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3期
卷首语 |
推进家校社政合作共育 创造良好和谐教育生态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注重家庭、家教与家风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2016年12月12日,在接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重申家庭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202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把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理论本质和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并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擘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开设专栏,就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阐释解读,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其中关于教育特别是德育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摘 要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
评论 |
劳动课独立开设需要我们做什么?
2022年秋季开始,按照新课标要求,劳动课正式出现在中小学生的课表中,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 一些中小学校在劳动课独立开设面前犯难了,不知如何推进。很显然,独立开设不止于课表上有了劳动课,还意味着对劳动课在课程的规范性、科学性乃至授课的方式方法、教学组织的范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细的要求。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的独立开设会带来哪些变化,学校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这些都是需要探索的课题。
评论 |
立足“三生”,劳动教育走的才是成人路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劳动教育面临挑战。如何发展劳动教育,实现以劳育人,是我们需要依据这个时代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但是劳动教育无论如何发展,其核心始终是人,以人为原点,在于成人。人之为人,生命、生存及生活是其一生的命题。在生命方面,劳动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自由的“对象性劳动”中认识自己,“确保人获得一种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1];从生存来看,劳
探索 |
家校关系中信任危机的类型、成因及重建路径
摘 要 不同程度的家校冲突是当前家校关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家校冲突折射的问题根源是家校之间的信任危机。通过对家校冲突中典型投诉案例的分析发现,家校信任危机主要表现为道德性信任危机、情感性信任危机和程序性信任危机等三种类型。优质教育资源竞争导致的分配不公正、家校地位不平等导致的程序不透明、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等,是家校信任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重建家校信任关系,需要完成学校系统自身信
探索 |
新时代家庭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失范与重建研究
摘 要 家庭在道德教育中应扮演道德启蒙者、生活陪伴者、学校合作者三种角色。当代道德教育中出现了诸如家庭缺位德育启蒙角色、消极扮演道德情感角色、掣肘学校德育等角色失范问题,亟待家庭道德教育角色的重建。这要求家庭应当扮演好启蒙角色,为儿童道德发展奠基;积极发挥家庭的全程性陪伴功能,培育儿童的道德利他倾向;积极向学校寻求指导并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形成德育合力。 关键词 道德教育;家庭;家庭角色
话题 |
新时代家庭教育中个体、家庭与社会三维价值的融合与共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优良的家风离不开严格的家教。家风家教不仅关乎一个家庭的兴衰,也同样关乎民族的未来。本期话题聚焦“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摘 要 处于家庭中的儿童
话题 |
家庭变革与新家庭教育
摘 要 我国家庭教育处于重要的转型发展期。中国自古注重以家为本,具有注重家教家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党的二十大报告突显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文化本质,明确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普遍提高公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是新时代家庭建设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家庭社会一体化
话题 |
推进家风校风民风建设 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摘 要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需要以家风建设为基础,开展校风和民风建设,构建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为了破解家庭、学校、社会中存在的教育不协同的难题,达成育人共识,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和法规,力图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风、校风和民风属于教育生态中的规范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构
话题 |
传统优秀家训的德育意蕴及其传承
摘 要 家训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家庭(族)长辈对后辈子孙的劝勉、训诫、教诲之言,反映了长辈对后辈的价值期许与规范要求。传统家训的内容主要有修身、齐家、治学、处事等事项,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伴随现代化演进,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结构以及教化理路开始瓦解,家训也不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现代学校与家庭教育需要吸收传统家训在道德教化上的积极方面,需要立足现代社会生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创
讲堂 |
一半烟火一半诗
李红,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注册高级礼仪讲师,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父母学堂》栏目特约教育专家 *本文系作者根据2022年12月21日在“中国德育·明德讲堂”所作的讲座整理而成。 各位专家、老师、家长朋友们: 晚上好!非常感谢主办单位中国德育杂志社的邀请!这本杂志从2006年创刊,我就成了忠实的读者,今天有机会参与杂志社组织的活动,内心非常激动,倍感荣幸。 我曾经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兵”
样本 |
区域中小学家校关系的困境与破解
良好的家校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改善家校关系失调、不和谐等问题,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创建家校共育组织机构,搭建区域、学校互动平台,创设“1+N”多元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积极开展“校风牵手家风”行动,以增强家校良性互动、提升家校共育质量。 一、区域家校关系困境: 不协调、不平衡 近年来,教育局多次针对家校关系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发现学校与家庭对主导家校关系的主
样本 |
家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充分显示出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价值与意义。成都市新都区香城小学在传承“三香”文化的基础上,始终秉持“让教育温暖每一个生命”的办学理念。学校积极探索家校协同治理模式,创设“影子校长”工作制,致力于培养爱学习、爱生活、懂感恩、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影子校长”工作制即家长以“一日校长”的身份
样本 |
农村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个性化实践
家庭和学校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两个重要环境,只有双方协调一致、同向前行,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然而,现今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亲子关系疏远、家校育人理念不统一等问题。为改变家校协同育人的不利局面,成都市新都区木兰小学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正面指导工作,号召“四方主体”共同参与,实施“五项措施”,实践“一生一案”精准指导模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正面指导策略。 一、号召“四方主体”共同参与 家庭教育通常指以儿
样本 |
家庭教育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2022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出:中小学、幼儿园应当根据家长的需求,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成都市新都区大丰中学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性作用,探索家庭教育导师制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运用与实践,力求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与水平,提升家校共育实效。 一、家庭教育导师制的顶层设计 家庭教育导师制即学校在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过程中,为家
样本 |
提升亲子沟通成效的校本实践
成都市新都区蜀龙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生源多元化,家长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理念滞后的家长占有较大比例。多年来,学校注意到家校沟通存在问题,仔细分析又都聚焦到亲子沟通问题上。为此,学校选择从提升亲子沟通能力实践研究入手,着力于校本培训课程建设和活动载体搭建,在指导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完善家校共育。 一、以课程为基础,唤醒沟通意识 为了帮助部分家长充分认识亲子沟通的重要意义,唤醒
样本 |
创立“伙伴育苗会”,构建家园共育机制
成都市新都区机关幼儿园以政策为导向,通过调研、征询和园本实践,在家园共育中积累了成功经验,形成了富有园本特色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了家园共育机制。在探索机制到机制运行成熟的过程中,我园始终坚持“伙伴育苗会”深度参与,通过共管共治、共情共融、共创共享等路径逐步优化运行机制,实现了幼儿、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一、“伙伴育苗会”的创建 家园伙伴式关系是一个让家庭和幼儿园双方力量相互联结的动态系统,强
第一线 |
“送去”与“迎来”:扎紧家校协同育人的纽带
量身定制“送”出去,为无数家庭“送”去了学校的办学理念,“送”去了互帮互助的真挚盟友,“送”去了具体实操的任务清单;盛情邀约“迎”进来,“迎”来了学校多元治理的全新格局,“迎”来了融合育人的全新面貌,“迎”来了共护成长的全新气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既明晰了家校双方实施教育的不同使命和责任,也赋予家校协同育人以强力保障和巨大空间,标志着家校协同育人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时代。家
第一线 |
基于低段儿童有效陪伴的调查和策略研究
陪伴不仅仅是身体陪同,更是全心全意、倾情投入、身心合一。陪伴,不是陪着,不是看管,不是说教和斥责,而是爱与关注。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家长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有效的陪伴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那么,家长陪伴的质量如何?孩子是否认同父母的陪伴?如何提升家长陪伴的质量?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二年级学生家长为例,通过对432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探讨低段学生家长有效陪伴的现状及策略。 一、调研
第一线 |
浅议活动型课堂设计的几对矛盾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在活动型课堂的设计中一定要清楚本节课的“情”“理”分别在何处、学生的“疑”在何处,既不能“泛情”而“失理”,失去了高中政治课的理论深度和理性认同,也不能总是用“正面形象”刻意回避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在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学习和再实践。一线政治老师对新课改的领悟力和执行力是很强的,活动型课堂让课堂热闹、活泼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