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1期
编者寄语 |
蜕变
新的一年正在开启,但今年的开局有些沉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的经济发展面临需求紧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压力之下,如何应对? 2021年12月,《商业评论》在上海举办管理行动力峰会,以“重燃”为主题,邀请管理专家和企业家一起探讨后疫情时代的企业发展新思维。 在峰会上,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创始人贾伟分享了数次组织变革的经历。创业之初洛可可采用小作坊模式,但难以突破规模的限制。后来洛可可
拆文 |
拆文
前瞻思维 线上沟通新法则 埃丽卡 ● 达万(Erica Dhawan) 2021年5月,我们调研了约2,000名办公人员,以了解工作环境下数字化沟通的问题。超过70%的受访者反映曾经历过同事表达语义不清的困扰。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办公的普及,数字化互动越来越多,上述问题也因此变得更加普遍,亟需得到解决。 非言语的肢体信号与提示的缺失,是造成工作中人际疏离的重要原因。传统意义上的尊重一直是以人
前瞻思维 |
线上沟通新法则
在给上司写信的时候,如何遣词造句才显得成熟稳重?提醒同事发给我们她承诺过要完成的报告,如何措辞才显得不那么咄咄逼人?在邮件里我们认可过去一年所做的变革,如何描述才能显得真诚? 2021年5月,我的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Quester 上,文章题为《数字化沟通危机》(Digital Communication Crisis, 浏览文章可登录www.ericadhawan.com)。此项研究的目的是全面
新零售商业评论 |
MUJI开菜场,到底想卖什么
未来,围绕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生活方式品牌的身影…… 如今,不少品牌都打起了菜市场的主意。 前有Prada在上海市中心开出快闪菜市场,后有诚品书店跨界生鲜市集,而最近,无印良品(MUJI)在上海的首家“生鲜复合店”更是赚足了媒体与大众的关注——除传统的商品外,店里从果蔬、肉类到海鲜、烘焙咖啡,应有尽有。 显然,跨界生鲜开菜市,MUJI不会是最后一家,而我们感到好奇的是:为什么这么多
新零售商业评论 |
城市露营,为啥这么火
万圣节的活动结束两天后,大城的微信差点被加爆。短期涌进来的70多位好友,有一半的人又订好了下一期的活动。联系到他已是深夜,凌晨3点左右,他才刚刚结束工作。 火爆的源头是一场万圣节主题的城市露营活动,在上海世贸展馆8楼的空中花园。帐篷之下,香槟、美酒和烤肉,还有精致的果盘。从傍晚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甚至引来了小有名气的上海探店达人。 作为发起人,大城也很意外——这仅仅是一场内部测试。
新零售商业评论 |
看王府井百货如何变身
位于广州市农林下路的王府井百货,在2021年11月底正式关店谢幕。 这家在当地扎根25年的老牌百货商场,是一代广州人的回忆。 一个月前,闭店公告发布后,引来不少老顾客回归淘货。有微博网友不无感伤地写道:“以后农林下路就更冷清了。” 作为王府井集团走出北京、落子外埠的第一家商场,广州店的落幕有其特殊意义,它更像王府井近年来关店潮的缩影。2020年,因为租约到期,王府井百货接连关闭了位于乌鲁木齐
案例复盘 |
Stitch Fix :让算法更有温度
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电商构成了当今零售业的两大基本形态。不过,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线下购物能让消费者和商品有零距离接触,但消费者需要专门留出时间,货比三家,耗时费力。线上购物虽然省时省力,却要面对海量搜索结果的信息冲击,而选择的依据基本只有过度美化的卖家秀图片。 那么,是否有办法综合二者的优势,让消费者拥有更佳的体验? 美国企业Stitch Fix的创始人卡特里娜· 雷克(KatrinaLake)
案例复盘 |
2021商业评论管理行动力峰会
2021 年,疫情仍在反复,经济也在逐渐复苏。面对新常态,企业要思考的不再只是怎么活下来,而是怎么有质量地活下来。疫情也促使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关系,我们需要找到“长期主义”的密码,跨越危机,实现可持续增长。 12 月9日,《商业评论》在上海举办2021商业评论管理行动力峰会,以“重燃”为主题,探讨后疫情时代企业发展的新思维、新举措,帮助企业与不确定性共舞。 峰会上,《商业评论》主编
案例复盘 |
迷茫之中,领导人必须成为光
有人问我在一片迷茫之中谁最重要?领导人最重要。他必须以自己微弱的光在黑暗之中给人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他也必须拥有明确的定力,在面对不确定性时让人们保持稳定。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能够跨越危机,引领大家继续前行,并取得成就。 做持续性胜利者 从我个人对组织的多年研究来看,我一直认为企业应该有三种类型。 1. 暂时性胜利者 我们在讨论暂时性胜利者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可是,人类历
案例复盘 |
新消费时代,给品牌领导者的10个锦囊
现在涌现了许多新消费品牌,从0 ~ 1比较容易,如何才能从1 ~ 100 ?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很快,疫情又加速了这样的变化,我们如何能够建立一套机制来持续洞察新的消费者需求,从而指导我们的产品开发和营销?另外,中国消费品市场已经从高速增长换挡成低速增长。对成熟企业来说,该如何兼顾增长与效益?下面,我将就这些主题跟大家做分享和探讨。 早期的消费品市场是渠道为王,基本上有了产品就可以销售出去。
案例复盘 |
下一个十年,谁能笑到最后
我国近期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到了一些关键词。首先,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其次,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还有,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以前我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修的是
案例复盘 |
圆桌思想会:做好当下,即是未来
后疫情时代,企业经营环境、消费市场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对企业的能力又有了哪些新要求?在《商业评论》总策划忻榕教授的主持下,来自知名商学院的教授陈春花、周宏骐、魏炜共同探讨了动荡时期的企业进化方法论。 新发现,新思考 忻榕:过去一年中,教授们在研究的领域中看到了哪些新现象?又如何解读? 魏炜:从疫情开始到现在,我发现有三类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及转型后,开始思考该如何保持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 第一类
案例复盘 |
一个知识大V的生意经
和各位创业历程达十几年、几十年的前辈们比起来,我对商业的认知还很粗浅。但我对短视频这点小东西,玩得比较明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真正的抖音商业 过去一年,有一个非常知名的词叫作“下沉市场”,我们都知道它的定义,但能不能举一个特别具象的例子,什么叫“下沉市场”? 杭州是带货之都,抖音有个5,000万粉丝的网红专门做带货,前两天搞了一个线下的PK,几个网红凑在一起,你骂骂我,我骂骂你,大家互
案例复盘 |
洛可可:战略对了,组织也要对
一个企业首先战略要对,紧接着组织要对。战略就像家里的老公,组织像家里的老婆,老公和老婆目标一致,才能把家庭搞好。有时候,我认为一个企业不是战略不对,而是战略没有执行好。很多人问我战略的核心是什么,我说战略的核心是执行。那谁来执行战略?还是组织。所以,有时候,不是战略有问题,是组织执行有问题。这就是为什么17年来我们要一次次做组织变革和颠覆。 无极致,不颠覆 没有把组织能力做到极致,没有修炼成战
案例复盘 |
永璞:3年增长15倍,我们做了什么
作为一个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个创业者,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作为一个消费品品牌,永璞成长至今的三个阶段。 靠联名卖货解决生存问题 2014年决定创办永璞的时候面临很大的挑战,当时我们只有30万元启动资金,如何既把产品生产出来,又把它卖出去? 一开始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定位——要做方便大家喝的咖啡产品。 先从挂耳咖啡开始,当时市面上已经有不少挂耳咖啡,就必须思考如何将挂耳做出差异化。 后来,我发现很多
案例复盘 |
圈层营销是兴趣电商的底层逻辑
能跑出来的新创品牌,在营销上要成功,一定会有新奇特的地方,永璞也是。那么,永璞的新奇特在哪? 首先来个灵魂拷问,永璞卖的是产品价值还是情绪价值?我认为都不是。 当我们追溯创始人铁皮创业前的经历,就明白他积累了哪些关键资源和关键能力,以支持他创办新品牌。 铁皮是中国美院设计专业出身,在创办永璞前曾在别的咖啡品牌工作过4年。从商业模式用“资源变现”的角度来看,他把人生的关键资源和关键能力加在一起
最佳实践 |
华为研发转型记
华为文化中最具特征的就是服务文化。从华为文化诞生起,这个特征就非常明显。早期的华为是一家立志为客户服务的公司。当时我们的产品质量还不行,技术也没有领先。此时华为更强调为客户服务的精神,端正好为客户服务的态度,坚定一心一意为客户解决问题的决心。 后来我们认识到,光靠态度和热情没有办法解决客户的问题。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通过优先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基因来
SMR专刊 |
网络协作会削弱创造力吗
新冠疫情把许多专业人士装进了盒子——一个网络虚拟盒子。一夜之间,管理者和他们的团队把面对面的头脑风暴和集思会议搬到了线上,Zoom、WebEx 等电子化工具取代了会议室。 你或许会以为,缺少了更加即兴的面对面的人员联系与互动,我们工作方式的重大变化会让商业创造力大打折扣。在我那些最心直口快的高管学员中,就有一位持这个观点。他很年轻,供职于一家技术咨询公司,从事以数据为基础的管理工作。他问我如何看
SMR专刊 |
如何让消费者重回实体店
随着亚马逊(Amazon)等电子商务巨头的蓬勃发展,再加上网络购物的方便快捷,实体零售店急剧萎缩。新冠疫情加速了这一转变。现在,每五笔零售交易中就有超过一笔是在网上进行的。相较于2019年,在线销售呈大幅增长态势。 电子商务如此便捷且广受欢迎,实体店和体验式零售还有未来吗?如果实体店确实能为顾客提供价值,某些品牌实体店的存在是否比其他品牌更重要?在线下零售渠道的未来日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品牌的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