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4期
卷首语 |
卷首语
城市和乡村最根本的区别,并不在地域、人口、经济等方面。城市和乡村,是两种生活方式,两种价值观,两种存在之道。 韩少功说,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他们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而在乡村,黑夜和白天是如此分明——太阳落山了,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
视点 |
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乡
对一根木头的尊重 前不久,我在喀纳斯景区,一个山庄老板告诉我,说他那里有一根奇异的大木头,让我过去看一看。我对大木头一向好奇,就跟了去。一进山庄,果然立着一棵非常高大的木头,头朝下栽在土里,根须朝天张牙舞爪。我看了非常生气,对老板说:“你怎么可以把这么大的一棵树头朝下栽着呢?”老板说,“是棵死树。”我说:“死树也是树。它有生长规律,它的生长是头朝上,像我们人一样,你不能因一棵树死了,就把它头
视点 |
带走故乡一棵树
迁徙时,故园里的一棵树安放到哪儿? 那年,一张三峡移民的照片爆红网络。在库区,一个中年男人,在告别祖屋时,将门前的一株小桃树挖起,装进背篓里,准备带到新家。 淹没的水,会将所有的痕迹抹去。 他这是舍不得将树丢下,连同对祖辈割舍不下的情感。如果将树丢下了,几十年岁月光阴里的点点滴滴:开心,或者烦恼;激动时的大笑与神伤时的眼泪;赏花时节和流汗的日子……也就丢了。 枝
视点 |
大地
在村庄的四周,是大地。某种程度上说,村庄只是海上的一座孤岛。我把大地比喻成海的平面是有依据的,在我的老家,唯一的地貌就是平原,那种广阔的、无垠的、平整的平原。这是横平竖直的平原,每一块土地都一样高,没有洼陷,没有隆起的地方,没有石头。你的视线永远也没有阻隔,如果你看不到更远的地方了,那只能说,你的肉眼到了极限。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你的每一次放眼都可以抵达极限。极限在哪里?在天上。天高,地迥;天
视点 |
会唱歌的墙
高密东北乡东南边隅上那个小村,是我出生的地方。村子里几十户人家,几十栋土墙草顶的房屋稀疏地摆布在胶河的怀抱里。村庄虽小,村子里却有一条宽阔的黄土大道,道路的两边杂乱无章地生长着槐、柳、柏、楸,还有几棵每到金秋就满树黄叶、无人能叫出名字的怪树。路边的树有的是参天古木,有的却细如麻秆,显然是刚刚长出的幼苗。 沿着这条奇树镶边的黄土大道东行三里,便出了村庄。向东南方向似乎是无限地延伸着的原野扑面而
视点 |
我为什么住在乡下
南黑森林一个开阔的陡峭斜坡上,有一间滑雪小屋,海拔1150米。小屋仅6米宽,7米长。低矮的屋顶覆盖着三间房间:厨房兼起居室,卧室和书房。整个狭长的谷底和对面同样陡峭的山坡上,疏疏落落地点缀着农舍,再往上是草地和牧场,一直延伸到林子里,那里古老的杉树茂密参天,这一切之上,是夏日明净的天空。两只苍鹰在这片灿烂的晴空里盘旋,舒缓,自在。 这便是我的“工作的世界”——由观察者(访客和夏日度假者)的眼
视点 |
温柔的部分
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 它形成了我生活中温柔的部分 每当厌倦的情绪来临 就会有一阵风为我解脱 至少我不那么无知 我知道粮食的由来 你看我怎样把清贫的日子过到底 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 而早出晚归的习惯 捡起来还会像锄头那样顺手 只是我再也不能收获些什么 不能重复其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 这里永远怀有某种真实的悲哀 就像农民痛哭自己的庄稼 (摘自作家出版社《你见过大海》)
大学 |
我和考上清华的同桌
年末岁尾,漂泊在外的人如倦鸟归巢,纷纷回到故乡,又到了同学聚会的高峰期。在热心人的张罗下,今年春节,我们中学老同学组织了一次小范围聚会。 有人曾经调侃说:什么叫同学聚会?同学聚会就是筛掉了飞得过高的,走得过远的,性格过强的,混得过惨的,剩下一伙同一坐标系里的哥们儿姐们儿,每年相互确认一下“原来你过得还是这个样子啊”。有点道理。比如,我曾经的同桌L因为飞得过高离得过远,连续好几次同
大学 |
我是怎样读《论语》的
我很羡慕上过私塾的人,“四书五经”读得烂熟。我生在旧时代的末端,虽然小学、中学、大学的课程里都有国文课,但国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数学、理科和英文。我自知欠读的经典太多了,只能在课余自己补读些。 “四书”我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书里的一个个弟子,都是活生生的,一个一个样儿,各不相同。孔子最爱重颜渊,却偏宠子路。钱钟书曾问过我
大学 |
我没有经历过高考的恐惧
我没有经历过这种恐惧,在离它一步之遥时,我逃开了。 进入高中起,我都不太清楚我坐在这里干什么,以我当时偏科的程度,不大可能考上像样的学校。接下来的情况可以推想:煎熬上一年半之后,拿到一个惨不忍睹的成绩,再靠家人想方设法,进入某个末流大学读个大专,出来,再继续混惨白的、没有边际的人生。 明明有更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去做嘛,阅读、写作、去淮北乡间了解风土人情、打听家族往事的细枝末节
文艺 |
鼠居记
我曾和一千只老鼠住在一起。我吃饭的时候,它们在饭桌下四处走动,在脚边商议大事。我上楼的时候,它们在狭窄的楼梯两侧列队窜行,左上右下,经过我如经过激流中的礁石。夜里,我躺在床上,它们在我头顶上方“嗖嗖”而过,在床下嬉戏打闹。我伴随各种琐碎的声音入睡,又频频被刺耳的啃噬声吵醒。有时是“吱吱”尖叫。我猜有一只老鼠在哭泣。那时已经夜深,我疲惫不堪,只能大喊一声。尖叫声立刻停止。然而,当我再次沉
文艺 |
捡脚印
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 你该还记得那个传说:人死了,他的鬼魂要把生前留下的脚印一个一个都捡起来。为了做这件事,他的鬼魂要把生平经过的路再走一遍。车中、船中、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永远不灭。纵然桥已坍了,船已沉了,路已翻修铺上柏油,河岸已变成水坝,一旦灵魂重到,他的脚印自会一个个浮上来。 想想看,有
文艺 |
路野花盆
有一次,我因为写作的思路被游荡的灵感拦腰砍断而无法继续,出门散步的时候,发现有簇黄花草盛开在路中央的一个破洞内,如路的中央摆着一个上帝忘在那儿的花盆。因为遗忘,没有人去给它浇水,也因为那路虽然破损,但不彻底,使那簇野花的根须无法真正和大地取得交通联系。它借着一场雨的恩赐和人们的脚与车轮的宽容,终于盛开到了如一个少女在广场人流中的亭亭玉立,可到了她最需要钱物来武装自己的美丽时,却又囊中羞
文艺 |
初老
“人变老,真是新鲜的经验呀!”这是最近常让我喟叹的事。 曾有人针对女性做访查,一生中最惬意的年岁竟然是52岁左右,也差不多就是我这个年龄。仔细想想确也是如此。成家的,儿女多已独立自主;未婚的,也已摆脱了两性的角力,身心顿时闲适了下来。回首半百人生,有未尽之处的,可重整旗鼓,去完成许多自年轻时便萦回的梦想;再不济,也可和同年龄层的姐妹淘到处溜达,重温年轻时的闺蜜情,无异性干扰,这同
文艺 |
水像一个手势
我的家在江南水乡,是青皮石条杨柳岸的那种。 我记得早晨灰暗的芦荡里清脆的拨橹声,记得五月里一天连着一天的缠绵的雨声,记得瓦楞里麻雀凄切的叫声。每一块青石板,每一扇雕花木窗,每一张桃花心木的椅子,每一挂橙色的钟摆,都浓缩成木楼梯上的吱嘎声,不知从哪一眼漆黑的月牙窗里出来,在巷子里悠悠地回荡。 黄昏、羊群和刈草的女子,穿过那棵开着紫花的楝树,绚丽的光线打在朴素的事物上,宁静而安
文艺 |
纸上的李白
李白的出生地我没有去过,却很想去。 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城市托克马克,在这座雪水滋养、风物宜人的优美小城里,大唐帝国的绝代风华想必早已风流云散,如今它一定变成了一座中亚与俄罗斯风格混搭的城市。 但是,早在汉武帝时期,这里就已纳入了汉朝的版图。公元7世纪,它的名字变成了碎叶,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大唐王朝的安西四镇,在西部的流沙中彼此勾连呼应。那块神异之地,不仅有吴钩霜雪、银鞍
文艺 |
唐·步辇图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绢本设色 38.5cmx129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步辇图(局部) 此图作者是唐朝阎立本。阎立本,今陕西西安人,初唐最有代表性的宫廷画家,曾任工部尚书。此画描绘的是一个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即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的场景。画家以洗练生动的笔法对不同身份、气质、仪态的人物形象进行精心刻画塑造,直观再现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作者运用流利的铁线描勾
文艺 |
谁可以成为精神立法者
尼采讲到过精神的立法者。这是一个哲人或知识分子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他不仅对事物做出了精确的判断和阐述,而且能够像现实中的立法者那样,为人们指出精神上的正确方向,引导和影响人们的精神。 尼采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精神立法者,他在那个信仰上帝的时代,勇敢地说出:上帝已死。他为世界立的法是无神论。 叔本华也是一个精神立法者,虽然他的大学讲堂只有三五个听众,但是他设立的新法是哲学可以是这样的。
文艺 |
一日间
苏轼诗云: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 黄山谷云:“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余曰:然亦有可医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亦医乎? 又,“无竹令人俗”,反之,有竹则人不俗也,是以竹莫可医俗乎? 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 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
文艺 |
绿色的星星
我和朋友漫步在丘索瓦河支流科伊瓦河畔。此刻,雪花下得稀稀落落,愈来愈多的绿色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终于看到了森林和天宇。那是彤云贯空的阴霾的天幕,在乌云间有些缝隙,露出了几块淡素的蓝天。 雪在融化。山丘裸露出本来的颜色。白桦树的绿叶上、冷杉树柔软的枝梢上有大颗大颗的水珠频频滴下。森林里风声簌簌,树枝折断发出阵阵咔嚓声。 这是什么?我们眼前出现许多大颗大颗的绿色星星!只有在森林里
生涯 |
年轻人为何选择“就业下沉”?
在经历了无数次有人加班,或是有人出差“放鸽子”之后,11月的一个周末,我和几位好友终于凑上了没有任何一个打工人爽约的局。聚会主角是我的大学室友,她刚从英国回国,即将取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而后就要与众多毕业生一起投入卷生卷死的求职浪潮。 当我们说起各自工作这几年遭遇的职场烦心事时,这位牛津博士突然感叹:“好想去当宿管阿姨啊。” 这句话立刻引发了另一位朋友共鸣,她是北京某家游戏公司的策划,薪水
生涯 |
纸上相逢
三毛对从南京迁徙到台湾的事,印象不深。只记得有一天,她和姐姐在南京家中嬉闹,父亲从外面回来,给了她们一大叠的金圆券玩。那时通货膨胀,金钱贬值,钱币失去了它往日无可取代的魅力。正当两个孩子玩得高兴时,家中老仆流泪说,就要逃难到台湾去了。 那个年代,真正的和平与安稳,仿佛遥不可及。抗日结束,内战炮火又掀起。滔滔长江水,无法洗净尘土飞扬的天空。在战争面前,人的力量永远都是那么软弱,那么
生涯 |
职业规划是什么?
职业规划是什么?每个人面试时都侃侃而谈,但很少有人真的会认真思考。 “你在职业规划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你的休闲时间如何安排?”胡潇月问。她穿着竖条纹的西装,头发干练地梳到两侧。 她是一名有八年招聘经验的HR,但她现在不是在面试应聘者,而是在给来访者做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不仅是面试中的必答题,更是每个人终身探索的课题。增长的需求催生了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在淘宝上搜索“职业规划”,各种店铺
通识 |
这些对包拯的称呼,都是错的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这首歌说的是北宋开封府知府包拯。哦,不对,是包公戏里的“包青天”。这“包青天”可跟历史上的包拯毫无关系,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主要内容便是说,从元朝开始的所有包公戏,除了包拯的名字是真的之外,其他的全都是假的,包括包拯的相貌、经历、审案故事、司法程序,全部都是元明清时期的民间三流文人捏造、虚构的。 不独如此,包
通识 |
饮食奇案
电影《双食记》里,被老公欺骗的妻子,为了报复,偷偷教会老公的情人做菜。两个女人做的菜相克,把个出轨男人吃得毛发尽落,身心俱废——当然这是电影,讲的是不可骗情,否则会受到惩罚。 不过,中国倒真是不缺因为食物而发生的奇案,特别是食物相克,从来素材丰盛。 冯梦龙的《增广智囊补》记载了一件“鱼汤荆花案”。明朝时候,山东单县一个农妇给在田里种地的丈夫送饭,丈夫吃后中毒毙命。于是,公公
通识 |
为什么我不喜欢视频通话?
问:为什么我接到爹妈的视频请求分分钟都想挂掉,是不是太没心没肺了? 答:不喜欢视频聊天的不止你一个人。但你还是可以好好地打个电话,以及过年回家跟他们多聊聊。 从1960年代最早的商业化可视电话Picturephone到Skype再到各种可视频的聊天软件,得益于最近十年间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在远程聊天的同时看见对方。PC、手机、平板电脑甚至是新款电视机都自带前置摄像头
通识 |
圣人看相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这是孔子观察人的道理。 曾国藩有一部讲看相学问的书——《冰鉴》,其中所讲的看相理论,不同于其他相书。 他提出“功名看器宇”,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功名,要看他的风度。“事业看精神”,这个当然,一个人精神不好,做一点事就累了,还会有什么事业前途呢?“穷通看指甲”,一个人有没有前途看指甲,指甲又与人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呢
通识 |
武则天与饮食
武则天爱吃什么、平时吃什么?很可惜,这方面的史料实在是太稀缺了,民间倒是有一些传说,比如洛阳就有。洛阳是武则天最爱的城市,她当皇帝后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 洛阳有个著名的水席,头道菜叫做燕菜,据说就和武则天有关系。有一年,洛阳郊外菜农种出一个重三十多斤的大萝卜,菜农视其为“祥瑞”,进献给武则天。武则天便让御厨们把它做成菜。于是御厨们把萝卜切成花形,配上山珍海味烹制成一道汤菜。
通识 |
为了工作牺牲爱情,值得吗?
《狂飙》中,安欣和孟钰的感情令人唏嘘。他们在一起很甜蜜,孟记者甚至都开始给小安子约法三章了,但是孟钰说她要去北京工作,安欣说他离不开故乡临海。孟钰去北京确实可能会发展得更好,而安欣也确实要在老家才能解决他想解决的问题。 不过,加拿大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社会总是强调人的主要满足感源于事业,但是大多数人拥有的只是工作,而不是事业。”换言之,对于很多工作,无论是
专栏 |
断笔
一 1966年的秋天,21岁的父亲还不能称为父亲,他还没有结婚,大家都称呼他为小江。 秋雨连绵,一直阴郁的天空有了难得一见的阳光。龙滩小学破旧的校舍和年轻的小江老师一同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 当你感觉到阳光温暖的时候,已是深秋。 人们开始整理秋收后的生活,日子一点一点地闲散下来。田里不再有孩子们的身影,学生的到校率竟然奇迹般地升到了百分百。 小江刷完牙,将搪瓷缸里的水泼出去。蹲
专栏 |
铁汉柔情
在学习上,很多同学都是叶公好龙,我也是如此。就像我喜欢读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文字用来看还是用来背诵,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由此我没有成为一名小镇背题家(文科),而是成为一名小镇做题家(理科)。 小镇做题家也有自己的心酸,物理就是一个极度纠结的学科。小球是力学题中的重要道具。在一些题中,球和绳总纠缠不清,一会儿它们连在一起,一会儿又分手。杀机就在分分合合的过程中,引得无数的学生在它们的
专栏 |
大侄子王老师
“一个人,他姓王,腰里掖着两块糖。”不用问,这是一个老字谜“金”,也是王老师教的第一个字谜。 王老师是多年前我老家村小的老师。这位王老师年龄不小,四十大几了,而辈份却低,教的是一屋子的叔。有一次,这位大侄子王老师就别出心裁地在课堂上搞了个小插曲,跟叔们探讨“王”字。先是写,这“王”字三横一竖谁都会写,难不住叔们,只是叔们写得歪七扭八不太审美而已,王老师就将周正的王字圈出来,讲字形,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