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4期
大策划·语文课本里的博物 |
史前“超巨鸭”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 节选自《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大策划·语文课本里的博物 |
自然界中的博弈论
今天,咱们讲讲发生在刺槐身上的一场博弈。 刺槐这种植物很常见,在园林、道旁、草原上都能见到这种植物。它的典型特征有:在一枚大的叶片里,有许多小叶片对生;开出来的花跟豆子的花相似;叶柄处有很多刺。 这种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不是十分苛刻,因此在中美洲比较常见。 刺槐的防卫妙计 研究发现,大象很喜欢吃刺槐的枝条、嫩叶和果实。 只不过,与羚羊、斑马或其他体形稍小的动物不同,大象身材高大,
大视野·我的营地生活 |
随风靴刀
靴刀,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放在靴子里的刀。 为了让靴刀在靴子里不硌脚,刀身必须锻制得轻薄,刀鞘也需用薄皮特制而成。 在草原上骑马时,因为马奔跑时的颠簸,口袋中的物品极易遗失,所以游牧人喜欢将一些零碎物品放入自己的靴子里。我骑马时,就习惯在靴子里放入刀、刮马汗板、手机等。 草原游牧人佩带蒙古刀。但是,蒙古刀一般挂在腰带上,有时候取用不便。 此靴刀是实用刀,或者说救命刀。 一提到草原,
大课堂·遇见精灵 |
体形最小的“红娘”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或者用过这种用葫芦制成的水瓢吗? 你们再仔细看看下面这组图片。这几只可爱的小昆虫的外部形态是不是跟水瓢很像? 瓢虫有个形象的名字! 我们把这些外部形态跟水瓢很像的甲虫通称为瓢虫。这个名字很形象吧。瓢虫(Coccinellidae)是鞘翅目瓢虫科昆虫的统称。全世界有5000余种瓢虫。其中,450余种栖息于北美洲。我国记录的有400种左右。它们的别称胖小、红娘、花大姐(
大视野·行走中国 |
寻访白海豚(下)
不愿见人的白海豚 “水葫芦!我还以为是浮游的水鸟哩!已到了九龙江口?”李老师问黄教授。来厦门前,我们在九龙江口考察红树林,对那里的水生植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雨中的海上能见度不高,潮起潮落中一簇簇的水葫芦,确似野鸭。不用黄教授回答,随着船行,小葫芦组成的那条绿色水流,已经证实它们来自九龙江。 仍然不见白海豚,也不见船只行驶。茫茫的海上,似乎只有我们驾驶的这一叶小舟在雨中漂荡。黄教授命令船长驶向电
大策划·远古探奇 |
史前“超巨鸭”1
故事 在距今7 000 多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中国山东省中东部是一座巨大的盆地,低洼的地势将流水汇聚其中,形成一个由河流、沼泽、湖泊组成的复杂水网。充足的水源及温暖的气候,让植物疯狂生长,这座盆地变成了一片绿色的世界。 一群山东龙正沿着河滩一路前行,它们的身后留下一串串奇特的脚印。这群山东龙大部分都是成年个体。不过,也有几只是未成年恐龙,体形明显小一号。整个群体的前进速度并不快,所以有的山
大视野·自然宝藏 |
野生动植物的欢乐家园
大熊猫被发现的始末 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是在哪里发现的吗?答案是,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1869 年,第一只大熊猫正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一个名叫阿尔芒·戴维的法国神父在一个李姓猎人的家里看到了一张他从未见过的黑白色兽皮。他非常好奇。李姓猎人告诉他,这是一种叫作“黑白熊”动物的皮,也有人叫它“猫熊”。阿尔芒·戴维对这种拥有黑白色兽皮的动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李姓猎人的帮助下,他捉到了
大课堂·科学动手做 |
40度的温水中,勺子为何突然化了?
将勺子伸进温水中,它突然化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这不是魔术,也不是障眼法。实际上,我们的那把勺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金属,握在手心里,就能变成液态。因此,它拥有一个极为形象的名字—— 液体金属。这种金属叫作镓。为什么会出现文章开头描述的场景呢?这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科学奥秘?这正是今天我们要探究的主题。 实验现象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将金属镓做成的勺子放入温水杯
大秀场·大嘴小嘴说建筑 |
慕尼黑广场(上)
慕尼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也是德国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柏林和汉堡,亦是德国南部的第一大城市。 8 世纪前后,一群修道士在伊萨尔河的古河道旁安家落户,慕尼黑由此得名。在德语中,“慕尼黑”这个词有“修道士之家”“僧侣之地”之义。 1158 年,慕尼黑首次被载入文献中。这一年也被当作慕尼黑的建城年份。这么说来,慕尼黑至今已有800 多年的历史。 与城市同龄的慕尼黑广场,全称慕尼黑玛利亚广场,
大视野·文明巡礼 |
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也称华夏文明,是古代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华夏也称诸夏,是中国和汉族的古称。“华”的意思是荣,“夏”的意思是中国,一开始指中国中原地区,后来包含中国全部领土。华夏文化区经历了由小而大的过程:上古时期仅仅包括中原的农耕区,随着周边少数民族与华夏族的融合,中原士民不断南迁北移,华夏文化区不断拓展,既包括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也包括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塞外和西域。华夏文化是世界上历史
大秀场·漫话科学 |
大自然的肖像
大自然的肖像
大视野·四季观察课 |
油菜花:神州大地上的“新宠”
芳菲四月,正是欣赏油菜花的最佳时节。每年的四月,妈妈都会说:“一定要去江西婺源看油菜花。”爸爸总是回应说:“不用,老家大地上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样美到令人‘窒息’。” 油菜花开:“田园诗意”落凡尘 油菜(Brassica rapa var. oleifera) 是十字花科芸薹(tái)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下有一类植物,它们是重要的油料、蔬菜和饲料作物,其花一般是黄色的,根呈块状,叶为莲座
大课堂·清洁城市 |
固碳能手
在全球已知的1 642 种竹类植物中,中国拥有800 多种,是当之无愧的“竹子王国”。截至2021 年,中国竹林面积已超过1 亿亩,竹材年产量约4 000 万吨。不过,这个数字只占竹林可采伐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仍有大量竹类资源被闲置。 竹子是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的可再生资源,科学合理地采伐竹子不但不会破坏竹林生长,还能调节竹林结构,提高竹林质量,促进竹林稳产高产,充分发挥竹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