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6期
短长书 |
回忆陈旭麓老师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先生辞世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些年来,我脑海中常常会浮现先生的音容笑貌,也几次提笔写过一些回忆文字,却因自己不满意而搁置。如今接近古稀之年,不想留下终身遗憾,所以贸然动笔,写下虽然零乱却真实的些许回忆,寄托久久未能表达的哀思。 最后一面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我去广东参加“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化—戊戌变法研究国际学术讨论”,先生也去了那里。我到广州越秀路他的客房时,他正在看一部别人的
短长书 |
「我是大正之子」:丸山真男的思想史研究
十多年前,我访学日本,听东京的学界朋友谈论最多的一个名字,就是丸山真男。当时,被翻译成中文的丸山著作,寥寥无几。近年来,他的作品陆续译介进来,然而,对于“面向欧美、背对东亚”的中国思想界来说,丸山依然是一个陌生的存在。 丸山是战后日本启蒙知识分子的旗帜性人物。他说过:“我是大正之子。”大正时代,是日本战前最开放、最有活力的黄金盛世,与丸山的童年平行。他呼吸着大正的自由空气成长,一生的思想底色由此
短长书 |
从文明帝国到帝国文明
一、帝国与文明 帝国总是与“殖民”结合在一起,从而必然要面对异族的文化与法律,必然要面对生活方式与政治制度上的差异;并且,帝国还须有能力消化、吸纳这些差异。唯有如此,帝国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体,不会因地域、族群之孤立、对抗而崩解。 帝国的自我理解必然要面对“自我”与“他者”的问题。在殖民与征服之后,母国要实现对殖民地的统治,就必须在一个统一的意义体系中理解自身与殖民地的关系。例如,当英格兰扩张为
短长书 |
「故事」如何影响经济决策与宏观经济
二00七年,沪市指数突破六千点,有经济学家不断鼓吹“一万点可期”。当时,我所熟悉的某所地方高校,教研之余,几乎所有人都在议论股市。其中一位哲学教授,更是放弃了购买单位廉价自建房的机会,把原本用于购房的钱,全都投向股市。“高光”时刻每天账户都能多出万余元进账。一个哲学教授在股市发财的“故事”,很快在校园里流传,几乎成为传奇,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授把积累投入股市。当然,后来的结果是悲剧性的,他们中的不
短长书 |
粮仓或是粮荒
随着东欧局势的进展,以及俄乌战事的展开,世界的目光重新回到了亚欧大陆的这一端。这一场战争无疑牵连甚大,在谈及俄乌情况对世界的影响时,除开军事、制裁、难民以及油气资源,还有不少分析者也指出了俄乌两国都是非常重要的粮食出口国,所以目前的战争也会对世界范围的粮食问题产生明显的影响。事实上,眼下(二0二二年三月)国际市场上的小麦价格暴涨,从绝对价格上说,已经赶上二十一世纪初全球粮食市场危机的水平了。 从
短长书 |
何兆武先生的中外融通
何兆武先生是一位率性而纯真的学者,即使到了晚年,尽管动作不便,反应也比较迟缓,但依然可看到他的眼中闪烁着聪慧的光芒,没有一丝浑浊,绝对不是那种我们常见的或老练或麻木的眼神。他更是一位智者,与他谈话,看似极为平常的言谈却时常能让你感受思想的机锋;在课堂上,他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常发人之所不能发,敢讲人之所不敢讲。何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思想家,是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学术史上特别重要的一位学者,尤其在沟通中西文
短长书 |
“经”“权”之辩
作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风流人物”,以辜鸿铭之睥睨傲世,同时代之康有为、严复等都遭其贬损、讥笑,却甘为张之洞之幕僚下属,历时二十余年,可见其对张之洞的推崇。然而,张之洞的代表性的著作《劝学篇》,“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以及在“中体西用”指导下的“洋务运动”,却遭到辜氏诟病。为此,张之洞批评辜鸿铭“知经不知权”,辜鸿铭则反唇相讥:“张文襄之所谓权,乃术也,非权也。” 辜氏一方面对张之洞的操守表示尊
短长书 |
“照扮冠服”的前世今生
关于明清戏曲、小说插图功能的研究,学界一般认为,戏曲插图多一重场上的属性,即“照扮冠服”“唱与图合”此类的功能;也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照扮冠服”“唱与图合”只是商家营销的噱头,是一种“文图共谋的陷阱”。笔者认为,这两派观点更多是立足于个案基础上的讨论,未将戏曲插图置于插图演变史的宏观视域下进行观照,所以结论有失偏颇。 从现存明代曲本来看,“照扮冠服”的说法并不鲜见,金台岳家刊行的《新刊奇妙全相注
短长书 |
一石之微
易福平兄发我一页图片,说得自辽宁省博物馆,其上有苏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的题字,供我留存。 确实是苏慧廉的笔迹,这我熟悉,他的汉名印章,倒是第一次见。苏慧廉写的是英文,一时不能全识读,于是先释读左边的汉字: 家弟匋叔牧许以颜书残石见寄,识为《和州刺史张敬因碑》,《集古录》《金石录》《丛编》《类编》并著于录。《集古录》云碑已残缺,碎为数段,是此碑在宋时已不完,今则
短长书 |
历史与记忆:辛亥年的周善培
李劼人创作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向为历史学者所重。一九六二年,他在致友人信中说,《大波》第三部挖掘成都假独立之根源,使掩饰五十余年的真面目之“周秃子”,暴其丑恶于光天化日之下。这个“周秃子”,即周善培,四川保路运动中首当其冲的川省官僚之一。 周善培初刊于一九三八年、旨在“既答李君,亦告川人”的《辛亥四川事变之我》,批评李劼人“损害我名誉”,敦促其“修改”小说内容。
短长书 |
一九三八:“非常时期”的一场越境私奔及其余波
一九三八年一月五日,《东京朝日新闻》 刊出了一则新闻,题为“冈田嘉子谜之去向:与杉本良吉氏一道消失在桦太”。在新年的喜庆祥和气氛中,这则新闻的副标题更是耸动视听—“离奇:遇难、殉情还是有计划的私奔?”报道详尽披露了三十八岁的著名电影女星冈田嘉子与三十二岁的新锐男演员杉本良吉自年前十二月三十日一道抵达桦太岛(这里指当时被日本殖民占领的今库页岛南部)直至双双失踪的行程,其中不无蹊跷:在入住宾馆时,良吉
短长书 |
马尔登、达菲、吉卜林与巴特勒夫人
二00九年七月,英国桂冠诗人卡罗尔·安·达菲(C a r o l A n nD u f f y)邀请十多位诗人,写作了十七首诗歌,从各个角度思考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发表在《卫报》之上。此时,由美国发起的反恐战争已进入了第八个年头,英国人刚刚在威尔特郡的伍顿巴西特(Wootton Bassett)列队迎接四名阵亡的英军士兵从阿富汗战场魂归故里,国会即将启动对伊拉克战争的调查,调查布莱尔政府参战的
短长书 |
于断裂处重生
士人世界中,金石与金银分处文明两端——前者承载三代礼制,后者不见经传。为搜求金石,李清照自言首先舍弃金银珠饰:“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落难时也奉夫命:“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对比士人对金石的执着守护,世间对金银的态度始终重在当下—盛世推陈出新,追求时样,乱世则为保命之资,变卖求生,盛衰都不在意对古代器物的保存。因此
短长书 |
“形而上学”与“元宇宙”
“形而上学”是一个哲学概念,是哲学家讨论的用语,一般用来称谓一种哲学形态,也有人用它称谓一种哲学方式,与辩证法相对应。哲学之外也有人使用这个词,“形而上学猖獗”这个说法曾一度流行,这大概属于社会上借用哲学概念来说事的典型例子。 “元宇宙”是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个流行语,意思是指与物理世界对应的虚拟世界,或者说是将现实世界虚拟化、数字化以后的东西。现在哲学界也有人热衷于讨论元宇宙,这大概属于哲学界借助
品书录 |
探寻诗境的入口
最近收到蔡宗齐教授寄来的新作《语法与诗境—汉诗艺术之破析》,这使人想起高友工、梅祖麟两位先生的旧作《唐诗的魅力》。《唐诗的魅力》使用雅各布森提出的对等原则(T h e p r i n c i p l eo f e q u i v a l e n c e),分析唐诗中普遍存在的隐喻、用典现象,强调诗歌语言具有超越普通语言局限于说明、解释功能的特殊性质,这种特殊性质的根源来自诗歌语言的自由组合能力。换
品书录 |
黑弥撒与撒旦先生
一本一直没办法读完的厚书,像一场持续而漫长的勾引。想起来,总还是个浪漫的念想。既然得不到,就不如好好供起来。《尤利西斯》大概就是这样不讲道理先把人砸晕,再由许许多多渴望它的人将它毕恭毕敬供上神坛。 极少有人富有耐心和勇气勘探废墟的全境。几年前,单向街曾举办过一场“乔伊斯禁忌之夜”,一同赴会的还有诗人西川、小说家阿乙、学者王敦。正式开场前,我心虚地问几位嘉宾,是否啃完了大部头?得知他们都跟我一样,
品书录 |
“微笑”的革命
微笑象征友善,浅浅一笑成了一种无关地域、政治与宗教而为人广泛接受的社交礼仪。不过,当下司空见惯的微笑竟然也有其历史性。法国史学者柯林·琼斯在《十八世纪巴黎的微笑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违反直觉的结论:在近代法国,人们并不像现代人那样青睐微笑。事实上,“笑”在当时甚至与主流社交规范相抵触。更出人意料的,则是在十八世纪中叶启蒙运动渐向高潮的时刻,微笑却又曾革命般席卷巴黎,一度成为时尚潮流,但又很快再度消
品书录 |
被解放的女性身体?
二十世纪初, 为应对危机,清廷开启了《大清钦定刑律》的修订工作。汉唐以来的刑律,礼教是其核心,但《大清钦定刑律》的修订却是仿照以个人主义和平等主义为基础的西法来进行。如此“激进”的举措,势必引发争议无数。争议的焦点,最后集中在“子孙对于尊长侵害之正当防卫”和“无夫奸”这两条上。前者所争议的,是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子孙受到尊亲属侵害的场合;后者所争议的,是和奸(与强奸相对)无夫妇女是否为罪(自唐以来都
品书录 |
美国社会科学史中的时间静止术
思想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两本看似无关的著作,在方法和问题意识上却有直接承继关系,抓住这条隐藏的思想线索,就把握了原书的要旨。多萝西·罗斯的《美国社会科学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初版于一九九一年,是研究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科学史的经典著作,最近由几位社会学学者译成中文。要理解这本内容庞杂的大部头,也可以借助一把现成的“钥匙”,那就是J.G.A. 波考克的政治思想史名著《马基雅维里时刻》
品书录 |
多义性与单行道
一 在《单行道》扉页上,有一段致敬题词:“这条街叫阿丝雅·拉西斯,以她的名字命名,她作为工程师,在作者心中打通了这条街。”但是,在由阿多诺整理的一九五五年版《本雅明文集》中,这句致敬却被删去了,二人合作的文章《那不勒斯》,拉西斯也被抹去了署名。本雅明的好友格哈德·肖勒姆在《莫斯科日记》序言里也倾向于低估拉西斯对本雅明的影响:“这本日记恰恰未能让我们见识并理解本雅明所爱的这位女子才智的一面。”
品书录 |
诉诸良知的对话
由《说吧,从头说起》《以笔为旗—与军旅作家对话》到《深度对话茅奖作家》,再到这部《深度对话鲁奖作家》,似这样矢志“将文学访谈进行到底”,舒晋瑜大概是唯一的。需要对当代文学怀有怎样的热情和执着,才能如此追踪着当下文学演进的脚步,久久不舍呢?不只是追踪,还有回溯乃至钩沉,某种意义的抢救,某种程度的揭秘。舒晋瑜的热情与执着可贵而又可敬。她的文学访谈,有时候简直可以作为当代文学的索引,按图索骥。这并非夸大
读书短札 |
富辰论妇德
僖公二十四年传:“夏,狄伐郑,取栎。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曰:“报者倦矣,施者未厌。”狄固贪惏,王又启之。女德无极,妇怨无终,狄必为患。’ 富辰言“女德无极,妇怨无终”,“德”字当释为品性,《礼记·乐记》:“德者,性之端也。”又《庄子·天地》:“物得以生谓之德。”物生而具德性,德性为人之本,故《礼记·大学》说:“德者,本也。”定公四年传“夷德无厌”、《晋语·周语》“翟,
读书短札 |
民初书画胜流
张挂书画,旧时布置居室厅堂的“标配”。贵胄府邸、官宦人家、书香门第,耕读之家,莫不如此。清末民初欧风吹进,上流社会以洋货为时髦,但居室陈设依旧传统,少不了中堂、对联、条屏之类的书画。 一九一八年夏,三十八岁的李叔同在杭州出家,入冬,致书沪上许幻园(许嵘,一八七八至一九二九)代为求字:“ 拟请仓石( 吴昌硕,一八四四至一九二七)、梅庵(李瑞清,一八六七至一九二0)各书一幅,以补草庵之壁,大小横直不
读书短札 |
朱熹的比喻?
葛兆光先生为了说明“思想史中的层层积累”,借用过“酒中添水”的比喻: 朱熹曾经举了一个僧人的话说,“今人解书,如一盏酒,被一人来添些水,那一人来添些水,次第添来添去,都淡了”。朱熹不同意这种看法,便反过来说,“愚独以为不然,佛氏原初本是浅薄,今观其所谓如来禅者可识已,其后吾儒门中人逃至于彼,则以儒门意思说话添入其中,稍见有败缺处,随后有儒门中人为之修补增添,次第添来添去,添得浓了,以至不可穷诘”
读书短札 |
《陈敏“七弟顽冗”考》再补
罗新先生《陈敏“七弟顽冗”考》(《中国史研究》一九九八年第二期)认为,《晋书》本传所载陈敏“七第顽冗”之“七第”,并不是唐长孺、周一良二先生所理解的乡品,当以《资治通鉴》所记“七弟顽冗”为是,即陈敏有弟七人。罗先生考证出了其中五人,分别是陈昶、陈恢、陈斌、陈闳(宏)、陈处。徐光明先生撰《〈陈敏“七弟顽冗”考〉补》( 《读书》二○二二年第三期),据《元和郡县图志》的一条材料,补证了陈敏的又一弟陈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