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20期
封面 |
自然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持续深化
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3月24日在京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科学基金的财政预算增长6.8%,达到330亿元,集中申请受理已基本完成,评审工作将全面展开。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静海强调,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既面临范式变革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差距可能拉大的严峻挑战,科学基金将把坚持“四个面向”贯彻于科学基金资助管理全过程,围绕推动科研范式变革和提升科学问题凝练水平两个重点,深入
封面 |
勇攀新材料制造技术高峰
3月21日,中国兵器晋西集团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成品车间,一卷卷铜带经过轧制、退火、酸洗等工序,最终变成了高密度集成电路(IC)高端蚀刻用C19400铜带产品。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少华告诉记者:“我们已向多家下游客户提供样品,正在跟踪试用情况,将根据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工艺,提升产品的精度和稳定性。” 据介绍,这些铜带产品在中下游企业经过冲压或蚀刻变身引线框架材料,搭载IC芯片形成高密度集成电
封面 |
新研究在低光功率密度下实现有效光遗传学刺激
近日,暨南大学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郭景慧团队与该校纳米光子学研究院及香港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人员合作,在利用光子纳米喷流(PNJ)改善光遗传技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先进科学》。
封面 |
科研人员在体外建立并解析人8细胞期胚胎样细胞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Miguel A. Esteban研究组开发了一种非转基因、快速且可控的重编程方法,将人多能干细胞(PSC)诱导为全能性的8细胞期胚胎样细胞(8CLC)。相关论文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封面 |
“由内而外”追踪海洋与大气二氧化碳交换史
近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研究员于际民团队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可有效反映海—气二氧化碳交换的示踪计——DICas。利用这一新型示踪计,并结合数值模拟,该团队详细揭示了末次冰消期海洋内部与大气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封面 |
撤离
郭中正摄 3月27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图像。这是天和核心舱外景相机实时图像。目前,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完成空间站组合体阶段全部既定任务,于北京时间3月27日15时59分撤离空间站核心舱组合体。
封面 |
朔州陶瓷学院:光伏储能 不辜负每一缕阳光
3月25日,记者来到朔州陶瓷学院的图书中心,远远便可看见苍穹下,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太阳能板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金光,通过小小的身躯吸取着缕缕能量,将电源不断地输送到各个教室和宿舍。像这样的光伏太阳能板,还分布在校园内的所有楼顶上面,通过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可以为学校提供全天候清洁电力。 学校人口密集,公共建筑多,用电量大,用电环境复杂。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成功将“发电-储电-充电”组合闭环,通过
封面 |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们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抓好贯彻落实。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面向世界科技前
聚焦 |
山西试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
科学导报讯 记者郭亚妮 近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在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中试点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的通知》(简称《通知》)。本次试点项目的范围是自2022年起批准资助的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由探索类项目,包括杰出青年培育项目、优秀青年培育项目、青年科学研究项目、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四种类型。 《通知》明确,试点单位应为在省内注册的独立法人机构;科研管理规范,拥有健全的财务、资产、政
聚焦 |
变废为宝 开启智能回收新生活
“小朋友,你要丢垃圾?我来告诉你怎么使用,你先扫这个码……” 按一下红色按钮,人工智能回收箱设备张开大口,“吃”下了王萌奇小朋友投入的纸盒,约5秒钟,纸盒兑换的5角钱已自动到账王萌奇妈妈的手机支付宝。 近日,在太原市平阳路二社区街道内的二代智能回收箱旁,社区工作人员陆鹏丞正忙着向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讲解回收箱的注册及使用方法,并协助其正确投放垃圾、废纸等物品。自二代智能回收箱投入使用以
聚焦 |
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屏障
梁栋摄 3月20日,长治市实验中学开展疫情防控演练培训。来自潞州区下东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指导该校工作人员正确穿戴防护服和使用呕吐包。
聚焦 |
晋城康宁手外科医院向“疫”而行
自晋城市于3月6日发现一名外省返晋人员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以来,晋城市全面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 晋城康宁手外科医院(晋城康宁骨科医院)严格按照省、市卫健委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多措并举、快速反应,全面动员、周密部署,规范流程、优化配置,按照应急预案,迅速投入实战状态,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一、明确责任,抗疫措施有力实施 3月6日上
聚焦 |
用科学告诉你这些洗衣“配料”是真香
如今,洗衣用品种类不断翻新,洗衣服时不仅要放“主料”——洗衣粉,还要放很多“配料”,如防染片、留香珠、柔顺剂等。那么,这些产品是智商税还是“黑科技”?它们到底起什么作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您逐一解惑。 防染片:强大吸附功能锁住“逃跑”染料 “防染片又被称为防串色洗衣片,在洗衣时可防止衣物串色、掉色,它是用可吸附材料制成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北京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曾佳介绍
聚焦 |
召开2021年度组织生活会
3月23日,运城市工商联党支部组织召开2021年度组织生活会。 会上,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了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相关要求和市纪委监委通报的典型案例。 全体党员逐一进行检视剖析,相互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在发言中本着对党对事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查摆问题、剖析根源,明确方向、交流思想,通过脸红出汗和加油鼓劲,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取得了增进团结、促进工作
聚焦 |
创新,让科学“轻量化”呈现
二氧化碳怎么变成淀粉?黑土地为何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一元二次方程与规范场论究竟有何联系……这些有趣的问题都是中国科学院2022跨年科学演讲的内容,吸引了全网260万用户观看。得益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信息时代的科普形式实现了从图文、漫画到视频的更新迭代,原本“高冷”的科学知识得以更生动地呈现给公众。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聚焦 |
可植入生物支架能产生抗癌CAR-T细胞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植入的生物支架,可产生和释放CAR-T细胞来攻击癌性肿瘤。近日在一项涉及小鼠淋巴瘤的概念验证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植入物治疗比传统的CAR-T细胞癌治疗更快、更有效。
聚焦 |
德科学家研制可极度压缩光量子气体
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可以极度压缩的光量子气体。他们的结果证实了量子物理核心理论的预测。这些发现还将为可测量微小的力的新型传感器指明方向。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聚焦 |
二维材料内电子强关联证据首现
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研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首次直接探测到二维材料内电子之间的强关联作用,而且测量出了这种排斥力的大小。最新研究有望帮助科学家设计出奇异的功能材料,比如非常规超导体等。
聚焦 |
新方法让光片“又宽又薄”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李剑平团队提出了一种生成薄而宽的准无衍射激光光片的光瞳掩模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提出了一个光片质量的全局评价因子,用以表征光片厚度、无衍射范围和旁瓣之间的制衡关系。理论和实验表明,优化后的掩模可将静态光片无衍射范围扩大50%,同时使其旁瓣低于20%。据此生成的新型静态光片可以在不牺牲轴向分辨率的前提下,对样品实现更大视野成像。
深度 |
浇好“第一桶”丰收水
春天过半,农田灌溉相继迎来高潮。大江南北,水网汩汩作响,缓缓流入充满希望的田野。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40处大中型灌区开始春灌,累计灌溉6170万亩,供水超过79亿立方米。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记者近期奔赴各地调研春耕生产了解到,农村水网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引水:万千水网入良田 粮食生产的关键之一,在于耕地灌溉面积。在占全国耕地面积
深度 |
2022年计算机视觉领域五大发展趋势
计算机视觉技术囊括很多能够理解图像(包括图片和视频)的算法,它们是许多创新型关键技术——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智能工业机械甚至手机上的软件等的基础,也是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能像人类自身一样理解和学习周围世界的机器的基础。 到2022年底,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480亿美元,并可能成为许多持续创新和突破的来源。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列出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2022年的五大
深度 |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当务之急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需要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所以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在于
科技创新 |
科技助春耕 节本又增效
春耕正当时,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田野铺展开来。服务跟得上,冬小麦苗情加快转壮;技术推得开,早稻集中育秧如火如荼;“田保姆”管得好,玉米大豆有了新种法。各地区各部门下大力气强化政策、优化服务,克服农资上涨、不利天气等因素影响,努力降成本、增效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1、科技服务紧跟上,专家下田把脉开方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三
科技创新 |
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经过近一年攻关,‘吸附材料性能提升’研制项目将于今年4月完成鉴定。项目完成后,按照预期研究目标,将在技术上突破并实现吸附材料防护谱系的拓展和对典型对象防护能力2倍以上的提升,形成我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和新型吸附材料。”3月22日,吸附材料领域首席专家赵婷信心十足地表示。 2021年,由赵婷组建的创新团队成为“吸附材料性能提升”研制项目的揭榜者。而“揭榜挂帅”制、重点科研项目“五
科技创新 |
把牢科技向善“方向盘”跑出创新发展“加速度”
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发展新机遇,科技向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内在需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发布不仅为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划定了伦理底线,也为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注入了不竭动能。 科技创造美好生活。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推动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科技创新 |
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
科学导报讯 3月21日,笔者从朔州市发改委获悉,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于近日挂牌成立。 据了解,朔州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坚持“政府引导、顶层设计,合同管理、柔性参与,资源联投、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努力为政府和企业做好“智囊”,为科研供给和产业需求搭好“桥梁”。并通过创建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联动,进而激发朔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科技创新 |
近距离感受科技魅力
王瑞瑞 武斌 3月25日,吕梁孝义市金晖小学的学生正在进行智能机器人组装和编程训练。近年来,金晖小学将科技创新元素融入学校“第二课堂”,开设机器人趣味科普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
科学人物 |
杜亚楠:用微组织技术撬动细胞培养大变革
人体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新陈代谢,数秒内便有几百万个细胞死去,同时又有几百万个新细胞出现。细胞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新旧更替,以此保持着人体的健康与活力。而当人体内器官发生病变时,通过在体外培养相关细胞、回输进入体内对病变部位进行“修补”,这种治疗方式被称为细胞治疗,是现代再生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而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杜亚楠就是为细胞治疗提供“原料”——细胞的人,其研发的3D微组织技术开启了细
科学人物 |
约翰·巴丁:两夺诺贝尔物理奖,低调平淡中显辉煌
1908年5月28日,约翰·巴丁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是家中五个孩子中的第二个,从小才能出众。他9岁上三年级,觉得功课太简单,直接连跳三级,成了一名初中生。尽管年纪最小,但学习成绩依然突出,尤其表现在数学方面。巴丁在14岁的时候就已完成大学预备课程,直接升入了名校维斯康星大学。 1930年硕士毕业的巴丁,正赶上了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他找的第一份在a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工作,就直接被拒绝了。当时
科学人物 |
刘文胜:漏斗车的“领军人物”
“最近我们车辆开发部技术团队在研究铁路漏斗车无人操作智能化卸砟作业关键技术,此项技术可推动我国铁路运输业向智能、高效方面发展。”3月26日,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车辆开发部部长刘文胜对记者说。当日,在该公司办公大楼10层车辆开发部,刘文胜与他的技术团队成员一起,进行“石砟漏斗车无人操作智能化卸砟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该项目作为无人操作系统在铁路漏斗车领域的首次实践应用,由刘文胜亲自挂帅
理论学术 |
新时期党建与思政教育结合研究
本文结合实际思考,首先简要分析了新时期党建工作发展现状,其次对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最后叙述了新时期党建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相关策略。以期对教育部门的各项工作有所帮助。
理论学术 |
基层党建创新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
在新形势下,我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基层治理能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时,要立足于自身实践,并与基层治理制度进行有效地结合,根据制度的发展方向开展党建创新活动,从而有效促进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
理论学术 |
让美丽幸福吕梁更有“温度”
奋进“十四五”,吕梁市牢牢把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坚定扛起“奋勇争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的历史使命,全面开启了建设美丽幸福吕梁新征程。 吕梁市供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吕梁市供热集团)是肩负城市集中供热建设和经营管理的重点企业,也是“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关键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以打造政府放心、百姓满意的供热企业为目标,不断提升供暖质量和服务水平,力求让美丽幸福吕梁更
科学新知 |
跨越百年“捉迷藏” “她”缓缓归来
这是1904年一位德国探险家在陕西秦岭南麓发现的新物种,它漂洋过海远赴柏林植物园作为标本展出,并被德国植物学家正式命名,又在二战期间毁于战火。近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它被首次发现的陕西秦岭,再未有人看到过它,植物学家甚至已经宣布了这种植物的野外灭绝。 2013年9月2日,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将它的珍稀濒危等级评定为濒危。这个忽然出现又莫名消失的
科学新知 |
难梭菌毒素B入侵人体新“大门”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陶亮团队与施一公团队合作,首次揭示了超毒力分支艰难梭菌毒素B的肠道上皮受体——TFPI蛋白。这意味着,他们发现了艰难梭菌毒素B入侵人体的新“大门”。 艰难梭菌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毒素B(TcdB)是艰难梭菌致病的关键“武器”。此前,陶亮团队已破解了部分TcdB是如何通过FZD蛋白这扇“大门”进入肠道上皮细胞的。利用CRISPR/Cas9的基因敲除文库筛选技术,团队
科学新知 |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现大型真菌新物种
近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马海霞博士带领团队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现大型真菌新物种8个,分别命名为海南炭团菌、五指山炭团菌、尖峰岭炭团菌、茧孢炭团菌、青冈炭团菌、雪香兰叶生炭角菌、海南山胡椒叶生炭角菌和海南大头茶叶生炭角菌,先后在生物分类学期刊《真菌钥匙》《多样性》《植物分类》上发表。 海南热带雨林是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球重
科学新知 |
受丝瓜启发制备储能复合材料
近日,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蔡以兵课题组从丝瓜海绵结构中获得启示,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高性能相变复合材料。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制备由含有聚乙二醇(PEG)的丝瓜海绵纤维微管支撑的新型相变复合材料(PCLS)。该材料形状稳定,具有多孔管状结构的丝瓜海绵纤维为PEG提供了优越的封装和机械支撑。丝瓜海绵纤维对PEG的包封能力不受真空浸渍时间的影响,但随着PEG浓
科学新知 |
湖南长沙:成功培育不同色系油菜花
据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忠松介绍,团队已经成功培育出红、白、紫、粉、橘5个色系的油菜花。在不同光照等环境下,油菜花的颜色多变,目前总共可呈现数十种颜色。团队还选育了四季皆可播种的油菜花品种,全面推广后可四季赏花。
科学新知 |
山西太原:自主创新 研发精品
3月18日,在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中海油(山西)贵金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加紧生产。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制硝酸用铂催化剂生产企业,其自主创新研发的高效节能DEC功能网可有效减少硝酸制造过程中的铂金损耗,节约了贵金属资源,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学新知 |
江苏泰州:世界最高输电铁塔封顶
近日,高385米的世界最高输电铁塔在江苏顺利封顶。该铁塔是泰州凤城至无锡梅里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将约289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从长江北岸送往长江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