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6期
卷首语 |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要在“融入”上下功夫
教育部在《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内容进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议方案》中最初提出了三种形式,一是采用编写专册方式,二是根据学科特点渗透相关内容,三是设置专门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课程。三种方式应该说各有优缺点,可能考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属于综合课程,专册不好确定具体属于哪个学科;设置专门课程又会增加课程门类,增加学生负担,最终教育部印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选择了学科融入
观察 |
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践反思
2017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规范课后延时服务的政策文件,并于2021年秋季开学在全国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有力实践尝试。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后延时服务的根本价值取向,如何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审视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的价值与规范性是迫切需要强化研究支撑的重要命题。 学校“单减”政策出台之后,各地学校普遍压缩学生的在校时间和作
观察 |
名班主任工作室评价需进行三个转变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一种类型,名班主任工作室被寄予厚望,也在引领班主任专业发展、发挥辐射作用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积极的作用。对于名班主任工作室而言,评价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当前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评价在促进名班主任工作室发展、提升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影响力方面,发挥了诸多积极的引导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笔者曾全程参与S市的名班主任工作室终期考核,发现其中三个重要的“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名班主
探索 |
新时代重返日常实践的教师专业道德
摘要:教师专业道德是我国教育自始至终的内在实践特征与要求,也是教育学者持续的重要研究主题。然而理论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较多关注“学科专长”“教学能力”等显性层面的技术理性,常常忽视教师作为“整体的人”之潜隐层面的专业道德,遮蔽了教师作为道德实践行动者的鲜活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道德需要重返日常实践的内涵意蕴:日常性——教育教学活动的细节与日常;专业性——基于专业知识与能力的行动;具身性——融入
探索 |
当前家校共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摘要:家校共育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亟须解决的问题。当前,家校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学校和家长对家校共育的重视不够、共识不足、内容单一化、方式单向化、机制不健全、能力不足、环境不友好和发展不均衡等。为此,建议从提高认识、纳入规划、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形成机制和加强研究等五个方面切实推进家校共育。 关键词:家校共育;家庭教育;共识;机制 作者简介:刘巧利,
话题 |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从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其一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2021年11月,教育部制定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该文件的颁布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与健康的重要论述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进一步贯彻与落实。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
话题 |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时代意涵
摘要:《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是推动新时代生命教育重要的国家政策,是学校教育体现与落实“生命至上、健康第一”价值观的重要指南;它是以“生命之眼”看安全与健康教育,为安全与健康教育注入了生命之“魂”;它明确了学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点和主要路径,为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生命;学校生命教育;基本点;主要路径 作者简介:刘慧,
话题 |
系统优化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要构建以主题课程为“点”、专设课程为“线”、渗透课程为“面”、活动课程为“体”的立体课程样态;坚持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干预性教育为辅的施教原则;站在生命的全局视野,系统把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逻辑;坚持预防为先、避险为后、急救为底的教学目标逻辑;注重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生成性的教学方式;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的
话题 |
学科课程目标如何体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摘要:《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颁布标志着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将正式走进我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小学阶段具体目标、课时目标进行分析,该课程目标中包含了丰富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元素。为了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解儿童完整的生活领域是实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逻辑起点;提升儿童的生命意识和能力是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关键;关注
话题 |
澳大利亚青少年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摘要: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工作、助力社会和谐发展、促使青少年形成积极的生命观有着重要意义。澳大利亚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体系的发展相对完善,其因地因时制宜的课程发展理念、契合学生特征的课程实施策略、教育实施主体的有效联动等核心经验,对我国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青少年;国外经验 作者简介:方晓湘,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讲师,华南
话题 |
生命教育的价值与隐忧
摘要:生命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既与教育理论演变的内在逻辑有关,也与教育实践的时代责任有关。无论是理论表达还是实践叙事,生命教育话语系统仍然近乎支离,生命教育的价值需要深度确证,生命教育的隐忧则需要高度提防。生命教育有着复杂的面相,它具有三种内涵、双重属性与三元特性。生命教育并非不证而明,其价值证成有现实价值、超越价值、美善价值三种方式。但生命教育在观念论、知识论、实践论三个方面存在隐忧。生命教育可能的
讲堂 |
做新时代的“大先生”:教师的信念与行动
成尚荣,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尊敬的校长、书记及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想和大家谈谈“中小学教师怎样做新时代的“大先生”,让心中的教育信念变成扎扎实实的行动”这个话题。 去年教师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在讲话中向清华大学的老师们提出,要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什么是“大先生”呢?总书记说,“大先生”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大先生”要“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这
样本 |
加强五育融合完善育人体系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探索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以“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为总要求,着力探索五育从“强起来”“通起来”到“融起来”的教育行动计划,通过打通五育边界、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激发教育主体活力、完善深度参与机制等实际举措,致力实现育人方式变革,建立高质量育人体系,助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汪局长,您好!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样本 |
城市初中学校劳动课程育人体系的建构和实践
创建于1996年的成都市棕北中学,经过26年的持续发展,已成为文化深厚、学养丰富、品质优异、特色鲜明的成都市初中教育优质品牌学校和武侯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办学思想,将“既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作为核心竞争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育融合为着力点,整体设计学校教育教学体系,把“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工程。自建校以来,学校就以课程统整的思
样本 |
“劳动创造幸福”的育人实践探索
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分校自建校以来,始终以“让每个孩子享有幸福的童年,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为办学目标,秉承“幸福从爱开始”的办学理念,积极践行“劳动创造幸福”育人理念,依托“幸福农场”种植基地等劳动教育课程和平台,长期坚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幸福农场”种植基地已有10余年的建设历史,学生在农场里播种、劳动、分享经验,收获了劳动创造幸福的积极体验,形成了良好的
样本 |
构建三阶课程赋能学生成长
芙蓉城南、锦江河畔的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创办于1939年,是成都市首批名校集团之一。学校自2000年起开设劳动教育课,由劳动教师牵头,各学科教师参与,共同编撰校本课本——《新编劳动技术教育读本》。2020年,学校依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武侯区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课程为支点,通过三类劳动课程的一体化构建,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树立了勤以立人的核心观念,以实现劳动教育
第一线 |
红色德育全息化创新实践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德育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色基因传承方式,让固化、传统的红色德育破除僵局,“全息呈现”,这一举措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教育要求、满足学生需要,有效地提升了红色德育的亲和力、针对性。红色基因的传承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随着“元宇宙”等新概念的提出,红色德育与新技术的融合未来可期。 提升中小学生红色德育的实效性,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临沂市教育局以
第一线 |
教师学科育德智慧生成的三条路径
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完成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的价值转向。但这不是提要求、靠检查就能实现的,需要从日常的教研改进以及师生行为上共同塑造,形成师生共同的学习文化,形成学科教学中良好的育人土壤。 小学阶段每学年大约有 1,200 学时,每节课的质量都将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了起来,对打好学生的人生底色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一般会通过三条路径去落实德育目标。一是抓牢学科本身所蕴含的独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