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19期
卷首语 |
树立生命安全与健康意识 为青少年终身健康奠基
教育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开宗明义:“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黄金期、关键期,也是生命力旺盛却生命脆弱的阶段。帮助青少年树立生命安全与健康意识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会为其终身健康奠基。 学校是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主场。《指南》明确提出“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反思与构建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并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擘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开设专栏,就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阐释解读,为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其中关于教育特别是德育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摘 要 教师职业道德
评论 |
“大思政课”建设的逻辑起点、性质指向与关键点位
摘 要 “大思政课”建设是实现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其考察应该深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元问题的层面进行深刻的逻辑省思。在逻辑起点上,“大思政课”建设关注到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属性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现实困境等基本问题。在性质指向上,“大思政课”建设着眼于超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板块化、关照学生生活世界的现实性和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的合力性。推进“大思政课”建
探索 |
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的德育意义与实践要义
摘 要 2020年底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较2019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增加了关于允许教师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制定班级公约的条文。这一改动既是对班级道德氛围基本要素的整合,也将交往德育模式与制度德育模式进行了融合,还是对居于惩戒规则核心地位的“过—罚”二元律令之恶的消解,具有重要的德育意义。教育惩戒是门艺术,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注重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
探索 |
协同视角下小学体育课程思政实施的路径研究
摘 要 随着学科德育的全面推进,体育与德育融合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与德育协同育人符合体育学科素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家校社共育的要求。基于协同理论视角,小学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积累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达成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协同;提升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实现小学体育课程思政的过程协同,构建多主体参与体育课程思政的模式,实现小学体育课程思政的多主体协同。 关键词 协
话题 |
新时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价值定位、实践理路与实施保障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发展中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相对较脆弱的生命阶段,在这一阶段,树立安全、健康意识,提升健康素养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021年11月,教育部制定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推动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本期话题聚焦“青少年生命
话题 |
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的学科渗透:价值取向、实践要求、评价标准
摘 要 加强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学科渗透,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科渗透的价值取向,做好中小学课程教材的二次整合,调适学科教学目标,推进课程文化重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渗透的实施过程,提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和生成性;需要执行好学科渗透的评价标准,全程浸润生命教育核心理念,全程体现生命教育的评价办法。要之,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宜“耦合”而不“拼凑”,宜“增质”兼顾“
话题 |
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摘 要 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是生命安全教育中的重要方面,从教育理念、内容体系、实施途径三个维度对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初步构建,可以为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地提供参考。具体而言,在教育理念上,应以“生命教育”理念开展小学生命安全教育;在内容体系上,应遵循生命安全教育的科学性与小学教育的儿童性相统一的原则,以风险因素为原点构
话题 |
健康是教育的根本
摘 要 增进和完善人的身心健康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更是我们理解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要义所在。功利化的学校教育滋生了学生的怨恨情绪,迷恋加速主义的现代教育破坏了人的自然生长,这些导致学校自身的德性遭到削弱和瓦解,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形成巨大威胁。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要特别重视人的心灵健康,认真对待人的自然生长和积极改善学校的道德生态。 关键词 健康;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讲堂 |
学校心理“三预”体系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摘 要 深圳在预防和干预中小学生的心理危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以政府为主导、以学生为核心、以学校为基础、全社会各部门联防联控的学生心理危机的“三预”体系。如何保障“三预”体系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出效力,需要着重做好四项工作:识别长期累积的风险因素,构建多维立体动静结合的心理筛查体系;细微入手觉察学生的异常信号,并启动预防干预流程;做好预防工作,增加个体的保护性因素,提高学生
样本 |
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的“南山”行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以“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基础教育先锋城区”为目标,深入落实、拓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实施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行动。通过这一行动,南山区组建了德育成长共同体,统筹规划区域德育工作,形成了南山德育品牌建设的独特特色,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一重要课题提供了南山智慧。 一、势在必行:中
样本 |
以小见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五微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予以突出强调。为高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中小幼一体化核心价值观工作室创新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微模式”,即微宣传、微讲堂、微融合、微服务、微实践,帮助学生对外部世界、
样本 |
指向区域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四级教研组织机制建设的思与行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为了解决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区域层面进行整体布局,建立了指向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区域、联盟、学校、年级四级教研模式,遵循问题性、双本性、系统性原则,纵向上贯通一体、横向上互相补充,创新开展班主任教研组织机制建设,助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一、南山区班主任教研组织机制建设的现实诉求 深圳市南山区班
样本 |
实施“五个一”工程 提升家长养育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就家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标志着家庭教育由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法治为引领和驱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模式,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因此,深刻理解并
样本 |
“三生三式”模式下生态文明“学校群”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总基调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强调了生态文明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生态文明教育是在传统环境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基于“三生三式”模式开展生态文明“学校群”建设,通过
第一线 |
坚持“五养”举措,培养“有根”之人
当前,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针对性不强、教育效果不显著、教育形式缺乏创新、教育观念薄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幼一体化理想信念工作室联动区域内多所学校,以落实“双杰”德育要求、培育“有根”杰出学子为目标,探索建构了“1核5C”育人模式。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中的集中体现,对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党的二十大
第一线 |
小习惯 大德育 养成“四动”实践探索
成立一年以来,工作室深入研究中小学生习惯养成的内在机理,探索习惯养成的教育方法,形成了“良好环境触动”“集体教育带动”“自主管理发动”“评价导向推动”的习惯养成“四动”模式,进一步拓宽了校家社协同视域下学生习惯养成的特色培养路径,为他们的自理自立奠定了良好基础。 知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相较于成人,学龄期儿童
第一线 |
指向学生“三感”培育的新时代团队工作创新实践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系统团工委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南山区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行动目标,通过健全纵向衔接、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持续加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工作,采取坚持政治启蒙、注重评价激励、创设实践平台等三大创新实践路径,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开创了新时代背景下区域内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新局面。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