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5期
卷首语 |
卷首语
近来参与研讨、审读了不少自然写作方面的作品。自然文学这个话题,以前谈过,还想补充几句。为了便于交流,我还要提到他:鲁迅。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百年,其大的背景是国家与民族追寻治理现代化、生活现代化的百年,是中国知识分子(当然也包括写作者以及一切有自我革新、觉悟诉求的人)追寻现代之“我”与“我”之现代的百年。可以说,正是“我”与“现代”的相互编码,生成了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当年的《狂人日记》是多么奇异的
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者新作 |
静止的春天
一 怎样才算拥抱过一个春天呢? 我觉得,有一道仪式不可或缺,它须在某个春日里发生,否则,你的春天即不合格,就像洞房花烛之于一桩婚事。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师徒留下的这番话,在我看来,堪称春天的一道谕旨,亦是对“春”最美的广告和代言。它督促你,莫负明媚春光,到户外去,敞开身体,沐浴天泽,领取那一年一度的大自然福利。 惜哉,2020,我有
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者新作 |
寻人记
一 我想在城里找一个人。他力气大,能自己搬动自己。找到了,就跟他说说话。我会好话连篇,和他多待一会儿。这些年,光顾着去找一些东西了,忘了找一个人也是大事。 起先,我找的还是大东西。为这,吃了不少苦。寒窗十多年,才从乡下进城找到一个工作。显然,工作就是大东西。大过一朵花、一棵树、一段流水、一句诺言或谎言。一晃,快三十年了,还是没见它变小。我哄着它,忍受它,赞美,诅咒,啥招都试过了,也不起作用。特
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者新作 |
花间疏【之二】
【麻黄 茎端开花,花小而黄,簇生。子如覆盆子,可食。至冬枯死,如草,及春却青。】 我对药草的好奇心由来已久。很多年前,我即将杂草丛生的潴龙河滩,视为可以不劳而获的药草圃。青蒿、地黄、大青叶、益母草、旋覆花、夏枯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们的生命如此热烈而旺盛,疗愈伤痛的方式又是如此简单,以至于一次梦中,我自告奋勇地把医院里那些痛苦的病人带到草滩上去,当他们像羊群一样啃噬掉一片密密麻麻的野
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者新作 |
大娃和小朵
大娃和小朵 大娃并不大,才十一岁,只是有了小朵之后,奶奶就在“娃”字前面加了个“大”字。小朵确实小,不仅只有四岁,而且长得瘦小。这两个小名都是奶奶取的,当然叫得最多的也是她们的奶奶。但写下一篇关于她们的文字时,我还是选择用这两个小名。因为我知道,她们长大后,不会有人再提起她们的小名,大娃小朵,将永远留在她们的童年。 大娃和小朵相差七岁,小朵不懂的事正好大娃刚懂,但又还不懂小朵不懂很正常,所以正
百花文学奖散文奖获奖者新作 |
古歌里的故乡
车行三十余里即到沅陵。沅陵,千百年来都是辰州府驻地,辰沅兵备道所在,如今划归怀化管辖。作家修正扬在那儿等我们,下车见面,略微寒暄几句。正扬说,去二酉山吧,看看藏书洞。二酉藏书的故事,我们都是知道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以为如此则天下黎民皆蒙昧,甘为鱼肉,嬴氏天下可万世不竭。不料“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始皇驾崩没几年,楚地之人揭竿而起,秦朝的万世基业仅历二世便轰然坍塌。焚书坑儒之时,在秦朝任
解释与重建 |
石头、泥沙、清水和来回
一 这里我来过,又不像来过。我把自己怀疑上了。我有点呆了。主要是五座牌坊,竖在面前,前所未有。我僵直着,被石头卡住,目光也僵直了。我不能顺利地看鼻子底下的萝卜青菜,更多温暖的样子,都在阳光里。不像早晨,黄山冬天的早雾就像冰箱里的气体,我被狠狠地冷冻了一回。我在骑车,手和车龙头一样又冷又硬。天气一阵阵的,不好说。山脊线在波动,由于贴在牌坊的后面,我还是能看到一大团色彩,主要是绿的,也有灰的,还有一
解释与重建 |
惊蛰的舞步
惊蛰,房子周边的田野里,响起了虫豸多声部的合唱,密集而热切,夹杂着嗡嗡汪汪的鼓点,像是呼唤又像是庆祝。坐在堂屋里,心中忽然有了莫名的感动,我不禁放下手中的册页,推开向南的窗户。虽然属于不同的族类,面貌体态也千差万别,但在一个寒冬过去之后,对于季候的回转,所有的生命都有着同样的欢欣。各各不同的腔调,表达出来的却是一样的心情。而那些发不出声音的草木,包括桂树和兰草,便只好以开花的方式和芬芳的口气说话了
生活志 |
风吹荒野
我们经常蹲在高松树对面的放牛窝的山坳里。我们当然是在放牛啦,牛又憨厚又骄傲,数量多的时候它们也欺人,只要一头牛想跑到山坳外面看看什么情况,其他的牛都会跟着,我们也就不能高高兴兴地在山坳里玩耍,只能跟在牛群后面大喊:“牛啊,牛……”我们总是那么两三个人,白绒儿、方月,还有我(偶尔没有我或她们其中一个),我们不再有别的同伴。我妈妈隔一段时间就会跟我说,那地方有什么水草?您打算窝在那个山坳里一辈子吗?您
生活志 |
陪你变老不变吵【外一篇】
晚饭时分,一号巡逻车接连两次出警,报警人竟然都是八旬老人。 第一起警情,民警赶到事发地,敲开房门,一对老夫妻正在吵架。老奶奶拄着拐棍,老爷爷甚至很难站稳。报警的是老爷爷,看样子处于劣势。现场并无第三方,老两口又异口同声拒绝民警联系儿女。因为无法调解,巡逻车将两位老人带到派出所。 调解室里,值班民警和老两口一问一答,一边记着笔录,一边耐心劝解。老两口情绪激动,争着和民警说道理站在自己这一边。
生活志 |
坐拖拉机去远方的女人
一 流年急景,当它过去之后,才会感到一种热闹过后的冷寂、忙碌过后的惘然。热热闹闹的购物节狂潮刚过,大姑妈于次日凌晨悄然离去,我感觉自己就醒在一片漠漠的沙滩上,潮水的声音了无,只有零零星星的风声。前一晚,我在网上血拼到凌晨一点多才睡,六点钟就被母亲的电话吵醒。接电话的手先醒过来,其次才是耳朵。过了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听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哦,她走了……”我对母亲重复着这句话。这个连她自己都怀疑是
看·听·读 |
欧洲的忧伤
一 二战,让欧洲艺术家普遍产生了一种忧伤情感。在许多作品中常能看到这种意象: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毒气室、装甲车、一颗颗射出的子弹和一排排倒下的身影。 那年夏夜,我在家看罗曼·波兰斯基的电影《钢琴家》。罗曼·波兰斯基惯用灰色铺排背景,镜头里有许多时光的沉淀,背景音乐如主人公乌拉迪斯洛·斯泽皮尔曼的脸一样沉郁。1939年,德国军人攻入波兰,二十岁的斯泽皮尔曼和家人随犹太难民的火车离开华沙,开始
看·听·读 |
不确定的宣言
“但你不再有湿润的欢愉了……”这句话不是本雅明说的,它来自法国诗人雷翁·费雷的诗歌《我还看得见您:魏尔伦》。这个“你”,指的是帕雅克。帕雅克出生前父母就离了婚,父亲是位画家,在他九岁时死于一场车祸。帕雅克小时候深受祖母溺爱,“睁开眼睛看到了爱、温柔、热烈的亲吻”,他在她小小的爱的气味里,如同大作家普鲁斯特小时候等外祖母一个湿润的吻。《不确定宣言》在小说、诗歌、自传、他传、绘画、现实、梦幻中翻页过去
闲话 |
柿子红了
一 里田湾村的形状像个盆子,经常盛着满满当当的阳光。不知道是不是出于这个原因,里田湾村的柿树特别多,山坡、地头、路边,随处可见。 拐进山嘴,看见村庄了。人走了,似乎把一些云也带走了,天空显得更蓝更空旷。四面青山合围,形成一个近乎封闭的山坳,阳光积聚,沉淀出灿烂的金色。几排黑瓦石墙的老房子,默坐在西边的山脚下,仿佛几方古老的镇纸,压在时代的角落,留住村庄的册页。中间低凹处原是成片的稻田,因无人耕
闲话 |
辛丑杂记
你压力大吗? 在工地采访,看见塔吊的配重铁块,黑乎乎,方方正正,标注着“5T”字样,好像并不厚的面包片,一块竟有五吨。我施展自己的“手无缚鸡之力”,推、拽,真的,纹丝不动。 突然想到,若论产生压力,在一定体积里,这家伙应该“无出其右”了吧。无论重压与冲撞,都是“桌角压王八——死挨硬扛”了吧。以我这一道难题接着一道难题、唾面自干唯有勉力前行的中年,面对这家伙的观感,真是再形象不过了。 工友介绍
闲话 |
遇白菜记
小区东侧,三十亩左右未沦陷于房地产大潮的土地,隶属于南营村,不知何时被隔离成几十块。一块一分见方,篱笆墙围了,地下铺设水管,租给城里悠闲的人种菜兼消遣。于是,一畦菠菜、一畦油菜,茄子、辣椒、葱,便像油画中的静物一样出现。有种菜兼种花的,半篱蔷薇,一丛芭蕉,两畦菜,门口树一怪石,上书红色篆字“菜园”,作影壁兼路标。石下一丛菊,金黄的花一开,便一下子点醒了秋天。菜园边散步,看到素颜素衣的白菜,像邂逅了
闲话 |
双猫记
三年前,因为一点变故,父母更换了居所。安顿没多久便开始闹老鼠,老鼠们溜着墙根成群结队,俨然自家人,厨房成了它们的公共食堂,小磨香油瓶被啃掉了瓶盖,橱柜里的肉豆蔻、罗汉果、香叶等调料,成了它们的零食……拉开橱柜抽屉,一股尿臊味往鼻孔里钻,碗筷要反复消毒才敢使,刷完赶紧用大纸箱扣起来。进出厨房,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到老鼠,吓人一大跳。 鼠患不绝,家人忧心如焚。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这句朗朗上口
专栏 |
散文的销量
什么样的散文受人欢迎呢?这种问题就像问动物是否可爱、天气是否宜人一样,谁都难以给出恰当答案。散文有备受追捧的,也有备感凄凉的;即使是同一作者的作品,销量也有区分,甚至天壤之别。读者众口难调,有食肉动物,也有食草动物,什么才能被认作一致的美味呢? 一位相熟多年的女诗人向我抱怨:“写诗的比读诗的多,无论才华多么灿烂,销量也是一片暗淡;哪像你们散文圈,卖弄知识或卖弄风情,都能找到大批拥趸。”她愤愤吐槽
专栏 |
比目鱼与拔心草
通常来说,文学史上的很多流派,大多都是由后人总结出来的。流派中的主角们,生前并没有那么明确或强烈的认同感,诸如山水派也好边塞诗也罢,情形大抵如此。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的情形却是一个极为少见的例外,不仅由来已久流传甚广,四杰本身也是心知肚明的,甚至还传出了四杰中的杨炯对于这个排序的不满言论。《旧唐书》记载,杨炯在听了坊间的传闻之后,很不情愿地吐了九个字:“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是说,把四人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