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21期
|
文学与人生
人生经历的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品尝的是酸、甜、苦、辣。文学也是。在字缝里,在气息里,在回味中。展开文学的书卷 ,是看不透的层次,或叫皱纹滑过的印痕,历史枝杈的累积。文学是什么?是打捞人生记忆的湿漉漉的井绳。 “秋风吹呀吹,从白到黑,关于故土的记忆,就这样,一叶叶黄了。小河岸边,当年那个拾荒的孩子,把落叶串成了书。”这是被文学浸润着的人的轨迹。我亦如是。 莎士比亚有句老掉牙但永不过时的名言:“
评论 |
时代隐疾中的“困境”与“突围”
[摘 要] 《憩园》作为巴金小说中复杂性最强的一部作品,表现了特定时代下具有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婚姻、家庭、生活等多重问题的体会与思考。与巴金前期创作主题不同的是,《憩园》通过“我”涉入憩园“困境”、突围“困境”与突围之后的反思,完成了其在复杂性题材中关于作品主旨、文学倾向与创作轨迹的成功转型,书写了“家”“国”中启蒙与救赎的双重挽歌。在前人关于巴金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巴金小说《憩园》的文学
评论 |
冯沅君小说集《卷葹》中的“隔膜”书写
[摘 要] 冯沅君受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其作品《卷葹》集个性尊严、恋爱自由、女性命运等话题于一体,对传统价值观提出挑战。除此之外,冯沅君还深刻探讨了母女和恋人之间的关系,其中既有两者之间的爱与理解,又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误解。作品书写女性在走出家门之后,面临的生存问题和精神困境。 [关 键 词] 冯沅君;《卷葹》;隔膜;爱与理解 冯沅君(1900—1974),原名冯淑兰,河南唐河县人
评论 |
王蒙创作的多元化特点及其表现
[摘 要] 王蒙是当代著名作家,在七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传记、评论等各类作品2200余万字,取得了卓越而辉煌的文学成就。王蒙创作的突出成就和特点,可以用“多元化”一词来概括,“多元化”反映了王蒙文学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体来看,王蒙创作的“多元化”表现在五个方面,即文学思想(观念)多元化、题材多元化、体裁多元化、创作方法多元化以及风格多元化。 [关 键 词]
评论 |
《飞过上空的天使》的寓言化书写
[摘 要] 《飞过上空的天使》是作家李浩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通过寓言化的书写传达出人们面对未知领域不加思考地盲目跟随、急于表达真相的现象,同时借助寓言化的形象塑造与情节编排来突出主题,引发读者对这一类现象的思考。 [关 键 词] 寓言化;形象塑造;“非日常性”情节 寓言化书写不同于简单的寓言故事,它是寓言与小说两者的有机融合,以“言此意彼”为特征,在寓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暗含作者想要传达的
评论 |
在倾诉与反思中救赎自我
[摘 要] 李凤群的长篇小说《颤抖》表现了乡村女童在亲情创伤中成长这一主题,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很少见。主人公“我”在倾诉中发现人性之恶是遭受亲情创伤的原因,在自我反思中发现人之原罪是“我”成年后抑郁的根源。作品在人性恶的尽头让人性之善绽放光明,开辟出自我救赎并救赎他人的通路。《颤抖》具有创伤文学的诸多表征,完整地书写了从创伤经历到创伤记忆再到创伤书写这一过程,能让读者受到启发甚至治愈自我。
评论 |
《平原上的摩西》中自我构建的叙事策略
[摘 要] 在小说集《平原上的摩西》中,双雪涛运用了复杂的叙事技巧,包括少年叙事视角、追溯式的双线叙事时间和嵌套式叙事层次,这些手法共同构建了一个跨越时代的叙事场域。通过这样的叙事布局,双雪涛不仅呈现了父辈的多维形象,更进一步挖掘了个体在历史与社会背景互动下的自我认同过程,展现了个体在社会快速变革中的身份寻求与自我构建的复杂历程。 [关 键 词]《平原上的摩西》;叙事策略;自我构建 在小
评论 |
观望与喧嚣中的反讽与关怀
[摘 要] 通过分析《北望园的春天》中的环境、情节与人物描写,从而展现作者幽默诙谐的反讽手法及个性化的语言。在这种反讽中蕴含着作者对人性的关怀与对人生的真切感受和思考,这不仅是对人物的反思也是对自己的反思。在观望与喧嚣中,这种反讽与关怀隐含着作者对希望的感悟。 [关 键 词] 反讽;关怀;《北望园的春天》 小说《北望园的春天》主要以抗战岁月里远离故乡的桂林小院子为故事背景,以“秦先生”第
评论 |
解读安部公房《魔法的粉笔》
[摘 要] 安部公房的作品深受西方存在主义的影响,以超现实主义的笔触与“寓言”式的叙述方式反映社会现实。在《魔法的粉笔》这部作品中,可以窥见日本普通民众的生活,还有作家自身沉重的时代使命感以及改变社会愿望的落空。 [关 键 词] 安部公房;《魔法的粉笔》;存在主义 1924年,安部公房在日本东京出生,他曾广泛涉猎了尼采、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哲学家的著作,以及卡夫卡、里尔克等文学巨匠的杰
评论 |
激荡深沉的生命思考
[摘 要] 周涛散文《巩乃斯的马》以深邃的艺术视角,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作者通过激情四溢的语言和匠心独运的叙事结构,将马的灵动与生命的思考巧妙结合起来,构筑了一幅壮美的生命画卷。马不仅是草原上自由的象征,更是作者心中对自由与理想的热烈追求。深入剖析《巩乃斯的马》的艺术特色,探寻其中蕴含的生命哲理。 [关 键 词] 《巩乃斯的马》;生命思考;叙事艺术 周涛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其
评论 |
“天涯美学”悲剧精神在洛夫乡愁诗中的体现
[摘 要] 从“天涯美学”悲剧精神的角度对洛夫长诗《漂木》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洛夫独特的思想体系,明确“天涯美学”悲剧精神的内涵、具体表现以及产生的原因,为后续对洛夫文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 键 词] 洛夫;“天涯美学”;悲剧精神;《漂木》 “诗魔”洛夫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其表现手法近乎魔幻,用词绚丽奇谲,结构大胆奇特,诗歌内容极具超现实主义。一生漂泊流离的凄苦经历使洛夫诗歌饱含苦闷犹疑
评论 |
在矛盾中探索真相的作家——陶菲格·哈基姆
[摘 要] 陶菲格·哈基姆是一位在阿拉伯现代戏剧领域获得巨大成就的文学家,他是20世纪阿拉伯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被誉为“阿拉伯戏剧之父”和“地中海国家最佳文学家与思想家”。哈基姆对欧洲文学作品的潜心研究和对埃及社会细致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使他的戏剧作品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他的作品针砭时弊,向观众呈现了真实的社会现象,揭露了社会中的矛盾,作品中的角色极具象征意义,向观众抛出现实难题,引
研究 |
《传习录》中的“知行合一”思想探析
[摘 要]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在经典著作《传习录》中提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史及后世的道德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行合一”主张知与行的统一,认为真知必然体现于实践之中,反对知行分离观念。该思想不仅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道德实践的深刻革新。通过对《传习录》中“心即理”“致良知”“成圣”等核心概念的探讨,深入剖析“知行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实现路径,以期全面
研究 |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朱圉山人诗歌探究
[摘 要] 朱圉山人,即巩建丰,清初甘肃名人,著述颇多,由其弟子整理编为《朱圉山人集》,记载了朱圉山人宦游巴蜀、滇黔以及还乡秦陇等多地的诗歌作品。从文学地理学视角关照其诗歌,探讨作品中的地理行迹,感受秦陇文化、巴蜀文化、滇黔文化;分析作品中的空间类型,无论人文地理空间、自然地理空间还是风俗民情都是作为意象而存在的,具有浓郁的人格特征隐喻;在作品内容变化体现地域化书写的同时,隐藏在其作品背后的思想
研究 |
清代淮安盐商的基本概况及盐商文化修养
[摘 要] 清代淮安盐商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商业群体之一,其兴起与繁荣受到社会背景、组织形式、经济活动和与政府关系的影响。盐商文化修养包括家风、道德、文化传承、社交礼仪、信仰以及艺术娱乐等方面。淮安盐商不仅对公益事业、地方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影响了社会风尚和价值观,塑造了清代淮安社会的面貌。 [关 键 词] 清代淮安盐商;社会背景;组织形式;经济活动 一、清代淮安盐商的基本概况 (一)
研究 |
清代文言小说评点的独特性及价值探究
[摘 要] 文言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它依附于小说文本之上,评点者的解读、鉴赏和议论都与小说文本联系紧密,同时也凸显了评点者的主观意识,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清代文言小说评点的独特性及价值进行探究,在评点者、评点形式、评点意识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前人的诸多不同。清代文言小说评点以其独特的价值,为众多文言小说吸引了大批读者,极大地促进了文言小说的创作和传播。 [关 键
研究 |
莫言小说《四十一炮》的“饥饿人性”研究
[摘 要] 《四十一炮》中刻画了罗小通及其一家、老兰以及老兰三叔等屠宰村村民的人物形象,两家人分别是欲望的代表。莫言通过对“食”和“人性”饥饿的极致描写,彰显出人性最原始的邪恶以及道德上的不堪与腐臭。《四十一炮》是莫言对人物、人生、人性最朴素、最真实的解读。 [关 键 词] 莫言;《四十一炮》;罗小通;人性 莫言曾经说过,他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当一个作家的动机,是能够每天吃三顿饺子,但不像普
研究 |
新媒体语境下的文艺评论特征及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摘 要] 首先探讨了新媒体语境下文艺评论的特征,包括多样化与碎片化、互动性与参与性、即时性与广泛性等;然后分析了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构建所面临的挑战,如信息过载与碎片化、评论内容的同质化、专业性与大众性的平衡、评论者的跨媒介能力、评论内容的权威性与可信度;最后提出了应对挑战的五个构建策略:信息筛选与深度分析、差异化定位与个性化内容、专业性与大众性的融合、跨媒介能力的培养、建立权威性与可信度。通过这
研究 |
马来西亚归侨作家杜运燮的多元审美与圆融实践
[摘 要] 作为“沟通中西诗歌、中马文化”的使者,归侨作家杜运燮曾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印度等地生活过,有着丰富的跨国体验。频繁跨越省份和国境的人生际遇为其提供了跨域书写的可贵机遇以及体悟多元审美的良好契机,也为后续研究者打开一扇管窥这位诗人创作历程、运思行文的窗口。爬梳杜运燮笔下的跨国书写,有助于厘清作家文学求索的轨迹,感知其跨境书写中赓续中华优秀传统并圆融多国文学审美的努力,进而体悟归侨
研究 |
对《俄狄浦斯王》主题的一种辩证法分析
[摘 要] 俄狄浦斯王的神话蕴含着对人生存在的深层隐喻,反映了古代人的思辨性智慧。其主题带有深刻的辩证性,并可以演绎出三个哲学命题,即“人是答案”“人是注定了自由的”“人是矛盾”。因为它围绕“人”这一主体,所以同时又潜在极具现代性的观点,这在后来的哲学家如康德与黑格尔那里得以明确。 [关 键 词] 《俄狄浦斯王》;辩证法;神话;人本主义 历史上许多古老的神话故事,拨开神秘的外衣,内里根本
研究 |
对抗相对——道德相对主义的分析与批评
[摘 要] 通过阐释与评价道德相对主义,强调当今社会普适性道德准则必要性。首先介绍了道德相对主义的研究情况和具体类型。然后从实践和理论两种视角评价了道德相对主义,其中在理论评价部分,借鉴康德哲学的论证路径,对道德相对主义提出了三重反驳:道德存在是一种应然的状态、道德的普适性、法则优先性。最后对“对抗相对”作出题解,希望通过对抗道德相对,来肯定普遍性法则的存在。 [关 键 词] 道德相对主义
研究 |
生命意识的自由与激荡
[摘 要] 卡门与杜丽娘是中西文学中的经典女性形象,都拥有美丽的容貌和鲜明的个性。卡门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野性活泼的“恶女”,杜丽娘则是受封建礼教压抑的外柔内刚的大家闺秀,尽管是来自不同文化土壤的女性形象,但她们都体现了强烈的反叛精神、女性意识的觉醒、自由蓬勃的生命意识。对卡门与杜丽娘形象进行比较,试论二者形象体现的文化意义和蓬勃生命力。 [关 键 词] 卡门;杜丽娘;女性意识;自由;反叛
研究 |
韩国现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 要] 韩国现代小说反映了社会变迁对女性地位的影响,倡导性别平等,提升女性自我意识,并丰富了文学的人物形象与主题。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既有对传统女性角色的描绘,也有对现代女性形象的突破与创新。女性形象的多样性体现在职业女性的独立与挑战、家庭主妇的牺牲与奉献以及青年女性的叛逆与成长等方面。 [关 键 词] 韩国现代小说;女性形象;社会变迁 韩国现代小说是韩国文学中的
翻译 |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故事: 《三体》在Goodreads网站英语读者中的接受与解读
[摘 要] 近年来,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因其宏大的叙事格局、巧妙融合的中国文化和现代科幻元素、深刻的哲学思考及其横扫中外的国际影响力被视为一部跨时代的中国星际史诗。从跨文化形象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出发,使用NVIVO 14软件深入分析美国Goodreads网站上英语国家大众读者对《三体》系列中的中国文化相关元素的接受和解读,从大众读者反应视角探讨该系列作品在构建当代中国形象及中国文化的国际化大
翻译 |
《红楼梦》中语言文化词的翻译
[摘 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推动发展面向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文本比读法,以《红楼梦》两个权威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思译本为语料,从微观层面分析《红楼梦》中的语言文化词,关注文本内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文学典故、诗词歌赋、民俗民风等文化因素的意义转化,分析语言文化词的翻译方法,探究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处理语言文化词时的意义与价值。 [关 键
翻译 |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适应策略
[摘 要] 由于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存在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差异,儿童文学翻译面临着诸多挑战。儿童作为特殊的读者群体,其认知能力、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与成人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儿童文学翻译要特别关注目标读者的特点和需求,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确保翻译作品既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又能有效传递原文的文化价值。对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 [关 键
创作 |
巷陌里的扬州烟火
“一句春不晚,骑鹤下江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你印象中的扬州是如古画中的少女一般的瘦西湖,还是临江而立的大运河博物馆?扬州历经2500多年,从古至今浸染了每个朝代的风流,厚重的历史沉淀让这座古城别具特色。一代代扬州人习惯在每个巷陌中左手生活、右手烟火,跟着每个时代变化,又坚守着传统,在相遇中交融,在交融里淬炼属地文化。 当你看见一条梧桐翠叶笼罩的小街道,各种美食的诱人香味夹杂着袅
创作 |
故乡的月,寻找我心中的那份宁静与思念
月光,从千里之外的故乡飘洒而来,穿过繁忙的城市霓虹,落在我的窗台。这银色的光芒,如同一座桥横跨时空,连接着现在的我与过去的影子。每当夜深人静,我便会凝视这轮明月,心中涌起一阵阵思念。它不仅照亮了夜空,也照进了我那颗漂泊的心。月光下,那栋被岁月打磨的老屋,那条蜿蜒的乡间小路,还有那片熟悉的稻田,都历历在目。在这庞大而冷漠的城市中,我试图通过这一缕月光,寻找心中那份属于故乡的宁静与思念。每一次仰望,都
创作 |
梦里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这首歌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张艾嘉演唱,唱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但无论是怎样的童年,都会在我们的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而我就没有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我的童年几乎是被疾病与痛苦占据,太原、兴城、郑州、北京……治疗过程
创作 |
星星爬到普陀村身上(组诗)
星星爬到普陀村身上 万物喝下谷雨 星星爬到普陀村身上 水珠坠落成森林 踮起脚尖到处走动 雨一步一步沿着石阶而上 林涛哼唱一曲又一曲流水 为体内的焦急降温 枯木一样的心跳出迷雾 划过流水的声音 从云端里杀出一条大道 白昼与黑夜交替闪烁 村民幽怨,群鸟击打天空 心里淌出的泪水流成河 翻涌的浪花青春勃发 吼出自己的声音—— 移动断崖,掏出草籽,种下太空 仿佛一条巨龙扣住
创作 |
夏风(组诗)
一、 夏日碧海 海边 云收远轴天际高,日耀银滩沙千重。 清风徐来波难断,万顷碧海一望收。 晨海 海风消散氤氲气,初阳洒照蓝水湾。 飞鸥低旋戏涌浪,欲随渔舟赴深洋。 海滨之夜 东风舞长夜,轻云遮星空。 碧波渔舟海,劲松柔草山。 酌杯孤灯影,闻潮浅涛声。 依稀床头语,梦中几分觉。 归航 天边晚霞垂,潮落沧海平。 余晖染归舸,鹭侣舞人前。 船舱渔获满,庆酒洒三杯。 夜幕悄
杂谈 |
批评的剖析:再论艺术批评阐释系统的构成
[摘 要] 以M.H.艾布拉姆斯的“四因素”形成的“三角模型”为研究起点,剖析艺术批评阐释系统的构成。在“四因素”形成的“三角模型”的基础上增设一因素,提出“三角锥体”结构,并分析作品与作者、观者、世界、阐释者之间所形成的多重结构模型,以及多重结构模型与多种艺术理论批评倾向的关系。最后在四种基本批评倾向的基础上提出艺术批评倾向的“交叉现象”,并分析在艺术批评中“交叉批评”的可能性。 [关 键
杂谈 |
美与自然的融合:《洛神赋图》中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摘 要] 旨在探讨中国传统艺术作品《洛神赋图》中所呈现的美与自然的融合。通过分析作品的艺术表现和文化内涵,凸显了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价值。首先对作品的艺术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色彩运用、构图布局、笔触表现、疏密关系等方面,揭示了艺术家如何通过这些要素来展现美与自然的融合。其次,探讨了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征,阐释了作品中所反映的对女性美的赞美、对自然美的崇尚以及对文人情怀的体现。最后,
杂谈 |
当下批评语境中“文以载道”的图像化叙事研究
[摘 要] “文以载道”作为传统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社会和文学批评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同寻常的作用。传播技术的发达使文学的图像传达应运而生,其直接作用于人的无意识层面,传达复杂和丰富的含义,同时图像通过与其所使用的媒介一起产生作用,铸造文化,影响着文学的方方面面。新媒体作为文学图像化的助推器,其发展之迅猛极易使文学活动者迷失在现代技术中无所适从,而这正是文学批评所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
杂谈 |
《鲁班经》中古代造物的系统论研究
[摘 要] 《鲁班经》自成书来经历多个朝代,其版本和内容乃至书名都几经变换,因年代久远以及发源于民间,其最初成书年代已经不可考,明代午荣版《鲁班经》为当时政府参与编纂的一版,其内容相对其他民间版本有所规整,其中记载的匠人营建造物的各个种类和环节都更加标准,体现了我国古人的宇宙观、生命观以及朴素的科学观,体现了众多系统论的科学原理。 [关 键 词] 《鲁班经》;系统论;古代造物;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