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20期
卷首语 |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着力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教师职业所应遵循和恪守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师德是衡量和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首要标准。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弘扬高尚师德,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着力点,是一以贯之提升师德素养的内在吁求。 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学校要将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方案之中,总体规划,整体布局,系统实施,扎实推进。要成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 师德是教师立身、立教之本,师德师风则是衡量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
评论 |
正确把握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维度
摘 要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以其深厚的传统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新时代培养教育家型教师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为准则。弘扬教育家精神,需从为何为师、何以为师、如何为师三个维度,从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正确把握教师应该坚守的育人初心、修养的为师德行和选择的育人方法。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为何为师;何以为师;如何为师 作者简介 傅海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
探索 |
中小学道德氛围对师德失范行为的影响及协同治理研究
摘 要 中小学道德氛围及其建设是重拳出击治理师德失范行为之外的新视域、新举措。全国13个地区959位中小学教师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道德氛围中的校园卷入度、期望清晰度、师生关系和亲师交流维度对师德失范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校园欺负受害对显性师德失范行为和隐性师德失范行为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校园安全对师德失范行为,尤其对隐性师德失范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为加强学校道德氛围建设并防治师德失
探索 |
我国师德研究的取向审视与未来展望
摘 要 当前,我国师德研究主要呈现出四种取向:规范取向强调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约作用;德性取向致力于让教师追求崇高道德境界,养成卓越道德品质;主体取向认为教师道德自我是师德完善的先决条件,继而将重心转向教师道德自我的建构;实践取向重视教师在道德实践中所采取的自主行动,致力于提升教师的道德实践智慧。这四种取向看似分殊,实为一体:规范与德性互为前提;化规范为德性与由德性施德行紧密关联;教
话题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
新时代师德修养:逻辑架构、动力要素及生成路径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更是促进教师自觉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为此,必须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育始终,引导广大教师铸牢教育信仰、涵养教育情操,同时加强外在教育规范,促进广大教师将职业道德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争做“四有”好老师。本期聚焦“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摘 要
话题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
师德建设何以“有根”
摘 要 师德建设不是凭空完成的。注重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让师德建设“有根”,是学校师德建设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H校作为百年名校,在师德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学校校史文化的习俗性传承、教师道德文化的具身化代际传承以及校友师德叙事的认同性传承等不同层面组成的特色化师德建设实践。在专业化不断提升的师德建设背景下,学校可进一步提炼概括特色化师德建设理念,拓展专业化取向的师德建设路径,并在传统和未来两个时
话题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
银龄教师的师德资源:构成要素、独特价值与挖潜机制
摘 要 银龄教师是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独特教师群体,具有显著的师德优势。银龄教师的师德资源主要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构成。这些师德资源能够促进银龄教师专业发展,强化对受教育者的榜样引领,增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同时能够促进受援学校德育生态改善。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建构银龄教师师德资源挖潜的支持机制、动力机制、过程机制与激励机制。 关键词 银龄教
话题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
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师德师风舆情管理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中的师德师风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舆情作为反映社会舆论的晴雨表,对于师德师风建设与管理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结合4R危机管理理论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个阶段,构建保障体系、预防体系、策略体系和修复体系的师德师风舆情管理系统,可增强教育行业的危机应对能力,保障师德师风舆情的正向传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维护教师群体形象。 关键词 师德师风建设;4
讲堂 |
论师德师风建设的正面性
摘 要 在对师德师风高度重视中,隐隐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负面性。负面指向的师德师风建设虽有必要,但过犹不及,甚至会有反作用。师德师风建设不妨多些正面性,以正面积极的内容与方法去激发、涵养、壮大教师身上已有的积极因素。正面指向的师德师风建设要充分相信教师,给教师以应有的关心与尊重,充分肯定教师的额外付出。 关键词 师德师风建设;正面性;负面性 作者简介 高德胜,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课
样本 |
具身行走:消弭数字化“负能”德育的南山实践
摘 要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了认知过程中身体和环境的作用,认为认知源于个体实践。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以具身认知为取向,旨在破解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学生身心“宅化”、社交能力减弱、能力退化、分辨力不强,以及价值观淡化、目标感不足等问题。南山区结合知、情、意、行德育四要素,秉持“行走中成长”的理念,开发了“七彩南山德育地图”实践体系,以深圳精神为核心,创新德育载体、内容和机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
样本 |
上好“大思政课”,为青少年打好人生底色
摘 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坚持思政引领,在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实施“精准滴灌”。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南山区结合区域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创新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和活动,让“大思政课”真正起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的作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每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样本 |
赓续传统文化 铸魂时代新人
摘 要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德育工作室,创新实施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促进学科融合、开设传统文化社团、开展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有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环境建设;课程体系;文化体验 作者简
样本 |
数字化赋能区域中小学班主任发展的需求、路径和效果
摘 要 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是提升学校育人质量及育人效果的关键因素。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针对班主任队伍建设中的差异性、层次性等需求,以融合应用为基础,优化优质资源的共享方式,构建区域班主任智慧数字平台。同时,南山区建立了“五大池塘”班主任阶梯式发展机制以及班主任专业发展资源库,推动事务型班主任向创新型班主任转化,成功打造了区域班主任数字化建设品牌。 关键词 数字化;中小学班
样本 |
阳光德育,智联未来:一体化家长学校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 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一体化家长学校的建设则是深化德育工作、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路径。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三小以“阳光德育,智联未来”为核心理念,创新性地构建了以家长学校为平台,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资源的德育一体化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 家长学校;阳光德育;协同育人 作者简介 刘丹青,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三小德育主任,
样本 |
共生德育:点亮学生向阳生长的创新实践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了推动区域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园丁学校作为一所公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过构建“共生德育”体系,促进学生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和谐共生,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共生德育;阳光生长 作者简介 李怡然,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园丁学校德育主任,一级教师;薛露露,
第一线 |
以德立教铸师魂 躬耕笃行正师风
摘 要 以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为例,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从强化引领体系、优化行动路径、形成监督网络三个方面,阐述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和成效。研究发现,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丰富多样的活动实践、全方位的监督考核机制,有助于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 师德师风建设;小学教育;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 修文艳,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
第一线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和路径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中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彰显学校独特的育人特色,更能有力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然而,在将其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一、相关资源开发不够充分等。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可行性、价值与路径,旨在推动高中思政课实现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增强其亲和力与吸引力。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