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05期
开卷 |
万物无邪[组诗]
诗人郁葱 自悟帖 天快黑了,黑我不让自己知道, 白我不让自己知道, 我知道真实的黑暗, 也知道,天黑了,灯才会亮。 我知道我说的话如此无力, 不如虫鸣不如蝼蚁, 那说它干什么? 沉默倒显得超然显得孤高。 而声音,是为了让这个城市还有一丝可怜的血色, 是为了不对自己失望, 也不对这个世界失望。 夏日避蚊虫,如是, 冬夜熬油灯,如是, 我如虫如草,如雾如尘, 我知道,但
中国诗人论 |
梁晓明小辑
诗人梁晓明 [诗人小传] 梁晓明,1988年与诗友创办中国先锋诗歌同仁诗刊《北回归线》。获《人民文学》建国四十五周年诗歌奖、十四届闻一多诗歌奖。2009年5月,德国上海领事馆主办《梁晓明与汉斯·布赫——中德诗歌对话》;2014年,上海民生美术馆主办《梁晓明诗歌朗读会》;2021年第6期《收获》杂志“明亮的星”专栏推出。出版诗集《开篇》《披发赤足而行》《印迹——梁晓明组诗与长诗》《用小号把冬
中国诗人论 |
声音的诗学
如果想在当代诗坛指认梁晓明,最快捷的方式是捕捉他的声音,这声音是那么独特无二,时而响彻云霄。时而低回缠绕,高歌或叹息,但绝不温吞。抒写主体对梁晓明来说,首先是一个声音概念,其次才是形象存在,然后延展至主体图式的其他方面如情感、哲思、想象力、气息、语言等方面。辨析梁晓明诗歌的声音形象,需要完整的梁晓明诗歌阅读史,因为这声音从一开始就与当代诗坛拉开了距离,并且在四十余年的创作史中几多变化。变化,不
中国诗人论 |
梁晓明诗歌代表作品选
各 人 你和我各人各拿各人的杯子 我们各人各喝各的茶 我们微笑相互 点头很高雅 我们很卫生 各人说各人的事情 各人数各人的手指 各人发表意见 各人带走意见 最后 我们各人各走各的路 在门口我们握手 各人看着各人的眼睛 下楼梯的时候 如果你先走 我向你挥手 说再来 如果我先走 你也挥手 说慢走 然后我们各人 各披各人的雨衣 如果下雨 我们各自逃走 1
中国诗人论 |
森子小辑
[诗人小传] 森子,诗人,画家。20世纪60年代生于哈尔滨呼兰县(今呼兰区),毕业于河南周口师院美术系。主要从事诗歌、评论、散文和绘画创作。1986年印制个人第一本诗集《背叛》。1991年与友人创办《阵地》诗刊,策划、主持编辑《阵地》诗刊多期,2010年主编出版《阵地诗丛》10种。出版诗集《采花盗》《闪电须知》《平顶山》《面对群山而朗诵》《森子诗选》,散文集《若即若离》《戴面具的杯子》等
中国诗人论 |
“那些从蛇床上下来直立行走的人或物”
自1986年印制第一本诗集《背叛》,到后续出版的《采花盗》(2003)、《闪电须知》(2008)、《平顶山》(2010)、《面对群山而朗诵》(2015)、《森子诗选》(2016),还有近年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森子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诗歌写作实践和具有先锋意识的写作自觉。他的写作跨越了80年代诗歌“复兴”想象、政治抒情诗的热潮、朦胧诗运动的兴起与退潮,以及90年代诗歌的转向。与此同时,森子作为90
中国诗人论 |
森子诗歌代表作品选
废灯泡 灯丝断了,它从光明的位置退休 它最后的一眨眼解除高烧 回到寒冷而透明的废品博物馆 我记得孩子是怎样处理废灯泡的 “啪”的一声,听个响儿 宁为玉碎,不求瓦全 灯的死法如此悲壮 除此之外,灯还有什么用? 象征,对;模仿,对 它是从生产线下来的太阳的模型 它饱满的真空形成小宇宙 发明家爱迪生对它情有独钟 光和玻璃是乌托邦的建筑 在每一家庭的理想国里 人只是一个快乐的
星座 |
簌簌缓叙的音节 [组诗]
大音希声 大音希声, 露水希于一棵青草, 某种力量在生长。 蜂鸣希于鲜花上, 风吹到这里就停了, 最低的声音也受到了尊重。 还有一种语焉, 你若不倾听,它就不会出声。 —— 落脚于麦子根部的朔雪啊, 簌簌缓叙的音节,风读不出, 耕种者都懂。 神读不出,这是与土地的交谈, 土地又说了一遍, 天下所有的收成 都懂。 留守与种植 去年种的白杨树, 已会承担出错的分杈
星座 |
丹尼索瓦 [组诗]
容身之地 古老的洞穴 ——丹尼索瓦 已经没有任何痕迹 可以证明,确实有人 在这里成为人。 我恐惧深入其中 但是我需要 一个女人不断地挖掘自己 最好的容身之地 肉体都很古老 古人不屑于 擦去污渍。 卜辞来自经验的叠加 用大雪蒙住脸 从而得到某种启示 梦魇中的哭泣,撕心裂肺 孩子们在楼下滚铁环 另一个世纪的光景 而我需要再次进入一个女人 携带着我的光。 这一切
星座 |
巴哑哑的诗 [组诗]
飞羽竹芋 它的叶片在黄昏时收起 毫无疑问,一种力正秘密作用于它 超出我的视力,却如此确切 牵引它张开,合上,再张开 绿面紫背,来自南美洲的热带雨林 因此令人疑心像土著人一样通晓巫术 而最大的巫术,是忠实于本源 并与之保持相同的节奏 也就是说,与太阳合上拍子 远,近;你离开,你回来 于是一种音乐诞生,回响于 恒星与细胞之间的全部空间 作为一种植物,它活着 但好像比我们更活
另一种玫瑰 |
锦衣夜行 [五首]
诗人侯乃琦 闲人志 小盆景喝过多少好茶? 春光照射进废弃的宅院。 请摒弃对长物的偏见: 万物有灵,皆世间好物。 我有两个朋友,朱砂、存己, 她们和我一道沉思、说话。 风吹散香篆,烟不升腾。 不问风流,是如何谋生、死去。 做一枚闲人,只爱眸间雪。 沉睡多年的泉水,苏醒吧! 请为朝露正名。在悲哀的花瓣上, 像一丛泪,放出光泽。 每一簇光,就是一个雅号。 当姓、名、字、号堆
另一种玫瑰 |
韩润梅的诗 [组诗]
黄昏,我骑着一匹马 黄昏我骑一匹马 出发,我打马到海边 要去看看大海 黄昏是一个好时辰 我要到海边 看望一位友人 我的朋友生病了 我要把我的马送给他 海水蓝得像他的衣服 我在岛上生活了很久 看惯了太阳从水中诞生 又落进海里 风从一边轻轻吹向另一边 竟是那么容易 我来这里是找一个人 他从我的清晨出发 走进了我的黄昏 现在我把他弄丢了 海浪向前涌去 又退回来拍击
另一种玫瑰 |
太阳在脸上留下光斑 [组诗]
太阳在脸上留下光斑 太阳在脸上留下光斑 仿佛X射线照影出内心的隐秘 此刻,为一个存在而欢呼 江水慢慢涌流 一艘老旧的船在默默念经 掉在地上的银杏果闷闷地拥挤在一起 下午两点一刻的鸭绿江边 ——触及什么,什么就复活 我接受了此刻,如同接受 世上无数庸常的事物 欣怡松弛的思绪,一抹阳光的诗影 一声回味悠长的喟叹 转身的瞬间,脸上金黄光斑 变幻为灰烬的焦黄气味 这是雪后的冬
另一种玫瑰 |
柯文灿的诗 [组诗]
电影院 八岁那年我看了人生中的第一场电影。 那时的电影院是黑色的。 所有的椅子都是张开的, 往下坐时,一切都会感到被你驯服。 隐隐约约,我感到 一只手,伸进了我的胸部 不是一只粗糙的手,而是一只奇怪的 果冻般的手。 甚至不像手。 小小的,那么光滑,像一条小鱼那样 占据着上岸的可能性 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 死亡和身体的含义。 (也不知道什么叫抽离) 五月和八月暗红色的光
另一种玫瑰 |
吴晓娥的诗 [组诗]
在山里 岁末,把自己隐藏在深山中 与旧习俗里的亲人,用月光交谈 语言如水,冲淡着过往 旧屋檐上的残雪还在 乡村土路上,我领着母亲小心行走 记忆隐逸在门口的石头里,被反复搓平 白马在山梁的往事中气喘吁吁 母亲一颠一颠 丢失的银簪,仍在命运里闪着光 深夜,火盆里的星辰掉落 一半在酒里 一半被寒冷覆盖 秘 密 一件不能言说的事 像被点燃的烟花 在夜空中炸开 没熄灭的灰烬
另一种玫瑰 |
李轻松的诗 [组诗]
李轻松,生于20世纪60年代。曾参加第十八届“青春诗会”,荣获第五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中国诗歌排行榜双年度女诗人奖等多种奖项,2007—2008年度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著有长篇小说、诗集、散文随笔集、童话集等二十余种,多次荣登图书排行榜。在《南方周末》开设个人专栏,创作话剧、诗剧、音乐剧、京剧等舞台剧二十余部,影视作品若干。现居沈阳。 致堂姐—— 那一年她10岁,丧母、白眼、挨饿 我和她扮上
另一种玫瑰 |
坐在光里倾听小鸟 [组诗]
川美,本名于颖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我的玫瑰庄园》《往回走》,作品发表于《诗刊》《诗歌月刊》《星星》《草堂》等刊,收入《中国年度诗歌》《中国诗歌精选》等多种选本。 往来梦境的小鸟 欲醒未醒的浅睡里 有个小小的池塘 几只小鸟在池边饮水 一边用清悦的嗓音鸣唱 我一动不动 注视良久 小鸟实在是敏感的精灵 我不过睁了睁眼睛 它们就飞走了 翅膀碰碎了水面 我看见,它们飞到窗
另一种玫瑰 |
就算春暖花开 [组诗]
苏兰朵,满族,生于吉林松原。现居沈阳。200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寻找艾薇儿》《白熊》《嗨皮人》,长篇小说《声色》《吉祥如意》、诗集《碎·碎念》,随笔集《听歌的人最无情》《曳航船》等。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民族文学》《北京文学》年度奖,辽宁文学奖等奖项。 新年随想 新年像一袭华服 准时包裹这个世界 战争、火灾、地震、贫穷和死去的人们 暂时离我们远去
现场 |
高作苦的诗 [组诗]
诗人高作苦 沉香一梦 失眠者,持平于河流的幽深与暗语 她的躯体也是一条河流,起伏不定 河面渐渐宽阔,浪花吞噬浪花 沉下去的往事又泛出春天的屋顶 香气袅袅升起,那是来搭救她 救出一段朽木来精雕细琢 救出她梦里的春风、秋月,她 跟神仙住在一起,一尊用凝脂打磨的 盯着她的困倦、大度能容的弥勒佛 熟睡中,分不清谁是大乔小乔 暗添一味:全沉香、女儿香、伽南沉、绿棋、盔沉 专拆各种梦
现场 |
在天河水耕耘的土地上 [组诗]
麦积山的月 秋天了,麦积山脚有点凉 我们借住温泉宾馆寻找温暖 月亮在山的那一边,露半个脸 偷窥我们的窘境吗 一个诗人说,这是秦朝的月亮 我说为什么不是三皇五帝的呢 一个诗人说,这月原来是干燥的 我们来了,就湿润了 我们的窃窃私语,它听见了 直接爬上山,望着我们 跟我一样也喝了酒,脸红彤彤 认真看月吧。可是 诗人鲁永筑只想着吴侬软语 作家任峻只想着喜力啤酒的情怀 我跟我
现场 |
理坤的诗 [组诗]
平原叙事 我是午后到的,平原上的太阳很毒 没有什么好遮掩,把一切裸露着 好在有风,风掠过低矮的事物 青青的芦苇荡,和大片大片的荷塘 你会发现,在头顶更高的层面 人类原本没有彼此 太阳的酷热,还是湖风的薄凉 都默默接受,这让我再次心生善意 汉江之吻 汉江在一个叫杨林沟的小镇 忽然就拐了一个大弯 这突兀的靠近,如泪水奔涌 像两个隔世恋人 仿若经历了千年的等待 这惊世骇俗的
现场 |
大师 [组诗]
偶 得 不要小看水的心胸 哪怕一滴,哪怕它已经 脱离原来的群体 世间事总有那么多奥妙—— 朝霞跑步进入黄昏;落日睡上一觉 就到了早晨 而水,也只有水,即便再少 即便被反复拆分 它也能将天空、白云 和两岸群山 养活在一只碗中 往天上说 有些年了 我喜欢把人间事往天上说 人间高手太多 我每说一事,都会有人站出来 指证我,不是说错了 就是说过了 而天上不会,那里住着
现场 |
万物之真相 [组诗]
酒之真相 祖父从酒瓶中探出身子 醉醺醺地问世界:你还好吗? 我提前溜进天堂的酒神舅舅 我有一瓶茅台,请给我一个快递地址 原谅我没有继承家族的荣耀 酒,就像一个弃我而去的女人 我恨她,诅咒她……我克制不住地想她 渴望把她重新抱在怀里 她在高处对我冷冷一笑—— 假如我回来,我们只能互相伤害 “伤害也是一种美”——话刚出口 一阵疼痛就传遍我全身 斧头之真相 测试题:假如给你一
现场 |
光 [组诗]
阳光照在需要它的地方 冬日午后 阳光 通过窗户 照进教室 诗歌课上 我问盲童们 “知道今天 是什么天气吗?” 大家纷纷 微笑 点头 阳光一直 照在 需要它的地方 并通过自己的方式 让孩子们 “看见” 光的模样 失语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疼痛 去包头工地之前 他趁我午睡 买了一袋核桃 放进我的包里 等我醒来 他匆忙走了 我追到公交站 他正笨拙地拖着行李
现场 |
渺小 [组诗]
樱花小镇 有人走在我的前面 有人走在后面 和人生一样 我们拥挤在一条弯弯曲曲的路上 眼前是一片红色的樱花林 开得鲜艳、热烈 有我第一次抓获犯罪嫌疑人时的 兴奋与喜悦 可现在,我越来越远离红色 远离它代表的炽热 抓捕现场,那些孩子的惊吓、啼哭 懵懂的微笑 让我无法直视 人群还在向前涌 左边的岔路有一片白色的樱花 我走过去 在一棵樱花树下,我摸了摸它的躯干 一瓣樱花
现场 |
康平之诗 [组诗]
卧龙湖 平原淡水湖,只需要在辽宁最大 这就足够了——康平卧龙湖 不知道它具体形成于哪年哪月 只知道它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晚期 王母娘娘聚水珍珠的传说 省级旅游度假区,沈阳十大旅游景区 像一枚枚印章,盖在康平大地 白天鹅、白鹤、丹顶鹤、青头潜鸭…… 三百多种鸟类都会唱歌 金豆子一样一字排开,让人细心地点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多少,二级多少……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打头 后
诗内外 |
甲辰纪事 [选十三章]
小楼昨夜又东风 又一次置身评委现场,又一次被安在评委位置上,而且是首席。其实,我不愿意!原因是萨特一部长篇小说的题目:《恶心》。 进来了一个选手,递烟,我说不抽;又要求加微信,我说:开始讲课吧。于是,讲课。讲的是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 讲完课,又递烟,又要求加微信。我说:不加,你是什么人?老师?回答是校长。 “请问校长,小楼昨夜又东风的东风是什么风?” “东风就是从东
新散文诗 |
李白之饮
诗人唐力 酒壶:洞穴一种 1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对于李白来讲,在花园里,他感到孤独,那些花、鸟,不能与他交流,分担他的孤独。 千百年来,他的孤独一点没有减弱,漫长的时间竟然不能将它稀释。 这也确证孤独是时间中最坚固的存在。 然而,他并不是独自一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一个广阔的空间里,仿佛整个宇宙只剩下:明月、影子、“我”,他制造了热闹的孤独
新散文诗 |
船
船过处,好像犁地一样划开一道深深的痕。无垠的蓝色中凭空生出一道白色,泡沫滚滚,不断炸裂。那是伤口吗?明明看到它很快愈合了,并无一丝痛苦之态。那是欢乐吗?但它的肃穆在风声中更显肃穆,不苟言笑。那道痕迹紧紧跟着船跑,前赴后继,一边消失一边萌生,总也甩不掉。水面貌似柔软平和,却也暗地生硬。船速稍微快一点,便颠簸起来,咯噔,咯噔,如同开车轧在隔离带上。前后左右的浪脱离大海,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独立体,冲击着
读·品·评 |
当代诗歌的语言本体意识与“否定”诗力说
李心释 1971年出生。现为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曾在广西大学任教7年,200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2011年至2013年为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研究生院特聘教授。诗歌写作已持续二十余年,曾与诗人马行组建“三象诗学”小组,参与黄梵主持的民刊《南京评论》的诗歌写作与研究计划。出版《诗歌EMS李心释专刊》《诗目所及》《非有非无》《诗扫把》等诗集,以及诗学研究专著《“语言”的语言迷途》《黑语言》
读·品·评 |
鱼龙破浪 鸥燕乘风
著名诗人胡世宗先生的《人生与诗——中国当代诗人掠影》共写了83位诗人,分“剪影”“微剪影”“诗人之聚”三部分,上下两册,计51万字。阅读之后,鲜明地感到这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传记体文学大作。其体例既有姹紫嫣红的个体之丽,又有雍容华贵的整饬之美。对每一位诗人,世宗先生都以独特的视角,写出诗人不同凡响之处,读时犹如漫步百花园中,芳香四溢,目不暇给,乃至流连忘返。而每一篇又都似诗人小传,整体上构成“列传
读·品·评 |
止息
值得一记的是, 我高烧三日的灼热双眼 看见这一湖霜冻的芦苇: 一种更艰难的 单纯—— 忍受,或貌似在忍受。 疾病给我们超验的生活 而自然,只有模糊而缄默的 本性。几根枯苇,在翠鸟双腿后蹬 的重力中震动不已 这枯中的震颤 螺旋中的自噬 星星点点,永不能止息…… [樊樊赏评] 诗人陈先发拥有诗歌的第三只眼睛,总在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生存的悖论和真相。这首诗名为《止息》,
读·品·评 |
钟声
比如除夕,钟声里深藏了一年的刀 把凉透了的人世,捅得体无完肤 寺院里的旧钟,成为遗址 如留声机里的旧人 而铜一直奔跑 至今无法歇息,春天貌似与它合拍 却不能逼它说出实话 [樊樊赏评] 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一首诗,写生存之痛,但这种痛不是孤立地存在的,除夕的钟声承载并深藏了一年的刀子,把凉透了的人世捅得体无完肤。这样的表达放在当下语境里来读,有一种深入肺腑,且让每个人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
读·品·评 |
告别
与一个人别,看他走远, 从人形,到小小一点, 然后不见,像从没出现。 也可以这样: 宽敞的前路上突然 来个拐弯,也可能是地陷。 或者天门忽开,其时有云彩蔽日。 还可以这样: 他躺在那里,一场假寐: 这是他脱下的躯壳, 我猜想着远方那个叫醒的钟点。 而所有不见他的地方, 回望时,都置入虚空。 [樊樊赏评] 读一首好诗,是需要眼缘的。荣荣姐的这首诗,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诗的开
读·品·评 |
蝶
回声适合折叠成花纹。一个尖音 适合刺在一阵风逃离的背上。 落向灌木和桥头的, 不像翅膀,更像一种秘密的语调。 花都开了,风也 重新开始了。我们案头的书信,仍是一个 以沉默制造的斑斓迷宫。 而当它继续飞,帮一节光 取回它的脊椎;帮一个 文身男子来到春天的城外:在所有 翩然而过的族类中 它最飘忽,最适合捕捉 气候的变化,和你我心中那闪烁、 难以把握的瞬间。 [樊樊赏评]
读·品·评 |
致长夜
一首诗连接起了所有洞穴 另一首诗 唤醒了世界上的最后一个疯子 大海在他的身体里醒来 我们听到巨兽的低声咆哮 他举着镣铐,辨认着身后的脚印 “醒来吧,洞穴们! 看看我写下的,是诗,它们全部都是诗……” 在他消失的地方 一个巨大的、蓝色的旋涡,从人们的上方掠过 每一个人都站在那里 就像,他们从未离开过地面一样 [樊樊赏评] 一首让人初读就感到灵魂震颤的诗。 在这首诗里,古
读·品·评 |
落花乱
喜欢或爱,先从拒绝开始 万物皆有自己的深渊 敢于下坠,才看见危险的云彩 知道的愈多相信的愈少 智者从不雄辩,比如顺从的草木 一边匍匐一边生出尖刺 落花不是凋零,是迷离的美 和暴力,可以摧毁一切 [樊樊赏评] 一首诗会不会给人惊喜,三句内大多会有答案,但这首诗的第一句就有了意外和惊喜。“喜欢或爱,先从拒绝开始”,这是一种立场和态度,也为叙述呈现出了一种类似于点和面、一和万的关系。面
读·品·评 |
琴赋
我这一生只配有一把琴 每天至少两次 在摸到自己肋骨的时候,生出弹奏的念头 瘦,无疑是遗传的美学 我的琴弦 不同于世上别的琴 这披着人皮的古琴,神鬼也不能染指。 我自弹自唱 大部分时候琴弦上泛起的 并非自己的颤抖 而是风拂动了尘埃 是我 忽然抖掉了身上的万古愁。 [樊樊赏评] 这首诗大致诞生于那种噬心的孤独感。诗人是有一把琴的,而且他说“我这一生只配有一把琴”,为什么不是
读·品·评 |
我拾了一个玉米棒
在初冬的田野上 在一片收割了的玉米地里 我拾了一个玉米棒 金黄的玉米棒 像被秋天丢弃了的一小段记忆 现在小鸟似的 在我的手掌里活了 我听到了它们温暖的私语 绿裙子的玉米 红缨子的玉米 从春到夏在大地的深处 土地,雨水,阳光和汗滴 一棵玉米究竟走了多远的路程 才停下昨夜的脚步 突然想着要是四十年前 我能拾到这么一个农历里的玉米棒 那多好啊 母亲一定会夸奖我的 那一
读·品·评 |
独唱
黎明时分,在窗外众多的鸟鸣中, 我分辨出了其中一只—— 它不唱和,不聒噪,不应答,不高歌; 总是间隔五分钟, 甚至十五分钟, 才突然像插入空中的 一个杂音, 低沉地 长啸一声, 就像乐池中一管嘶哑的铜号。 我的听觉被它从众多鸟鸣里离析出来。 在等待它的 下一声魂魄 喊出之前, 我的心低沉地啸叫着, 震颤如一管嘶哑的铜号 [樊樊赏评] 张作梗的诗很有辨识度,他以深邃
读·品·评 |
乌尔禾风城
土墟仿佛为落日陈列 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走到乌尔禾风城 还是一个人的时候 我居然有了一种想哭的感觉 时光在此白白流逝 不会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浪费 黄沙与石头相互磨损的 结果是 这里几乎看不到生命的迹象 幸好,我看见了一个骑马的人 我安心了许多 我远远地向他挥了挥手 那个人 也向我挥了挥手 [樊樊赏评] 乌尔禾风城因典型的风蚀性地貌,把它无人区的万种风情都涂抹在日落时分了
读·品·评 |
女书之简
昨夜倚门所嗅的情窦青梅。 上一个夏季阿妈下田 扎伤了小腿。 祖母走的那个冬天, 月光如盐粒般寂灭,令人心碎。 ——这些汹涌阴柔的记忆, 是几重山坡也用不尽的叹息, 裂帛成一个人的影子。 倾诉是同性之间隐秘的传递。 是水与火上万倍烈度的相遇。 一个女子的多舛, 抟圆了一颗露水, 又辗转出另一个女子暗夜的泪珠。 坐歌堂是长发及腰身的驿站。 歌扇,帕书,纸文, 治愈着姊妹军
读·品·评 |
诗意的栖居之地 明净的精神家园
《湖上仙子》 窗外,白雪飘飞,冬意正酣。室内,一边围炉煮茶,一边欣赏画家李新声的画作。渐渐,一种诗意的栖居沿着画作、融着海德格尔的名言,绵延而来—— 一画一佳境,皆为诗意栖居之所 让宋专论家郭熙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李新声的田园画作,可行可望,更可居可游,恰是最佳“诗意栖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