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19期
卷首语 |
卷首语
一个人从进幼儿园,到义务教育学习,再到高中、大学,一路上会遇到很多老师。年少的我们,总是抱怨假期太短、考试太难,各科老师太难缠。再大些,我们无可避免地与时代发生碰撞,渐渐走进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在这匆匆一生中,能遇到一个让你惦记的老师,真是莫大的幸事。 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总习惯于把老师比作“园丁”,按照一套标准修剪花木,或者“春蚕”、“蜡烛”,为成就学生而牺牲自己。但事实上,每个老师都有自
视点 |
在网课里挣扎的大学老师们
对这几年无休止的网课感到焦虑绝望吗?别担心,你的老师可能比你还绝望。当铺天盖地的网课,成为高校里最主流的教学方式,这究竟是传统教育的终结者,还是疫情过渡期的临时替代品? 面对终日网课时意兴阑珊的学生们,老师们囧极思变,使尽浑身解数,研究起如何吸引学生认真听课: 有人撑起绿幕、做起了600页的动画PPT,有人想到新东方的脱口秀和B站的科普大博主,还有人致力于打通线上和线下的虫
视点 |
如果我当初有这样的语文老师
“无情”与“激情” 2019年,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王崧舟在央视《百家讲坛》录了12期节目,主题是“爱上语文”。节目播出以后,王崧舟收到了许多观众来信。有人说:“12集太短,再讲30集、50集也听不够。”有人说,节目结束时,自己“难舍难分……心中的失落感难以描述……” 这不是王崧舟第一次因为语文“出圈”。早在14年前,王崧舟的身份还是小学语文教师,央视当红栏目《实话实说》把他和他的同事、学生、
视点 |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
我的老师顾随先生本名顾宝随,是河北清河县人。生于1897年2月13日。他的父亲名叫顾金墀,是前清的秀才。金墀先生管教顾先生是非常严格的。顾先生的女儿顾之京曾对我说,她父亲身体这么不好,心情比较忧郁,可能跟他小时父亲管得比较严格有关系。而顾先生的中国古典文化的根底也是因他父亲的严格管教而打下了深厚的基础。顾先生从小就诵读唐人绝句以代儿歌,五岁入家塾,由父亲金墀先生亲自教授“四书”、“五经”、唐宋
视点 |
谜一样的老师
他站上讲台的第一件事,是用慧黠的眼睛,把台下的同学扫一遍,直到每一个都安静下来,才略带调皮地笑着说:“现在我们开始上历史课。首先,我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想照历史课本上写的讲,还是要听我讲真正的历史?” 台下学生都是刚刚上了台中一中的高一新生,早上朝会时,我们才见识到高二、高三学长用集体的嘘声,如何把校长嘘下台,感受一种叛逆的精神,如今来这么一个带劲的老师,简直太令人兴奋了,异口同
视点 |
我的导师
考研的确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之后的学院生活成为我创业的孵化器。但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我的导师。 我与导师有三次重要的交谈,受用终生。 一 我是2004年1月参加的全国研究生统考,现在看来,真有点儿像陈年往事了。 2003年我24岁,一个偶然场合认识了我的导师,当时我当他是一个有型的大叔。 他自我介绍说:“我是人大老师,艺术学院的。”
视点 |
爱和恨
一 某年冬天,市里要来一个卫生检查团到我们学校检查卫生,班主任老师吩咐两名同学把守在教室门外,个人卫生不合格的学生,不准进入教室。 我是不许进入教室的几个学生之一。我和两名把守在教室门外的学生吵了起来,结果他们从教员室请来了班主任老师。 班主任老师上下打量着我,冷起脸问:“你为什么今天还要穿这么脏的衣服来上学?” 我说:“我的衣服昨天刚刚洗过。” “洗过了还这么脏
视点 |
我少年时遭遇的最大霸凌,来自老师
扇完学生耳光后,她站在讲台中央,以语重心长的教师姿态说,“或许你们今天会恨我,但总有一天你们绝对会感激我的严厉”。 这是我整个初中听过的最讽刺的一句话。给霸凌包上“我为你好”的外衣,大概是身为霸凌者的老师最好的保护伞。 关于她的记忆除了扇耳光,大概就是她那套长到脚的黑色羽绒服。那是她的标志性外套。她好像总是穿着那身黑,变着花样扇学生耳光。每当她带着“和善”的笑容走近教室,就带来一团黑色的恐
大学 |
大学学历何以成了择业“枷锁”?
“如果我没上大学,我就可以心安理得做服务员了。”在某社交平台上,一位求职受挫的网友发布的帖子引发热议。 在评论区,不少大学生留言倾诉,自己也有想从事美甲师、理发师、咖啡师、收银员等职业而不能的无奈,认为大学生的身份“绑架”了自己的择业范围。 与此同时,在网上,诸如“年轻人为何不愿做普通劳动者”的话题也引发不少网友的讨论。 在教育界专家看来,这些讨论折射了就业观念的变化
大学 |
这些作家的高考志愿,跟文学都没太大关系
每年,各省高考分数线与考生成绩陆续公布后,考生们就要开始填报志愿。在选择专业时,好像越来越多的人将所选的专业与未来的职业画等号,甚至,就业率成了很多人选择专业的唯一考量。 然而,所学的专业与从事的职业,在很多著名作家眼里,好像并没有太多关系,大学生活好像只是他们的一场经历与创作素材,是他们认清自己梦想终究落于何处的一个契机。 王小波 数学肯定要砸,最后居然还及了格 1978年,中国
大学 |
听叶公超和钱锺书先生讲课
1939年1月4日,我们在昆华农校西楼二层的小教室里,等南开大学教授柳无忌来上“大一英文”。 我坐在第一排靠窗的扶手椅上,右边坐的一个同学眉清目秀,脸颊白里透红,眉宇之间流露出一股英气,眼睛里时时闪烁出锋芒。他穿的黑色学生装显得太紧,因为他的身体正在发育,他的智力又太发达,仿佛要冲破衣服的束缚;他穿的大头皮鞋显得太松,似乎预示着他的前程远大,脚下要走的路还很长。 一问姓名,
文艺 |
呼噜呼噜来碗鱼子饭
我不爱吃鲑鱼,却独独很爱吃鲑鱼子。比起有点高贵的鲟鱼子来,鲑鱼子的口感让我觉得更加一波三折,惊心动魄。首先是香,丰腴的鱼类的脂膏香;然后是放入口中的一声迷你爆炸,“扑”的一响,脆生生的已然是鲜美漫溢;之后是浓稠的鲑鱼子酱的微微流动,略带点咸味的海洋芬芳不情愿似的在你嘴里延展再延展;最后是甜,咽下之后微醺的回甘,可以伴着酒,也可以伴着米饭,于是那种甘酒之香便缠缠绵绵地在你鼻息之间久久回荡
文艺 |
歪儿
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不单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挺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又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
文艺 |
你真真爱上一本书后
好读书的坏处自然很多。譬如终生受穷别想当官,没个好身体,不是好丈夫,没有好人缘,性格古钻。但是,能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处,譬如能说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凡能找到的书,不管文学、政治、哲学、历史……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
文艺 |
你馋过课本里哪些食物?
偶然在网上见到醋栗的图片,不由吃了一惊。醋栗居然是一种小浆果,我一直以为它和糖炒栗子是同一品种…… 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变色龙》里的棕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箩筛,上面盛着没收来的醋栗,装得满满的”,虽然从未品尝过,但存在于深深的脑海里,有着妖娆的异域风情。 年少读书时读的食物,吸引力要超过现在一切视听效果强烈的广告。醋栗仅仅出现一个名词就足以让我浮想联翩,脑补出许多未知的
文艺 |
北齐·墓壁画 仪卫出行图
北齐 墓壁画 160cmX202cm 山西太原出土 这是1979年在山西太原发掘的北齐时期的墓室壁画,墓主人是北齐贵族。此墓的门、墓道、甬道、墓室等处皆画有壁画,此图以长卷式构图布局。画面人物神态各有不同,马匹动态各具英姿,无一雷同。线条造型准确、精致,健挺流畅。 北齐 墓壁画局部
文艺 |
三叶草
我在窗台上护养着三叶草,比护养其他花草更加精心。每天我都看见它充满生机地活着。清晨,草茎弯下身来,一动不动地面对着太阳。夜晚,草茎直起腰来,草叶却以一种迷人的羞涩蜷曲着。我望着三叶草收缩、舒展,感到这个毫不显眼的动作充满魅力、动人心弦。 你是什么呢?你又是如何与我相遇的?你给予我一种想象:有人创造出了你,也创造出了我。在你——一棵纤细的小草面前,所有的书本和智慧都黯然失色。 你怎么
文艺 |
悲剧
什么是悲剧?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这,不是悲剧。因为当事者根本不知道有危险,就算掉进深渊去了,那也只是一项意外。而且,只要一旁有人大喝一声,或是出手拉住了马,这意外都可以避免。 悲剧不是这样的。悲剧是: “明人骑骏马,白日临深渊。” 骑马的人不盲,马也是好马,大白天,谁都可以看得见前面有一个深渊。可是为了种种原因,根本无法回头,明知前面是一个深渊,一掉下
文艺 |
背景噪声
完完全全的安静有时并不能如愿让我们进入百分百的高度集中状态。 《反脆弱》一书的作者塔勒布就认为,有一点点背景噪声的地方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就好像对抗这些噪声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他提到,演讲时适当降低一点音量,使得听众为了听清必须稍稍费点儿劲才行。这样反倒促使他们必须集中精力,更加投入地聆听演讲者所说的内容。 同理,稍稍需要费点儿心思才能理解的文章,阅读者必须加以思考琢磨,反而促进了
文艺 |
不敢说
五代时的冯道,是个圆滑的官吏。《旧五代史》说他“历任四朝,三任中书”。过去所谓“三朝元老”、“四朝元老”,不过是说皇帝换了几个,还能稳居官位,而冯道却是王朝变了四个,始终好官自为,前后侍候过十个皇上,到死还能“谥曰文懿,追封瀛王”。若没有十分的圆通,怕是很难成功的。对冯道如何评说,非短文所能承载,且说一个与冯道有关但或系编造的故事。 据说冯道的一位门客为他讲《道德经》首章“道可道,非常道
文艺 |
褒贬自有春秋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看完以上这几句,想必有人会问,这是谁对谁的评价?用词如此之犀利,简直就是骂人,不留一点情面。以上几句出自一篇名为《自为墓志铭》的文章,是作者自评。此文作者,就是被后世称为“明文第一人”的张岱。这位崇尚老庄之道的一代文坛大师,写墓志铭也不忘自嘲一把。
活法 |
早起的外婆
外婆去世前的那个冬天特别冷,她却总是起得很早,一到凌晨三点,眼睛就会准时睁开,就像成熟的豆荚叭的一声在风中爆开。世界一片寂静。整个世界都在沉睡。对于一般人来说,冬天离开被窝,就像孩子离开母亲,总是十分不舍的。可她没有,因为汤婆子冷了,被子里没有一丝热气,不再值得留恋。 那个黄铜的汤婆子,又扁又胖,是外公买的,用了整整二十年,是冬天里唯一给她温暖的亲人。整个晚上,她都靠它取暖。其实
活法 |
我的青春,我的房间
这些年,我住过很多房间,对我来说,那一个个房间是我的一个个渡口,我不断地居留、离开,短暂地停顿,又起身出发,开始下一段旅程。 最早属于我的房间在老家二楼,那时我刚上初中。记得那个房间非常大,像个空旷的仓库,只放了一张单人床和一些书。我的房间好像从没出现过女孩子喜欢的娃娃和花哨的装饰品。在以后住过的每个房间里,书总是其中的主角,一部分的书跟着我辗转过许多房间,和我一样,是我的房间的固定主人。
活法 |
对不起,买不起
我有几次做白事是免费的,不是人家不给我钱,是我主动不要。每个免费的白事都让我难以忘记。要说的这一次也是。 去世的是一个小男孩,名字我还记得,叫齐鹏飞,是一个外地的孩子,父母在天津打工,他在天津上学。我记得是刚过完春节,大年初五,已是初春,那几天的天气都很好。几个小男孩穿着新衣服,在结冰的河上玩,他们不知道冰已经开始融化,一个孩子掉进河里,鹏飞为了救那个孩子,自己没有上来。过了年才11岁。
活法 |
梦想是没有阶级的
人的梦想,是没有阶级的。 《笑林广记》里有个段子,说一人爱吹牛,进过京,就说自己见过天子。问天子住何处?答:门前有四柱牌坊,写金字曰“皇帝世家”。大门上匾额,题“天子第”三个金字,两边居然还有对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类似的笑话,《红楼梦》里贾老太君早批评过了。太君的意思:老有些根本没见过贵族人家的不成器穷酸,在那凭空瞎编。编个尚书宰相,养个独生女儿,身边必还只有
通识 |
上演“内心戏”的时候,是谁在给你配音?
不知道你在思考人类终极问题“今天吃什么”的时候,能否听到脑海中传来的声音?一个声音说,“吃火锅喝奶茶吧,犒劳下自己”,另一个声音说,“不行,还是继续吃减肥餐吧”。就好像有一个白天使和一个黑天使在你的耳边低语,但你发现周围的人都没有听到这段激烈的争论,难道说……你无意中也学会了天使的语言啦? 脑海里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打住!实际上,脑子里出现声音是很普遍的现象,早在20
通识 |
什么样的恐怖片最吓人?
恐怖片为什么那么吓人? 有人说,是因为视觉因素,恐怖片里有很多样子可怕的妖魔鬼怪、变态杀手。但是你看哥斯拉,样子是不是比妖魔鬼怪夸张得多,为什么不可怕?也有人说是因为情节,主角总有一堆可怕的遭遇。但是在战争片里,人们的遭遇要惨烈得多,我们并不觉得害怕。还有人说是未知,恐怖片里经常出现超自然现象,因为不了解,所以恐惧。但是科幻片的未知因素岂不是更多,为什么不恐怖? 那么,到底
通识 |
如果项羽过了江东,能不能翻盘?
一 公元前202年,纵横天下无敌手的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面临缺兵少粮的绝境。 仿佛等着看项羽的笑话一样,汉军设下“四面楚歌”之计,也就是让包围项羽的汉军连夜高唱楚歌。项羽误以为楚国都被汉军占领,害怕继续固守阵地,会被汉军一锅端,便带领八百多人趁夜色突围。 在咸阳分封诸侯的时候,项羽肯定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仓皇逃命的一天,身后数十万汉军的统帅,就是曾经坐在主席台下鼓掌的刘邦
通识 |
那些从月球回来的宇航员
人类的太空梦,一直在克服种种困难和险阻,艰难地延续。而作为冲在第一线的最直接个体——宇航员,他们遭受的各种挑战和压力,我们一般人可能真的未必能体会。 2007年,作为全世界第六个登上月球的人,埃德加在接受美国广播电台节目“Kerrang!”采访时表示:“我碰到了外星人!” 埃德加的这番话当时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尼克惊得目瞪口呆:“我一直以为这是米切尔的玩笑,但是我发现他在这件
专栏 |
爸妈和手机
1 家里的每一次聚餐,最后都会变成一次手机教程培训班。 基本上都是在刚刚吃完的时候,爸爸抓住机会,戴上老花眼镜,拿出他的手机说:“你们谁帮我看看我的手机……” 上次聚餐解决的是健康码。爸妈用的手机都是我们淘汰的,当时注册ID时的密码都记不住了,所以很多APP未能成功下载。总认为他们不出门,健康码有没有无所谓。我的手机里也帮他们代申领了健康码,但我不是时刻和他们在一起。 “爸爸是不是觉得
专栏 |
发簪与村上春树
2006年,我从卫校毕业了,在父母的安排下去了地级市的一所三乙医院。能进这个大医院,除了关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院看中了我的助产士背景。那年我十九岁,满脑子里装的是尼采与八大山人、张爱玲与米莱斯,学校于我而言不过是个看书和幻想的避难所。我用艺术来逃避现实的压力,对步步逼近的外部世界视而不见,被安排到妇产科门诊时,整个人完全是懵的。男人和女人们匆忙地进来,再匆忙地出去,吸引器里的黏膜,玻
专栏 |
出租屋家宴
妈喊我去吃饭,她说她来宁波,我还没去她那里吃过一顿饭。 电瓶车拐进一条巷子,两分钟后,拐进一条更小的巷子,妈说到了,我赶紧从电瓶车后座上下来,看了眼门头,蓝色标牌上刻着“徐家屋”,妈推车子进屋,我跟在她身后。 这一片都是农村自建房,水泥地,水泥墙,有些地方刮了一层白腻子,有些地方则没有,斑斑癞癞的。 靠墙的晾衣绳上挂着一溜衣服,我从中辨出了妈常穿的那件黑白花色的上衣,其他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