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6期
大策划 |
语文课本里的动物
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 —— 节选自《松鼠》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松鼠的出镜率还是蛮高的,如在《有趣的动物》《开满鲜花的小路》《小马过河》《祖先的摇篮》等课文里,松鼠都有出镜。 本期,我们一起来认识并了解一下身边常见的动物—— 松鼠。
大策划 |
根的经济学
浮萍的根 这种植物叫浮萍。 它的体积非常小,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很多浮游生物的口粮。它的根又细又长。浮萍的需求是从水中获取氧气和营养元素,不需要固定在水体环境中。因此,浮萍的根就适应了自己的需求,长成了这个样子。 荷花的根 这种植物是荷花。 它的根生长在水底,叶片伸出水面,能够获取充足的阳光。跟叶片比起来,荷花的根更需要固定作用以及通气作用。所以,在藕节上能看到很多不定根。另
大视野 |
秋日传奇
呼伦贝尔·莫日格勒河·黄昏·蒙古牧羊犬·蒙古猎犬……深秋,风过黄金牧场。
大视野 |
美丽的世界自然遗产
金猴岭:原始森林 神农架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金丝猴的主要分布区。金丝猴自然分布于四川、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神农架。它们主要栖息在海拔1 700—3 100 米之间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集中分布在保护区西片的东部区域。种群1 200 余只。 金丝猴 金丝猴的特点是毛质柔软,鼻子上翘。金丝猴主要有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5 种。
大策划·远古探奇 |
侏罗纪的天府霸王
故事 微风轻抚河流,泛起层层波纹,不断拍打着露出河面的两节枯树枝。在河滩上,一只成年永川龙正半卧在那里。它用较短的前肢撑起前半身,后半身侧卧在地面上。它刚刚喝过水,本打算离开,却突然改变主意决定卧身在此享受一番。 随着呼吸,永川龙强壮的腹部和胸部也跟着一起一伏,它的鼻孔附近因凝聚了水汽而变得湿润。永川龙微微张开的大嘴巴里有一排锋利的牙齿。它们绝对是其他动物的噩梦。正是凭借嘴中的尖牙利齿,它
大视野·行走中国 |
在倒淌河镇猎鼠的故事
高原也有鼠害 我们经过一座草原小镇时,看见路牌上写着“倒淌河”三个字。这是青藏公路沿线一座颇有名气的小镇,是去格尔木或玉树的分路口。郑师傅并没有停下车。我正犹豫着是否请他停车时,车却拐向了草地,在河边停下了。 宋代大诗人苏轼用他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歌唱生命之树常青!东坡先生可能没想到,就在青海高原,真的有一条“流水
大课堂·科学动手做 |
用一个小小的玻璃瓶就能模拟龙吸水现象?
水龙卷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因酷似“真龙饮水”,被民间形象地称为“龙吸水”;因其壮观及罕见的姿态,它也常见于各媒体头条。 龙卷风是一种管状旋转气流,发生在陆地上的叫陆龙卷,发生在水面上的叫水龙卷,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龙吸水”。 实际上,“龙吸水”现象中的龙并非科学存在,而是一种发生在水面上的极端气候现象。 发生“龙吸水”现象时,“龙吸水”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下端直接延伸到水面上,空气绕
大秀场·大嘴小嘴说建筑 |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玻利瓦尔广场
城市的中心是玻利瓦尔广场,由西班牙殖民者于1538 年创建。广场原名中心广场。1819 年,为纪念共和国的缔造者、拉丁美洲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改名为玻利瓦尔广场。 广场面积约1.39 万平方米,广场东侧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波哥大主座教堂和红衣主教宫等,南侧矗立着多种风格的国会大厦,西侧为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利瓦诺宫(市政厅),北侧是雄伟壮观的司法大楼。 波哥大主座教堂 广场东侧的波哥大主
大视野·文明巡礼 |
印度河流域文明
旧石器时代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表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古印度已有人类居住。对其生存年代,考古学家的估计从距今20 万年到50 万年不等。讷尔默达人化石是南亚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人类化石。 中石器时代 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各地及斯里兰卡。其特征是,使用细石器。细石器加工细致,有刮削器、切肉刀、手斧、钻头等。中石器时代的古印度人仍以渔猎和采集为生。
大秀场·漫话科学 |
大自然的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大视野·四季观察课 |
传说中的“长寿果”
放月假回家,弟弟一见到我就说:“哥哥,我想你了。我留了枇杷果等你回来吃!”真是一个暖心的弟弟。 枇杷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植物:花开在上一年的秋冬季,花朵及初果要历经霜雪冰冻,果子完全成熟时,已是初夏的五六月间,周期长达七八个月。它乃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 杨柳迎霜败,枇杷隔岁花 进入11 月,北方已经入冬,树叶开始变色,并逐渐掉落,萧瑟的寒冬即将到来。北方的冬天里,常绿的阔叶植物比较少,最常
大课堂·清洁城市 |
热浪滚滚怎么办?
去年夏天,全国多地气温超过了40℃,上海、重庆等地纷纷刷新极端酷热天数新纪录。人们不禁担忧,如果未来极端高温天气越来越多,人体能否承受得住?人类又该如何生存? 有研究估计,湿球温度35℃(即100%湿度下的35℃)是人体的耐热极限。若超过该限度,人体无法通过蒸发体表汗液等方式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恒定的体温对人非常重要,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可以通过调控身体的产热和散热,帮助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