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14期
卷首语 |
新时代所需要的公民道德教育
新时代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时代所需要的公民道德教育,一定就是那种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教育了。这样一种教育,在内容、形式上应当各有三个要点。 从教育内容上说,新时代所需要的公民道德教育至少应当包含基础道德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三个层面。 首先,基础道德始终是通向
评论 |
青少年当深耕党史这本“教科书”
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就是一本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蕴含着家国情怀、磅礴斗志、丰富经验、无畏勇气,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赢得未来的坚实基础。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强调“要突出青少年群体,把握青少年群体的特点和习惯,组织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
探索 |
超越考试评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困境与转向
摘 要 传统德育课程考试评价面临着困境,虽然人们已从考试功能、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还需进一步探索。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道德学习,评价亟须从质量指标转向促进学习的后果指标,对学生的各种进步给予肯定,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考虑个体差异以求实现促学效果最优化。同时,评价也应从学习效果转向教学过程,从儿童的道德需要或困惑是否得以诊断、儿童的生活经验能否有效地进入课堂、儿童的主体性在教学中是
探索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
摘 要 学校教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主渠道,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载体和积极实践。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路径既关注静态课程资源自身的教育性质量,也关注动态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基于此,应以“教材—课程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路径;“课程资源—主题综合”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认知路径;“教师—课程资源”形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结构路径;“学生—课
话题 新时代公民道德德育研究 |
培育网络公民道德理性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战略工程;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如何将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大力培育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和公民道德素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期话题聚焦“新时代
话题 新时代公民道德德育研究 |
当前公民道德培育的三重难题及其应对
摘 要 伴随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行,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整体进步已然成为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公民道德培育面临着来自中西方文化的冲突碰撞、公民道德与公共领域的分离、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割裂等方面的难题。为破解这些难题,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应坚持文化上的守正创新,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与公民文化的互学互鉴;推动学校及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建构,形成
话题 新时代公民道德德育研究 |
新时代公民生态道德建设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和路径展望
摘 要 新时代公民生态道德建设是新时代公民实现生态道德内化与生态道德外化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师法自然、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是其本质要求。新时代公民生态道德建设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中华民族敬畏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历史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是理论依据,推进生态文明和重建生态伦理的现实需要是时代动因。新时代公民生态道德建设应通过构建生态道
话题 新时代公民道德德育研究 |
德育课程中公民意识教育的创新实践
摘 要 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常州市中小学开展了十七年的公民意识教育实践。常州市公民意识教育分为两个发展阶段,探索了五种实施路径,取得了四项实践成果。该项目培育了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道德修养、责任担当等公民素养,同时为全国其他区域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实践参照。 关键词 德育课程;公民意识教育;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 戴慧,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
讲堂 |
理性认识公民道德教育面临的社会道德状况
孙春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 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普遍大幅度提高之后,“社会风气如何好转”“道德风尚何时改善”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之一。转变社会风气、改善道德状况有赖于公民道德建设的成效,而公民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不
样本 |
开拓优学之路 护航少年成长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教育局秉持“轻负高质,幸福校园”核心理念,致力打造“优学吴兴”区域教育品牌,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全区坚持“以生为本”,重点培育“滋养德育”“三全五育”“STEAM教育”等特色品牌,积极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着力实现“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的目标,护航全区学生健康成长。 中国德育:2021年11月,教育部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样本 |
“红领巾议事厅”:让学生学做“小主人”
浙江省湖州市爱山小学创办于1902年并于2010年成立教育集团,是吴兴区第一批实施“名校+新校”集团化办学的学校。一直以来,学校遵循“爱如山高,爱满校园”的办学理念,以“爱”为源,以“贤”育人,大力实施“爱的教育”,从高效的管理文化、优质的教师文化、特色的课程文化等方面构建起立体多元的育人体系,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养未来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培
样本 |
基于文明素养发展的“校园六礼”智慧评价研究
当前学校在德育评价上急需进行智慧化创新和升级。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与思想意识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采集,为文明素养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 基于培育学生文明素养这一目标,浙江省湖州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提出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服务于德育评价,将传统文明素养评价模式转化为高效的、全员的、可见的智慧评价模式。通过研究“六礼”智慧评价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开发了线
样本 |
创新劳动教育,培育未来建设者
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创建于 1916 年,历经百年的历史积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一直以来把“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奠基”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为落实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四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校指向学生“主动适应、善于生活、乐于学习、敢于创新”的核心能力,合理建构校本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实施了一系列的劳动项目,从而实现了
样本 |
志愿服务知行合一 劳动教育赋能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更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服务性劳动教育让学生利用知识、技
样本 |
坚持“以劳育人”,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田家炳实验中学借助新时期“以劳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具有可操作性且适合新时代学生全面发展的“家校联合式”劳动教育,建立家校劳动教育联盟,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让劳动教育真实发生,以培育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 一、利用资源, 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教育部在印发的《
样本 |
深耕传统文化 涵养学生品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涵养学生品格的源头活水。安徽省铜陵市田家炳小学立足学生视角,对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德育内涵进行挖掘与耕耘,形成了独特的德育教学方法,从而提升了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丰富了校园文化,培养了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及自豪感,帮助学生成为气质独特的、有中国根基的人。 一、校园文化营造,润物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走进田家炳小学你会
第一线 |
研读新课标 贯彻新理念
2022年版新课标重新架构了课程标准的框架,形成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等模块,各个模块之间表现出较好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实现了对2011版三个课标的继承、优化与创新。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新课标”)。将之与过去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1”)、《
品读 |
新时代心育需要取势、明道、优术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实践探索,更需要从宏观、中观到微观视角的整体把握与方向导引。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近几年陆续出版,并在继续撰写的《心育研究书系》就是这样一套集心育之“势、道、术”研究于大成的专著,该书系恰逢其时地回应了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的取势、明道、优术等重大论题。 一、取势——心育的立场与站位 “势”,是大的发展趋势和各级政策导向,“取势”是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