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13期
卷首语 |
卷首语
同学,不同于从小一起伴随长大的玩伴,同学是一定要有同窗共砚的经历的,一起学习、一起罚站、一起吐槽老师,在这样的朝夕相处中建立起来的一种亲切的交情。 同学一场,也许更像旅途中的一段同路人,分道扬镳之后,若是投缘,自会联系,也可能下一程仍然可以同行、相互扶持,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间,注定了分别就是不再相见。 有人说,那是最纯粹美好的情谊。或许是因为正午的阳光洒在年轻的脸庞上,对视的那一刻,留下永久
视点 |
正午的阳光将我融化
小A坐在我的斜前方,她其实比我高半头,因为怕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班主任把我们几个不听话的男生调到了最后一排。这里是班里的一块飞地,我们可以传纸条,看闲书,或者趴着睡觉。铃声响起的时候,我从课桌上爬起来,揉了揉发麻的胳膊,漫不经心地瞟了小A一眼。 她正低头收拾着课桌上的书,然后直起身子等待老师下课的指令。我注视她的背影已经长达一年:我能捕捉到她肩膀的每一次轻微晃动,这晃动产生的余波会让我心生涟漪
视点 |
绰号与同学情
隔着一条街,我在转角看到了一个初中同学。正想开口叫他,突然发现他的名字在嘴边卡壳了。我能想起来的是他的绰号:“咕咚”。 我已经忘了这个绰号的来源,但绰号往往比名字更令人印象深刻。我苦思冥想除了姓,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名字。大声叫绰号好像是学生时代的专利,人到中年再叫出来显得非常唐突,我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消失在视线内。 小时候,我非常憎恨绰号,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世界上有绰号这么可恶的东西。但偏偏周围
视点 |
同学
同学,和同乡不同。只要是同一乡里的人,便有乡谊。同学则一定要有同窗共砚的经验,在一起读书,在一起淘气,在一起挨打,才能建立起一种亲切的交情。尤其是日后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情趣。纵不曰十年窗下,至少三五年的聚首总是有的。从前书房狭小,需要大家挤在一个窗前,窗间也许著一鸡笼,所以书房又名曰鸡窗。至于梆硬死沉的砚台,大家共用一个,自然是经济合理。 自有学校以来,情形不一样了。动辄几十人一
视点 |
同桌往事
我的高中同桌是优秀到被同学孤立的那种女孩。她身形小巧,长得漂亮,成绩也好。记得有一次上数学课,她一直低着头做题,没有听讲,结果突然被老师叫去黑板上解一道难题,她写了满满一黑板。那个老师特别爱损人,班里几乎每个同学都被他羞辱过。我们看她解出了这道题,都觉得特别解气,全班热烈鼓掌。后来班里一个黑黑胖胖、自带老大气场的女生大声地咳嗽了一下,掌声又马上变得稀稀拉拉了。 我的同桌脸红到了脖子根,迅速从
视点 |
同学聚会是一种信仰
人到中年,常听到旁边的同龄人自嘲:老了。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则是:过去的事情一清二楚,而今天上午做了什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如果这就意味着老了的话,那自己恐怕早已老去,因为每一次同学聚会,局面都大致如此。上学的事情,每一个细节都被挖掘出来,知道的不知道的都知道了,然而聚会前后那几天怎么过的,好像都忘了,因为注意力都在聚会当中。 不知什么因素,一种时尚正在快速地扩张,那就是同学聚会。儿
视点 |
你为什么不敢参加同学聚会?
同学会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社会现场,起点相同的一群人,在这个场合里沟通情感、比较彼此。经过时间、距离和社会的洗炼,大家知根知底却又形态各异。过年期间,正是同学聚会的高发时段,真故收集到许多人的同学会经历,看看一场美好的聚会,都藏掖着什么样的曲折。 聚会的本质是尴尬 不醉: 好好的同学聚会,愣是被搞成了相亲现场。一次高中同学会,有个做销售的同学格外闹腾,一直撺掇别人,年纪这么大了,不如互相将就
视点 |
如何游刃有余地应付同学聚会?
除了与亲朋好友斡旋的催婚大战,最令人闻风丧胆的社交活动恐怕就是同学聚会了。 其实同学聚会属于一项常规社交活动,三五投缘的老同学聚聚聊聊,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今天说的同学聚会是指那些打着难得聚一回的旗号,把平时疏于联系的同学强行攒一块吃喝玩乐的一种行为。 以前我对同学聚会这种活动存在误会,以为只要悄无声息不跟大家保持联系,就可以在今后数十年保住晚节,再也不会被邀请,但是我错了。 有一次同学聚
视点 |
那一年,我遭遇了校园暴力
时隔两年,我已经能够平静地和朋友叙述这段经历。 “其实也不算校园暴力吧?我比新闻里描述的境况好了不止一点儿。” 我挠挠头,不再往下说了。 我只想好好学习 小县城里的好学校,说白了也是矬子里面拔大个儿。卡着分数线考进来的一批,拿钱来借读的一批。鱼龙混杂,好不热闹。 我的噩梦,就是从分进文科班开始的。 我还记得我离开原来班级之前,班主任几次劝我,他说相信
视点 |
不是所有同学都能成为朋友
2020年夏天,我在深圳南山科技园上班,一天中午,我正沉醉在代码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忽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 “小斌与小夏打起来了,快回来。” 我接了电话,疑惑不解。打电话的是我大学同学小唐,而他说的小斌跟小夏也是我同学,大家大学毕业后相约一起来深圳打拼,一起租住在农民房,彼此关系紧密,怎么会打架? 我顾不得多想,跟领导请了半天假,出了公司大门,拦了个出租车直奔西乡。 到了楼下,我看到警察
视点 |
陈寅恪和鲁迅是同窗,为何闭口不提鲁迅?
1 民国短暂,大师辈出。 鲁迅自然不必多说,我们几乎都是从小读他的文章长大。 今天提到的另外一位大师,大家可能很少读到他的文章,因为他主要的成就在史学、哲学、语言学、古典文学研究领域。 他在王国维先生投水自沉后两周年写的纪念碑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两句话却是众人皆知。 没错,他就是陈寅恪。 他和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被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被傅斯年称为“三百年来唯
大学 |
中文系教授教不会儿子写作文
你要是觉得干某事非常过瘾,就是上天入地你也要想办法去干这件事情,你就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干好。这种情况可以用理论语言表述为: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兴趣既然是驱使一个人去干好某事的强大力量,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强烈兴趣?怎样让自己学习“上瘾”呢? 我的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我儿子在国外学的是数学;我天天读那些发黄的中国古书,儿子天天看西方那些蝌蚪洋文。我是如何在儿子身上培养出与
大学 |
我真是去留学的吗?
英国大学又双叒叕要罢工了。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有40所大学投票决定,在6月至10月举行进一步的罢工。 其中就包括我们学校。 提到罢工,我现在心情十分复杂。今年1月,我顶着新增病例日增10万+的压力来到英国上学,结果隔离结束还没上几节课,就遭遇了一场罢工。 是的,在过去一年里,英国高校的教师们,时不时就会来一场罢工,以争取提高收入、养老金等权益。 花着高昂学费
大学 |
花几十万元读MBA,读的究竟是什么?
MBA全称工商管理硕士,在研究生教育领域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在一些特定行业,MBA的学校前缀比MBA项目本身更有价值,但这份价值只会是事业上一个小小的推力,更大的助力在于 MBA带来的人脉、阅历等“虚”的方面。 读MBA的人身份背景各异,目的也不同。有人谋求职业转型,有人为了创业和投资结交人脉,还有人只是想要一个名校学历,甚至有人是以婚恋交友为目的。 不论出于何种
文艺 |
纽扣
小朵是和我在一起六年的朋友,从十二岁到十八岁。我们在一起总是做很伟大的事情:长大,恋爱,还有一些关于何时结婚生几个孩子的计划。比起那些来,收集纽扣怎么也不能算是一件大的事情。可是很久之后的现在,长大这个无比粗糙的充满疼痛的过程已然完成。用来去爱一个人的力气像一颗在热烘烘的口腔里呆太久的水果糖一样完全融化掉了。而那些晴空万里的计划仿佛是我儿时的那只秘密逃走的小鸟一样,飞舞在别人的天空里。
文艺 |
我看爱情小说
我年轻时最喜欢的是屠格涅夫,但其实那时候,我不能完全看明白他的小说。小说里俄国的政治背景,知识分子的苦闷,思想没有出路,那些更深刻的内容我不怎么了解。读书就是这样,把喜欢的东西留下来,不喜欢的、看不懂的东西就放到一边,等待将来的日子去认识,好像反刍似的。于是,我就只看到爱情的部分。屠格涅夫的小说里总是有爱情,而且是不幸的爱情。年轻人多不喜欢一帆风顺的爱情,而是受爱情的悲剧吸引。年轻人总
文艺 |
夏日走过山间
上午,赶着羊走了几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攀上了皮诺布兰科峰侧翼——此行的第一级标志性高台。鬼松让我着迷,它们风姿疏朗,又有着棕榈树般的奇特形态。我很想好好为它们画些素描,却因为太过心潮澎拜导致成果寥寥。 不管怎样,我还是想办法多停留了一会,画了张差强人意的速写,描绘的是从皮诺布兰科峰西南侧眺望的风光,那边有一片农田和葡萄园,还有一弯溪水灌溉着田野,溪流从路旁的峡谷中奔流而下,沿山势跌落形成了一处
文艺 |
油鼻子与父亲的旱烟筒
早晨对镜梳洗,照见油光发亮的鼻子,毛孔粗得像桔子皮,唐取笑我说:“你的鼻子倒是个异相,说不定走到鼻运,还有点财气呢。”我叹了口气说:“说起油鼻子,倒叫我又想念父亲,回忆起童年。”唐不懂我什么意思,我不免又滔滔地向他叙述幼年的故事。 父亲是个武官,民初时在××省有过一番煊赫的事业。我那时才六七岁,一向对父亲的印象是腰间插一把指挥刀,军帽上一枚雪白的帽缨,从大门进来,老远就听得见马靴
文艺 |
汉画像砖·弋射、收获图
汉画像砖图 弋射、收获图 画像砖是汉代造型艺术中的璀璨明珠,在当时是用来营造墓室的艺术饰品,题材多为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各种祥瑞图解,也有大量夸耀墓主人的富有和奢华的生活景象,如车马出行、歌舞宴饮、狩猎打斗等。这幅画像砖图分上下两层,上层表现射猎,两个猎手弯弓搭箭准备射向飞雁,下层是一幅和乐的田园劳作小景。上下两层构成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产生了意味深长的艺术魅力。
文艺 |
成为母亲的选择
“你觉得当个妈妈有什么好处吗?” “当然有了,因为一个孩子爱你的方式和一个男人爱你是完全不同的。那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爱,当他们还小时,那是完全无条件的爱,不同于其他任何爱。 “而当他们长大后,就难了。他们想要独立,这就很复杂、很不一样,不再那么……真实了。有时这样的爱就像匕首刺向心脏……当然,事情是可能改变的。 “最初你总是想拥抱他们,这是那么愉快,我们之间有着真正的联
文艺 |
咒语与情话
法老王早就预计会有人盗墓,所以金字塔下有他恶毒的咒语,诅咒任何踏入他陵墓一步的人,便死于非命。听说真的有很多探险家中了招,一一无故死去。不过谁管这咒语呢?除了外来的旅人,也有不少土著来游逛、野餐、骑驴和骆驼。 旁若无人的情侣,牵手共坐于无涯的石块上,说那说不尽的甜言蜜语,与日月同辉。什么4000多年的历史、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动用了230万块两吨半重的巨石建成——之类,对他们岂有丝
文艺 |
让我们分心的东西是恶的
贝尔托·培尼亚是个人生产力和管理教练,他在个人的工作博客ThinkWasabi中指出,电子信息造成分心,比如电子邮件、社群网络、信息,等等,都是造成我们工作表现不佳和效率低落的主要元凶。 我们要脱离那些排山倒海般来耗尽我们精力并降低我们效率的刺激,他建议我们创造一道“心智防火墙”,循着下列步骤隔绝诱惑: ●关掉电子邮件和任何(愚蠢的)新邮件的通知软件。 ●不要使用实时
文艺 |
互生欢喜
一个人对待一朵花、一棵草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我想,彼此的关系应当是互相尊重、互相体谅、互生欢喜吧。 就像我们读汪曾祺的文章,常常读着读着,就不由得心里一暖,仔细琢磨,似乎与他的待物如人也是分不开的。他写过一个句子,至今仍被反复引用: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在作家的笔下,花儿是那样可爱,那样率性,那样温暖,隐隐还有一点小傲
文艺 |
人瘦和士俗
苏轼诗云: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 黄山谷云:“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余曰:然亦有可医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亦医乎? 又,“无竹令人俗”,反之,有竹则人不俗也,是以竹莫可医俗乎? 李方膺题《竹石图》诗云: 人逢俗病便难医, 岐伯良方竹最宜。 墨汁未干才搁笔, 清
文艺 |
我对世界有个不得了的看法
我给小朋友设计过一节课:写一个超级英雄的故事。小朋友一开始把自己的英雄编得无所不能。比如,只要一秒钟就能把所有坏人都杀光。我就提问:“然后呢?你的生命(一般都是设定的‘无限’)才过了一秒,下一秒你要做什么?”小朋友说:“那就把全宇宙的坏人都杀光。”我说:“好,又过去了一秒。然后呢?接下来,你要做什么?” 有趣的事情出现了,小朋友都变成了反派:杀光全宇宙的人。我说:“注意哦,你现在
活法 |
做节目选角导演这些年
做了几年节目导演了,最大的感触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人怎么那么多事!” 不管是节目组的工作人员,还是艺人、选手以及观众,我接触过太多人了,每个人身上都有太多事情可以讲了。 前两天的节目杀青宴上,听见公司新来的实习小朋友,在吐槽自己在之前的节目项目上遇到的奇葩事情,听得我想起了我实习的时候遇见的人和事。 1 大四实习那年,我在考研还是找工作中纠结。我既想继续学业,提升自
活法 |
哀乐在心里
我们家靠父亲谋职为生,照顾、教育我们兄妹的主要是母亲。我觉得我的一生,特别是我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主要是源于母亲的影响。 1934年,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母亲每晚教我读《古文观止》。她先是详解文章的内容,然后自己吟诵几遍,叫我跟着她诵读。她规定我读30遍,我就不能只读29遍。我那时对于《郑伯克段于鄢》之类的文章实在不感兴趣,要我诵读30遍,我就眼泪汪汪了。但是稍后,当母亲教我读《
活法 |
我用AI“复活”了外公,是为了与他告别
遗憾 我外公是在我读高一时去世的。我那时只有17岁,在一家寄宿学校就读,每周回家一次。如今十年时间已经过去了。我记得外公去世当天,我正在学校期末考试。我的班主任过来找我,说家里出事了,让我回去看看,我才知道外公走了。我回到家里时,外公已经被送到殡仪馆准备火化。家里人只让我远远地看了一眼外公的遗体,就又把我送回学校了。 我缺席了外公的葬礼。一直以来,这都是我内心的遗憾。我觉得自己没有跟他完成
通识 |
改变性格会让你更快乐吗?
接受自己和改变自己之间应当存在最佳平衡点,改变性格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你表达自己的价值观,推进你的人生目标,同时也可能增加你的幸福感。但最有益的改变不止于此,它还能让你有更深的自我认同感,让你更真实地看待自己的改变。 心理学家认为,在接受自己的现状和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之间存在一个最佳平衡点。 数据显示,美国人每年在那些声称能帮助人们改变个性的书籍和讲座上花费数十亿美元。
通识 |
古人如何道歉?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称谓,如何真诚又不失优雅、含蓄又恰如其分地道歉,是一门“艺术”。 不如让我们一起瞧瞧古人如何表达歉意,探一探道歉的学问。 写诗、拱手、哄一哄 古人道歉也分轻重。若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最好的方式便是摆弄点诗文,既显得通情达理,又不会伤害彼此的关系,令双方陷入尴尬之地。 比如,在情场的你一定遇到过类似的烦恼:又有不喜欢的人向我表白了,怎么办?这时候
通识 |
朕,就这样过了一天
满汉全席?不存在的,朕还得起个大早! 每天早晨五点,雍正帝就起床了。同样的时辰,我们中的大多数恐怕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洗漱后,雍正帝首先要做两件事,向太后请安,以及读一段已故皇阿玛的座右铭。看来,虽然是工作狂,雍正帝本人再忙也不忘行孝。这也提醒我们,若是常年在外地打拼,别忘了经常挤时间跟父母联系,打声招呼。 大约七八点钟,正是我们同睡意抗争的关键时刻,雍正帝开始吃早饭,即早膳。 清朝皇帝
通识 |
为什么19世纪西方名著篇幅那么长?
西方经典文学,尤其是19世纪经典,为什么篇幅都很长? 这先得说一下19世纪写小说不算是赚钱的买卖,那时出版业远没有今天这个规模,读者也仅限于上流社会,写小说更多的是为了名垂史册,而不是为了赚钱,因为想靠小说赚钱实在太难了。 比如邦雅曼·贡斯当,今天他以一个伟大的自由主义理论家著名,1815年前后他以政治家出名,更早的18世纪末则是以才子兼社交红人著名。他写过一本小说叫《阿道
专栏 |
和法国街头的流浪汉聊聊天
时潇含 半年前从我住到Roubaix开始,就总是能看到街边上有一个流浪汉,他常年坐在马路中间的红绿灯柱边。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天气有多么寒冷,他一早就搬着个小板凳往那里一坐,直到天黑才离开。 他和那些到处找人要钱的流浪汉不一样,就算从他身边走过他也不抬头看你一眼,他就像一尊雕塑一样在马路中间坐着。 我一直对他很好奇,很想知道他到底在这里干什么。 Antoine说:“你猜他为什么永远坐
专栏 |
数码月光
徐濬思 刚来北京上大学时,我水土不服的表现是对风很敏感,那时还没有疫情,但大风天我总会戴口罩出门,生怕又吹出风疹。跟同学诉苦,她却认为西北风更大,我想了想也对,或许只是我当时的思乡情给兰州附了一层滤镜。若论整个西北风定然很狂野了,所以河西走廊才建造了许多高耸的风力发电机,分明是现代科技产物,却更像戈壁滩上的侍卫,与祁连雪山作伴,一同死守着古代的西北边关。 我们宿舍楼层不高,窗外的大树总
专栏 |
我的妈妈
童狗蛋 小学的时候写作文《我的——》,我总写我的爸爸,我妈妈有一次跟我抱怨,怎么没有写过我的妈妈,那今天就要写写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大概162,瓜子脸,嘴巴上面有一颗比较大的痘痘一样的痣,我很喜欢摸,好像是双眼皮,眼睛大大的,微胖,皮肤非常好,一直都是白白净净的,她的声音非常好听(听过的都说好),唱歌也很好听,总是扎着马尾辫,笑起来很温柔。说实话,我有点记不起来她的样子了。 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