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4期
编辑部札记 |
质子丹
被送到敌国去当人质的人,在古代叫作“质子”。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前281-前247)、秦昭襄王(前325-前251)和战国燕太子丹(?-前226)都做过质子。一旦派出人质的国家违背盟约或者图谋不轨,他们的质子就会被杀掉。因此,质子必须是派出国君主的儿子,至少是直系血脉,才会有一定的“约束力”。一般认为,交换人质始于春秋初年的周郑交质,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就意味着“礼崩乐坏”的开始。有学者研究认为,这
|
晚明士风与审美情趣
文学艺术的发展,与审美意识的演变有关;审美意识的变化,又受制于社会生活风尚;社会生活风尚的形成,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社会的物质条件。所以,一切规章制度,虽然具有相当的刚性作用,但其实都是暂时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最终都要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变化而转变。 明代初期,经过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物资匮乏,恢复生产是第一要务,那时生活俭朴,还谈不上充分享受。开国皇帝朱元璋提倡节俭,反对奢靡,不
|
旅者之河
“没有任何一条其他的河流能与哈德逊河的宏伟壮丽相媲美。”美国十九世纪诗人、演说家布鲁斯(Wallace Bruce)如是说。美国的哈德逊河是一条来自山中的大河。它源自阿迪朗达克山区的最高峰—马西山(Mount Marcy)的云之泪湖(Lake Tear of the Clouds),流经卡茨基尔山脉(Catskills),穿越崇山峻岭,沿着帕利塞兹(Palisades)悬崖峭壁一路奔流,最终
|
音乐之愈
一 最近我看的几本书,都恰巧和“失败的古典音乐家”有关:作者都从小学琴十几年,十分刻苦努力,跟古典音乐有着不一般的缘分,无奈日后的生活让他们与古典音乐背道而驰。写书回忆,都是有特别的音乐经历想倾诉,结论都是不后悔学音乐,也不后悔放弃,但思维习惯中,仍然有自责的本能(天知道古典音乐的学习者们,羞耻感多么深入骨髓);跟音乐的关系,则已经是恨过好几轮,但往往又得天启,最终既反思自己也反思音乐世界。这样
|
梅川书舍札记(六)
施蛰存致鲁迅的一封信 一九三三年十月,鲁迅和施蛰存就青年是否应该读《庄子》和《文选》展开过一场争论,鲁迅还斥施蛰存为“洋场恶少”(《准风月谈·扑空》)。但在此之前,他俩是有过友好交往和合作的,《鲁迅全集》中就收入了鲁迅致施蛰存的两封信。施蛰存想必也给鲁迅写过信,我们却一直未见到。没想到二○二二年举行的“上海鲁迅纪念馆藏名人书信展”上展出了一封施蛰存致鲁迅的信,给我们以意外的惊喜。信短短不到五十字
|
汪曾祺的旅美心史
最近重读汪曾祺先生的书信集《飞鸿传书寄真情》(译林出版社2021年),他从一九八七年八月三十一日至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七日写给妻子施松卿的信,所写正是他在美国爱荷华访问之事。 一九八七年九月,汪曾祺应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Paul Engle,1908-1991)之邀,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汪曾祺写了散文《遥寄爱荷华—怀念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对这一段岁月有动人的
|
耶律楚材的医政诗
一 公元十三世纪初,蒙古大军横扫亚洲大陆,一路进发来到东欧草原,并在一二一九年和一二三五年两次西征中击败了罗斯诸国的抵抗势力。当初跟随成吉思汗参加第一次西征的,即有出身辽国皇族、自诩“东丹八叶孙”的契丹贵胄耶律楚材(1190-1244)。他身为金朝遗官而应蒙古国之聘,日后将在元朝崛起的关键时刻成为政治史上一位重要人物。 耶律楚材一生倡导“以佛治心,以儒治国”,应成吉思汗的漠北大帐之聘西行时,已
|
东坡所从来
王朝云谓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被苏轼引为知己。而惯常的情况是,不合时宜的文人才子往往不为普罗大众所记忆,因而声名不显乃至寂灭,而苏轼则几乎可以说是本土上自斑白,下至垂髫,老少咸宜,妇孺通吃,是知名度最高的大文豪,声名可直追赴水殉国、号称“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的屈原大夫。就作品的亲民度而言,后者与他,则有天壤之别:譬如“明月几时有”,几乎人人都可以从中觅得自己的赋值从而代入;而“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
|
北宋士人生态的一个侧影
张洲博士历年致力于宋元文化史的研究,二○二一年出版的《曾巩新传》,对曾巩这位久被忽视的文化巨匠作了一番发覆钩沉的工作;笔蘸温情,对其一生学行作了精细而广泛的描述,其孝悌之情可感,弦诵之声可闻;师友之交,具见进退之度;政争之直,如见岸然之身;施政之道,足征仁厚之情。时间上由宋天禧年间至于元丰年间,履历从江西南丰走向汴京,又由汴京外放越州、齐州、洪州、福州等,直到老还京国,终至病逝金陵。曾巩一生行藏出
|
一个比喻的讹传历程
一 王阳明(1472-1529)门人弟子所辑《传习录》中有个颇为有趣的比喻,即以一日之中的夜阑、晨旦、日中前后、昏夜之时来喻指古今世界各阶段—“羲皇世界”“尧舜世界”“三代世界”“春秋战国世界”,乃至所谓“人消物尽世界”。书中有云: 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按,羲皇即伏羲)。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
书间道 |
生死修炼手册
生死是人一生都需要去面对的议题,既然避无可避,不如直面生死,勘破生死。为读者带来《旅行中的生死课》的陆晓娅曾是新闻人,和伙伴们一同创办过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公益组织“歌路营”。《旅行中的生死课》记录了她在旅程中对生死的观察和思考,她所提出的“生活意义的思考与追求”,如何在老年“重新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命过程,如何使“生”与“死”的“过渡”变成一段精彩的旅程。陆晓娅觉得自己的很多人生积累都适合大学生
书间道 |
荷兰的黄金时代与绘画艺术
《北海之心:阿姆斯特丹的光荣与哀伤》是一本介绍荷兰重要城市阿姆斯特丹千年城市史的作品,作者黑尔特·马柯(Geert Mak)是一名记者、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曾两次被授予“荷兰年度历史学家”的称号,并担任阿姆斯特丹大学城市问题特别教授。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荷兰作家,生活在阿姆斯特丹的马柯熟悉这里的每一条运河、每一条窄巷,他将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理解和情感融入文字之中,完成了一本有温度的作品。这本书适合
书间道 |
当亲情被明码标价
法国大革命如同巨轮般碾过了君主专制体制,三级会议中受压迫的第三级资产阶级、无产者和农民将压在他们身上的修士与贵族打倒。在一片欢呼下,资本主义以不可阻挡的态势在法国快速发展起来。纵使之后有波旁复辟这样的反复,资产阶级仍旧凭借其经济上的优势,逐渐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主导,旧贵族则逐渐没落。摆脱封建的资本主义社会迅速积累着财富,充满生机,这似乎是最好的时代。但是巴尔扎克不这么认为,巴尔扎克以现实
书间道 |
庖丁精进
“庖丁之道”:厨师的终生修业 古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菜刀是厨房必备工具,主要用途是切割食材以及雕花等。按材质可分为不锈钢刀与铁刀,按类别也可分为中式菜刀、日式菜刀和西式菜刀。一把得心应手的好刀会让人爱上厨艺;而入厨艺界者,也大多得从选一把好刀开始。 笔者学生时代一度旅居日本,初来乍到勤工俭学,在东京近郊的大宫市一家百年老字号寿司店打工,在暖帘后的厨室里摸爬滚打,从“洗者”(宰鱼做饭
书间道 |
以俗化雅,约定俗成
几年前,在《中华读书报》读到周先慎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题为《担起我们共同的责任—读〈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两个新增词后感言》。 文章提到的两个词,一是“入围”,一是“标识”。 前者本当作“入闱”,旧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科举时代应考的或监考的人进入考场”。科举废除已久,人们已经不大清楚这个词的本义,因此在用来指某人或某部作品获得被选拔的资格时,便往往写成了字形相近的“入围”。
书间道 |
巴黎,迷惘年代的自我想象
一、海明威老爹的神话 “如果你年轻时有幸停留巴黎,那么你的余生无论去往哪里,巴黎永远会与你在一起,因为它是一席流动的盛宴。”一九五○年,年过半百的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在他最中意的巴黎丁香园一边喝酒一边跟霍奇纳(A. E. Hotchner)这样回忆他年轻时待过的地方,那个让他一举成名的地方。几年之后,这句话扩展成为一本虽然不厚但却为海明威“硬汉老爹”神
书间道 |
巨匠的真实
奥登在《染匠之手》中说,对于评论者来说,明智的做法是对自己认为低劣的作品保持沉默,但要热情宣扬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在这样的信条之下,沃尔特·杰克逊·贝特(Walter Jackson Bate,1918-1999)的这部将传记与批评巧妙融合在一起的《约翰生传》,显然是值得大力宣扬的。这部著作不仅在其内容、情感上,而且在文采上总会让人想起另外两部杰作,一是詹姆斯·鲍斯威尔(James Bosw
书间道 |
韩炳哲的“痛之思”
现代医学的发达,让人在生病时尽可能减少痛苦,我们已经适应了无痛式治疗。这是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与效应,我们首先应该感激它减轻了疼痛,提升了舒适感。如今,许多对现代技术不满的人,常常被类似“送你回到现代麻醉药发明前的手术台,你就知道现代的好处”的辛辣嘲讽堵回去。我们早已不再认为痛苦能予人多少珍贵有益的启迪,而是唯恐避之不及。对痛苦的忍耐,甚至对忍耐痛苦的歌颂,已是一场逝去的梦,我们情愿从这种
书间道 |
爱国的山多尔在流亡
一个作家也许生前就已经声名赫赫,也许一生都在颠沛流离,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我想,人到中年的马洛伊·山多尔(Márai Sándor,1900-1989)对此应该感触颇深。 四十八岁,还差两年就是我们中国人说的知天命的年纪,山多尔最终还是决定去那不勒斯避难。早先,朋友们就已经帮他谋划了一些出路,但他总是在犹豫、在等待。不知道是在等待形势变得更好,还是更差。左右不是,带来的不仅仅是尴尬,还有双方对他
书间道 |
如饮一壶马黛茶
一 即便是对曼波·贾尔迪内里的生平履历和他所拥有的“阿根廷文学三杰”之一的美誉还不甚知晓,《流亡者的梦》也是那种只需瞄上几眼,就能立马辨识出来的典型拉美文学作品。且不论小说骨子里对拉美“文学爆炸”时期诸多现代主义美学的有力承接,以及小说中无处不在的直入拉美人文历史的深刻反思,单凭字里行间接二连三出现的国茶“马黛茶”,就足以让人断定,小说的背景一定是阿根廷,小说的作者最熟悉的也一定是阿根廷。 巧
书间道 |
从“致郁”到“治愈”
一九八○年出生的金爱烂是个“奖运”很好的作家。自二○○二年以《不敲门的家》登上文坛,她几乎拿遍了韩国所有的重要文学奖项。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我的忐忑人生》改编的电影,吸引了宋慧乔、姜栋元等明星担纲主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对她亦不吝赞扬:“金爱烂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女作家。” 金爱烂是短篇小说大师,在有限的篇幅和局促的表达空间内营造出意蕴丰盈的层次感,既以真实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