎冗杂,如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抓住“主心骨”,紧扣“主旋律”,增强德育效能?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以“博雅教育,奠基人生”办学理念为指引,积极构建“雅行课程”框架体系,创新“雅行课程”实施策略,探索“雅行课程”评价措施,以此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第一线 |
让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焕发育人活力
优秀的传统数学文化是精神的“母乳”,是落实童蒙养正的源泉。在数学课程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神“母乳”的作用,引导学生打好“中国底色”、增强“中国认同”,落实童蒙养正,是教育者的重大责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精神血脉。学校课程是承载文化内核和培根铸魂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从文化形态转化为教育教学形态的重要途径。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线 |
一体化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微探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梳理单元知识体系,通过整体规划,合理统整,使教学内容由“碎片化”走向“结构化”,借助情境线、问题线、活动线三线联动,实现单元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 一体化视域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应在整体主义思维统领下为学生提供全景立场,要系统性地关联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主干知识等要素,并将这些要素按一定线索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小学《道德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