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22期
见识 |
别求新声于异邦
年逾七旬的赵凤岐先生是一位少见的既能画水粉、画油画,又能画一手好水墨丹青的“复合型”画家。作为从事了一辈子美术教育的老教授、老画家,赵先生深厚的艺术素养和杰出的绘画成就,与他特殊的人生际遇是分不开的。 从小就表现出绘画天赋的赵凤岐先生因受到赵望云先生及其夫人的青睐,在赵家登堂入室,或疏或密地与赵家交往了近十年,长期耳濡目染于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黄胄等“长安画派”第一代艺术家寄情于水墨丹
见识 |
笔墨功成气韵生 点染积皴大家风
中国山水画,自古以来就是人文精神的寄托,不论是氤氲丰郁还是枯寒沧桑,都是画家境随心转的心灵写照。山水画家张海龙先生极具艺术才华,是一位在东北广袤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以独有的艺术视觉、艺术思考,在探索绘画本体语言的同时拓展了精神高度,为祖国的山河立传,让山水精神屹立于天地之间。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于北方厚重土地上的张先生,具有北方人的大气豪爽、热情与包容,在创作过程中也将北方文
见识 |
追随内心之声,唤醒自然之美
八月盛夏,炎热的阳光将大地烘烤得滚烫,此刻的乡野田园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山东省淄博市周村的画家吕长军决定暂别城市的喧嚣,来到这片宁静的乡下,去寻找大自然的真实。 他背起画架,装好笔墨纸张,踏上了通往乡间的小路。沿途,绿树成荫,微风轻拂,带来一丝丝清凉,大自然的魅力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吕长军就是这样一位非常注重现场写生的画家,他总是深入生活,观察自然界的美和人们的生活,从中汲取灵感,寻找创作
见识 |
真水无香
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被称为文化。它涵盖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制度、价值观点、审美情趣、精神追求等。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东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和哲学体系,其中儒、释、道文化为华夏显学,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且一脉相连。中国文化如真水无香,是一种境界,自然、平静、清澈,淡漠无痕,空阔无
品味 |
逸气烟霞飞
新锐书法理论家冉令江出新著了!他寄给我盈逸着墨香的《从汉简到唐楷:中古时期书迹研究》的同时,还寄来一册书法集《冉令江书法艺术》和一联他的章草书法作品。我一口气读罢沉甸甸的大著后,又开始仔细观赏他的书法作品。看着看着,就想起2017年我们一起在沈阳参加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的培训时他文质彬彬的青年学者模样;就恍惚感受到司马光《月下小饮》“自有笑谈供逸气,不须丝竹借余欢”的雅致闲适;也就渐渐感觉到他
品味 |
许同印写意红高粱的审美与内涵
画家许同印笔下一穗一穗火红的高粱,得日月精华,受天地雨露滋养,扎根乡野,是植物成熟后浓郁热烈的昭示,大自然中生命的奇谲瑰丽在风中呼啦啦地伸展开来。这种直观的绘画语言,打破了绘画的常规性语体色彩,给人以意想不到的视觉感受。我想许同印定是读过莫言的《红高粱》,或者家乡种植红高粱,不然也不会有如此强烈的主观情感宣泄。 写意花鸟画以明代的徐渭为代表,其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宣泄。徐渭有首诗《题画梅》:“从来
品味 |
一世山水情
春去秋又来,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而过,不经意间,李天本先生已和书画结伴二十余年,时光流转,作画已成了他生命中的主体。看世态万千,在画作中收获喜怒哀乐;一张木桌,几卷画纸,在清浅的时光里疏淡清绝。 画家李天本,一位忠实的艺术追随者,当代优秀的山水画家,自幼酷爱山水画,在此道路上乐此不疲。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因为坚守而沉稳,水因为追求而灵动,一追一守,才使山川秀美,才有笔下的山河壮丽。 看
品味 |
唯有牡丹真国色
从养花到画花 刘兴强老师从小喜欢养花,房前屋后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有玫瑰、月季、兰花、栀子花……花香浓郁,花色美艳。看着这一片花,顿时,沉闷压抑的心境轻松了许多,忧郁杂乱的心绪清晰了起来,低落烦躁的心情明朗了起来。 而刘兴强老师最爱的还是牡丹。 每当牡丹花开的时节,他便守候在那片小小的牡丹园前。 在接受了春风的吹拂、春雨的滋润后,那牡丹仿佛转眼间清醒了过来,已经开始抽枝长叶、绽放花蕾,带着
品味 |
魏杰:写意笔墨成就大美之境
写意画在中国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好的写意画是中国画“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写意代表着中国画笔墨结构所体现的概括性、精神性和高雅性,集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哲学思考和审美高度。魏杰先生坚持以继承传统并融入现代艺术元素的观念来开拓自己的创新之路。他钟爱表现自然物象“灿烂之极复归平淡”的那一份单纯、质朴之美,把个人对世间万象的感知和人生信念融于笔墨中。他对国画创作的高度热情、对现实生活
品味 |
墨笔绘就中国梦
自古以来,画家都是把绘画当作一种颐养性情的休闲方式,艺术的不断进化演变,使当代名家的国画作品出现了新的突破,而写意山水画更是杰出代表。当代山水画的笔墨形态、水墨秩序、表现手法、审美观点、艺术表现等都有着重大的创新。让我震撼的是,韩玉强老师能从众多山水景物中走出来,又从从容容地走回去。高山流水,一泻千里;屋舍俨然,井然有序,不管是田园村舍还是远山近景,在韩玉强老师的笔下都显得那么和谐静谧、浑然一体。
品味 |
高山流水遇知音
近日,有幸欣赏了莫瑞军先生的山水大作,惊艳之余,颇有一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觉。 莫瑞军主修山水,其山水自有精神。 观其画作,山水云树意趣自然。那山,或孤峰耸峙,兀然矗立;或群峰迭起,千岩竞翠。那水,或小溪潺潺,蜿蜒而下;或瀑布倾泻,激流飞荡。那云,或形态多变,气象万千;或飘逸淡然,舒卷自如。那树,或层层叠叠,风吹叶动;或枝繁叶茂,浓荫蔽日。这真可以称得上是“高山流水自然秀,绿松白云气象新”。
评论 |
《诗经》中的生活图景建构及审美文化表达
[摘 要]在《诗经》不同诗歌的内容中能够感受到对生活图景的构建,古人以诗歌展现生活的审美文化表达是《诗经》能够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诗经》的欣赏和研究过程中,需要重视生活图景构建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其审美文化内核的分析,深入了解《诗经》的文化价值,为文学创作以及欣赏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诗经》;生活图景;审美文化 透过《诗经》,我们能够对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婚恋文化等内容有
评论 |
乐山水还是借酒消愁
[摘 要]对《醉翁亭记》进行新解读,探讨乐山水和借酒消愁在作品中的深层象征意,以及作品的现代启示和普遍意义。通过引用权威观点和学者的见解,批判性地分析传统解读,强调了作品的多维性和复杂性。这一新解读突出了情感与哲学、自然与人生之间的关联,以及酒在其中的复杂作用,使作品更具深远价值。 [关 键 词]《醉翁亭记》;新解读;乐山水;借酒消愁 《醉翁亭记》是苏轼的一篇散文佳作,传统解读多以乐山水
评论 |
命运与爱情的对决
[摘 要]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剧作均被人所熟知,剧中的人物形象一直以来给读者特别是青年男女以心灵的震撼。两剧作者互不相识,文化背景天差地别,却在创作剧本时产生了惊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两位大师的这两部代表作入手,从背景、戏剧冲突、人物、语言及结局五个方面探讨两部剧中的悲剧因素之异同,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两位大师关于悲剧创作的相似及不同之处。 [关 键 词]《牡丹
评论 |
福柯规训观对王小波《白银时代》的影响探讨
[摘 要] 福柯思想在王小波文学创作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探讨福柯规训观对王小波《白银时代》的影响,从王小波的生活经历、学术生涯、文本、访谈等方面梳理他对福柯规训思想的吸收,具体分析福柯规训观对《白银时代》情节内容、人物塑造、创作手法的影响。 [关 键 词]福柯;规训观;王小波;《白银时代》 王小波(1952—1997),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被誉为“文坛外高手”。近十年,“王小波热”
评论 |
“巫风楚雨”:蔡测海小说《地方》的叙事特色探析
[摘 要]小说《地方》在叙事内容与风格上独具特色,土家族作家蔡测海立足乡土,构建了具有湘西地域文化特征和土家族民族文化特征的理想故土“三川半”。小说一方面沿袭了以往充满理性审视的现实主义风格,另一方面又开拓了富于巫灵气息的浪漫主义风格,继承和发扬了巫史和巫诗传统,展现了当代土家族知识分子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坚守,承担起使民族文化重焕新生的责任。 [关 键 词]蔡测海;《地方》;湘西;叙事特色
评论 |
费兰特的文本执念与文学真实
[摘 要] 意大利女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笔名)的作品近年来风靡世界,读者众多。然而人们仍然因为其“文本执念”,躲避公众和媒体而不知其真名和真貌。她认为文学以文本为核心,而作者的一切都已经隐含在其作品中,过度曝光作者会压缩作者的自由空间,影响作者的写作心态。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描述,而是揭示出表象、现象背后的深刻本质,即使虚构也是一种高度合乎情理的文学真实,文学真实才是高质量文学作品的真正要义和根
评论 |
《浮士德》人物形象的善与恶解析
[摘 要]《浮士德》是一本虚构的浪漫主义文学著作,其中展现出善与恶的哲学概念。在小说中构造了明显的善与恶形象,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善与恶结合的统一体,引起读者对善与恶的辩证分析和思考。对《浮士德》主要讲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善与恶进行分析,以体现出人物形象塑造的人性化。 [关 键 词]《浮士德》;人物形象;善与恶 《浮士德》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欧洲四大名著之一,也是著名
评论 |
《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人物形象分析
[摘 要]通过对《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探索《海底两万里》的文学价值。通过阐述尼摩船长在《海底两万里》中的故事梗概,了解到尼摩船长是一个爱好广泛、勇敢、仁爱、有领导力、自由且浪漫、时而忧郁悲伤、时而愤怒绝望、掌握丰富航海知识的人,其性格是受曲折离奇的身世背景、海上面临的挑战、长期环境封闭的影响而形成的。最后对《海底两万里》的文学价值进行分析。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经
评论 |
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赞赏沉默》中的 “离家”与“归家”书写
[摘 要]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的第五部小说《赞赏沉默》,讲述了一位桑给巴尔难民在英国流亡十七年后得以返乡但随即又回到英国的故事。故事地点在英国和桑给巴尔两地变换,作品围绕主人公的“离家—归家—再离家”讲述了其在“陌生之地”英国以及故土桑给巴尔的身份体验。从主人公的离家和归家经历入手,探寻流散者的身份困境,借此反思流散者应“走向何处”。 [关 键 词]《赞赏沉默》;流散者;离家;归家;身份
评论 |
日本熟年离婚视域下解读《背带短裤》
[摘 要]结婚20年以上的中老年夫妻离婚被称为熟年离婚。这种社会现象起源于日本,其显著特点为提出离婚的以女方居多,时间多为男性临近退休并且子女独立自主之时。《背带短裤》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所创作,是收录在短篇小说集《旋转木马鏖战记》(1985)中的一篇作品。作品讲述了一位中年母亲在独自进行了一次海外旅行后,执意要与丈夫离婚的故事。其中,母亲自立意识的觉醒和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缺失是离婚的主要原因,而
评论 |
惠特曼眼中的共同体
[摘 要]惠特曼是美国著名诗人,他所撰写的《草叶集》更是世界诗坛的一盏星灯。《草叶集》内容丰富,既涵盖了自然风光的描写,又对惠特曼所见的美国风土人情进行了特写。即便处于人类主宰世界之论走高的当时,惠特曼依旧对人类的出路进行反思,并将共同体的思想注入诗歌之中,即生态的共同体、观念的共同体以及民族主义的思想。这对如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惠特曼;《草叶集》; 共同
评论 |
纳吉布·马哈福兹小说《拉杜比丝》中女主人公的 悲剧冲突分析
[摘 要]纳吉布·马哈福兹是一位在文学领域有着巨大贡献的埃及作家,于198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版于1943年的《拉杜比丝》是他早期的“历史三部曲”之一,作品以埃及第六王朝为背景,讲述了一个青年国王由于沉迷爱情导致国破家亡的悲剧故事。运用黑格尔的悲剧理论对小说中女主角拉杜比丝进行分析,旨在为纳吉布·马哈福兹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 键 词]纳吉布·马哈福兹;《拉杜比丝》;悲剧 名
评论 |
对比分析《局外人》与《变形记》中自我意识的束缚与解放
[摘 要]卡夫卡的《变形记》与加缪的《局外人》都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也都是荒谬文学的经典。通过对世界荒谬化处理与人的异化实现对个性、自我意识、生命自由等人类存在本性的思考,同时形成独特的表达效果与风格。但同样的根源两位作者却写出了截然不同的结局,带来了迥异的感受,卡夫卡写出了绝望而渺小的抗争,加缪则写出了希望而悲壮的决绝。 [关 键 词]《变形记》;《局外人》;自我意识;存在主义;荒谬
评论 |
书如磐石气自坚
[摘 要]通过对鸦片战争博物馆馆藏的林则徐书法对联进行欣赏分析,旨在揭示林则徐书法的特点和人文素养。通过对一副对联的详细分析,探讨了林则徐书法的艺术风格和个人特质,进而突出林则徐作为书法家的独特魅力和卓越成就。 [关 键 词]林则徐;书法;字形;艺术特点 一提到林则徐,我们首先想到他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挺身而出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他所领导的虎门销烟也被誉为人类历史上销毁毒品的旷古之举
研究 |
在人与世界关系的视域下看老子对人生意义的阐发
[摘 要]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类阐发自身生存意义和构建价值体系的根底,而哲学正是说明和建构人与世界关系的最高理论表现。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通过其“道”论体系阐述了人与世界存在一种天人合一的本质关系。在老子看来,自然之真相、人生之意义、主体之自由皆源于人与世界的关系,即天人合一的关系。 [关 键 词]人与世界;老子;天人合一 一、人与世界关系的视域 人与世界的关系可以分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以
研究 |
庄子美学与后现代主义艺术之间的相通性
[摘 要]后现代主义艺术不论是从其背后的哲学观点,还是从其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来看,与庄子美学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对传统“美”的反叛与颠覆;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不确定性”的价值;对“欣赏者”参与的关注。故从四个方面对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以讨论庄子美学的观点与后现代主义艺术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之间的相通性。 [关 键 词]庄子美学;后现代主义;艺术
研究 |
《征圣》“装点门面说”探析
[摘 要]《征圣》是《文心雕龙》中的第二篇,属于“文之枢纽”部分,刘勰在《序志》中自述“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征圣”作为《文心雕龙》的指导思想之一,贯穿整本书的创作,对整本书的理解有着“纲领”的特殊意义。“装点门面说”是清代纪昀对《文心雕龙·征圣》篇的评价,他认为《征圣》“此篇却是装点门面。推到究极,仍是宗经”。即便没有彻底否定《征圣》,但也将《征圣》作为
研究 |
柳宗元诗歌批评理论中的审美观点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 要]柳宗元是唐代重要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批评理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柳宗元的诗歌批评理论关注文学的审美价值,倡导以真实、自然、朴素为基础的审美观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理论派别,本次研究深入挖掘柳宗元的审美观点,探寻其背后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分析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审美观念的演变和发展,并为今后的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 |
明代唐王府浅探
[摘 要]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册封儿子朱桱为唐王。永乐二年(1404年),南阳卫治所被改建为唐王的府邸。永乐六年(1408年),朱桱迁至南阳。与唐王同时迁至南阳的还有承奉司、长史司、王府护卫等。唐王府的人员有唐王及家眷,以及王府内官、内使、宗人、文官、武官等。他们各有自己的责任,并履行自己的职责。 [关 键 词]明代;南阳;唐王府 一、设立藩王 明朝初立,将诸皇子分封为镇
研究 |
仁·廉·天下:张养浩儒家人格及其新时代价值
[摘 要]张养浩是我国元朝时期的重要官员和文化人物,他幼年早慧、抱诚守真、少年勤学,青年时期便因过人的才情而名满天下,继而受人举荐入朝为官。张养浩一生心系家国,官拜尚书,曾于鼎盛时辞官尽孝侍奉老父亲,朝廷七聘而不出。但在国家遭遇大旱、民不聊生之时,张养浩毅然在花甲之年走马上任,散尽家财,救扶黎民百姓于危难水火之中。是年,因舟车劳顿引发旧疾,劳卒于任上。结合张养浩的人生经历和文学作品,剖析其崇尚孔
研究 |
李贽及《李氏焚书》浅谈
[摘 要]《李氏焚书》是晚明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李贽的作品集,李贽师承泰州学派,主张“童心说”,反对当时盛行的程朱理学,具有鲜明的个人思想特色。《李氏焚书》书名有不被容忍流传于世,早晚必将此书烧毁之意,被刊刻后也果真如此,被明、清两代统治者多次焚毁,但又因其先进、反叛的思想被再次刊刻并广泛流传于民间。。 [关 键 词]李贽;李氏焚书;程朱理学 一、李贽与《李氏焚书》 (一)李贽生平概
研究 |
阿来小说研究综述
[摘 要]阿来小说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有三十余年。从叙事主题研究、叙事艺术研究、人物形象研究三方面将阿来小说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分析。通过综述发现,阿来小说研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零散性问题。研究者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开掘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 [关 键 词]阿来;长篇小说;研究综述 国内学界对阿来小说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可检索到的最早
研究 |
海明威《雨中的猫》的女性意识解读
[摘 要]《雨中的猫》作为海明威彰显出浓厚女性意识的佳作,在简明的情节中充分运用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修辞手法与转变叙述视角等写作技巧,巧妙地展现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面临的困境,以及男性对女性意识发展与表达的漠视和压制;表现出女性在新思想时代对自由与独立的强烈渴望,以及对挣脱传统性别成规及社会角色定位束缚的进步意识。对《雨中的猫》中呈现的女性意识进行解读,旨在探究其思想意义与启示作用。 [关 键
研究 |
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价值建构
[摘 要]少数民族文学是维系少数民族文化连续性的重要文化元素,现如今,少数民族文学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与传承,是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因此,在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道路上具有显著的文化价值。通过分析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价值,探讨在现代化背景下运用文化交流与学习建构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价值的有效方法。 [关 键 词]少数民族文学;文化价值;文化归属;文化多样性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
研究 |
雪漠文化传播的叙事学研究之二:作家创作状态探析
[摘 要]雪漠作品的创作和出版一直呈现不断刷新的状态,总有新作品不断出现。同时,这样的写作速度也令读者好奇:一个作家是如何做到数量和质量并驾齐驱的?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穷且益坚:早年对文学的向往和坚守;惜时如金:专注高效的写作状态;只问耕耘:写作是唯一的生活方式;拒绝干扰:奉行“不求人”的人生准则。通过探析,力图寻找作家高产背后的深层原因,为雪漠文化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基础资料。 [关 键 词
研究 |
浅析超越论现象学的心性论意义
[摘 要]胡塞尔从本质现象学转向超越论现象学后,超越论还原是他现象学生涯的关键。胡塞尔自己认为他整个哲学的第一要务是超越论还原。除了认识论和本体论方面的意义,胡塞尔的超越论现象学还具有心性论的意义,有助于心性的训练和修习,有助于明心见性。佛教瑜伽行派唯识宗的“三性说”和胡塞尔的超越论现象学思想有相似之处。唯识宗的“三性说”指引人们时常仔细思考无常和苦谛的本质,这么做的目的,并非强行把情感隔离,也
研究 |
书法拓片对书法训练的重要意义
[摘 要]通过对书法拓片的概念、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揭示出其在书法训练过程中的多方面应用。首先,书法拓片可加深对字形结构的理解,通过拓片的放大观察,训练者能更准确地捕捉笔画的构造和排列方式,更深入地理解字形的演变。其次,拓片有助于培养训练者对笔画节奏与力度的敏感性,通过观察毛笔运用的力度和速度变化,提升训练者的书写技巧。此外,书法拓片也能加强对墨色墨香的感知,通过拓片呈现的墨色层次和墨香氛围,丰富
研究 |
对张国忠绘画形式的探索
[摘 要]通过赏析张国忠的油画作品,阐述他的绘画艺术语言及表达方式。从作者的素材整理到作品的成型,再到作者内心真正的呐喊,这些正是当下油画创作者应该学习的。 [关 键 词]张国忠;油画创作;热爱;绘画素材 张国忠是一位致力于油画创作的知名油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他不仅有着良好的艺术理论修养,而且还致力于油画创作研究。他的作品曾入选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
研究 |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科尔内留·巴巴的艺术创作
[摘 要]从科尔内留·巴巴(以下简称巴巴)所处的家庭环境对个人情感产生的影响,探讨其作品中反映出的巴巴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从而理解巴巴创作时心理体验的深度及情感的真实性和艺术的创造性。 [关 键 词]科尔内留·巴巴;心理学;艺术创作 一、社会环境对科尔内留巴巴心理以及创作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文学领域研究中出现了由社会学向心理学的转向,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是
研究 |
格罗塞美学理论对当代中国艺术研究的启示
[摘 要]著名德国艺术理论家格罗塞1894年发表了代表作《艺术的起源》。这部著作在学术界被公认为是艺术人类学的开山之作。他的人类学方法开创了研究艺术起源问题的新角度,立足于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先进的。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艺术的起源》中的部分重要观点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在当下看来,格罗塞的理论有不少地方都存在让人怀疑和牵强的地方。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而他恰恰严格恪
研究 |
不能“分割”的情感
[摘 要]艺术与情感的研究在美学理论研究中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弗莱的情感说将“情感是艺术创作的目的”作为内核,认为艺术无法独立于情感之外。回溯19世纪末期,法国产业革命的兴起和科学的蓬勃发展使当时的社会环境开始转向科学与理性,情感在社会科学化的推崇下被忽视。新印象主义画派在理性的科学法则和概念的灌溉下,冲破印象主义的枷锁应运而生。理性法则和科学概念的运用改变了新印象主义画派绘画技法的程式,但后世研究
研究 |
美第奇家族与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艺术理念
[摘 要]美第奇家族统治时期,大力发展文学艺术,将佛罗伦萨的意识形态推向了顶峰。相比西方中世纪时期的艺术成就,文艺复兴艺术家在这一时期的地位也是前所未有的,得益于美第奇家族在背后的推动。他们在美第奇家族耀眼光芒的庇护下,充分发挥内外双重优势,展示独特风格,创作出数不胜数的珍品,让整个意大利乃至全世界为之称颂,为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以及未来西方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 键 词]美第奇家
考证 |
明《詹恩墓志铭》考释
[摘 要]詹恩墓志于1954年在贵阳城西出土,志石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主要记载了詹恩的生平与政绩。以《詹恩墓志铭》为代表,反映了作为明代贬谪移民家族典型的詹氏家族的形象构成。墓志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体现了移民家族的身份认同与文化心态,为研究詹氏家族及明代贵州移民提供了相关史料。 [关 键 词]明代;詹恩;贵州;墓志 1949年以后,贵州省出土了大量墓志,《贵州省墓志选集》对墓志进
翻译 |
《文心雕龙》中关键词“文”及其英译诠解研究
[摘 要]“文”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关键词,亦被视作其文论体系之核心,“文”的英译情况也被中外学者所关注。首先,基于传世文献与前人的先行研究,整理《文心雕龙》中“文”的具体含义、分类及用例。其次,梳理《文心雕龙》现存的各个英文全译本和节译本,选用合适的译本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选取特定例句,从微观的角度整理“文”的各类英译诠解,并对目前“文”的英译情况做出评析。最后,从中国文论关键词的外译之策
翻译 |
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清末科幻小说汉译探究
[摘 要]清末时期是中国翻译小说最活跃的时期,此时的小说翻译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其中尤以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最为兴盛。在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指导下,以清末小说的译介为考察对象,解释清末小说翻译中的种种不正常现象,以此来探讨清末小说翻译家所遵循的翻译规范,挖掘影响该时期译者文本类型及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以此证明图里翻译规范论的解释力。 [关 键 词]图里翻译规范;清末;科幻小说;汉译 19世纪
翻译 |
解构主义视角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
[摘 要]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中包含许多比较极端的观点,因此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然而,从解构主义的角度来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强调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对于正确处理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关系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从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关系、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得出了一种与传统翻译理论完全不同的新观点,从而加深
翻译 |
民俗文化的叙事翻译研究
[摘 要]叙事是民俗文化的本质,民俗文化翻译可以从叙事框架设定和叙述视角转换的层面开展。运用例证的方法,探讨民俗文化的叙事翻译问题。研究认为,叙事学的分析框架对于民俗文化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关 键 词]叙事框架;叙述角度;民俗文化翻译 “民俗叙事”是民俗文化的文学叙事化,是小说文本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小说叙事中富于浓厚民族民俗文化色彩的部分。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不同文化之间
翻译 |
翻译实验性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
[摘 要]在翻译研究领域,实证研究方法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实验法作为实证研究的一种具体方法备受瞩目。然而,尽管在翻译研究领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但对实验法历史和发展趋势的详细综述却相对不足。旨在通过对2010年到2022年间与翻译相关的实验性论文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以阐明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翻译研究的特点。同时,通过数据分析推测翻译实验法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翻译研究领域提供有益的参
翻译 |
探究文学翻译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处理
[摘 要]阅读英语文学作品不仅能够达到积累英语词汇的目的,还能够不断培养文学素养,对于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会存在很多问题,这就要求翻译人员积极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不断提升翻译水平。简要介绍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具体差异,分析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具体情况提出在翻译工作中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 [关 键 词]文学作品;翻
翻译 |
广西桂林瑶族油茶习俗的传承及外宣翻译研究
[摘 要]2022年,瑶族油茶习俗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之一成功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现了独特的恭城瑶族特色。当前是推动恭城油茶习俗文化传承的关键节点,也是向世界传播恭城茶文化的一个历史性契机。瑶族油茶因此成为广西对外宣传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而其外宣翻译也有诸多问题,亟须跟上时代步伐。介绍了恭城瑶族油茶习俗及特征,指出恭城油茶习俗外宣翻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杂谈 |
语言运用与社会语境的关联性研究
[摘 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新的词汇和语言现象不断涌现。长期以来,语言研究更加注重语言的结构和规则,而忽视了语言学习和使用的社会环境。然而,语言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与社会密不可分,只有将语言与社会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分析语言运用的重要性,探讨社会语境的影响因素,多角度剖析语言运用与社会语境的关
杂谈 |
西藏唐卡文化的创新发展
[摘 要]西藏唐卡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西藏唐卡文化独具特色,展现着西藏灿烂的民族文化,记录着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的深厚史实,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西藏唐卡文化应适应时代需求,持续探索创新性发展路径。 [关 键 词]西藏;唐卡文化;创新性发展 一、西藏唐卡文化概述 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