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6期
专题 |
实体店生死局
眼下,实体店的日子颇为艰难。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2021年,67.1%超市企业销售同比下降,72.2%的超市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68.39%的超市企业来客数同比下降。 用户群体被不同业态持续分流,线上线下的业绩都不好看。 从家乐福、麦德龙等传统大型卖场的竞争,到京东、阿里等互联网企业的同城零售业务,再到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朴朴等自营类生鲜电商平台的烧钱大战,一片喧闹。 在对决
专题 |
苏宁艰难重启
5月初,连亏3年的苏宁易购,戴上ST帽子,一复盘,即连续5个跌停。 苏宁于2004年上市,一度是高成长性的绩优股,冠以ST,18年来这是第一次。 这家总部位于南京的零售巨头,有过炫目的辉煌,其销售额触达2600亿元,因转型失措以及盲目投资,将自身置于险地。过去3年,其累计净亏损(扣非)高达570亿元,平均到每天,亏掉5200万元。 截至2021年底,苏宁易购在职员工4.6万人,他们正迎来艰难
专题 |
国美马不停蹄
53岁黄光裕及其掌舵的国美,内外都不平静。 5月中旬,国美据传已发通知,因经营困难,“缓缴公积金”,涉及国美控股旗下7家公司。 “全公司社保、公积金均为正常缴纳状态。”国美迅速回应,称信息不准确,正响应政策申请公积金缓缴,仍在按流程申请中。 外部也陷入风波。 4月中旬,国美济南分部员工被爆“殴打美的员工”,美的发函撤出该分部并暂停供货,国美表态严肃处理;一周后,惠而浦公告称,因国美拖欠货款
专题 |
耐心开市客
2021年12月,开市客(Costco)在中国内地的第二家店在苏州开业。 和两年前上海闵行店开业时一样,开业当天卖场门口排起长队,超过两公里的队伍,入场等待时间长达1小时。 在苏州店开业前,开市客就想提前控制好人流,开启了预约,每天6个时段,每个时段可预约2000人。开业当天,系统爆满,无法预约,开市客只能让所有顾客一同排队入场。 两年前,上海闵行店开业前夕,开市客的会员人数已达数万人。
专题 |
麦德龙晋级
5月17日,麦德龙位于北京海淀的四季青店正式进入试运行,作为第21家付费制会员店,也是其在全国的第102家门店。 3年前,物美收购麦德龙中国,这家老牌跨国零售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就被按下了加速键。 先是将其入华后第一家门店做了会员制改造,打造成全国首家新概念商场。2021年11月,麦德龙进行了品牌升级,从此前主要服务B端客户,升级为同时服务于B端客户和C端会员的运营模式。当月,麦德龙还在北京
专题 |
永辉自卫战
永辉超市迎来转机。 根据其2022年一季报,该季度永辉实现营收272.43亿元,同比增长3.45%,净利润5.02亿元。这是连续5个季度持续亏损后,永辉的首次盈利。 传统商超生存不易。 2018年到2022年,家乐福关闭了80家中国门店。2021年,华润万家关掉了800多家门店。 此前,美团、阿里等巨头采用巨额补贴的方式,使社区团购进入白热化阶段,社团用户渗透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山姆、Cos
专题 |
O lé向内求索
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兴起,分散了零售客群,不少大型连锁商超客流下降,这是否意味着商超业态大势已去?答案不尽然。 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华润万家旗下的精品超市Olé,过去三年业绩一直维持增长态势,而且持续稳步扩张。2022年6月,随着福州、海口的新店开业,Olé全国门店总数将达到100家。 Olé风景独好背后,一边是精品商超赛道的人气提升,另一边是主动适应变化的结果。 区别于大卖场形式的传统商超,O
专题 |
Tims逆势扩张
城市暂时停摆,很多上海人感受了咖啡断供的焦虑。 对于重仓上海市场的咖啡品牌来说,门店关停,生意大受影响,Tims咖啡也在其中。 这家入局中国三年的北美咖啡品牌,在上海有近200家门店,约占全国总门店数三分之一。3月底以来,门店按下暂停键。4月中旬起,Tims上海地区门店以社区团购形式,恢复运营。 冲击之下,有些品牌减缓开店,Tims反而加快了节奏。 目前,Tims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约45
专题 |
KKV破圈
疫情没能浇灭年轻人们的探店热情。 “听说北京路那家KKV卖的东西,比哆啦A梦口袋里的宝贝还多。不到百元抱走一堆零食和日用品。”住在广州的小朵,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她在KKV旗舰店的探店照片,身后的耳饰墙、泡面墙引来围观。 潮流感十足的空间布局、针对性的选址策略、符合Z世代口味的选品,让新零售连锁品牌KKV火速破圈。在小红书上,KKV有关攻略、宝藏单品、必买清单的笔记就有3万多条。 “上传探店笔记
专题 |
瑞幸起死回生
五年来第一次,瑞幸盈利了。 5月24日晚间,瑞幸咖啡宣布,一季度净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近九成,成立以来首次季度经营利润转正;且门店数增至6580家,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第一。 瑞幸走出至暗时刻,董事长兼CEO郭谨一功不可没。 这位低调的掌舵人直言,过去两年,在战略、运营、治理机制、组织文化等方面,瑞幸已实现“根本性的提升”。 “我的名字很好记:谨言慎行的谨,表里如一的一。”在昨晚沟通会开场
专题 |
海伦司轻装上阵
去年,海伦司(09869.HK)在港交所敲钟,成为“小酒馆第一股”,市值一度超300亿港元,创始人徐炳忠也迎来了创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然而,上市即巅峰。时隔一年半,海伦司股价腰斩,净利率大幅下滑。在疫情的反复扰动下,持续扩店的战略成了拖累净利润的主因。 徐炳忠曾经的目标,是“励志总要有,中国连锁企业也可以和全球最牛的连锁企业一样,一年也可以干出1000家”。如今却“迷惑于奋斗的意义”,对自己说
商业观察 |
房企等待融资春天
民营房企的好消息越来越多。 有投资人对《21CBR》记者表示,5月30日上午,“22新城控股MTN001”已正式完成发行,发行期限为2+1年,规模为10亿元,票面利率为6.5%。 该笔债券引入了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作为信用保护。此前,已有龙湖、碧桂园、美的置业引入信用违约互换(CDS),成功发行债券。 旭辉方面也披露,已接到监管指导,将启用信用保护工具发行ABS和公司债,将依据审批流
商业观察 |
地产高管降薪潮
在地产业高速增长的那些年,房企竞相上榜财富世界500强,造富故事刺激着地产人大干快上。 2016年,碧桂园诞生了6位年终奖过亿元的区域总经理。两年后,看齐“碧桂园模式”的阳光城也跨入了千亿销售阵营,喜不自禁的老板林腾蛟,给所有员工派发了一枚金戒指,盒子上印着“千亿纪念”。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地产行业融资收紧,销售回款难,叠加偿债高峰期到来,房企节流过冬,人力成本被砍,大量地产人转岗、降薪
商业观察 |
上海快递复工
5月26日晚8时,天猫淘宝618预售打响第一枪。 面对铺天盖地的大促活动,上海市民们很佛系。如今,他们终于收到了最渴望的消息提示:您的订单已发货。 收到快递意味着交通系统恢复正常运作,邮政快递业也被看作复工复产进度的“风向标”之一。逐步复工,小哥们驾驶着配送车,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大街小巷。 渐次放开 疫情下,快递业并非完全停滞,快递企业以各种方式积极保供。 圆通上海嘉定封浜网点负责人何可告
第一人称 |
分贝通干掉报销
职场人或多或少听过这句嘱咐:“你先自己垫一下,回头再报销。” 这一等,可能就得猴年马月。 做投资人时,兰希常年出差,属于差旅报销的高频用户,每个月都得垫付几万元的费用,对报销之痛深有感触。 审批周期长、个人负担重、手续太繁琐、费用不透明,报销涉及三方的烦恼: 员工不愿垫款,得花时间收集大量发票; 财务头痛于日常贴票、手动审核和录入大量单据; 老板担心虚假报销,难以追溯部分员工的铺张浪费
公司 |
“宁王”受压
记者 鄢子为 杨松 赖洁薇编辑 陈晓平 5月初,宁德时代股价跳水,增收不增利成为导火索。 今年1—3月,“宁王”收入486.78亿元,同比增长153.97%;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跌23.6%。 投资人大失所望。宁德时代刚发布2021年年报时,形势还一片大好,四季度利润超过80亿元。多位分析师乐观预测,其一季度净利润近50亿元。 这是宁王半年来的又一次大跌。 半年前,其创下1.6
公司 |
小鹏汽车缩编
“这个时候违约,大家都错过了春招。” 5月19日晚,小鹏汽车解约后,应届毕业生何青向《21CBR》记者阐述自身遭遇,无奈至极。 据她透露,被解约人员,大多拿的是非技术类岗位offer,部分已经拿到违约金。“小鹏汽车仅赔偿5000元。”她愤愤不平道。 另一位应届毕业生王良也向记者证实了消息。“去年12月签约,6月9日我就要毕业了,才通知我解约。”他说,收到小鹏汽车解约通知时,自己刚考完试,好不
公司 |
理想踩刹车
李想踩了一脚刹车。 5月11日晚,一位应届毕业生告诉《21CBR》记者,当日上午收到理想汽车公司邮件,“由于业务架构调整,少部分尚未入职的校招同学将面临转岗面试的情况”。 和他一起拿到理想汽车offer的同学,收到的则是“解约”通知。 记者又找到两位拿到技术岗offer的毕业生,均表示暂未收到转岗或解约邮件。针对裁减校招生事宜,《21CBR》记者询问了理想汽车方面,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公司 |
京东方,新视界
2020年10月,时任京东方科技集团执行副总裁的张兆洪,接到一个新任命——掌舵京东方科技集团的Mini/Micro LED事业,在京东方的“1+4+N”事业架构中被称为MLED业务。 MLED业务分为直显和背光两项,行业的上下游资源基本与显示LCD面板行业重合,这个业务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策略也与京东方LCD的发展相似,需要一个有经验的高管来掌舵。 张兆洪正好是那个合适的人选,1992年他从大学毕
公司 |
新东方,又飘摇
艰难、压力与焦虑,是过去半个多月来,俞敏洪描述较多的关键词。 2021年中以来,俞敏洪重振旗鼓大幅改革,谁料今年疫情反复,再次冲击业务。 “所有地面业务基本停止,能够移到线上的就移到线上,不能移到线上的就只能退费或者延迟。”5月17日,在个人公众号“老俞闲话”上,俞敏洪感叹,新一轮压力骤然来临。 前一日,他召开管理干部会议,要求大家努力开源,迅速节流,“否则撑不了多久,新东方可能就完蛋了”。
公司 |
中交地产作妖
最近三个月,中交地产(000736)一直在涨停跌停间游走。 从3月23日到4月15日,中交地产股价连续飙升,收获13个涨停,股价从7.86元暴涨至24.42元,累计上涨211%。4月18日出现转折,上演三连跌,最大回撤33.66%。 买卖数据显示,股价的大起大落,与游资抱团炒作有关,因为中交地产市值小,有概念,流通盘也少。 进入5月份,股价继续作妖。 中交地产在5月10日、11日涨停,随后
公司 |
览海医疗大劫
9板跌停后,览海医疗(*ST海医)行将退市。最新的消息显示,公司已向上交所提交免于退市的听证申请。 过去3年,这家民营医疗公司,营收总共就2.2亿元,却亏掉了6.8亿元。相当于览海旗下门诊营业一天,就要亏损62万元。 业绩爆雷的同时,公司实控人密春雷也久未公开露面。 有媒体报道,今年元旦前,览海医疗董事长密春雷被经侦部门带走。消息未经证实,但他“不能正常履职”长达5个月已是事实。 览海医疗
公司 |
东阿阿胶的救赎
东阿阿胶的存货危机,暂告终结。 “公司主产品阿胶系列产品库龄大都在一年以内,销售价格稳定。”5月中旬,公司在向深交所提交的回函时称。 至2022年3月底,其存货为14.89亿元,相较年初16.46亿元,3个月内再削减1.57亿元,减少约一成,这是8年来的最低值。 过去2年多,以现任董事长高登锋为首的管理层,清理存货超过20亿元,应收账款减少超过10亿元。 东阿阿胶走出低谷,一季度营收8.9
公司 |
海天味业的焦虑
净利下滑,调味品“一哥”有些焦虑。 根据海天味业的一季报,营收72.1亿元,同比微增0.72%;归母净利润18.29亿元,同比下降6.36%。参照公司计划的全年74.7亿元利润,一季度KPI未达标。 海天味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市值几近腰斩。随股价大起大落的,还有海天味业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裁程雪的身价。 2022 年,程雪以 500 亿元财富,位列“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第八,
快公司 |
悦跑圈渡劫
最近大火的刘畊宏,凭一己之力带动了全民运动风潮。与居家运动的热闹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户外运动格外寂静。 一个直观例子是,2021年全国马拉松规模赛事减少至不足200场,而2019年有1828场。 “我们预测,今年上半年百分百没马拉松赛事,至于下半年还很难说。”悦跑圈联合创始人、CEO梁峰告诉《21CBR》记者。 梁峰是体育爱好者,2014年创办了悦跑圈APP,专门做运动社交,组织马拉松赛事是一
快公司 |
精鲲反内耗
最近,你是否总收到来自单位的“灵魂三连问”——核酸报告是否正常?健康码是否正常?所在区域封控等级是什么? 身处疫情,许多企业需要常态化收集员工的健康码信息,视情况灵活安排复工复产。问题是,上述过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还会让面对面收集信息者暴露在风险下。 一套能在几分钟内,完成健康码收集、手工校验、数据报表统计工作的“健康码采集检测自动化”工具,应运而生。背后是一家名为精鲲科技的通用软件公
快公司 |
感图科技提效
质检一款工业零件的过程,是否到位?在工业领域有两个衡量标准——检出率和误判率。“检出”指把质量不好的产品挑出来的概率,“误判”则是把合格产品错判成坏的。 质检精密程度高的元器件,人工目视检测和传统机器视觉检测都有局限性。“行业平均水平来看,检出率约为80%,过检率10%以上。AI技术能帮助制造业完善质检过程,在质量上提高产品良率。”感图科技CEO朱磊在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
快公司 |
大族机器人上岗
拾取、装配、搬运,一气呵成。流水线上的协作机器人,解放着无数打工人。 大族机器人是这个赛道的核心玩家。创始人王光能科研出身,专注于直驱电机、伺服驱动、运动控制等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发,一步步筑高了护城河。 “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是大族机器人的独特优势,放眼全球也少见。”王光能接受《21CBR》记者专访时表示。 机器人市场需求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工厂中有300
商业史 |
失败的平成时代
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平成时代之前,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仅次于美国,给世界经济的动向带来了巨大变化。 1985年,美国、日本、西德等几个国家共同签订《广场协议》,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及德国马克等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 那会儿,日本是世界经济的领头羊。日本的人均GDP,1981年超过了西德,1983年超过了英国,1987年超过了美国。 “日本才
报告 |
户外产业新要素
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人开始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运动频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也为我国户外运动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运动户外市场规模及增速不断攀升,预计2025年中国运动户外市场规模将接近6000亿元。相对小众高端的滑雪、潜水、冲浪、攀岩等户外运动项目,热度增速显著。 运动户外产业中,各细分品类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冰雪运动广泛兴起,相关运动产品的销售
报告 |
户外运动提速
21CBR——21 马锦涛——M 中国户外运动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爆发与增长。 据预计,2025年户外运动市场规模将接近6000亿元,且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新的消费人群与消费习惯开始崛起,体育健身的项目也越发多元化, 诸如冰雪运动、户外露营、滑板酷跑等新兴项目大量涌现。 这些细分赛道既创造了新机遇,也给商家提出了新挑战,即如何满足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在科尔尼大中华区董事马锦涛看
漫画 |
一只鸡的IPO
冲刺中式快餐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