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11期
心路 |
等待美
高考的最后一科,诸多家长手捧鲜花等在学校门口。我穿了件姜黄色古法旗袍,拿一束针织向日葵,也在等待着。 在人群中,我看到一位手拿专业相机的大姐正在拍照。我递过手机,请求大姐帮我拍一张照,她观察片刻,调整姿势与角度,认真拍摄了许多。“大姐,您拍得真美!焦点恰好在黄金分割线呐。”我忍不住称赞。 “看来你懂摄影呐。”大姐忽然来了兴致,翻开她的美篇,讲起她近期的作品。原来,她退休后上摄影大学,拍春花,摄
创作 |
我给你安排了一场好雨(外四首)
秋后 你邂逅的一场雨 那是顶子山安排的 顶子山安排的有风 有草 有满坡的牛羊 还有一缕缕炊烟 树枝上的鸟鸣 楚楚动人 安排了又一场浩大的幸福 我爱你 爱你的茂盛 心事从眼眸里溢出 一个一个的沉默暗香浮动 一场好雨 一场梦 懂你好久 梦见顶子山 梦见顶子山的钟声 一节一节地拔高 高过顶子山 千年的沧桑 盖过西风 盖过茅草
创作 |
恋爱季诗抄四首
共有雨季 让我们走出封闭的小屋 与匆匆归巢的鸟儿 逆向而歌 心事美丽地撑开 爱的种子 踩入泥泞深处 以臂为枝 就有伞开如花 就有果实 太阳般跃上枝头 独享雪季 以风为线织一件雪衣 给我穿上 既然我是一间小屋 看你把梦做得花儿一样美 看你把日子过得 火一样红 亲爱的 只要你足不出户 漫天风雪 在我就是玉脂护肤 选一个阴雨天气 选一个阴雨天气 约你 出
创作 |
晚课(外三首)
玉泉寺的晨钟暮鼓,敲响在神仙 和凡人的心中,响彻举头三尺的 漫漫长路上。斜阳穿过银杏 趴在窗前,像祗树给孤独园里 一群温顺的小象。几只鸟在树上 一只鸟静立窗台,它已怀抱佛心 我想起书声琅琅的杏坛边站着的 持笛的牧童。三三两两的居士 不断走进寺中,他们服饰各异 心事不同,但悬挂着同一张面孔 鼎炉香烟袅袅。木鱼心安理得 不敲不响,它是经文流动的水面上 偶尔跃起的红鲤鱼。晚课开始
创作 |
拨动心弦
缄默良久,微风浮躁,只在这个时候罗西娅才重新张开那被风吹得干燥疼痛的双唇轻语: “精神上的奴隶,躯体上的奴隶;幻想中的奴隶,现实中的奴隶……我们从未成为主人却幻想着自由。我们长久以来都认为自我是自由的化身,拥有自由的火炬,高亢自由的颂歌,人们都很聪慧,或许早已知晓属实,却依然爱惜这美丽的谎言。 我们去追寻那些自由,那不真切的谎言。我们天马行空地幻想,在雾蒙之海上听着美丽的歌声。即便遭受跌落寒水
创作 |
归来
时间 2019年 地点 上海 (幕启。) (舞台背景布置为大剧院。) (画外音为武迓鼓《保卫娘子关》演出的声音。) (喝彩声。) (旁白:获得本届全国群星奖音乐类的作品是,来自山西平定的武迓鼓《保卫娘子关》!) (舞台背景播放热烈的鼓掌声。) (师父李满才坐在大剧院门口,王文跑出找到李满才。) 王 文 成了!师父!成了!我们终于成了! 李满才 哎呀你喊什么!听见了,
评论 |
《春江花月夜》里的声韵之美
[摘 要] 《春江花月夜》以江月落笔,描绘了一幅极致的春江月夜水墨画卷,采用虚实相间、空间跳跃和声律对仗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春意、江水、月色、花香、夜景天人合一的如梦美景。在审美的沉醉中,让人体悟到儒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全诗洋溢着自然、哲理、意境美的灵动气息,歌行体平仄交错,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声韵美,使人五感俱通,陶醉其中。在《春江花月夜》声韵之美的创作及特点中,细窥其韵律美感后
评论 |
论《家》中高觉新的“自我牺牲”精神
[摘 要] 高觉新作为《家》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其一生命运多舛,而造成其悲剧人生的原因除外部封建礼教与旧制度的压迫外,与高觉新自身懦弱妥协式的“自我牺牲”也有很大关系。高觉新虽具有新思想,但却自甘沦为旧家庭的牺牲品。他相继牺牲了自己的前途与梦想、爱情与婚姻和家庭与亲情,却换来了人生种种悲剧。高觉新的“自我牺牲”源于其摇摆妥协的性格,最终指向悲剧的命运,体现出盲目妥协的毁灭性,警示新时代青年应顽强
评论 |
论《离婚》中的社会乱象与难觅的诗意人生
[摘 要] 《离婚》为老舍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老舍的笔下,《离婚》的世界中聚集了在新旧交织的时代下生活着的诸如老李、张大哥等普通市民,而读者得以窥其一斑的视角则是从这些市民的婚姻生活状态与选择中产生的。《离婚》以小说人物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表现了新旧冲突的社会乱象中引起的庸碌作风和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市民渴望追求“诗意”而不得、难以寻找出路的现实。 [关 键 词] 老舍;《离婚
评论 |
《沉沦》的经典化转变过程
[摘 要] 郁达夫创作的《沉沦》刚刚发表时便引起轩然大波,并受到猛烈批判,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其评论也逐步改观。这可以从《沉沦》的评价由原本的否定,到逐步改观,再到最后的赞扬得到揭示。在作品中,郁达夫的私人化叙述占据主导,反映出作者一种想要“暴露”的心态,表现出一种对于人性压抑的问题,但是大胆的叙述方式与当时的公共空间并不接洽,从而遭到大众的批判。但随着人们鲜明意识的不断苏醒
评论 |
《文化苦旅》中的苦
[摘 要]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杰出之作,他深入挖掘了历史的内涵以及文人的精神世界,揭示出文明的兴衰变迁,深刻地反映出当下的社会状况。作者以强烈的情绪与深沉的意志,把历史的沧桑与当下的时代特征完美结合,表达出他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同时,《文化苦旅》还展示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人文思考,他们在思想上不断挑战自己,追求心灵的成长。《文化苦旅》中所包含的苦,让人们从不同角度去洞察人生的真谛,从
评论 |
浅析《白鹿原》中黑娃的形象
[摘 要] 在《白鹿原》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黑娃,作者在对其人生经历、情感变化等进行描述的过程中,暗示读者这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悲剧人物,他拥有多重性格:善良、真实、勇敢,当然也存在虚伪、自私、软弱等表现。在他的一生中,缺乏一个清晰且坚定的目标,经常忧郁、摇摆。根据其人生经历来看,当时的封建社会具有典型的“吃人”特色,所以通过黑娃这一人物形象的描述与分析,对于读者了解《白鹿原》的创作意蕴有极大
评论 |
春梦难醒诉别情
[摘 要] 孟京辉执导的话剧《临川四梦》依托汤显祖的传奇文本,继承其文本中的“梦”叙事,构建了一个有现代意义的“悲喜剧”范畴,创造了一系列充斥着符号与互文的孟氏段落。可以看到其在文本摘取、舞台和调度探索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其依旧无法跳脱先锋戏剧传统模式的藩篱,所以分析该文本对探索先锋戏剧在美学表达上的限度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临川四梦》;汤显祖;孟京辉;精神分析;先锋戏剧
评论 |
《百年孤独》中身份认同的再解读
[摘 要] 拉美文坛巨匠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运用至顶峰。在现代性视域下解读《百年孤独》,重新定义现代化语境下的“身份认同”,运用文本细读法、叙事学及文化批评方法,从其发展过程的角度论述文本,分别从身份认同过程的三个阶段:身份危机、身份探索和身份重塑入手,结合文本中人物命运的情节、魔幻现实主义手法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对《百年孤独》中“身份认同”的问题进行再解读,从而分析
评论 |
《发条士兵》的叙事艺术分析
[摘 要] 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的《发条士兵》叙事结构极富特点,其巧妙地运用了叙述分层的手法完成嵌套叙事,作为主叙述层的嵌套叙事在叙事结构上与角色扮演游戏的基本设置一致,把角色扮演游戏的元素嵌入主叙事层的叙事主干上,形成一种独特的叙事形态。主叙述层通过非人类叙述引出主题——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科学的迭代发展,机器人与人类的共处问题和人的身份认同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关 键 词] 叙事分层;角
研究 |
论《诗经·卫风·氓》季节叙事的审美意蕴
[摘 要] 季节叙事源自原始先民对时间和四季的认识,经过不断发展后,逐渐转化为时间叙事的类型之一。自《诗经》开我国抒情文学之先河,以赋、比、兴为艺术手法形成了歌咏物候的审美传统,此后古典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体都体现出对四时变化的审美观照,并逐渐发展为一种季节叙事传统。而在《诗经·卫风·氓》中也展示了一种季节叙事模式,即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作为叙事的时间节点,并巧妙融入“桑”意象,将自然
研究 |
孟子民本思想浅析
[摘 要] 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的核心思想。孟子着眼于春秋战国时代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在继承周公“敬德保民”和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基础上,对“民”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孟子》一书中,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的民本思想,并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对其做了详尽而深刻的论述。不同层面的主张,形成了孟子民本思想独特而又全面的内涵,使孟子以民为中心的理念具有很强的时代先进性。孟子的
研究 |
从《逍遥游》看中国抽象艺术之精神
[摘 要]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里面道出了庄子“无所待”的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从《逍遥游》里蕴含的超越时空、超越物我的精神,恰可以窥探到中国抽象艺术的精神所在。时间与空间是宇宙的本质,抽象是宇宙表达的形式,超越时间和空间是宇宙精神的核心所在。中国的抽象艺术并不像西方抽象艺术那样具有前卫性以及反叛性,而是透露出“和谐”的抽象形式。中国抽象艺术具有人本质上的精神追求,所以从《逍遥游》中表现出
研究 |
《管子》中墨家思想研究与齐文化的现代价值
[摘 要] 《管子》一书是战国稷下学者的思想汇编,是汇集各学派思想的总集。前人对《管子》中儒、道、法、阴阳等各学派思想早有研究,但对墨家思想的研究较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管子》与墨家思想的比较,总结出《管子》中不仅包含了墨家“尚贤”的思想,还吸纳并改造了墨家的科技观,实用性地吸收了墨家“节用”“兼爱”的理念。《管子》吸收各学派思想,并将其改造,以与齐国国情相适应,使齐国不仅在政治、军事、
研究 |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之精神自由
[摘 要] 魏晋六朝是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以来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开放自由的一个时代,门阀士族中士人们放诞不羁、风格独特的行为举止被鲁迅先生称之为“魏晋风度”,而这种风度最核心的便是精神自由。魏晋独特自由的灵魂,表现在人处于自然、社会时“忘我”的状态中,表现在人对于世间万物的全新“发现”中,表现在人胸怀天地万物而情出于真的“气韵”中。从《世说新语》出发,以其所记载的人物风貌来论述魏晋风度中的精神
研究 |
江户时期史料笔记《近世丛语》所辑的儒学盛况
[摘 要]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东传到日本之后,于江户时期掀起了一股“世说热”,角田九华所作《近世丛语》就是此时的产物,辑录了大量与儒学相关之事。江户初期,日本朱子学派快速发展至独立的思想体系;到了中期,朱子学受到了古学派、阳明学派乃至国学的挑战,各种学派林立以及日本儒者们大量的著述成果都彰显了此时的儒学盛况。 [关 键 词] 江户时期;儒学;《近世丛语》 江户幕府成立之初,文教扫地,亟
研究 |
武汉竹枝词视域下近代女性的形象转变
[摘 要] 通过武汉竹枝词探析近代女性形象转变的具体呈现与复杂特点。近代女性的形象转变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装束服饰、出行娱乐和从业待客方面,也体现在思想观念上的教育平等、自由解放和婚姻幸福方面。这种转变带着新旧杂糅的含混性、瑕瑜互见的二重性,变革求新与传承续旧同在,积极进步与不足局限并存。以武汉竹枝词描摹近代女性形象的具体转变,剖析其复杂特点,不仅有助于竹枝词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女性解放的
研究 |
观照·外化·共生
[摘 要] 据统计,唐代现存瘟疫诗近三百首。唐诗中的瘟疫书写,展示出人们对古代疫病的认知,体现了唐人对待生死的观念。通过唐代瘟疫诗可以发现,人们对衰病的身心体验以及求医问药、静以养病的治疗模式,传达着个体对自身生命的强烈观照;患病时朋友之间的赠药行为、诗人对外在疫景的感发,再现了自我与他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生命呼唤,使得生命意识在社会中逐渐外化;同时,民间的驱鬼、驱傩传统仪式,指涉着自古以来趋利
研究 |
缕缕愁思声声慢
[摘 要] 李清照晚年经历国破、家亡、夫死的三重打击后,创作风格也转变为凄怆婉转。《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被古今文人誉为“千古绝唱”。从不同角度充分研读《声声慢》,了解学界论者关于本词的多种论述。 [关 键 词] 李清照;《声声慢》;婉约派 一、创作背景:时代动荡,命途多舛 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能使我们更好地分析文本和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李清照(
研究 |
《达洛维夫人》疾病书写与性别意识研究
[摘 要] 以《达洛维夫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伍尔夫通过书写疾病,借以疾病隐喻指出当时社会落后的性别意识观念影响两性健康发展。同时,伍尔夫通过作品结局提出,只要人们具备主体性,终能在落后的性别观念束缚之中破茧而出。 [关 键 词] 疾病书写;性别意识;《达洛维夫人》 《达洛维夫人》是女性主义者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其中有大量对疾病的描述。伍尔夫曾在《论生病》中感叹“人们原本以为小说本
研究 |
邹秉文与近代农业教育
[摘 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成为全体社会成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命脉所在,从而造就了辉煌灿烂的东方农业文明形态。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命运和地位日趋衰落,发生了颠覆性改变。究其主要原因,中国农业长期固守传统的经验耕作方式,缺乏科学知识、现代技术和机器的有力支撑。因此,将科学知识、现代技术和机器等引入中国传统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近代中国农业发展的时代主题。邹秉文就是在这
研究 |
小说《一千英亩》中“水”的三个维度
[摘 要] “水”是《一千英亩》中一个重要的物质元素。从水的施事能力、意义生成能力和叙事能力三个维度展现水意象本身丰富的物质转向内涵,突出非人类自然物质的重要作用。水塑造农场地貌,改变生物行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水与人产生互动。水穿越时空的破坏力,表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通过探索非人类自然物质——水具有的生态意义,小说作者也试图进一步反驳人类优越于非人类自然的论断,突出非人类自然物质在
研究 |
中国花鸟画的形式语言与感性表达
[摘 要] 中国花鸟画的原始形态以壁画、彩陶、青铜鼎、画像砖上的动植物符号描绘起始,在三国魏晋之时独立成科,繁荣于唐宋宫廷工笔表达形式和“富贵黄风(黄荃风格)”的感性表达,以“逸趣”分野,笔墨变化富有特征,并在元、明、清数次破立,并入文人画的主题表达范畴,凸显传统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绘画表达形式趋于多元,感性表达亦由单一爱国情怀发展至趣味各异。在此特遴选每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
研究 |
枯山水艺术中的禅宗意境与审美内涵
[摘 要] 枯山水是日本的一种庭园艺术,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特有的禅宗意境。主要从枯山水艺术的形成发展、禅宗本意、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比较、与极简主义的关联、现代取向五个部分对枯山水进行解构。同时,在本体论和比较分析的双重视域之下,通过选取代表性的庭院与造园大师,分析枯山水艺术流变中始终坚守的禅宗思想和简约之美,思考日本枯山水与中国古典园林和极简主义的内在关联,以期展现枯山水中传统与现代、在地与他者
研究 |
《郁孤台法帖》之《去国十五年帖》新考
[摘 要] 《郁孤台法帖》为宋拓孤本,摹刻精良,此帖经后世多次重裱而致帖序混乱。刘正成认为苏轼书迹中《子敦龙图帖》与《去国十五年帖》本属一帖,然论理不周,最为关键的受书者是谁也未考出。将从文本信息与书写细节两方面予以论证,并考出此帖受书人应为顾临。 [关 键 词] 《去国十五年帖》;《子敦龙图帖》;书写细节;统一性 一、《郁孤台法帖》帖序混乱与失考情况 《郁孤台法帖》是南宋聂子述在绍定
研究 |
近五年战国古玺印研究综述
[摘 要] 战国古玺印是指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其他东方国家的官私玺印,是研究战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在前人研究的积累下,近年来古玺研究获得了十足的进步,围绕著录、文字的考释与形体研究、分域研究、综合研究等主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2017—2021年这五年间的古玺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评介研究得失,便研究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研究水平和动向,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古文字
翻译 |
基于翻译美学视角的莫言《生死疲劳》译本解读
[摘 要]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经典作品之一,在世界文学史爱好群体和国际文学界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而译本对推动我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发挥着不可小觑作用。以翻译美学为切入点,分析《生死疲劳》审美主客体,望拙见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生死疲劳》;翻译美学;审美 如果说翻译者开展翻译实践活动旨在淋漓尽致地再现原作之美,那么美学则属于文化范畴。葛浩文先生翻译的《生死疲劳》从审美主
翻译 |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与日本在经济文化层面的交流愈加频繁,中日贸易发展前景较好,对高水平日语翻译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准确恰当的语言翻译,是国家之间正常交流合作的基础。由于中日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在开展翻译活动时,需要译者对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进行妥善处理,保证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日语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在分析日语语言文化特征和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探究翻译过程中因语言文化差异存在
翻译 |
体认视域下中日含“心”惯用语对比研究
[摘 要] 王寅教授将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核心原则为“现实—认知—语言”。在体认视域下,以中日两国含“心”的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利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比汉日“心”的具体表征,探究作为生成汉日“心”认知路径的异同。发现中日两国的含“心”惯用语存在同体不同认的现象,且不同的原因有多种因素介入,显示了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特点。 [关 键 词] 体认语言学;概念隐喻;惯用语;中日对比 中日两国
杂谈 |
浅析汉语“不”和“没(有)”的用法比较
[摘 要] 在汉语中,“不”和“没(有)”是最常见的否定词,二者均表示否定意义。通过大量例子阐述并分析汉语否定词“不”和“没(有)”用法的异同点。 [关 键 词] 不;没(有);用法;异同 汉语中的否定形式在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但各否定词的用法并不完全相同。在使用过程中,若不熟悉并掌握其用法,则会出现错用、混用的现象。本文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不”和“没(有)”这两者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