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22期
卷首语 |
学校教育要走好立德树人的正道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关于这一点,学校教育在认识上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们的教育是社会主义事业,有制度与法律保障,能够确保学校教育坚守立德树人的正道。 实践与认识不可能完全一致。应该承认,在具体教育实践中,偏离立德树人正道的现象也是存在的。比如,片面强调竞争,以竞争作为管理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手段,就会给学生为自己利益而战的误导性暗示;为了学校的声誉与排名,极限加大教师与学生的课业负担,以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
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 科学内涵、价值内核和实践向度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和政治标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评论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规律
摘 要 立德树人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以人的成长和发展规律作为基本规律,从优势需要的转移、多重身份的共存来理解作为教育对象的人,以增强教育实践的针对性;需要以品德形成规律为内在依据,从阶段性、社会性、建构性和实践性理解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增强教育实践的科学性;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方向引领,从体现党和国家教育意志、回应社会发展重大关切来理解社会和教育的关系,以增强教育实践的时
评论 |
以教育家精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旨归
摘 要 随着教育强国事业的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被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教育家精神成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容。以教育家精神为核心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有着明确的价值旨趣,当前最紧迫的是将教育本质从种种形式化乱象中拯救出来而复归于人的成长, 以强烈责任心抵制教育的形式化,将新的一代带入优秀文化精神之中,以虔敬之心投身于人的生成。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师德师风;价值旨归 作者简介 谈际尊,南京理工大学
探索 |
儒家 “学以致行”思想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的当代诠释
摘 要 我国古代大学基于儒家“知行合一”思想,使“学以致行”成为大学教育实践的理念遵循、目标取向,内在地将学、知、行确定为大学教育的基本实践要素。当代高校思政教育赓续“学以致行”理念,当以“致良知”为时代精神境界,遵循“横渠四句教”的立人行动信条,全力形塑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生命样态。 关键词 学以致行;高校思政教育;致良知;横渠四句教;三不朽 作者简介 王一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探索 |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应然形态、现实困境及突围路径
摘 要 劳动教育评价是检验劳动教育成果、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确保劳动素养实现的关键环节,对推动劳动教育深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运用“第四代评价理论”,构建劳动本质、劳动内容、劳动主体与劳动方法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评价应然形态,进而解析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存在的现实困境,发现劳动教育评价观念落后僵化、育人价值式微;评价内容局限窄化,素养发展受遏;评价主体单一固化,多元视角隐匿;评价方法简单
话题 |
中国传统立德树人机制及其时代价值
摘 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道德教化的传统,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帝王率天下以正倡导立德树人、士大夫敦风化俗引领立德树人、师长传道授业解惑推进立德树人的倡导机制,形成了族长在家族组织中履行立德树人使命、家长在个体家庭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立德树人实践的实施机制,形成了法律法规警戒责罚机制、乡规民约劝导约束机制、家风家礼熏陶感染机制等强化机制。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从传统立德树人
话题 |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逻辑演进与实践突破
摘 要 健全完善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必须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进一步实现由国家立场向学生视角下沉、由外塑期许向内生本质重构、由学习场域向生活场域拓展、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建构转型的逻辑演进。在实践机制层面,努力建构动力生长机制、价值生成机制、教育发生机制、文化重构机制、协作同频机制、内省自觉机制,进而实现落实机制的深层次实践突破。 关键词 立德树人;机制;逻辑;实践 作者简介 杨昌
话题 |
新时代完善立德树人评价机制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进路
摘 要 新时代完善立德树人评价机制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既是激发教育强国建设内在动力的有效策略,也是回应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还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需求,更是助力教育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撑。然而,当前立德树人评价机制仍面临诸多挑战,存在着评价主体不够多元、评价标准不够细化、评价手段不够丰富、评价内容不够系统等问题。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中,要不断完善立德树人评价机制,树立以德为先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的理
话题 |
立德树人的实践探索: 拟剧论视角下的少先队仪式困境突围
摘 要 少先队仪式是推动学校德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拟剧论审视少先队仪式的实践,剖析少先队仪式的实践困境,并提出实践改进策略,让少先队仪式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拟剧论视角下,少先队仪式是“舞台秀”“木偶戏”和“独白剧”,“舞台秀”让少先队仪式表演“变味儿”,“木偶戏”分离了少先队员的身体和精神,“独白剧”造成辅导员“抢戏”的局
讲堂 |
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古代教师的经验
摘 要 中国古代教师通过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实践经验,可以为当前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提供一定的借鉴。古代教师的经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坚守德性活动本质观,践履教学正道;实现化育成人目的,教学活动指向德性成长;超越知识表象,围绕道德义理进行教学;以引导入道为教学方法论,超越章句记诵走向探究义理。当代教师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正确对待历史经验,创造性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落实立德树人。 关键
样本 |
“星光评价”,让每一颗星星都被看见
摘 要 教育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摒弃功利主义倾向。通过教育评价改革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方共识。重庆市铁路中学校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中,狠抓评价改革,从理念创新、顶层设计、改革策略、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主体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星光评价”育人新路径,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学生评价;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 胡重实,重庆市铁路中
样本 |
用志愿之水浇灌德育之根
摘 要 学校志愿活动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田家炳中学通过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岗前培训、开设志愿课堂、坚持日常志愿、坚持家校社联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志愿育人模式。通过志愿活动,学生不仅锻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体验到了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乐趣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志愿活动;社会适应力;育人模式 作者简介 廖育芳,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田
样本 |
“悦享教育”:基于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创新路径探索
摘 要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广西玉林市田家炳中学构建了“悦享教育”课程体系,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基础,以“学榜”教育课程为引领,以生涯实践课程为导向,以职业体验课程为抓手,以高校参访课程为依托,探索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生涯规划;悦享教育;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 许世卡,广西玉林市田家炳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彭晓华,广西玉林市
样本 |
“懿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使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山东省日照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依托田家炳精神,以“懿德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课程资源,遵循“学习—活动—协同—实践”的原则,构建“懿德教育”德育课程,打造德育“四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懿德教育;“四课”模式;多元育人 作者简介 安秀珍,山东省日照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高
样本 |
红色铸魂: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中教育的模式探索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德育工作,塑造学生坚韧的性格、真善美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助力其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贵州省遵义田家炳中学积极探索,构建了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任务的“3+2”德育体系,通过红色课程、红色课外活动和红色课题探究的“三课”模式,进一步引导高中生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树立爱国意识,提升思政教育实效。 关键词 德
第一线 |
基于“三维二联、一心四合”模式的思政互融课堂实践
摘 要 如何实现寓“思政小课堂”于“社会大课堂”、以“社会大课堂”显“思政小课堂”,是当前高中思政教育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中学通过系统梳理高中思政教育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三维二联、一心四合”的思政互融课堂实践模式,并据此开展了“知行古今、多彩黔途”贵州人文行走课堂,为高中思政互融课堂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和经验。 关键词 思政教育;互融课程;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