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12期
卷首语 |
校家社协同,构建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
儿童身心协调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推进儿童发展需要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生态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这为构建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指明了方向。 协同教育目标,激发儿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稳定持久的动力支持。过去孩子们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好好读书,上大学找好工作过好日子”这一朴素的个人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从小生活在“好日子”中的儿童,功利性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并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擘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开设专栏,就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阐释解读,为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其中关于教育特别是德育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摘 要 高校教师队伍素
评论 |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须以生活教育为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2023年1月教育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中负有积极主导的责任,尤其是要履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职责。当学校承担起如此重大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时,自然应该认真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指导服务。 不必讳言,家庭教育忽视生活教育偏重学业成绩的倾向是存在的,而这
探索 |
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交互式合作路径探析
摘 要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校家社协同育人意义重大。当前,校家社协同育人面临主体协同意识存在偏差、协同育人组织机制不健全、评价与监督尚需完善等路径困境。交互式合作是摆脱校家社协同育人路径困境的突破口。校家社协同育人的交互式合作路径强调校家社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作,发挥育人合力,达成育人目的,构成科学有序的协同育人系统。交互式合作的实现路径在于“一体三翼”,“一体”即坚持校家社
探索 |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摘 要 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凝心聚力。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与协同育人实践的诸多契合点为探讨协同共育有效实施策略提供了新思路、新想法。为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实现协同育人效果最优化,在此理论视角下,校家社协同育人应达成多维融合的育人共识,厘清校家社的职责与关系,构建科学规范的协同机制,创新协同共育的方式和平台,共同勾勒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蓝图。 关键词 社会生
话题 |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是新时代教育发展提出的重要命题。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对推进协同育人工作做出重要部署。落实文件精神,必须坚持科学教育观念,增强协同育人共识,解决突出问题,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本期聚焦“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研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摘 要 健全学校家
话题 |
发挥学校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摘 要 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地位不断凸显,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我国协同育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学校家庭社会职责定位不清晰、家校合作和家师关系有待改善、社会成为协同育人工作的短板、缺乏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完整机制等一系列亟待突破的问题。学校作为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教育的最专业、最重要机构,在我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学
话题 |
制度育德视域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摘 要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协同育人意味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参与。制度育德的理论成果在引导协同育人机制上具有独特优势:其一,以德为先的育人体系需要制度保障;其二,制度育德的内在逻辑彰显人本理念;其三,制度整合的协同育人催生共振效应。从现状看,协同育人模式存在育人目标上制度与德育断裂脱节、育人内容上制度与德育偏离错位以及育人评价上制度与德育相互背离等问
话题 |
“三全育人”视阈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探索
摘 要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已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三全育人”视阈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践中仍然面临着育人主体资源不对称不协调、育人时间衔接不连续不贯通、育人空间场域不全面不平衡等现实困境。破解这些问题,应统筹好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实现育人主体全员化参与;贯穿终身教育体系,实现育人时间全过程衔接;布局学校家庭社会场域,实现育人空间全方位融通。 关键词 “三全育
讲堂 |
学校德育品牌塑造的关键点
*本文系作者根据2023年2月22日在济南市历下区名校长工作室研修活动中所做的“德育品牌塑造的关键点”讲座整理而成。 德育品牌塑造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举措,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实践层面的具体落实,是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重要载体。成功的学校德育品牌能够形成一定的价值导向、示范引领作用和文化创生效果。学校德育品牌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学校德育品牌塑造中,把握释义、明理、纠偏、进阶的关
样本 |
学生健康:从“各自为政”到“家校共育”
学校德育要不断创新途径和方法,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本期“样本”所展示的几则案例,都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各校基于自身实际,依据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对德育工作的积极尝试与创新实践。事实证明,这些举措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探索。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
样本 |
“和·生态”共同体:家校社集成育人系统的构建与运行
杭州市和家园小学是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开办的第三所学校,是一所国际化特色凸显的现代化学校。2022年8月,和家园小学开始独立办学,其家校共育的机制在延续集团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自主发展、深入摸索,逐步加入自身的特色元素,共建“和·生态”家校共同体,构架出新型的家校沟通模式。学校从家委会、家长课程、家校环境三者切入,着力实现学生和、教师和、师生和、亲子和、家校和的和谐生态,形成了“全面共商、全
样本 |
新时代提升家校共育能力的“三亲”路径
鉴于家校共育内容流于表面、家长动力不足、范例参考较少的现状,近年来,杭州市袁浦小学积极探索协同共育理念下“三亲”家庭教育能力培养的新路径,以改良教育生态。学校通过“个性化家访” “自助式培训” “过程性评价”三条路径激发、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家校共育,形成育人合力,强化共育成效,为家校共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亲进型”沟通 学校一直延续着 “百师进千家”的家访传统,让一线教师走进千
样本 |
开展“同学共做”,创建阳光家庭
杭州市政苑小学基于德育精品工程“红领巾梦想W城”开展育人系列活动,坚持开展“创建阳光家庭”亲情主题活动,以“三阶”为浸润支架, 构建基于素养的“同学共做”文化认同;以“三式”为行动链接,构建基于实践的“同学共做”项目体系;以“阳光家庭”创建为评价载体,搭建基于成长创造的“同学共做”项目评价。通过上述系列活动,让每个家庭充满阳光、传递温暖,有效促进家校的沟通和合作。 一、构建基于素养的 “同学共
样本 |
聚力同行,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
进入新世纪,家校社协同育人受到日益关注,高质量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各主体角色的责任分担,三者具有不同的责任属性。只有家校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教育效能的最大化。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在“关注心灵成长,润育一颗中国心”的办学理念指引下,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儿童生长规律、教师成长规律、学校发展规律,实施“润心教育”,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支撑,充分挖掘
第一线 |
“五新五融”,新时代家校共育实践路径探索
学校围绕家庭教育指导,以多样化实践活动,积极推动家校共育理念落地,助力建设和谐家庭,为培育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了“国事”。杭州市西溪中学秉持“对每位学生负责,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积极实践家校共育,以“家校共育,
第一线 |
内外兼修,提升教师家校共育力
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具备正确价值观的教师是做好家校共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因此,学校将加强教师育人素养的培养作为提升教师家校共育能力的基础和根本。 201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正式提出将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能力。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开始实施,第三十
第一线 |
三式寻访,温暖有“嘉”
学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契机,积极探索家访新模式,推进家校共育。 杭州市嘉绿苑小学教育集团是西湖区全域优质发展背景下的新优质教育集团,下辖嘉益、新城、景汇、古荡四个校区。学校秉持“以生为本,做有温度的教育;面向未来,办负责任的学校”的办学理念,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及其背后的家庭教育。学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为契机,积极探索家访新模式,推进家校共育。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