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18期
改版致读者 |
做好民生宣传报道 讲好中国民生故事
9月上旬出版的新一期《民生周刊》杂志,和您见面了。这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民生周刊》杂志创刊14周年之际全面改版后,呈现给广大读者的第一期杂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决定》还提出,“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主流媒体系统
主编笔记 |
让大运河成为沿岸百姓的致富河、幸福河
绵延近3200公里的中国大运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 作为流动的、鲜活的国家记忆、民族记忆,大运河记录了中国历史文化写不尽的厚重、壮美和辉煌。它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流淌千年,滋养沿岸百姓,孕育了沿途独特的文化、商贸、建筑、饮食、民俗风情,成为维系人民情感和乡愁的重要载体。 对于这条润泽百姓的千年水脉、文脉,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 “千
视觉·大运河畔是我家 |
“幸福运河”的壮美画卷
今年6月,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人民网、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联合启动“我家门前有条河”视觉影像征集及系列融合报道,充分反映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生动呈现大美中国、绿色中国、发展中国、开放中国、活力中国。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我家门前有条河”视觉影像征集及系列融合报道首季聚焦大运河,开展“大运河畔是我家”视觉影像征集及融合报道,持续到今年底。 “大运河畔是
专访 |
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中国大运河,历经2500多个春秋,绵延近32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河,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被誉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线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坚持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宗旨,发力
专访 |
探寻中国大运河生生不息的活水源泉
单霁翔在北京什刹海漫步。(图/高宏远) 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日子里,单霁翔每天都会看见大运河。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单霁翔的家,在古运河畔的大佛寺附近,这里曾挖掘出北京通惠河玉河上端的东不压桥桥墩。 大运河水从城外流淌而来,穿过东不压桥流入北京内城什刹海。运河水汇入内外金水河,温柔环抱着紫禁城。 潺潺流淌的运河就在单霁翔每天去故宫的必经之路上。在故宫里,他的目之所及有许多是大运
一线探访 |
恢复一泓碧水 赓续历史文脉
坐落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处的运河商务区 (通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从小在运河边玩耍长大,现如今是满头的白发,皱纹爬满脸颊……大运河,母亲河,哺育我们成长。”这首北京琴书《大运河边是我家》,时常在北京市通州区的大运河上响起。 创作人金克强是北京琴书和京东大鼓的传承人,常在运河游船上表演传统曲艺节目。 对于很多在通州长大的人来说,大运河不仅是“母亲河”,更是通州历史与文化的见证者。“南通
一线探访 |
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羿健:大运河畔鸟儿越来越多了
“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现在是北京最好的观鸟地之一。”作为一名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北京市民羿健对此深感自豪。 10多年来,随着北运河水环境改善,羿健看到越来越多的鸟儿飞到北京市通州区,在大运河畔停留、栖居。 从一个普通的鸟类爱好者,到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再到联合一批志愿者组建“爱鸟汇”,羿健长期“与鸟为友”,观鸟拍鸟、爱鸟护鸟,也见证着流淌不息的大运河日益生机盎然。 爱鸟汇集结400多名爱鸟
一线探访 |
努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一条运河纵贯七区,碧波三百六十里,为天津百姓提供了灌溉之利、舟楫之便,南丝北皮、南稻北麦因运河加速交往交流交融。 在这片被大运河拥抱的热土上,生态与农业交融共生,铺陈出动人的绿色发展画卷。从西青区名扬海内的沙窝萝卜,到精准高效的小站稻MAP模式农业,再到武清区的“小兔拔拔”萝卜、静海区的冬菜特色产业,大运河为天津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与生态基础。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
一线探访 |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总农艺师张建树:建好“菜园子” 拎稳“菜篮子”
张建树(右)在棚室指导农户种植黄瓜。(图/石扬) “沙子深度应该在20到30厘米左右吧?植的是哪个品种的黄瓜?”“喷洒的灭虫生态制剂效果怎么样?对植物生长有没有影响?”…… 紧邻京杭大运河的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天民田园合作社种植基地温室大棚里,用沙子培育蔬菜的项目实验正在开展。一进入大棚,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总农艺师、二级巡视员张建树便连珠炮般发问。 还有几个月就退休的张建树,跟“菜篮子”打
一线探访 |
岸绿水清文化兴 千年运河展新颜
沧州市吴桥县运河公园(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供图) 长河日暮乱烟浮, 红叶萧萧两岸秋。 夜半不知行远近, 一船明月过沧州。 清风相伴,圆月同行,清代诗人孙谔在京杭大运河上乘舟而过,留下这首《夜过沧州》,昔日沧州的运河胜景依稀可见。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河北段的沧州—衡水—德州段、谢家坝和华家口夯土险工“两点一段”,名列其中。 京杭大
一线探访 |
记录运河蝶变 见证城市发展
“这条路是新开的吗?”“这条也是?太快了,变化太快了,我都还没来得及拍啊!” 8月末,运河两岸郁郁葱葱,一湾清水碧波荡漾。在河北省沧州市大运河沿岸堤顶路上,多年用镜头记录大运河变迁的摄影师王少华看着眼前四通八达的新开通道路,发出阵阵感慨。 40多年来,王少华走了无数遍大运河沧州段,拍下了无数张照片。“和过去相比,今天的大运河是丰厚的、活态的,更是多姿多彩的。我有幸通过记录运河蝶变,见证城市发展
一线探访 |
“运河之都”续写繁华
济宁龙拱港已实现岸桥无人化、运输电动化、场桥自动化。(杨国庆/人民图片) 8月22日,山东济宁市白马河畔,一艘90米长的液化天然气动力船和一艘67.6米长的电动力船顺利下水。京杭大运河上迎来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货船,标志着京杭大运河航运进入电气化时代。 不沿边、不靠海的济宁,如今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通航城市,常年运行船舶上万艘,已经成为“北煤南运、南货北调”的重要航运枢纽。 2023年,济宁
一线探访 |
山东济宁市传统特色美食经营者崔保胜:运河美食历久弥新
崔保胜现场烹饪甏肉干饭。 千百年来,大运河滋养着两岸的城市与人民,见证了无数动人的人间烟火。 民以食为天。大运河跨越南北,串联起沿岸不同的饮食文化,一城一味,融合了各地的菜品、食材与烹饪技巧。山东济宁市作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城市,饮食文化融南汇北、兴盛发达。甏(音同泵)肉干饭,这个带着运河气息的济宁传统特色美食,不仅是济宁人魂牵梦萦的家乡记忆,也是能在游客味蕾上留存许久的运河味道。 甏,
一线探访 |
为隋唐大运河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河南洛阳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里,观众在欣赏展品。(图/贾伟) 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河南洛阳拥有丰富河道、水工设施、漕运官仓、城市遗址、漕运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年来,洛阳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探索新时代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径,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延续运河的千年神韵。 “保护展示、活化利用”,博
一线探访 |
河南洛阳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讲解员阮文阁:用心用情讲好大运河故事
“欢迎各位来到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博物馆的场馆设计提取了大运河的拱形元素为基本架构,充分展示大运河遗产的文化内涵……” 8月25日,在河南省洛阳市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讲解员阮文阁正在为参观者深入讲解,游客跟随着她的脚步,听得投入,神情专注,频频点头。 走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对游客而言,“三分游,七分讲”,讲解员就像一座桥梁,为游客构建历史与现实时空的联系,讲解员不仅是文物
一线探访 |
古运河展现新风貌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皖苏交界处、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境内,一段长约28公里的河道穿过广袤的田野、繁华的城市,流淌古今,千年不息。 这条河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异常珍贵。河边的石碑上赫然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济渠古道泗县段”。 宿州市拥有141.5公里的隋唐大运河遗址,约47公里位于泗县境内,其中运河故道约28公里。因原始风貌保存完整,自泗县融媒体
一线探访 |
安徽省泗县原文化局副局长、巡护运河志愿者张永平:见证运河面貌变迁 带动人们爱河护河
张永平在运河边巡护。 “官舻客艑满淮汴,车驰马骤无闲时。” 漫步运河畔,张永平向《民生周刊》记者讲起了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段隋唐大运河兴盛时的场景。 张永平退休前曾任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长沟镇党委书记、县文化局副局长。年轻时,他曾带领群众参与过运河治理;退休后,志愿巡护运河。 守护运河已成为张永平大半生的事业。令他惊喜的是,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就包含通济渠泗县
一线探访 |
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游船行驶在水清岸绿景美的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畔,背一首和扬州相关的古诗,游客就可以获得免费夜游瘦西湖的船票—今年暑期,江苏扬州这项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感受运河之夜的亮丽。 “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每一句古诗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穿越时空长廊,走过悠悠岁月,与运河流水共鸣,诉说着扬州的历史与辉煌。 游客们沉浸在这份别致的体验里,邂逅
一线探访 |
江苏省扬州市文物局原局长、原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主任顾风:巩固大运河申遗成果是一项挑战
“它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更重要的是,它还活着,已经活了2500余年!” 扬州市文物局原局长、原大运河联合申遗办公室主任顾风向《民生周刊》记者回忆,“活着”是大运河申遗时一项突出的价值,让外国人佩服不已。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至今日,我们还能看到大运河航道上绵延数里的船队。数据显示,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每年有4亿吨左
一线探访 |
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绍兴浙东运河文化园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起杭州西兴古镇,东抵宁波汇甬江后于招宝山入海。其中,绍兴段地处浙东运河中部,既是浙东运河的前身,也是通江达海的关键段。 从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到春秋时期的范蠡筑城以及“山阴故水道
一线探访 |
浙江杭州市上城区78岁的民间河长胡福庆坚持巡河10年:65万字巡河日记记录黑臭河蝶变
清晨5点多,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街道民间河长胡福庆就从家里出发了。他背起黑色布包,拿着捞杆、夹子和垃圾袋,向两公里外的新塘河走去。 捞杆是胡福庆用废弃的钓鱼竿制作的,一头的捕网可以打捞河里的漂浮垃圾;另一头可以伸进河底测水深,绑上水瓶还可以取水样。 “今天的水质比前几天还要好。”胡福庆测完水深,又查看水体透明度,然后将当日河道数据上报到“杭州民间河长工作群”。 胡福庆今年78岁,是一名有着
对话 |
让大运河畔“人文经济”兴旺发达
向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2023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提出了这一研究命题。 大运河流域,自古以来是文化和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如今,大运河沿线35座城市,该如何学习和践行“人文经济学”?如何在“人文经济学”指导下,共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
对话 |
努力把大运河建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2014年6月22日,经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5周年。近年来,“一产”“一带”“一园”已形成密不可分、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大运河流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沿线城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产”“一带”“一园”如何
署名文章 |
保护传承利用好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
作为世界上起源最早、规模最大、长度最长的运河,中国大运河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依旧青春勃发。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深邃内涵,认识到它对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中国大运河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窗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依托,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资源。 大运河是熔铸中华文明的深沉力量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大约一半的时间是与运河的开凿和利用相伴随的。大运河
悦读 |
运河行吟
江苏淮安,一个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的城市,曾经雍容华贵地走进运河四大都市史,风光千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2500多年的明月,一直映照在运河两岸人们的热望里,映照在淮水安澜的人间岁月里。 沙庄,运河岸边一个小村庄,她是我的衣胞之地。我的童年,就是在运河边度过的。当年一到夏天,运河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露天浴场,河面上洒满了我们愉悦的笑声。我们在运河里扎猛子、打水仗,争先恐后攀爬来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