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30期
研究 |
浅析哲学之“真”“善”“美”
[摘 要] 哲学之所以能够提升人的生存境界,从根本上说在于它是以追求人类知行的真、善、美为己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原理和观点,深入分析真、善、美在生活价值坐标体系中的具体位置和作用,认为求真是哲学的认知与实证维度、至善是哲学的伦理与价值维度、立美是哲学的生活与审美维度,从而表明真、善、美对于人类科学认识和把握世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 键 词] 求真;至善;立美 哲学的使命在
研究 |
《大学》浅析
[摘 要] 《大学》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宋明时期理学家对《大学》重新做出了诠释,使之更具时代意义。对《大学》的主旨思想进行分析,并选取较有代表性的朱熹与王阳明,通过比较两者对《大学》诠释的异同来分析《大学》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关 键 词] 朱熹;王阳明;《大学》;大学之道;格物致知 一、大学之道的内涵 大学在古代有着不同的称呼,辟雍、泮宫、国学都是指大学。大学之道就是成人之学
研究 |
诗歌之“微言”的哲学视角
[摘 要] 中国古代“汉儒解经”式的解诗路数,存在于诗歌“微言大义”性质的基础上。“微言大义”不是单纯的经学术语,它背后还有关于“言是否尽意”的追问,正是哲学界的一项重要命题。从哲学的视角来看,语言作为“达意”的中介,它本身只是一种“经验化”的工具,因此它是否能够“尽意”取决于内心之“意”是否是“超经验”的。从这一角度出发审视“汉儒解经”的解诗方式,一方面看到了“微言”背后有“大义”的存在,和上
研究 |
《北风行》:思妇之痴及其生命力
[摘 要]《北风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歌,描绘了一位幽州思妇在丈夫出征战死、独守空房后的悲愤心理。诗歌中饱含思妇痴狂之中的浓郁情绪色彩,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痛和她生命力的顽强。通过分析诗歌中幽州思妇的人物形象,结合李白的浪漫主义写作风格,探讨了思妇痴狂背后生命存在的意义,并从性别的角度对这一形象进行了新的解释。 [关 键 词] 李白;性别视野;痴狂叙事 李白于天宝十一载(752年
研究 |
广东古代闺媛诗的南粤书写探析
[摘 要] 为探究广东古代闺媛诗的南粤书写,以《广东古代女诗人诗选》为例,研究发现在广东古代闺媛的视域下,南粤山高峻意深,南粤水秀丽情长,南粤花姹紫嫣红;南粤的寺庙林立信徒多,南粤的气候四季如春,南粤的节日习俗世代相传,南粤的凄美传说亘古流长,南粤的生活风俗丰富多样,南粤的英雄人物骁勇善战、立地擎天,南粤古代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互相交织。 [关 键 词] 广东;闺媛诗;南粤书写 “闺媛”
研究 |
《广志绎》中的明代山西人文地理与自然风貌
[摘 要] 明代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广志绎》卷三《江北四省·山西》篇章中,记录了山西独有的人文地理现象和自然景观风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明代山西的整体发展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和全新的视角,也有利于山西在今天大力挖掘和开发文化与历史资源。 [关 键 词] 《广志绎》;山西;人文;自然 《广志绎》[1]为明代著名人文地理学家王士性所著,他自少年时便喜欢游历,在许多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研究 |
浅谈顾城诗歌意象的变化
[摘 要] 顾城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他具有异于常人的诗歌天赋和多变的诗作风格。他的人生是充满传奇的,但也是短暂的,诗被他视作生命,为诗而死也为他的人生画上了永恒的句点。探索顾城诗歌意象的变化及其中的缘由,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这位“童话诗人”的诗歌及其作者本人。从四个方面对顾城创作生涯中意象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 键 词] 顾城;意象;变化;
研究 |
夏氏书信与《中国古典小说》写作
[摘 要] 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结合西方文学批评理论,深入剖析了中国文学及文化传统,是欧美汉学界首屈一指之作。《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的问世,为学界提供了新的史料宝库,也为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提供了全新的角度。通过对书信集的梳理,复原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的写作背景,细察二人书信中的思想交锋,发现夏济安参与了《中国古典小说》从萌发到成形的全过程;从书信出发,对理解夏志清的文学批评理路同样多有助
研究 |
《大地三部曲》中的儒家和谐思想浅析
[摘 要]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加速,我国也出现了许多与国际相类似的发展中问题,例如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问题、人与他人之间的社会交往问题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一些问题。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语境中,赛珍珠的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其作品的研究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对中国人有着约束和规范作用,对于在中国生活过的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赛珍珠就是其中一
研究 |
毛姆“三部曲”创伤叙事中的创伤表征
[摘 要] 创伤叙事是毛姆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毛姆的长篇小说“三部曲”《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刀锋》都带有浓厚的创伤叙事的色彩。“三部曲”中受创者的创伤表征主要体现为自卑敏感、冷漠刻薄和精神崩塌。从创伤叙事理论的视角分析毛姆的小说,可以为解读小说提供全新的视角,同时也是对生活创伤的现实关照。 [关 键 词]毛姆;创伤理论;创伤表征 本文将从创伤形成的表征这个方面对毛姆“三部曲”的
研究 |
葛莱恩姐弟的“理性”人生
[摘 要]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艰难时世》中“理性”生活对于葛莱恩姐弟的影响。在其父亲强调“理性”“事实”的教育下,葛莱恩姐弟人格发展不健全、不平衡,童年的缺失,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两人都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通过分析两者的本我、自我与超我,进一步探讨两姐弟由于人格发展问题所造就的悲剧人生。 [关 键 词] 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缺陷;移情 一、引言 《艰难时世》是著名英国小说家
研究 |
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的原型解读
[摘 要]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代表作之一,因其天马行空的未来设定及仿生人等科幻元素深受读者喜爱,现已成为迪克作品中最具名气的反乌托邦科幻小说。批评家弗莱在《批评的解剖》里提出了有关文学人类学的两大重要概念,即原型理论和“向后站” 理论。试图以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指导,对《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的原型进行解读,旨在加深读者对该小说深层次意义上的理解。 [关
研究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小王子
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所著的《小王子》,是一本不受时间束缚的作品,跨越了时代,至今保持着独特的吸引力。褪去儿童文学的外衣,这部作品没有限定任何读者群体,从小孩到大人,以及已经忘掉自己曾是小孩的大人们都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共鸣。正如小王子在星球之间漫游一样,这个故事亦漫游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友情、爱情以及成长,是我们讨论《小王子》时常见的关键词,而接下来让我们另辟蹊径,尝试去发现《小王子》中隐藏着的
研究 |
对抗二元等级,探寻和谐生态
[摘 要] 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是一部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长篇小说,讲述了逃往加州的难民的残酷境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探讨了小说中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强者”与“弱者”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此外,分析了斯坦贝克如何通过小说人物对上述不平等关系进行反抗,并探索新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生态关系的可能性,以揭示作者的女性意识和生态关怀。 [关 键 词] 生态
评论 |
茅盾文学奖的现代转型与历史使命
[摘 要] 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最负盛名的长篇文学奖项,无疑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由茅盾先生创立的茅盾文学奖带有沉重的历史烙印,风格上受到现当代文学的影响,这也影响了茅盾文学奖评奖规则的定型。近年来茅盾文学奖饱受争议,不少名家对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规则提出了质疑,其中包括恪守传统、普遍性较低以及因循守旧等问题。一个奖项从过去走到现在,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时代审美取向的改变,会出现各种问题。以部分获奖作
评论 |
冲突后毁灭
[摘 要] 《罂粟之家》中的人物之间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父子关系。父子间彼此混乱的性史和血缘关系,折射出了主角刘沉草的命运悲剧以及整个地主家族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旨在运用文艺心理学中精神分析学说的相关知识,解析《罂粟之家》中的父子关系,并从父子关系的细节阐述和矛盾中做进一步分析。 [关 键 词] 《罂粟之家》;父子关系;精神分析 《罂粟之家》以青年刘沉草的视角,讲述了枫杨树村地主刘老侠一家的
评论 |
论王勇英儿童文学《雾里青花泥》的生态审美创作
[摘 要] 生态文学是一种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立足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全新的审视与展现的文学形式。广西作家王勇英的代表作品《雾里青花泥》主要讲述了雾里村青巾老妈、青麦子和青花泥的感人故事,通过现代文明与神话传说的融合、生态审美经验的诗性表达、本土文化观念的童趣演绎等方面加以表现,实现了儿童文学与生态文学的完美结合,唤起了读者对生态道德的追问、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对生态和谐
评论 |
沈苇诗歌的异乡写作
[摘 要] 作为当代著名的诗人,沈苇的诗歌以异乡写作著称。从初入新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彷徨,到融入新疆“已把他乡作故乡”的从容,再到“新疆是‘翅’,江南是‘根’”的两者合一,诗人对西部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经验,诗人持续探索了异域文化和国家发展与自身命运的相通之处,在返回故乡之后,用沙漠的眼睛重新发现江南,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探索之旅。 [关 键 词] 沈苇;诗
评论 |
“底层关怀”视角下《金刚四拿》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 要] 在小说《金刚四拿》里,田耳将笔端触及乡村肌理,伸进那些可目睹可触摸的山村角落,述说那些生活在乡村“底层”的普通人物的故事。小说除了塑造从城市返乡的四拿这个主人公形象,还刻画了田家爷爷、田拐和大爹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演绎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与诉求,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他们都是在“进城”背景下的普通乡村人物,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评论 |
以尼采悲剧观解读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
[摘 要] 试图通过对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的解读,理解非理性主义哲学家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的悲剧理论,探讨尼采早期哲学理论在悲剧中体现的欲望与生命的哲学相关内容,同时也体悟尼采早期悲剧理论对于其后期“强力意志”生命哲学的理论铺垫。 [关 键 词] 《悲剧的诞生》;《俄狄浦斯王》;欲望;强力意志;古希腊悲剧 一、引入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在1889年发表的《一种
评论 |
约翰·赫西小说中的中国形象解读
[摘 要] 旨在深入探讨约翰·赫西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并对这些形象进行详细解读。首先着重分析赫西文学作品《孤石》中呈现的中国形象,包括自然景观、文化交流和人物形象;然后考察这些形象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赫西的写作风格和文学创作。通过这些研究,揭示约翰·赫西的文学作品如何反映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以及中国形象在他的作品中的文学和文化重要性。 [关 键 词] 约翰·赫西;中国形象;《
评论 |
《克拉拉与太阳》权力游戏的符号暴力
[摘 要] 布迪厄将权力争夺比作社会游戏。权力游戏的运作中产生符号暴力,造成话语权缺失,产生阶级矛盾等社会问题。在此视角下,探讨了《克拉拉与太阳》中各场域的运行规则,阐述了不同场域内的权力斗争;通过分析“提升”符号化的表现,揭示了在符号暴力的影响下,基因编辑与人工智能时代野蛮精英阶层对底层人民的剥削,隐藏着社会动荡。 [关 键 词] 《克拉拉与太阳》;惯习;场域;符号暴力;基因编辑 《克
评论 |
论《艾比斯之梦》中的现实重构与自我救赎
[摘 要] 《艾比斯之梦》是当代科幻作家山本弘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一种“一千零一夜”的讲述模式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小说中的艾比斯(IBIS)是一个拥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TAI),他对身为“说书人”的人类主人公讲述了从虚构到现实的七个故事。小说以自我殖民为切入点,以文学虚构的方式重构了人与机器人的历史,在意识层面实现了人类的自我救赎。 [关 键 词] 《艾比斯之梦》;自我救赎;虚构;现实
评论 |
绽放的欲望之花——嘉莉妹妹的“美国幻梦”
[摘 要] 几百年前,随着“五月花号”登陆北美大陆,“美国梦”开始萌芽,其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也就此拉开帷幕。在“美国梦”的驱动下,人人都信奉着“只要肯奋斗,一切皆有可能”的信条。自然而然地,这种“美国梦”也影响到美国文学,成为一个久唱不衰的重要主题,其中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所创作的《嘉莉妹妹》正是重要代表之一。通过对《嘉莉妹妹》中相关情节的研究,探讨了嘉莉妹妹追寻“
创作 |
东湖月色(外二首)
湖面,一弯银色的酒杯 将巾山塔影、龙兴寺钟声 还有亭、台、楼、阁 所有的灯光,全部邀进 风轻水绵之中 天空压低,低到湖水 那些飘浮的云,借月的清辉 轻拭着水幕,一遍又一遍 仿佛有一种红尘的解药 化解秋夜的烦恼 没有比念一个人时 会有,月光轻盈地走来 想象岸边,无数古人 提着灯笼,呼唤或者寻找 曾经月亮的唇,吻住的 那抹盈盈秋水 碑 林 一片碑林,寂静 没有
创作 |
浪漫(外二首)
浪 漫 浪漫是死亡的禁果 尝一口 变成永恒 在花里绽放 人被俘虏 芳心变成最美的东西 等到花香漫鼻 浪漫已住身体 血液散发芬芳 肉体昂贵 人都高贵起来 散发傲娇之气 等到花香散去 又钻进人心 抚摸稚嫩的憧憬 舔舐伤口 化作细胞 种植在伤口上 治愈好了疤痕 又生出香水味的美好 人心轻盈 由内而外拉扯肌肉 微笑绽放 浪漫不死 养育孱弱的灵魂 梦
创作 |
“元萝卜”
大家看到我写“元萝卜”时,可能以为我写错了,应该是“圆萝卜”。但我并没写错,“元萝卜”是一款AI象棋机器人的名字。 我喜欢象棋,在抖音经常看解说象棋的视频。 有一次偶然刷到“JJ象棋”,看了几次,毅然决然关注了他。后来经常看他的专辑,才知道他是专业棋局知识讲解者,把很多象棋比赛对局用幽默风趣的通俗语言进行讲解,让人耳目一新。对战过程中还会用沙盘模拟另外一些走法,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讲解象棋的方法之
翻译 |
AI辅助诗词翻译研究
[摘 要] 在日新月异的21世纪,各行各业都担心被最新的人工智能代替。而翻译领域,一个被AI侵占最快的领域之一,到底该何去何从?AI翻译是否能完全取代人工翻译?以杜甫的诗歌为例,探究市面上DeepL和有道两大翻译软件的译文,分析其优劣。 [关 键 词] AI翻译;诗歌翻译;有道翻译;DeepL翻译 一、研究背景 对于机器翻译,其特点是速度快且大都供用户免费使用。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
翻译 |
翻译伦理视角下《女勇士》汉译本的对比分析
[摘 要] 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改写和重构的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之一,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的《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 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翻译伦理选择的重要材料。虽然各翻译伦理模式是有机关联的,但是不同的译者在伦理模式产生冲突时取舍不同,因此翻译结果也会因人而异。从章节标题、词汇和句子翻译等方面对比分析李剑波、陆承毅合译本和王爱燕译本背后的翻译伦理选
翻译 |
目的论视角下小畑薰良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摘 要] 主要针对小畑薰良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探究文化间转换的具体原则,即传达其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两方面内容时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小畑薰良采用了灵活的选择性翻译策略:对于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语,他主要采用意译的方式。而对于有明显概念意义的文化负载词,通常选择直译和音译的方式使其保留特殊性。以提醒翻译工作者更多地关注文化负载词的概念意义和文化内涵两方面内容,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杂谈 |
民族文化延续下的土家族优秀民俗文化传承与弘扬
[摘 要]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该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铸就了许多别具一格的优秀民俗文化。如果能够将土家族民族文化延续下来,不但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还能够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基于此,分析民族文化延续的历史背景,阐述土家族优秀民族文化的内容及特征,探讨土家族优秀民俗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内涵,并尝试给出民族文化延续下的土家族优秀民俗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路径,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杂谈 |
数字成语构式“一X一Y”的语义探究
[摘 要] 构式“一X一Y”是汉语成语中使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较高、能产性较强的数字成语构式之一,构式整体呈对称结构,构成成分独特,语义丰富。构式常项“一”的意义虚化,变项“X”“Y”的语义特征明显,且受构式压制的影响,产生了语义变化;语义受构成成分的词义变化、认知机制的压制和语境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叙述义、描写义和修辞义。基于此,对构式“一X一Y”的语义研究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 [关
杂谈 |
关于汉韩差等比较句形式语义特征的探讨
[摘 要] 从语言类型学的观点来看,关于比较句的形式语义特征的讨论近年来相当活跃。关于比较句形式语义特征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短语比较句和小句比较句、个体比较句和程度比较句。关于比较句的形式语义对比研究,中英对比以及英韩对比的研究比较多,而汉韩比较句的形式语义对比研究比较少。因此,旨在通过汉韩比较句的对比,来掌握汉韩比较句的形式语义特征。 [关 键 词] 形式语义学;短语比较;小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