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16期
卷首语 |
“五育融合”的关键在于“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毋庸置疑,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业已成为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成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基本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五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五育融合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三重向度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并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擘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开设专栏,就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阐释解读,为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其中关于教育特别是德育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
评论 |
新时代革命传统教育需做到“三个坚持”
摘 要 优良革命传统对新时代青少年成长具有熔铸政治信仰、涵养理想信念、塑造品德修养和激发责任担当的重要作用。当前,革命传统得到大力弘扬与发展,但也存在代际传承弱化、社会思潮侵蚀、影响停留于表面等实践困境。新时代推进革命传统教育,应坚持系统布局,积极探索革命传统教育的机制,包括建立革命传统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完善革命传统传播机制、构筑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机制、搭建革命传统教育多元协同机制、建立健全革命传统
评论 |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十个探寻
摘 要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重点把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中所需遵循的统领性、创新性、整体性、独立性、渐进性、连贯性、层次性、递进性、实践性以及联动性,深入探究这十个方面改进、优化的策略,才能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作者简介 郑明月,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
探索 |
学校制度文化育人的内在机理
摘 要 学校制度文化是落实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文化规约和行为规范。学校制度文化育人不是随机的、自然的凝结或聚合,而是有着自身必然的、内在的吁求。在学校制度文化育人活动中,遵循方向性与现实性相契合、整体性与连续性相统协、独特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制度规约与道德自觉相整合的内在理路,可确保学校制度文化育人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切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稳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 学校制度
探索 |
基于扎根理论的劳动模范特征研究
摘 要 基于扎根理论对央视《国家记忆》中的劳模纪录片进行三级编码及分析,构建以劳动、个人、社会三大维度为框架,以劳动观、能力、热爱、学习、意志、实干、待人、责任、奉献九大特征为核心的劳动模范特征模型。劳动模范作为劳动的人、独立的人、社会的人,他们的劳动实践和观念给予劳动教育诸多启示:劳动教育要实现劳动认同和劳动能力共落地、自我提升和意志磨炼共追求、社会适应和社会价值共发展的多元价值,促进育人方式的
话题 |
五育融合的实践误区及其超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培养”“全面发展”亟待通过五育融合形成教育合力,以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五育相互融通渗透、相互滋养相生,相辅相成,才能孕育五育融合的新局面,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育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本期聚焦“五育融合研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摘 要
话题 |
五育融合育人实践的五个“融合度”
摘 要 由于现实中教育工具价值的过分彰显,五育融合时常被人为遮蔽割裂,“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是五育融合需要破解的实践性难题。五育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实践范式,需要通过“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方法,思考五育在实践中的相互关联,重建五育有机融合的教育生态,提升五育融合全面育人的实效性。对中小学教师来讲,在育人实践中把握好五育融合的强弱度、有限度、精准度、区分度和有效度,是摆脱现实困境,实现五
话题 |
五育融合:时代内涵、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摘 要 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的新思路,旨在通过“融合”的方式达到五育互育、共生共长的美好境界。其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个人层面上,回归本源,实现学生个体的整全发展;二是在社会层面上,倡导和谐,培养社会需要的时代新人;三是在国家层面上,凝聚人心,致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实现五育融合的基本路径在于树立融合育人的教育理念,构建综合育人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队伍的育人能力。
话题 |
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校本化探索
摘 要 五育融合的校本化实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很好的路径。五育融合校本化实施,以整体的课程培养整体的人为逻辑原点,以核心素养培育作为整体目标,抓住关键环节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上,以大概念作为整体学习的深层纽带,构建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学校i课程体系;课程实施上,以大单元作为整体学习的基本单位,构建五育融合的实施路径;学生评价上,以大数据作为驱动教学的有力支撑,构建学生
讲堂 |
“画龙点睛”还是“面面俱到”?
摘 要 “五育”融合是以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完整生命为目标,对五育中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内容、知识、思想、经验,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实践过程。要实现“五育”融合的基本愿景,不能面面俱到,而要因地因校制宜,通过“三化”举措,画龙点睛。一是各项工作要突出“机制性”原则,化理论为方法;二是要突出“主体性”原则,化理论为德性;三是学校“五育”融合的各实践要素要相互协同,化平凡为
样本 |
“三合五化”: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的兰溪模式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技能水平。浙江省兰溪市教育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针对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路径,创造性提出了“合一”劳动教育的理念,并通过“五化”的路径加以推进,从而让学生在劳动中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养
样本 |
以“三三三”为抓手,推动劳动教材的深度落地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浙江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兰溪市聚仁小学在深入解读省编劳动教材的基础上,开展了新时代背景下“三三三”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在顶层设计、实施载体和评价机制上进行重构,打破了传统劳动教育“形式化”“表面化”的倾向,使静态的文本教材知识“活化”成学生的劳动素养,推进省编劳动教材的深度落地。 一、做好“
样本 |
做活劳动教育 落实灵动育人
兰溪,地处浙中西部,因兰阴山下有溪,崖岸多兰花,故水名兰江。在兰江之畔,坐落着一所百年名校——兰江小学。学校结合地域优势构建“水韵文化”。近几年,学校提出“让学生灵动起来”的劳动教育理念,以“水韵文化”为引领,将校园文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着力构建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样态多样、机制健全的灵动劳动教育体系,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劳动教育需灵动 (一)基于“弘扬劳动精神”的解析 热爱劳动是中
样本 |
基于中医药文化的小学劳动教育校本实践
兰溪是中医药文化之乡,兰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的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兰溪市行知小学有幸成为首批兰溪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基地学校。学校组建了中医药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做好顶层设计,分项目、分部门、抓落实。 一、中医药文化与劳动教育相融合的特色课程建设 为建设学校中草药研学基地,教师带领学生兴趣小组到本地山区进行中草药的采集、鉴定和标本制作,借此了解野生中草药所面临的环境,探索其保
样本 |
构建“133”劳动育人模式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同时也指出,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基于此,兰溪市永昌中心小学作为“首批金华市劳动教育示范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
第一线 |
三管齐下、内外联动,落实劳动实践教育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以让学生动手实践、磨炼意志为重点,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为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指出: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以让学生动手实践、磨炼意志为重点,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
第一线 |
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引领劳动教育新时尚
通过“一生一楼一社区 垃圾分类齐步走”“和雅振兴红领巾垃圾分类劳动争章”“红领巾助力垃圾分类劳动有考评”“四全行动”“小手拉大手”“红领巾再生源”等活动为载体,将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做细做实。 兰溪市振兴小学致力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以“遇见更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本地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