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11期
卷首语 |
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我国近三亿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30年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不断走向完善,在制度、课程、师资队伍和心理辅导室建设等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缓和、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显然不行,而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创新思维、齐抓共管、系统治理。 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提高站位,即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树立“大心理健康教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并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擘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开设专栏,就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阐释解读,为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其中关于教育特别是德育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
评论 |
勇者何以不惧?
勇敢作为“三达德”之一,其经典解释是“勇者不惧”,后世学者通常也把勇敢解释为克服恐惧或不惧危险的品质。但勇者何以不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种不同的情境,我们需要从具体情境中分析勇敢行为的心理机制,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和准确地回答这一问题。实际上,不同情境中的勇敢行为的情感动力是不同的,而具有不同性格特质和情感偏好的人表现出来的勇敢行为也是不同的。我们在进行勇德培养时必须考虑不同情境中的情感问题。这为
评论 |
德育不可忘了“附近”
人来到这个世界,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正是通过教育和教化,形成了扎根世界的人性方式,建立起了各式各样的关系。有些关系浓厚而亲密,有些关系普通而疏离,一般而言,厚的关系存在于身边,薄的关系存在于远方。理想的道德教育,或者说整全意义上的道德教育,既需要关注附近,又需要超越它,形成对共同人性的尊重和对宇宙万物的敬畏。 一、认识和理解“附近” “附近”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是由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提出来
探索 |
社会控制论视角下校园欺凌类型的甄别与防治
摘 要青少年道德失范与社会转型发展的价值多元关系紧密。从社会控制论的视角分析,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有四种类型:基本不发生欺凌、很可能发生欺凌、不可能发生欺凌以及极易发生欺凌。针对校园欺凌发生的不同类型,建构从“自我悦纳”到“自我控制”的防治目标,推动校园欺凌的防治对象从被欺凌者转向欺凌者,校园欺凌的防治重点从结果转向过程,校园欺凌防治的策略从外在控制转向内在控制,有助于对校园欺凌防治进行社会性反思。
探索 |
美国校本心理健康服务新举措及其启示
摘 要 校本心理健康服务是美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主要方式,在促进学生积极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学业成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疫情暴发之后,美国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校本心理健康服务供给:颁布法令,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优先地位;加大投入,为校本心理健康服务提供资金保障;拓展服务,增加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机会;重视研究,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成效等。美国校本心理健康服务为我国带来如下启示:应加强顶层
话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积极视角下以亲社会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普及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从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到 2021年《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下发,历经近30年的时间,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不断走向完善,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期话题聚焦
话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摘 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深入探讨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设计和实施中的关键问题,包括教学内容的有效设计、教学方法的有效设计、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维度,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设计;课程实施 作者简介 刘学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教
话题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从“知道”到“做到”: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路径
摘 要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心理健康素养是个体在促进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应对自身及他人心理疾病方面所养成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习惯。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表现为对心理疾病识别和应对的知识匮乏、心理疾病污名化、出现问题后寻求专业帮助的意愿不高等。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应着力加强三方面的工作:心理疾病
话题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
数字化时代中职学校“三全”育心模式的构建
摘 要 随着信息化加速发展,数字革命为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赋能,中职学校应抓住教育数字化的历史机遇,建立数字化时代“三全”育心模式。在一般层面上,宣传预防“一项都不缺”,利用“互联网+”形式开展心理教育的第一第二课堂知识宣传活动;在特殊层面上,咨询养心“一点不懈怠”,引入智能化设备对有发展性困扰的学生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在个别层面上,预防治心“一个不遗漏”,基于大数据的科学分析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发
讲堂 |
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大家晚上好,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有关如何提升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内容。不管我们是老师还是家长,经常会面临孩子的一些情绪问题,也会觉得他们特别爱发脾气,情绪特别容易被激惹。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多情绪,情绪来了,要怎么去处理? “大闹课堂”的男孩 先从一个案例讲起。我在小学对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开展研究,这一类孩子特别爱发脾气、易激惹,喜欢跟别人对着干;自己做了错事,却往往归咎于别人;有时候可能
样本 |
多举探索德育一体化建设,高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而立德树人是这一“时代之问”的必然选择。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时代教育使命为己任,以人的发展为教育原点,不断探索区域育人新模式,构建区域德育新生态,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文化特质的德育建设之路。 一、顶层筹划,定立德树人坐标 “培养什么人”事关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育人标准,“怎样培养
样本 |
深挖课程育人内涵,五育并举培养新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把教育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中华文化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之一。我校依据《指南》总体目标和六大育人途径,结合学校实际,深挖教育资源,拓宽育人渠道,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发了内容完整、内涵丰富、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知识和趣味相统一的“中医文化传承课程”,将国家课程、生命教育和劳动教育等教育内容有机统一,教育和引
样本 |
小农场 大德育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内容。几年前,在“重主科,轻副科”的不良现象影响下,加之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不足。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朝凤路小学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重视劳动教育,以棉花种植为依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培养“志高远、 艺高强、品高洁”的新时代好少年。“棉语凤彩”课程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将种植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让学
第一线 |
掌上旅行,在文化坐标里观山阅水
学校从“小小地图”开始,让学生们在掌上旅行,学习中华人文历史、感悟民族英雄人物精神、体会家乡风土人情。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艺术小学是一所集文化教育、艺术教育与舞台表演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完全小学。教育大计,德育先行,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
第一线 |
根植传统文化 润泽美好人生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应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把握国家课程是根基、地方课程是补充、校本课程是拓展与丰富的正确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围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列子小学
第一线 |
扬“大美黄河”文化 育“和美出彩”少年
当代中华儿女既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祖辈留下的宝贵遗产,也应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因此,当代中华儿女既要推进黄河
第一线 |
新时代小学“国宝”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学校基于泰勒的课程开发目标模式,通过对本校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评估,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结合学校特色和优势,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以学生为主体,以“国宝”为载体,开发出“国宝”校本课程,使学生从国家宝物中汲取力量,成为有自信、有理想、追求自我实现、能干大事的时代新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文件均强调将传承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