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08期
卷首语 |
以法律之力保障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沉、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首部以“爱国”冠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代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的新高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弘扬,彰显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新时代治理理念。爱国主义教育专门立法将爱国从道德倡导上升为法律义务,以立法独有的传播力和强制力推进国民精神和情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作为国家富强、民族振
评论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须遵循认知规律
摘 要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须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坚持认知的纵向衔接与横向协同。个体认知模式的时代性、认知能力的阶段性和认知结构的迁移性,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坚持创新性、注重时序性和呈现递进性。传统教学模式与认知数字化之间的张力、“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之间的张力、先在结构与新加工认知之间的张力,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认知模式滞后、认知阶段替代和认知结构消解等难题。对此,根本在于解
探索 |
中小学课程思政的概念内涵、发展动力及实施策略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探索方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方式。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和内涵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对中小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推动中小学课程思政发展的动力因素缺乏深刻认识,对课程思政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缺乏科学的策略和方法,在实施路径上存在偏差。当前,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发展,在理论上应澄清认识误区,深入
探索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演进历程、机制及展望
摘 要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重视以及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共同推动了政策的演进,从分散性支持到规范化支持再到一体化支持,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发展、深度发展、内涵发展。十余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也存在着来自网络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多元文化等的挑战。因此,要在保持政策稳定性与连
话题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四重维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标志着我国爱国主义教育进入法治化进程,对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期话题聚焦“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爱国主义教育
话题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三维解析
摘 要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的意涵可以从爱国主义教育法律规范的完善化、爱国主义教育法律执行的严格化、爱国主义教育法律适用的合理化以及爱国主义法律遵守的自觉化等维度来澄明。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有利于充分释放出法治所内蕴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之保障作用,助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质增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化在现实运行中,要具体指向于爱国主义教育要义的法治化明确、爱国主义教
话题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
论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的法治保障逻辑
摘 要 以法治保障爱国主义的弘扬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支撑。爱国主义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规范;爱国主义教育既是道德教育,也是法治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需要培养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构成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法治保障的理论逻辑支撑。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相关立法的实践,世界各国爱国主义相关立法的实践,“两个大局”之下相关困境的解决,构成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法治保障的实践逻辑支撑。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话题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
内地就读港籍小学生国家认同实证研究
摘 要 对437名在粤就读的内地港籍小学生调查发现,内地港籍学生国家认同达到上等水平,但在“公共集体自尊”上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部分学生认为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不太高,国民身份自信感相较不足;内地港籍小学生“个体价值”在年级、曾就读地、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依据调查结果,建议港人子弟班(校)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积极构建“大思政”教育体系,把握课程实施各环节,优化内地港籍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环境;关
讲堂 |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文化自信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发展道路,不仅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人文学术的辉煌,而且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的辉煌,还创造了魅力独特的中国艺术的辉煌。有不少文化名人不仅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至高点,而且代表着古代世界文化的至高点。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历史地位,对于我们获得文化自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人文学术;科
样本 |
立足名人教育,构建高品质育人体系
学校德育要不断创新理念和方法,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效果,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根基。本期“样本”所展示的几则案例,都是各区域和学校基于自身实际,依据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在德育工作上的积极尝试和创新实践。事实证明,这些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探索。 摘 要 发展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教育振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塘溪镇地处鄞州偏远乡镇,教育
样本 |
盐孕“六德”:塑造具有个性化的校园三维合度德育空间
摘 要 德育是需要空间支持的,江苏省盐城市盐渎实验学校以资源整合重构学校三维德育空间,即塑造意识空间,让德育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塑造物质空间,让德育正向赋能、文化赋魂;塑造行动空间,让德育融进课程、走进童心,对儿童进行合度教育,培养具有“晶盐风骨、海渎情怀”的“六德”少年。 关键词 德育空间;合度教育 学校德育空间即道德教育空间,是建构在互动层面的对学校德育参与者产生道德影响的空间。德育开展是
样本 |
且思且行且悟:“和合”文化引领下的中职学校文化建设
摘 要 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天台是中华“和合”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天台职业教育集团扎根天台这片热土,结合中职学校特点,充分汲取地方“和合”文化精华,以德育为抓手,且思、且行、且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新样态。 关键词 “和合”文化;文化育人;内涵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
样本 |
用百廿校史凝结的文化精神培育高素质人才
摘 要 高中阶段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强国后备人才的关键阶段。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立足学校百廿校史,守正创新,在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中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在对身心健康的追求中完善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对多元选择的尊重中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 红色基因;文化精神;人才培养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第一线 |
中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实施的三种基本形态
摘 要 中小学学科德育一体化需要立足课堂,采取恰切的育人方式,实现对中小学学科德育的整体构建与实施。为有效促进学科德育一体化发展,海淀区“绿色成长”学科德育项目经过实践探索,认为学科德育一体化体现为三个方面:学科内纵向衔接,贯通育德;学科间横向整合,协同育德;跨学科主题学习,整体育德。 关键词 学科德育;德育一体化;生态文明教育 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挖掘学科蕴含的德育
第一线 |
“三个转向”与“三个结合”*
摘 要 在德育课程中开展道德两难问题教学,有利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实现德性向德行的顺利转变。道德两难问题的合理设计是有效开展道德两难问题教学的重要前提,这需要实现“三个转向”:两难问题从假设转向真实经验,道德判断从统一转向分歧,德育对象从旁观者转向局中人。而要提升道德两难问题教学的成效,需要实现“三个结合”:发挥学生主体价值和“他者”示范相结合,课内教学和课外延伸相结合,道德情感激发
第一线 |
警惕儿童绘本中潜藏的关系欺凌问题
摘 要 有一类儿童绘本意在培养分享美德,背后却反映出关系欺凌的实质,引导幼儿教师和家长思考此类绘本的价值导向、剖析其中的关系欺凌特性及对儿童的潜在危害尤为必要。教育者在与儿童共读此类绘本时需采用合适的策略,包括引导儿童体会不同角色、用假设性询问启发儿童、链接儿童的生活经验、开展角色扮演游戏。 关键词 儿童绘本;关系欺凌;幼儿发展 绘本因其华丽的画面设计广受欢迎,在儿童阅读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