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13期
卷首语 |
数字化背景下的青少年德育新关切
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因此在认识到人工智能具有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巨大潜能的同时,绝不可忽视其为数字时代青少年成长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五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重点关切。 第一个关切是引导青少年的数字技术应用方式。数字技术应用方式可以分成被动型和主动型。被动型数字技术应用方式涉及短视频浏览、网页内容复制、拍照搜题,甚至代写作业
评论 |
人工智能时代德育“化人”的实践路径
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教育改革、生态保护、移动通讯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样,人工智能集模拟心智、数据分析、信息传播、精准预测等特点于一体的优势也为德育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人工智能时代德育“化人”,即取“教化”之义,在注重“人”的复归、助力“人”的敞开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握德育引导人与环境塑造人的内在关联,在营造“化人”氛围
评论 |
从管理到治理:网络道德的生成逻辑及改进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也就应该成为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1]随着网络社会的时空拓展,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交互交叠,互相影响,充分互动。与现实空间相比,网络空间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建设性等特点,加强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实现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内容,从管理到治理的不同阶段,体现了网络空间从最初的道德自律到法制治理的不同特征。《关于加强
探索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智慧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技术与教学融合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因其手段单一、学生互动性和参与性较低等特点,无法深入推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需依托技术构建智慧教学环境以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研究发现,在智慧环境的支持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有了新面貌,课堂教学以动态的数据形式展现,学习的主动权也能够更多下放至学生手中。与此同时,基于对典型个案的总结,形成了课前开
话题 |
数字化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德育的风险与应对
编者按 2022年教育部开始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的现代化。数字化时代加速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我们所熟知的教育形态、德育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探索数字化背景下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新模式、新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期话题聚焦“数字化背景下的德育研究”,约请相关领域的学者教师,从不同视角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引发更多的思考与讨论。 摘要:数
话题 |
大数据赋能学校德育变革的价值论析
摘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大数据作为一股新兴而强大的驱动力,从整体上推动着学校德育的变革和发展。概言之,大数据赋能学校德育变革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丰富德育形式,拓宽德育阵地;共享德育数据,走向“基于数据”的德育决策;勾勒学生“精准画像”,提供个性化德育服务;汇集评价材料,提高德育评价信度;建立道德预警机制,防控学生失德行为发生。探究大数据赋能学校德育变革的价值,是学
话题 |
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感性传播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提升路径
摘要: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感性传播实现了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从概念性到情感性、从政治性到人文性、从单向性到交互性等方面的超越,并日益成为受教育者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的重要通道。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感性传播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面临着网络弊端所造成的感性内容质量低、感性环境复杂化、感性对象共识弱等现实挑战。应对挑战,必须增强感性内容的吸引力、保持感性环境的有序性、提升感性对象的认同度,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感
话题 |
面向智能时代的中小学生信息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信息道德教育是当今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道德与法治》和两个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的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学生信息道德教育内容的局限性、间断性与中小学生日益广泛、深入的信息化乃至智能化应用实践之间存在脱节与偏差。从法律、安全、礼仪、责任四个层面,按照获得者、使用者、管理者、创造者四个角色,围绕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要素,从以上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个面向智能时代的信息道德构建
话题 |
数字化时代父母道德榜样教育的消解与重构
摘要:父母道德榜样教育对孩子德性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变迁,家庭场域中的道德生活图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本文立足于数字化时代探讨父母道德榜样教育的消解与重构,旨在通过对家庭网络德育环境“出场”与传统德育环境“退场”的现实境况描述,呈现出父母道德榜样教育权威的“褪色”及其道德榜样教育主体地位的“失色”现状,进而提倡父母在数字素养教育中实现“转向”。父母能够从榜样权威者转向共识促进者,从在
讲堂 |
班主任工作坊:能力提升与实施路径
“工作坊”(Workshop)是什么呢?其最早的含义就是师傅带徒弟式的手工作坊。现在的含义是一种专题式的研究学习方式,参与者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在合作过程中思考、交流,讨论方案并付诸行动,从而一起训练某种技能,或完成某种产品的加工。以能力或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共同参与讨论与强调实践操作为主要方法是工作坊培训的核心要素。班主任工作坊是一个以促进班主任成长为目的的学习型组织,其总体特点可以描述为在一个小规
样本 |
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挖掘
学校德育须不断创新途径和载体,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根基。本期“样本”所展示的六则案例,有的深度挖掘本校独有的文化“个性”,全方位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有的立足学校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找准路径激活学校的文化基因;有的通过本校文化的系统建构,创新“以文化人”发展之路;有的积极推进育人模式转型,探寻育人的有效路径;有的采取“情境式”劳动教育,多途径拓展
样本 |
赋能学校文化 镌刻品牌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同样,文化在学校发展中也具有战略意义和地位。从农耕文明时代的个别化精英教育、工业文明时代的规模化集中式教育到当今智能化时代的生态化、网络化、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我们的教育一路在跌跌撞撞中走来,经历了一次次的改革。今天,如何克服应试教育的固囿,让学校文化价值重新回归到“人”和“人性”上来,唤醒人的自觉
样本 |
共守童心 乐创未来
深圳市宝安区共乐小学本着“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立德树人,推进现代治理,深化课程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特征鲜明的未来学校”的办学目标,以“共守童心,乐创未来”为办学理念,遵循“文化为根、学生为本、教师为重,教学相长、成长共进、生命同乐”的原则,通过学校管理文化、行为文化、教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系统建构,逐步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走上一条“以文化人”发展之路。 一、以人为本,营造协同发展的“智治”管理文化
样本 |
志在家国 学无边界
新时代,学校教育处于重要转型期。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面临着未知和挑战,让学校不断思考未来的教育该如何发展。北京史家教育集团积极探索育人模式转型,推进育人方式变革,通过探索“漫教育”、搭设“育人场”、构建“新生态”,注重发挥各学科育人价值,努力探寻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 一、厚植家国情怀的“漫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史家教育集团首先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出发,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
样本 |
“情境式”劳动教育赋能学生成长
青岛市城阳区礼德小学秉承“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新时代劳动教育观,打破学科之间、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边界,多途径拓展劳动教育空间,跨学科渗透劳动教育,多维度探索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一、多途径创设劳动教育情境,拓展劳动教育空间 1.模拟搭建劳动教育“小社会”
样本 |
基于五育融合的“标杆班主任”培养区域实践
教育要改革,教师要先行。相应地,加强五育融合的师资建设将成为教育实践的重要议题。在此方面,基于五育融合的“标杆班主任”培养是区域教育发展的一种可能路径。“标杆班主任”培养是成都市武侯区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升教师五育融合能力的重要抓手。“标杆班主任”培养始于2018年3月,每三年一届。到2021年1月,首批38位中小学“标杆班主任”培训已顺利结业。五年来,区域“标杆班主任”
第一线 |
主题大单元情境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践
主题大单元情境德育课程是对分科的适度纠正和有益补充,但也不可刻意为之。主题大单元情境德育课程的设计,首先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有效整合、增补、删减、拓展、新编等方式,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其次要兼顾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学科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内容融入相关德育主题,大胆创新教学情境。 在北京师范大学榆林学校的“四类三级两主体”的课程体系中,“两主体”之一指的就是德育课程。学校将德育
第一线 |
革命传统教育的项目化设计与实施
围绕“火线桥”,我们引领学生分组学习,层层深入探究,从历史到现实,在寻桥、听桥、访桥、架桥、悟桥、讲桥、赞桥等多维度的追根溯源中,深刻感受和精准把握“沂蒙精神”的内涵和特质,在学习使用“历史的教科书”的过程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孙祖镇中心小学位于孟良崮山麓,是一所
第一线 |
班级职业体验:小学低段劳动实践探索
在活动之初,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表达,总是习惯性地呆在不起眼的角落,他们往往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展现能力的勇气与机会。在“班级职业体验”实践后期,每个学生都渐渐意识到,作为班级的一分子,都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前已有不少幼儿园通过园内活动、集体出
第一线 |
默默润,慢慢生,郁郁华
班名、班徽、班歌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起点,是体现班级精神、展现班级风采的重要手段。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默默润化学生的内心,使之感到温暖、快乐;慢慢催生出班级的向心力,使之充满生机;郁郁繁盛学校的育人文化,使之形成育人特色。 优秀的组织必须致力于锚定卓越的文化和文化所牵引的行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价值观、行为模式、行为规范和班级内部环境的整合,从操作层面来看,包括两种行为:实质行为和符号行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