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03期
卷首语 |
发挥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充分发挥这一关键课程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在有理讲理中发挥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思政课的本质在于讲道理。讲好思政课的道理,关键在于讲好其蕴含的学理、道理、哲理,引导学生明晰学理、弄懂道理、体悟哲理,坚定“四个自信”,争当新时代好青年。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价值、目标、策略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并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擘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开设专栏,就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阐释解读,为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其中关于教育特别是德育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摘 要 党的百年奋斗重
评论 |
深刻把握高校思政课以理服人的内在要求
摘 要 高校思政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作用于大学生思想灵魂深处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课程,讲道理的本质贯穿其中,要求必须做到以理服人。高校思政课以理服人的内在要求体现为:一则要求课程教育教学的内容要彻底,这是保证课程说服人的前提条件;二则强调方法要恰当,以保证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三则强调教师主体要先进,以保证进行“彻底”的讲理。只有做到内容、方法
探索 |
基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
摘 要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能够解决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不明、衔接不畅、方法不当等问题,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不仅为理解不同学段学生道德发展状况提供了理论视角,而且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方法指导。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道德发展特点,小学阶段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初中阶段要注重诊断并解决上一阶段遗留的道德发展问题,高中阶段要不断弥补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探索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摘 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之举,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当前,在整体性融入和全方位融入上,各学段之间仍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在渐进性融入和承接性融入上,不同学段课程标准缺少呼应和互补,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缺乏生动与趣味;在外延式融入和内涵
探索 |
新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三重思考
摘 要 思政课的教学话语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而且内蕴教育者的立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有力手段。中学思政课教学话语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获得感和满足感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思政课教学信度和效度的基本要求。当前,中学思政课教学存在话语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话语交往缺乏平等对话、话语情境缺乏时代性、话语表达缺乏趣味性、话语叙事缺乏逻
话题 |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回顾与展望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应不断深化,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本期话题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研究”,从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融
话题 |
“学为中心”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逻辑与实践
摘 要 “学为中心”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应然取向,强调以学生能动、独立的学习作为教学过程的本体,意味着思政课教学纵向衔接贯通应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思政课空间横向拓展优化应聚焦学生学习环境,思想政治素养内化提升应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学为中心”视域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遵循目标问题双导向、强化体验与创生、关联课堂与生活、从他律转向自律的理论逻辑,从以下方面展开实践举措:组建协同团队,
话题 |
高校数字化思政课建设的变化规律及应对
摘 要 在高校数字化思政课建设模式下,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精准化和育人实效得以提升。同时,借助数字技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形式、资源,时间、空间和育人格局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原则仍是一以贯之的核心要义。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数字化思政课建设的变化规律,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数字素养,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逐步营造
话题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摘 要 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从调研情况来看,研究生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参与度和满意度总体较高。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协同机制、内容方式创新、主体作用、育人合力等方面的挑战。当前,应着力从加强顶层设计、转变工作理念、明晰各方职责、完善内容体系、创新工作方式、凝聚育人合力等方面入手,推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研究生;思
讲堂 |
走向专业伦理
摘 要 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内在需求,而非外部强求,是专业生活展开并实现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班主任专业伦理发展的核心议题包括需要其具备必要的伦理学知识,形成应有的专业道德敏感,能够实施正直的专业道德行为。因此,成为一名伦理型的教师需要教师学习教育伦理知识,涵养教育同情,抱有教育理想。 关键词 专业伦理;班主任;师德 为什么要和大家分享“专业伦理”这个主题呢?这是因为在最近的研究中
样本 |
“体育+思政”一体化融合育人路径探索
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关系和基本问题作出重要论述以及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中小学探索“体育+思政”一体化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有利于发挥学科教学的专业优势,推动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互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育人效
样本 |
“一核三全”德育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
近年来,沈阳市铁西区教育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抓手,以“一核三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特色德育品牌创建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特色鲜明、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目标明确”的德育工作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一核三全”德育特色品牌的准备和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
第一线 |
高中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价值、问题与对策
高中思政课不是一门说教的课程,更不是一门脱离社会实践的课程。相反,高中思政课与社会实践融合度最高,它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
第一线 |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一体化运行的“134”路径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打破学段之间的界限,对涉及的诸多要素或各个方面加以全面审视,从而找到有效衔接的方式与途径。 目前,初高中思政课分别有《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这两个新课标都比较重视教学衔接。尤其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要“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
书评 |
转向道德的背后,面向道德教育的未来
道德,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通常给人一种从天而降、从来如此的印象。事实上,只要我们回头眺望,就能够发现,从古至今关于“道德是什么”的回答已然几经转圜,甚至全然颠倒;只要我们转头四顾,就能够察觉关于“道德是什么”的回答从来不一而足,甚至冲突剧烈。闫旭蕾教授在《社会境遇中的道德建构》中创新性地转换了思考方式,暂时按下追问“道德是什么”,转向道德的背后,追问“道德为什么是”。该书贯彻以融通“社会脉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