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24期
卷首语 |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时代新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为新时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了方向。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灿烂的中华文明之智慧结晶和精髓所在,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我们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时代,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深入
探索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及路径
摘 要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小学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必然选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前,在融合时仍存在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材内容衔接不畅、各学段教师教研脱节等问题。可从丰富教学方法、做好知识衔接、构建跨学段教研共同体等方面入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的全面融入。 关键词 中华优秀
探索 |
第三代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主题班会模式建构
摘 要 主题班会是班级建设的主要策略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之一,但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惑,而第三代活动理论为解决困惑提供了一种可行路径。第三代活动理论视角下,主题班会含括了六大系统要素,其中主体、客体、共同体为核心要素,工具、规则、分工为调节要素,主题班会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调节要素上。通过剖析主题班会的运行模式,发现调节要素带来的问题,可以在交流、协作、生产、消费四个活动阶段寻找解决思路
话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弘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强调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弘扬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期话题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探讨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关键问题,总结反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做法与经验,为引导学生增强文化
话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
新时代德育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摘 要 塑造青少年坚定的中华文化自信,厚植中华文化基因,重要的德育路径和方法就是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对此,要做到历史传统与时代发展相统一、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价值性和生活性相融合、真理性与艺术性并重、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高雅与通俗兼顾。在德育中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在故事背景上要注意古与今,在故事选择上要注意轻与重,在故事价值导向上要兼顾薄与厚,在故事对象上要区分内与外。 关键词
话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
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 要 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大规模调研发现,实践中存在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体认不足、课程与教材不完备、教师队伍整体力量和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应加强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质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并努力提升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校高质量地开展。 关键词 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
话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路径探析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资源。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要在教学中挖掘、运用好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精准把握融入的结合点,多元开发融入内容,通过合理取舍、讲好故事、格言阐释、体验探究等路径,用好用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入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彰显课程以素养立意、以文化育人的价值理念。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话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可为、可能与可行
摘 要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民族院校思政教育,不仅能提升民族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丰富性与新颖性,而且能增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适应性、传承性与创新性。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多重育人价值为其融入民族院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契合点,使二者的互融共生成为可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民族院校思政教育,须以目标为导向,以课程为依托,以实践为旨归,以环境为助力。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院校;思政教育
讲堂 |
做事与做人内在关系的道德哲学审视
戴兆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教授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今天发言想讲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看待传统道德理论,二是讨论一下如何从做事的视角看人的道德行为,三是谈谈做事与做人的关系。 一、三种传统的道德理论 传统道德理论大致有三个主要分支,即德性论、规范论和元理论。德性论以追求人的内在德性的完善为主要目的,希望通过对人的德性的发展来增进人的道德能力,促进人们成为一个遵守道德的人。这在儒
样本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区域实践探索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效启发。教师能否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受教育者”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挑战,也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形式化、走过场、培训成果不能抵达教师内心深处、不同层面师德培训无法较好融合等问题,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立足区域整
样本 |
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金水”实践
河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地域特有的文化,充分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以及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学校教育是落实非遗文化重要场所,对培养学生自小了解中华文化、延续和传承非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课程改革实验区,二十年来,郑州市金水区教育局持续优化课程顶层设计,多元开发与实施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已成为
样本 |
创新亲子实践活动,打造家校协同育人新样态
广州市天河区昌乐小学多年探索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委会为主体的班级亲子实践活动,提升了家长家教素养,促进了亲子关系,优化了教育生态,形成了家校协同育人新样态。 一、“两为主”: 职责清晰,目标明确 所谓“两为主”,是指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委会为主体的办学原则。学校一贯坚持“博学笃志,生无所息”的校训,重视学习内容的广泛性、学习途径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风格的差异性,重视社会资源的利用,重
样本 |
德美融合,以美化人
美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围绕“德美融合,以美化人”德育理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发掘艺体特色教育蕴含的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功能,为学校德育注入鲜活内涵与生命活力。 一、科学制定德育目标 在校训“明德至善,务
样本 |
“三式”联动打造德育特色 全员参与创新育人模式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圳市光明区公明中学秉承“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力促师生最大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浸润式、贯穿式、体验式“三式”联动打造德育特色,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全员参与,全面育人,着眼创新,注重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一、浸润式: 文化浸润让德育自然发生 深圳市光明区公明中学是
样本 |
凸显艺术特色,奠基幸福人生
作为立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学校,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面向未来,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美育工作部署,全力打造一所以科技创新教育、艺体教育为主要特色,兼具人文精神的信息化创新型九年一贯制学校、深圳一流的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以及拥有南科基因、师生共进的未来学校。一直以来,学校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重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样本 |
五联致力课程思政的生动实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体现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领域。按此要求,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依托“五联一评”①党建品牌,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抓住课程这一教育教学的根本载体,树立“大思政”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五联致力课程思政”,激活不同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
第一线 |
试谈美学趣味与教师德育素养的提升
教师的美学趣味,也是教师道德的外显,直接影响德育的境界,如果能够施以激发、唤醒、培育,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德育活动的窄化与降格,并且能够通过审美判断与反思,不断扩充德育的视域,兼有丰富的知性、感性和理性,传递给学生博大、智慧以及信仰,诱发并鼓舞心中的道德理念,实现从美到道德的心灵过渡。 教师德育素养是教师实施德育实践的根本条件,是我国新时代教师师德和专业化水平的核心要素,也是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第一
第一线 |
开展自主微剧,培养孝爱品质
开展自主微剧,培养学生的孝爱品质,符合时代及学生的发展需求,也是对学校德育课程系列研究的进一步延伸创新。同时,该活动打破了活动课的传统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统计、在线学习互动平台及交互媒体技术,有效提高了活动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研究实践的兴趣,为我校教师新时代德育活动实践拓宽了思路,促进了教师德育活动设计及组织指导能力的提升。 上海市闸北田家炳小学立足传承与发展,践行田家炳先生的教育精
第一线 |
改革开放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改革开放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要彰显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使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根基扎得更深、更实。将改革开放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提高教师融入的意识和能力、确定融入重点、丰富融入资源、创新融入手段是改革开放史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在历史进程中
人物 |
小蔓师姐和她的情感教育理论
情感教育家朱小蔓教授是20世纪90年代我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时的同学,高我一级,长我10岁,我们同窗二载,共事十年。2020年8月10日,73岁的她带着对情感教育的深深眷恋驾鹤西去。 小蔓师姐以其情感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情感教育思想既是她个人生活经验的浓缩,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不断发展的时代产物。回想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人们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