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18期
卷首语 |
以公民道德建设提升人民美好精神生活水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精神动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的道德素养越高,人与动物的距离就越远,其行为就越是具有理性并指导自己向着一定价值目标迈
新思想指引新征程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榜样教育重要论述的三维把握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榜样教育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围绕“树立榜
评论 |
弘扬雷锋精神时代价值 推动雷锋精神走向世界
摘 要 弘扬雷锋精神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是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媒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雷锋精神是世界性的文化符号,是世界性的永恒价值,是世界性的精神坐标。向世界传播雷锋精神,要让雷锋精神成为人类共同价值,创新雷锋精神传播的平台载体,把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关键词 雷锋精神;走向世界;共同价值 雷锋精神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
探索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道德话语体系的建构
摘 要 道德话语体系建构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从话语出场、语境、主体、主题、内容、策略等方面建构起新时代的道德话语体系,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道德”“为什么进行道德建设”“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新时代道德建设的逻辑起点,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新时
话题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学校实施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本期话题聚焦“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从公民道德建设的学校实施机制、中华传统美
话题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
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 重要意义、问题破解、实现路径
摘 要 “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举措之一。构建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是深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德基因、涵养时代新人道德品格的重要源泉。在问题破解上,针对“复古论”和“虚无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突出方向性;针对“碎片化”问题,坚持整体统筹布局,突出系统性;针对“生硬化”问题,坚持
话题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
基于数字技术条件生成的青少年道德风险与防控机制探究
摘 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数字技术时代的青少年道德建设尤为重要,是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应有之义。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已然全面嵌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其衍生的“个性化”算法推荐、“圈层化”网络社交、“泛娱乐化”信息生态、“数字化”虚拟身份催生了青少年道德风险,具体表征为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迷失、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意志弱化、道德行
讲堂 |
家长能否放弃培养“国家栋梁”?
摘 要 在升学考试竞争的压力之下,一些家长表现出的“躺平”的育儿观值得关注。将这一现象置于教育学视角下剖析,不难发现部分家长对“栋梁之材”目标定位失之偏颇、生活视界相对狭隘,以及对平凡与平庸价值取向存在误解,使其认识出现了偏差。因此,现代教育理念下,学校、教师、家长应承担起各自的角色义务,帮助孩子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规划,让孩子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学会过生活,培养其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成为美好世
样本 |
家校共建,陪跑未来
摘 要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衔接、协同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求,更是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以“陪跑未来”项目为基点,推动家校共建,着力打造“体系健全、队伍保障、载体多元”的运行机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陪跑未来;育人生态 作者简介 胡耀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义务教育
样本 |
践行“五色”德育,争做“金色凤凰”
摘 要 构建高质量的学校德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凤凰小学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契合学校办学理念的特色德育体系,通过德育目标引领、德育实施路径优化,实现了德育文化融合、德育实践多维、德育评价新颖、德育力量多元,切实提升了德育工作效果。 关键词 德育体系;五色德育;家校共育;综合素质评价 作者简介 徐建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凤
样本 |
德载“杭行”之舟,共育“五行”学子
摘 要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杭行路小学立足自身德育管理的经验积累,聚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从顶层设计、习惯养成、家校社协同、品牌创建等方面入手,探索培育五行“小行家少年”,以期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核心素养;养成教育;家校共育 作者简介 盛雪飞,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杭行路小学校长,一级教师;俞鑫杰,浙江省杭州市余
样本 |
1+N+7:“七彩”德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摘 要 建设高质量德育体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小学在“写好人生每一笔”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从“七彩”德育课程体系、课堂育人范式、活动育人主题、家校社协同育人样态、育人队伍建设五个方面入手,全面培养知礼、向善、乐学、健美的“七彩少年”,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育人路径。 关键词 七彩德育;1+N+7;七彩少年 作者简介 金忠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小学校长,高级教师;邵
样本 |
和睦家:“三域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设计和载体创新
摘 要 浙江省杭州市闲林和睦小学秉承“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三域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构建了“和睦学党、和睦学堂、和睦在线、和睦港湾、和睦星球”五大育人路径,推动家庭教育、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营造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了协同育人的最大合力。 关键词 和睦家;三域融合;协同育人 作者简介 黄益坤,浙江省杭州市闲林和睦小学校
第一线 |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略
摘 要 核心素养是贯穿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的一根红线,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在“教学建议”部分,对道德与法治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一课的教学,可以采取从具体到聚焦、从有限到无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等策略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
第一线 |
构建三度课堂: 深化思政教育与学生生命韧性培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比两次不同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通过思政课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生命韧性。文章强调了营造有温度的课堂,关注学生真实生活的重要性;构建有深度的课堂,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必要性;落实有效度的课堂,关心学生实践体验的紧迫性。文章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素质,使其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人物 |
爱心筑梦 泽被千秋
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毕生致力于公益事业,广行善举,博爱无疆,在兴学育人、立德树人的征途上倾注心血,其恩泽惠及全国,影响深远。值田家炳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中国德育》特组织文章,重温其道德智慧,铭记其慈善精神,致敬其教育情怀。学习田家炳先生的崇高风范,力行田家炳先生的教育理想,是对其最好的纪念。 风雨兼程,曙光照亮前行路 我和田家炳先生的缘分始于1997年,全国高校扩招的浪潮中
人物 |
田家炳德育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摘 要 香港著名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用自己的一生生动展现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道德智慧及德育实践,形成了爱德胜财、回报社会的田家炳德育精神。田家炳先生的这一德育精神,源自其对人生道德问题的感性体悟、理性思考,源自其始终坚持的身体力行道德原则及其道德实践智慧。当代中国德育事业的发展应遵循道德实践逻辑,通过挖掘并弘扬包括田家炳德育精神在内的道德实践智慧,以榜样的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立德树人
人物 |
炬火不息 德泽长流
田家炳先生(1919—2018)是香港实业家、慈善家。他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于1982年创办了非牟利慈善机构“田家炳基金会”,专事捐资教育。田先生谦称自己“读书很少”,是教育的“外行人”,但他怀着“中国的希望在教育”的坚定信念,广济黉门,被誉为“教育家”,是广大师生心目中的“百校之父”。田先生力鼎教育,尤其重视德育在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并深切关注学校德育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