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4期
卷首语 |
法治是青少年最为重要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生活最为主要的精神引领要求,是人们的社会行为活动准则。国家确定了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列于其中。虽然还有其他的价值观要求,但是依据笔者的看法,法治是青少年最为重要的价值观。这是因为,我国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国各个阶层、各个组织都要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进行活动,政府要依法行政,学校要依法治校,每一个人都要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作为青少年,当然也要按照党和国家的统一要求,把
观察 |
新时代公民道德自觉的培育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自觉是社会进步的标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阶段,道德自觉成为人类崇尚美好生活的巨大精神动力。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赋予公民道德自觉新含义。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殷切诉求。 然而,必
观察 |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四重维度
随着时代发展,青少年在学业、生活习惯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青少年生命病理问题如自伤自杀、人身安全、心理健康、情绪障碍等,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核心就在于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阶段,对生命缺乏必要的认知和理解,压力应对能力不足,情绪管理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十分必要且迫切。 一、感悟生命本质: 提高对生命的认识是前提 从“知”的维度看,提高对生命的
探索 |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少先队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摘要: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理论基础,它指导着少先队组织的发展方向和任务目标,凸显了少先队组织的政治性这一本质属性。坚持少先队组织的政治方向,完成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使命,需要在少先队教育专业开设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课程,以引导未来的少先队辅导员研读马克思主义精髓,深刻理解少先队教育的意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少先队教育;政治性 作者简介:夏鹏翔,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
话题 青少年法治教育 |
1985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法治教育的重心变化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是每个国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应从青少年时期做起。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青少年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培养路径,借鉴他国法治教育的有益经验
话题 青少年法治教育 |
法治教育的意义重构与精神超越
摘要:以共同的善为导向,法治便具有了道德的正义性。法治教育要使正义兑现于现实,而不只是停留在正义的概念上,或囿于法治宣传。于是我们尊重儿童在其中的创造力,因为每个儿童都拥有他人所无法拥有的一些个人知识,而正是这些具体的个人知识在无组织、无计划地相互碰撞中,诞生了儿童的法治,这些法治不是设计的结果,而是行动的结果。我们从一般性规则出发开展法治教育,基于儿童“风俗”,寻求地方性资源,亦结合中华优秀传统
话题 青少年法治教育 |
青少年法治意识培育的缘起、使命和策略
摘要:青少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加强青少年法治意识培育,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立足新时代,广大青少年面临法治与情理的内在张力及其所带来的“成长的烦恼”,亟待树立和践行法治意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引导青少年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并经由“个体—社会—国家”的三维建构,锚定“以法治凝
话题 青少年法治教育 |
着力培养法治思维的日本法治教育
摘要:日本法教育的发展受到教育研究者和教师、法律实务家、政府部门三支力量的共同推进,并经过了从司法教育转向法教育的过程。日本法教育的突出特征在于其目标着眼于法治思维的培养,其内容重在法律背后的价值和原理,其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自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利益纠纷或价值冲突。教育研究者、法律专家和教师合作开发了许多深入浅出、以小见大的教学材料,促进了法教育实践的开展。 关键词:法治教育;法治思维;日本中小学
话题 青少年法治教育 |
培养具有法治素养的社会人
摘要:中小学法治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法治强国的基石。随着民主社会的推进,德国中小学法治教育不断发展,重在培养中小学生的法治素养,进而培育出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有效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德国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关注个人与社会生活领域的相关法律,强调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实施法治教育,并已经建构起一套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其课程建设的经验可为当前我国学校法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一定
讲堂 |
伦理视角下的法治教育解析
大家好,感谢主办方的邀请,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些我对法治教育的想法。 法治教育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比如法学视角的理解、法哲学视角的理解,不同的视角会对法治教育产生不同的要求与构想。我今天要分享的是伦理视角,也可以说是存在论视角下对法治及法治教育的理解。因为在我看来,存在论的视角就是人如何生活在世的视角,是如何在自我指引下去过人间生活的视角。这是适合所有人的视角,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定位
样本 |
实施“双贯通”,探索思政课改革的“济南模式”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济南市教育局秉持大思政育人格局,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首倡思政课“双贯通”改革,坚决破除思政课“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致力打通不同学段和学科间的割裂状况以及学校与社会间的壁垒,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性,探索出思政课改革的“济南模式”。 中国德育:王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
样本 |
推进“双贯通” 激活思政课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思政课改革全面启动。面对中央推动的重大教育改革,济南作为一个区域,如何找准发力点,把思政课改革做实做优?经过深入研究论证,2019年9月,济南市教育局正式启动了“双贯通”思政课改革。两年多来,一系列专业性、创新性的改革举措,率先出台的重要改革文件,同步直播的多场全市思政课改革现场会,让思政课改革在泉
样本 |
基于核心素养的“双贯通”思政课改革实践
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给予青少年正确的价值引导,思政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东省实验中学作为教育部确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和情境化教学研究,探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坚持“大思政”理念,将各类资源引入课堂,通过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思政课实践教学等活动,打开师生的视野和格局,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体现思政课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的思政育人模式,
样本 |
“双贯通”思政育人改革下的学校路径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把思政课上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深入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任务。济南市历下实验小学认真贯彻《济南市“双贯通”精品思政课改革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历下区“同心润德”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工
第一线 |
“双贯通”视域下“行走的思政课”实践
系统是由要素相互连接构成的。一节“行走的思政课”,作为一个教学系统,由教学环境、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个要素有机联系构成,因此,思政教师要不断优化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呈现“行走的思政课”的“系统之美”。 2020年1月,济南市教育局启动“双贯通”思政课改革建设工程。在推动思政课“理论+实践”的“横向贯通”改革中,市教育局提出开门办思政课的基本思路,确定了100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了
第一线 |
基于儿童需求的小学法治教育路径探析
在教学中教师应坚守儿童立场,顺应儿童需求,开展探究性、开放性、思辨性、实践性的深度教学,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法治意识,养成法治习惯,涵养法治精神,从而实现法治素养的提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何向儿童深入浅出地传授法治知识,有效地培育法治观念,牢固地根植法治意识,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儿童是学习需求的发出者,教师只有在了解儿童法治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设
第一线 |
良好师生关系的“基因”:“懂得”与“宽容”
师生关系是一种多方多面的动态体系,不只规则及约束,更有期待与浪漫。优化师生关系不仅要把情感态度摆在第一位,优先捍卫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内察、善调自我思维与行动,于种种看见中看见更多的“没看见”——看见文化变为更有文化的人,看见完整成为更具完整的人。 师生关系,既是常忆常有味的老话,也是越研越有力的新题。时过多年,教育虽已跨入新时代,但现实事例依然表明:“怎样提升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