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1期
编辑部札记 |
不在场的掌声
如今去观看现场演出,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表演结束后,演员们逐次登场谢幕,观众们纷纷掏出手机,高高举起来拍照。由于在演出期间一般不允许摄影摄像,观众已经“憋坏”了。此时此刻,大家手里都拿着手机,腾不出手来鼓掌,剧场内的掌声稀稀落落。演员们再怎么鞠躬致谢都感觉有点冷冷清清。偶尔从后排传来几声喝彩甚至是口哨声都会显得格外“突兀”。稍微年轻一点的演员大多适应了这样的场面。毕竟观众在底下拍照摄影,随后也会
|
我的文学课·屈原和《离骚》
一 汉代初年,有一个年轻学者贾谊(前200-前168),因为才华出众,又提出一系列维护朝廷利益的政治主张,得到汉文帝重视。但在汉文帝要提拔他居公卿之位时,却遭到一派老臣反对,斥责他“年少初学”,可是权力欲大,专门破坏正常秩序。汉文帝就此作罢,调他去做长沙太傅。 贾谊是洛阳人,他本来对“长沙卑湿”就怀有恐惧,又由于是被贬谪,“俟罪长沙”,情绪低落,不过就在这时,他“发现”了屈原(前340-前2
|
说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上引李商隐的《锦瑟》,备受喜爱,却十分令人费解。元好问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论诗绝句三十首》之一)王士禛也说“一篇锦瑟解人难”(《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之一)。这两人的看法,一
|
卢梭的音乐事业与音乐美学
一个人如果仅仅依靠自学,可以成为名垂青史的作曲家吗?在记录和识读乐曲时,数字简谱是不是比五线谱更便捷一些呢?动人的歌唱性应该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核心追求吗?音乐的立命之本究竟是模仿语调和情绪呢,还是合乎律学和乐理规则?两方面谁是最根本的?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有所关注,且想从身体力行的探索者那里获得启发,那么卢梭的音乐事业与美学思想就是很值得了解和反思的。 让- 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
|
春天无法取消
大卫·霍克尼 诺曼底的苹果树 二○一八年十月的一天,刚刚过了八十岁生日的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度假经过诺曼底地区。在那里,他驻足勒阿弗尔港口,看到了莫奈《日出印象》描绘的景色。在浪漫小城翁夫勒享受了一顿美好的晚餐,还坐着轮椅在著名的法国国宝巴约挂毯(Bayeux Tapestry)前徘徊了很长一段时间。短短四天的北法之旅,让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要搬到诺曼底, 把那个乡村仓棚
|
可怜夜半虚前席
宣室召问,即汉文帝刘恒在皇宫召见贾谊(宣室是未央宫一处殿堂),出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太史公记叙较简,而因两位出场者都大大有名,很快成为历史上一次使人印象深刻的君臣相会,也衍生为一个著名的诗文典故。魏晋以降,大诗人左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有诗吟诵此事,流传最广的当属李商隐《贾生》,一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道尽古来怀才不遇者的一腔郁愤,也将“昏聩”之色涂上刘恒的面
|
在路上:“之名殊象”通说
历史上有些人物以失败著名,东晋殷浩即是。“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他对桓玄咄咄之问的回应,比咄咄书空更经典。 南北分裂的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周旋”一词,大可概括中国南方社会一种内生形态。殷浩揭题后又周旋约半个多世纪,刘裕禅晋,南朝启幕。其后一百六十九年,“纵横万古,动默之路多端,纷纶百年,升降之途不一”(《南史·张充传》张充致王俭书)。宋、齐、梁、陈四朝周旋更迭,在中国历史的素练上狂走如“
|
李清照的才女之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位汉学家斯蒂芬·欧文,凭着一本《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以下简称《追忆》),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这部书力图证明,中国古典文学给人以这样的“承诺”:优秀作家可以通过书写实现不朽,文学传统里渗透了对不朽的期望,并使这种期望成为文学的母题之一。再过几年,斯蒂芬·欧文被叫成了“宇文所安”,他与中国诗发生“恋爱”的书也出了一本又一本,但我一直记着《追忆》这本小书。在这本书中,宇
|
“迎神”与“打鬼”
一九五二年,洪业的《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上下二册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算是了却他藏在心中十年的一桩宿愿。一九四二年,他被关押在日军监狱时,曾许愿“再做一种关于杜诗的著作”,到此终于得偿。此书出版十年后,他专门撰写了一篇《我怎样写杜甫》,在《南洋商报》一九六二年元旦特刊上刊发。在这篇文章中,他纵谈家事、国事、天下事,详细陈述了自己撰作此书的心路历程,堪称作者的夫子自道。香港《人生》杂志、台北《中
|
中西美学,时间与范畴
近读张法的《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引言里两句话颇有意思。他说,中国美学是指辛亥革命前的美学,只有把范围限制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大规模冲撞和融合之前,才能从一个比较纯粹的角度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而西方美学却必须包括西方现代美学。只有包括西方现代文化,才能从一个全面的角度研究西方文化和西方美学。 这个观点有些道理,但未必尽然。譬如五四以来的一些思想创见,作者显然把它们排除在外。这里也许有一种出于
|
谈谈陆游的《月下醉题》
唐人、宋人都有意识地讲求“诗法”,但其中差别不小。唐人的诗法其实有些卑俗,因为诗赋取士的缘故,需要速成的教材,于是出现了所谓的“诗格”。很类似我们为了应付英文考试,事先背下的那些作文“模板”,根据遇见的题目选择合适的用上,未必真有识见、辞采。看过敦煌卷子、长沙窑青釉壶上的唐人佚诗,自然不再会相信唐代人人能诗的神话,“诗格”的功用也就不宜过高估量了。所以这些东西在中国都渐渐失传,保留最多的居然是日本
书间道 |
现代文学文献学的传统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 陈子善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陈子善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以后,在学界引起了颇多注意。这是他多年在现代文学史料学和文献学领域深耕细作的发现,也是他金针度人,无保留地向晚辈后学传递治学方法与门径的“武功秘籍”。 近年来,虽然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已有多部属于史料学性质的著作出现,以至于有人称之为“史料学转向”。但与这些著作相
书间道 |
康科德人读达尔文
驱动科学发展的,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正是这种好奇心,驱使着达尔文,乘坐着小猎犬号,历时五年,绕行世界四万英里,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他写科研笔记、日记,给家人写信,然后就集成了这本《小猎犬号航海记》。 新英格兰先哲、康科德居民爱默生和梭罗与达尔文差不多同时代,且都关注当时科学发展的前沿,因而,他们也热心跟踪着达尔文的环球旅行和进化论学说。 先看一下历史坐标。爱默生生于一八○三年,达尔文生于
书间道 |
黄金时代:格林威的儿童乐园
每一本儿童图画书在时间和空间上似乎都是为了完成某种使命,当我们翻阅它们时,一个精心搭建的纸上剧院就产生了。时间开始流动,空间开始变幻,直到儿童完全融入其中。这时,图画书仿佛是对儿童生命的一种释放,其线条、色彩、层次和结构会穿过纸张的暗夜,抵达儿童乐园的中心。 我之所以写凯特·格林威(Kate Greenaway,1846-1901),是为了保存这份愉悦而独特的阅读体验,从而在内心留下印记。因为维
书间道 |
死亡之谷,哲思与迷思
一 普瓦斯科维什是波兰靠近捷克的一处小山村,山谷里只有这一处聚落,在这里手机经常收到捷克的信号。书里介绍,“在地图上只能看到一条路和几栋小房子,没有任何的文字标注”。确切说,一共是七栋房子。杜舍依科女士、大脚和鬼怪,三位独居者是村里常住居民,其他几栋木屋是城里人夏季休闲度假的别墅。冬季来临,城里人离去,杜舍依科女士替他们照料房屋。这地方人烟稀少,四周是麋鹿、野猪和狐狸出没的山野,不免孤独与荒凉。
书间道 |
历史意义还是现实意义
范内瓦·布什的《科学:无尽的前沿》一书,最初是一九四五年布什给美国时任总统罗斯福的一份报告书,该报告奠定了美国二战后的科技政策基调,有着深远的影响。二○二一年,中信出版集团又出了最新版,在网络上推广时,这本书的内容简介说道:“透过《科学:无尽的前沿》研究美国科学大发展的原因,培育全民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加大对于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的投入,提升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全球竞争力,都具有无可比拟的现实意义。”
书间道 |
特里·伊格尔顿的“读法”
“在世人眼中,我的首要身份,是文学理论家和政治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因这两方面闻名,留下了《二十世纪文学理论》(1983)、《审美的意识形态》(1990)、《后现代主义的幻觉》(1996)和《后理论》(2003)等教科书式的作品,成为好几代比较文学学者和研究生的基本读物。在他的履历中,也包含了正统的文学教育,参考他对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马修·阿诺德、塞缪尔·理查森、沃尔特·本雅明等的研究,文学
书间道 |
民间:勾连现代精神的本土视野
“民间”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的概念是陈思和先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拓宽了文学史的阐释空间,也为我们重新进入经典文学作品提供了一条宽阔的路径。王光东先生曾写了大量讨论“民间”问题的文章,并集结成《民间: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一书。此书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理论阐释和批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从“民间”进入文本的具体路径,并以此为视点重新思考
书间道 |
机器人在当代文学中的三次出现
曾几何时,人工智能还是科幻小说的专利。海伯利安星球的光阴冢(《海利伯安》)、宇航员大卫和电脑哈尔的生死作战(《2001太空漫游》)、帮助月球人一起对抗地球统治的超级机器人(《严厉的月亮》),等等,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在科幻小说序列中最为重要的人物谱系。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堪称经典的人工智能形象,都无一例外地被设置在距离创作当年还遥不可及的未来,满足着写作者和阅读者对将来无限未知的想象或是恐惧。 随着
书间道 |
一个大都市的诞生
在美国的大城市中,芝加哥卓尔不群。她远离东西海岸,身处中西部腹地,依傍五大湖,有一流的城市、一流的大学。再根据读贝娄小说得来的印象,甚至她的黑帮也自成一统,独具特色。 这座大都市是如何兴起的?这就要回到十九世纪后半叶,美国的镀金年代。位于交通枢纽的芝加哥迅速地兴旺发达,却无缘跻身一流大城市。芝城的上层人士合计,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拿到一八九三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权。但从一八五一年开始,世博会已经举办了
书间道 |
在自我与世界的地下洋流
若干年前,诗人露易丝·格丽克在哈佛作家工作室任教,要求在座的每个学生现场背诵一首诗。有位学生选择了美国自白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代表作《爱丽尔》—“一嘴黑甜的血,阴影,及其他”(Ariel, by Sylvia Plath,自译),“请不要选这首,我已经厌倦西尔维娅·普拉斯了。”格丽克评论道。 那一年,露易丝·格丽克尚未加冕诺贝尔文学奖。那位读诗的学生,莱斯莉·贾米森,还没有写出让她一举成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