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37期
封面 |
《自然》:中国科研投资结出累累硕果
6月16日,2022自然指数年度榜单(NatureIndex2022annualtables)揭晓,展示了不同国家和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科研产出情况。其中,中国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表现可圈可点。根据自然指数的关键指标贡献份额,中国位居第二,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增幅最大。此外,2020~2021年上升最快的50家机构中,前31家机构来自中国。 针对中国科研机构的优异表现,《自然》网站发表分析文
封面 |
阳城发电公司:科技助力智慧化
从落地生根到枝繁叶茂再到开花结果,阳城发电公司多年来持续创新推进燃料“三大项目”一体化建设,不仅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典范,更助力企业驶入管理效益“双提升”和经营管理逆势攻坚的快车道。 巍巍太行八百里,愚公浩气傲苍穹。在晋东南这片激情澎湃的热土上,一颗璀璨的电力明珠正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阳电下江南”在推动中东部省份经济合作双赢的同时,也在中国电力百年发展史上
封面 |
防控番茄潜叶蛾有了新利器
科学导报讯 记者武竹青 6月15日,记者从山西农业大学获悉,由该校基础部刘红霞副教授、生命科学学院荆小院副教授与晋中市动植物检疫站工作人员、虫捕头(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展开的番茄潜叶蛾防控技术攻关项目,经过前期试验、示范,取得良好效果。团队创制研发出的番茄潜叶蛾昆虫信息素绿色综合管理技术与产品,解决了老百姓防治番茄潜叶蛾虫害的痛点和难点,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据了解,前不久晋中市发现番茄潜
封面 |
动车“体检”
孙荣祥摄 6月21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车辆段动车所,地勤机械师在进行动车组二级检修作业,对动车组进行“体检”和维护。进入“安全生产月”以来,太原动车所地勤机械师们锚定“四保”目标任务,认真排查各类隐患,确保安全出行。
封面 |
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围绕新能源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在创新开发利用模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等7个方面完善政策措施,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的新能源发展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封面 |
千岁古莲成功再绽放
视觉中国 6月21日,“宋代莲花”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绽放。据了解,这是2018年河南开封北宋地层中挖出的千年莲子经育荷专家培育后得到的二代宋莲种子。
封面 |
新型自旋量子放大技术灵敏度达飞特斯拉水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教授彭新华研究组在自旋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提出和验证了Floquet自旋量子放大技术,灵敏度达到了飞特斯拉水平。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文章。
封面 |
新研究提供罕见亚型肾癌治疗新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薛蔚团队在《欧洲泌尿外科杂志》发表论文,介绍了进展期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陷型肾癌患者应用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新方案。上述研究为罕见肾癌亚型患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封面 |
科学家首次观测到自旋电荷分离奇特现象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管习文团队与美国莱斯大学教授兰迪·休利特和浦晗团队合作,通过囚禁一维超冷费米气体首次确定性观测到自旋—电荷分离的奇特现象,并发现该体系中由自旋反向散射引起的非线性朝永—拉亭戈液体效应。
聚焦 |
山西进一步出台政策减轻企业社保负担
科学导报讯 见习记者隋萌 今年以来,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很多行业企业经营受到了冲击,经营较为困难。6月22日,记者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支持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国家和山西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减轻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 按照国家和山西省社会保险费缓缴政策的相关规定,在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实施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
聚焦 |
吹响医疗垃圾处置“过四关”进军号
6月15日,22时30分,夜已深,长治市固废处置中心大院内依旧灯火通明,16辆密闭的医疗废物转运车消毒后整装待发,驾驶员王鑫和他的搭档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口罩和防护手套,开始执行特殊的运输任务,驱车前往长治市医院等地收运高危医疗垃圾。“我就是医疗垃圾的‘快递员’,收集医疗垃圾,是我们要过的第一关。”出发前,王鑫对《科学导报》记者说道。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淮海医院、潞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聚焦 |
山西省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科学导报讯 6月中旬,从山西省临床检验中心传来消息:山西省通过持续加强实验室备案管理、强化属地管理、压实各方责任等多项举措,进一步加强山西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按照相关规定,山西省临床检验中心已经开发并启用了线上备案信息平台,定期对年度全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在线填报进展情况分地市进行汇总通报,并对年度生物安全督导检查任务计划做出安排部署。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加强
聚焦 |
太钢液氢用钢项目 填补民用领域空白
科学导报讯 太钢日前首发液氢专用不锈钢产品并通过认证,成为国内该类产品唯一供应商,与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商和氢能基础设施领域的龙头企业签订批量订单。产品将应用于国内某亚洲最大氢能源项目,填补了国内民用液氢压力容器用不锈钢的空白。 氢能具有高燃烧热值、零污染、储量丰富、可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近年来,全球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在尚未具备大规模管道输氢的技术背景下,相较于高压储运,液氢储运具有运输
聚焦 |
太原市小店区科创服务中心项目将启动
6月22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集聚政府、企业、高校、人才、技术、金融等科技创新要素的小店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项目将正式启动。 小店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项目由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构成,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共同形成立体服务体系。线下平台位于小店区荣军北街金谷仓大厦三层和四层,服务机构从事的服务涵盖科技服务业7大类88个小类;线上平台小店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网址:www.kcty
聚焦 |
天行一号试验卫星发射
汪江波 6月22日10时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行一号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聚焦 |
“晕”也可能是病:眩晕和头晕要分清
63岁的李女士最近一直睡不好觉,一翻身就觉得天旋地转,她本来没在意,没想到症状越发严重。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引发自己眩晕的“真凶”是一种名为耳石症的病。 6月9日是“中国眩晕防治日”。专家提示,“晕”也可能是病,且眩晕和头晕是两个不同概念,就诊时要讲清“晕”持续的时间和具体表现,这对疾病诊断有重要作用。 很多人都有过眩晕、头晕的情况。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主任医师姜扬介绍,眩晕和头晕
聚焦 |
保护视力 重在预防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小眼镜”现象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等文件陆续出台。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时间和频次增多,儿童青少年的总体近视率上升到52.7%。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日益呈高发、低龄化、重度化趋势。
聚焦 |
全能干细胞研究取得新突破
清华大学药学院丁胜教授及其团队首次发现全能干细胞的体外定向诱导及其稳定培养的药物组合,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于6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聚焦 |
石墨烯“电子贴膜”连续稳定监测血压精确度超现有设备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1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利用石墨烯开发出一种像文身似的“电子贴膜”,被称为“电子文身”,可以舒适地佩戴在手腕上数小时,连续不间断地测量血压,精确度超过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同类设备。
聚焦 |
细光免疫疗法可“点亮”并清除癌细胞
据英国《卫报》近日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疗法,可以“点亮”并清除微小的癌细胞。这一突破有望使医生更有效地靶向并消灭癌症,或将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之后的第五大癌症治疗方法。
聚焦 |
吃淀粉怕胖、怕升糖?新加工法可使土豆更健康
吃淀粉担心会长胖、血糖上升?别怕,在6月14~16日举行的2022年美国营养学会年会在线直播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土豆加工技术,可使人体更慢地消化土豆淀粉,目前正在进行早期测试。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可阻止某些消化酶迅速分解土豆淀粉,从而使葡萄糖的释放更可控,最终防止血糖飙升。
深度 |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精准预报水平
近期,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明确,到2025年,气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到2035年,气象关键科技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 《纲要》将增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列为首要任务,并提
深度 |
国内最长风电叶片一次性通过静载测试
视觉中国 6月10日,江苏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内最长风电叶片,在其运营的江苏省海上风电叶片设计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测试平台一次性通过静载测试。 该叶片长110米,集成融合了高强预埋叶根、2.0防雷系统和拉挤碳板主梁等技术,采用同步预制工艺,进一步提升了叶片的可靠性、稳定性。该型号叶片配套的风电机组年发电量可满足约5.6万个家庭一年用电,每年减少5.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深度 |
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
“我的果蝇也能送到天上做实验吗?”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8年级同学麦迪娜的问题,在“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中,得到了太空教师——航天员王亚平的肯定回答。 全国各地青少年同上“天宫课堂”,得益于中国科协不断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 从2012年起,10年来,我国建成了一套覆盖全国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包括408座实体科技馆、612套流动科技馆、1251辆科普大篷车、1112所农村中学科技
视点 |
首条“地铁式”高铁穿越三峡
乘坐这列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穿越三峡,可以切身感受到李白诗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速度不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是由一个个技术创新、一项项新设备的突破汇聚成的中国高铁速度。 350公里时速的高铁,国人并不陌生。 但沿着郑渝高铁一路向西,从中原大地穿越高山峡谷,列车忽而扎进隧道,忽而驶过桥梁,倏忽间一闪而过,车内光影斑驳流动,仿佛带着乘客驶向了一个新世界。 这是一条“地
视点 |
郑渝高铁全线通车 三峡库区进入“高铁时代
郑渝高铁北起河南省郑州市,南至重庆市,途经河南、湖北、重庆三省市,全长1068公里。其中,万州北至重庆段、郑州东至襄阳东段已分别于2016年11月和2019年12月开通运营。 本次开通的襄阳东至万州北段全长434公里,按上限标准时速350公里设计,常态化按时速310公里达标运营,单日最高开行动车组列车106列。途经湖北省襄阳市、荆门市、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重庆市巫山县、奉节
科学文化 |
中国科技文保渐入佳境
日前,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的“第二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上,专家学者介绍了我国文物保护利用的最新科研进展与成果。 1、价值阐释可全程“数字化” “在圆明园等遗址公园游览时,游客可以通过增强现实(AR)眼镜,看到不一样的虚拟景象,比如可以看到复原的海晏堂等。”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刘晓平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例介绍了信息技术为遗址叙事带来的新思路。 针对大家关注的不同文化内涵需要什么样的
科学文化 |
汉代楚国文物来到山西博物院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6月21日,由山西博物院、徐州博物馆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博物馆协办的“大汉楚王——徐州汉代楚国文物精品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馆一层临展厅盛大启幕。汉代楚国文物来晋博,跨越时空、跨越地区,无疑成为文明守望的传承和交融。 1、汉代楚国有何风韵? 五千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灿若星辰,深深地滋养着万千中华儿女的血脉。汉代是一个蓬勃向上的时代,处在中国封
科学文化 |
面人郎
一年前,当95后郎佳子彧决定把“面人郎”当成一辈子的事业时,父亲提醒他:“做手艺人是一份很有挑战性的工作,甚至都不一定能养活自己。” 如今,郎佳子彧以自己的方式消除了家人的担忧——他不仅过得好,还在用年轻的方式分享着传统文化。 “面人郎”又叫面塑,这项技艺正是郎佳子彧的爷爷郎绍安所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艺术的第三代传人,郎佳子彧总在家里看到父亲郎志春用面团捏出的各种作品。5岁
科学文化 |
读书是非常有用的
“这个牛排的口感,第一个叫做juicy多汁的;你的牙齿咬到叫做tender,嫩的,我们一般说一个东西嫩,还可以delicate……”6月10日以来,新东方旗下东方甄选直播间,因独树一帜的“双语带货”,屡屡登上热搜,吸粉无数,成为现象级的话题。 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这位自黑“撞脸兵马俑”的主播,曾是新东方旗下的一名英语老师,他教过的学生有50万人之多。他不仅能用发音标准的英文介绍牛排,也能从杜
科学文化 |
《诗篱笆》举办一周年庆典
由中国微信诗歌学会山西分会与山西篱笆诗群共同创办的诗歌公众号《诗篱笆》,6月15日在太原举办创刊一周年庆典活动。 《诗篱笆》高举“为灵魂写作”的诗学旗帜,致力于为生命树尊严、为灵魂找出路的神圣事业,企图以人类生态和人性为贴入点,用生命和灵魂的疼痛、温度和力量重构时代的人文和美学。该刊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在弘扬中华传统诗学的基础上,努力融入现代理念,与世界文化接轨。重视从琐碎中发掘崇高、从平凡
人文科学 |
云冈石窟“云”上游
采集信息数据、制作洞窟的可移动3D打印复制版本、编撰《云冈石窟全集》……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让云冈石窟的保护从“粗犷”到“精准”,也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文化研究的“齐头并进”,让更多人有机会领略云冈石窟的魅力。 1、高精度信息采集,保护从“粗犷”到“精准” 走进云冈石窟,几个工作人员正忙着对一处洞窟进行近景摄影测量、影像数据采集;洞窟里,高像素数码相机、站式扫描仪、三维激光扫描仪等
人文科学 |
共享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
近日,陕西考古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了,意在勾勒中国考古和陕西考古的发展脉络,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总体特征,打通从考古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的学科全链条,使公众走近考古、了解考古、爱上考古,共享文化遗产。 作为成立早、规模大的省级考古科研机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已发掘古代遗址上千处、墓葬数以万计,整理各类文物近20万件(组)。新成立的陕西考古博物馆让这些文化遗产走近公众。一
人文科学 |
曹锴:创造是对平凡生活的慰藉
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件东西,当实物呈现在眼前时,那一刻内心生出的成就感是对平凡生活的巨大慰藉。”生于1994年的内蒙古男生曹锴,看起来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沉稳与平和。 正值青春的年纪,曹锴身上同时拥有两个身份:传统珐琅技艺手艺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珐琅青年教师。 “景泰蓝是我国特有的珐琅工艺,也叫作铜胎掐丝珐琅,是结合了传统的青铜铸造工艺和陶瓷釉料烧制工艺形成的。”曹锴不喜多谈个人
文化·读书 |
大国重器,等待科幻去书写
2019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未来事务管理局、环球网、果壳网、新浪微博共同发起“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活动。 王晋康、江波、赵海虹、昼温、苏民、刘天一等13位科幻作家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走进国家电投、中核集团、国家电网、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亲身体验大国重器,并以此为灵感来创作科幻小说。 日前,即在活动举办三年后,以科幻视角聚焦国企的科幻作品集《大国重器:“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中
文化·读书 |
架起量化方法与质性研究间的桥梁
Tasha Fairfield是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副教授,她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她的著作《拉丁美洲的私人财富和财政收入》于2015年获得Donna Lee Van Cott图书奖;Andrew E.Charman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讲师,是贝叶斯统计专家。他既研究反物质的测量,也研究选区划分的统计力学模
文化·读书 |
刘少奇的读书故事
刘少奇从小就特别喜爱读书,把学习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他在家里排行老九,所以左邻右舍都形象地称呼他“刘九书柜”。早年求学期间,刘少奇一直把学习抓得很紧。曾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和莫斯科东方大学与刘少奇两度同窗的萧劲光回忆说:“到了莫斯科东方大学后,少奇同志当时一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少奇同志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天,也不随便上街。我们不住在一起,但看见他的时候,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
文化·读书 |
阅读,成就更美好的自我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生因阅读而出彩。善于读书学习,便能从中获取从业所需的技能之学、为人做事的哲理之学、陶冶情操的审美之学、创新创造的启智之学。对于共产党员来说,需要阅读有益于生活、工作、健康的书籍,更需要经常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回溯历史,李大钊走出书斋而投身共产主义运动,朱德抛弃旧军队高官厚禄而追随中国共产党,贺龙脱下“军长皮靴”而穿上“红军草鞋”……
文化·读书 |
格致书架
《最后的大象》 [南非]唐·皮诺克、科林·贝尔编,刘洋、张弘兆杰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 本书通过40多名研究人员、动物保护主义者、护林员等多样化视角,讲述了非洲象群的生活和大象的生存现状,对于非洲各地大象的现存数量、生存状况、保护策略、偷猎途径等都有详细叙述。 《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 长角羚、蚊滋滋著,蚊滋滋绘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4月出版
文化·人物 |
众里寻它千百度 珍奇报纸香满屋
一幅幅图片定格历史,一张张报纸见证辉煌。2021年7月9日,孝义市人民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图片展隆重开展,一拨又一拨群众专程前来驻足观看,赞叹声不绝于耳。细心的观众发现,展览中有近100幅竟是老报纸图片,这些老报纸大家以前很少见,有的甚至从未见过。人们不禁要问,这些让人大开眼界的老报纸是从哪来的呢? “这都是我收藏的老报纸中的一部分,为市委工作服务,算是一次特殊形式
文化·人物 |
以书香浸润童心
近期人们对儿童文学的关注度较高。儿童文学中瑰奇的想象提醒人们以一种诗意、浪漫的眼光看待世界,感受世界的美好。其实从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到出版者再到购买者都是成年人,这就需要人们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引导正确的方向,为儿童的成长构建起健康的文化生态。 儿童文学具有启蒙的功能,不能沦落为一部分人牟利的商品,毕竟孩子在打开书本的同时也是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对儿童来说,要对历史、生活都有所了解,可以
文化·人物 |
我国有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今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日前,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高峰论坛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介绍,截至目前,我国有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99个镇村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819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数据显示,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