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7期
封面 |
山西省工业新动能加速成长
2021年12月31日上午,在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吉利汽车山西基地举行第35万台整车下线仪式,由此标志着晋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发展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它对于晋中市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延伸汽车产业链条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产销量均超过350万辆,同比增长1.6倍。几乎与全国增速同步,山西新能源汽
封面 |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事正酣。本届冬奥会,科技是一个贯穿赛会始终的关键词。场馆建设、运动员训练、制冰造雪……北京冬奥会的许许多多环节,都让体育与科技结缘,也让科技为体育增光添彩。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也同样在改变体育。纵观近些年的奥林匹克赛事,最令人记忆犹新的就是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上,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凭借着黑科技“鲨鱼皮”泳衣,一人独揽8枚金牌。而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东京2020年奥运会上
封面 |
“仿瓷餐具”可以无毒回收了
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2月7日,记者从山西煤化所获悉,该所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侯相林、邓天昇团队设计了甲磺酸—四氢呋喃—水的高效降解体系,实现了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催化降解为三聚氰酸的定向解聚,降解比例高于84%。 近年来,由仿瓷树脂制作而成的各种餐具深受市场欢迎,它的外观接近瓷器,色泽鲜艳、光洁度强,而且比瓷器坚实、不易碎。这类仿瓷餐具的主要成分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Rs),又称密胺甲醛
封面 |
太钢精密带钢:打造自主创新尖兵
“近年来,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好事连连。‘手撕钢’产品厚度突破0.015毫米,性能与应用向新的领域拓展;公司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水平再创历史新高,2021年‘手撕钢’产销量较上年增长2倍,营业收入增长逾30%,利润增长193.7%,员工收入增加,幸福感满满;企业科技引领作用增强,成为参与解决国家重大领域技术难题的生力军。”中国宝武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经理王天翔说。 2
封面 |
加班加点忙生产
科学导报见习记者 刘娜摄影报道 2月5日,山西卫信口罩洁净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山西卫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推广服务的综合性企业,被列为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保障企业。为保证市场供应,公司引进全自动生产设备,可使用无纺布活性炭以及过滤材料生产多层材质平面口罩成品。
封面 |
开放办奥推动中国与世界双赢
“在中国人民欢度新春佳节的喜庆日子里,同各位新老朋友在北京相聚,我感到十分高兴。”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华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王室成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国际贵宾一同出席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相聚奥运五环旗下,一起向未来。这场“冬奥之约”“新春之会”,如同一场命运与共、携手同行的团结交响,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激情奏响。展示中国良好形象,加强中外体育交流,推动东西文明交融,北京
聚焦 |
“太钢制造”再“发威” 助力北京冬奥会
科学导报讯 助力“冰丝带”绿色制冰、为蓄能电站添“绿”、碳纤维制作的雪车和雪车头盔亮相北京冬奥会训练场……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正酣,2月8日,笔者从太钢集团获悉,多项“太钢制造”助力绿色冬奥闪耀世界。 被称为“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作为我国首个、世界最大单体二氧化碳直冷冰场,场馆采取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冰面面积达1.2万平方米,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冷方式制冰,整个冰场中的不锈钢制
聚焦 |
汾河景区的新年风景
随着“咔嚓咔嚓”快门声,一群手持专业设备的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拿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2月3日,记者在太原摄乐桥下的汾河湿地公园看见汾河上空盘旋着近百只各类水鸟,或翱翔于碧蓝如洗的天空下,或徘徊在波光粼粼的水岸边觅食,好不自在。 “你看你看,这只是白鹭,那只是麻鸭,还有稚鸡、鸬鹚等。”对鸟类颇有研究的摄影爱好者李依翔对记者说。在他看来,这美景与太原市近些年下大力气治理汾河密不可分。 “汾河
聚焦 |
他们用坚守擎起安全航灯
“爸,给您和我妈买的衣服试了吗,合身不?我不能回去和你们过年了,我在矿上非常好,您二老放心吧。” “嗯,你就安心上好你的班,我和你爸都挺好,你自己照顾好自己……” 这是腊月二十九,除夕,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安太堡露天矿生产二队队长翟江鹏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山西临猗县父母微信视频时的对话。原本要携妻儿回老家过年的他,因为工作需要,再一次被留在了岗位上。于是,他把给父母置办的年货,通过快递寄了回去
聚焦 |
芦家峪瓦斯电站:发电人的坚与守
“小李,帮我拿一个听针,我要去检查一下机组振动和气缸运行情况。”2月1日(正月初一),正当人们合家团圆、喜迎春节之际,在地处山西金驹煤电化有限责任公司高平芦家峪瓦斯电站的生产现场,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又如往常一样穿梭在16台瓦斯发电机组区域,开始了春节后第一天的工作。他就是瓦斯电站站长申强,只见他一边向工作人员交代着注意事项,一边为前往现场检查做着准备。 早会上,申强已经对当天站内安全生产工作进行
聚焦 |
玩转高科技震撼灯光秀
科学导报记者冯志敏摄 春节期间,介休市张壁古堡景区“第五届地道中国年”活动如期开展,景区在传统灯展的基础上融入高科技手段,特别推出夜间灯光秀表演。传统灯组华灯璀璨,绚烂激光变幻莫测,唯美泡泡漫天飞舞,为游客营造出一场视觉、听觉、触觉的盛宴。
聚焦 |
科技元素融于冬奥
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正在进行,全世界共赴这场科技感十足的冰雪之约。冬奥已成为中国科技的秀场,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出一个开放、先进、美丽、文明的国家形象。 防疫科技,拉满了冬奥安全感。 冬奥会上集成了中国各项防疫科技。在许多外国运动员的镜头下,北京冬奥会的各种防疫“神器”,既酷炫神奇,又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 会提醒人们佩戴医用口罩的机器人,有24小时待命的机器人厨师和能让美食从天而降的智
聚焦 |
2022年山西省智能化领域科技项目开始征集
科学导报讯 2月7日,记者从山西省科技厅获悉,为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转型,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山西现围绕“先进制造业、煤机智能制造、先进轨道交通、通用航空、人工智能”方面开展全省智能化领域科技项目建议征集工作。 据了解,征集计划类型分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需求和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议两方面。
聚焦 |
运城市科协召开党政联席会
科学导报讯 2月7日,运城市科协召开党政联席会,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及工作人员齐聚会议室,互道新春祝福,畅谈新年工作计划,确保今年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会上,运城市科协党组书记马国跃强调,全体党员干部要统一思想、迅速收心归位,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及时调整生物钟,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坚持做到思想不能疲、劲头不能松、措施不能软,持之以恒地加强作风建设。要严格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和有关规章制度,坚持高标准、严要
聚焦 |
五台陆港联通开启融入太忻经济一体化建设新征程
科学导报讯 2月9日,从五台县委、县政府传出新年第一号喜报,在先行先试太忻经济一体化建设中,五台县将依托陆港铁路专用线联通工程,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在全县范围内科学打造“一核两轴一带三区块”产业空间布局体系。 一要重点建设黑货、白货、保税、电商物流及精深加工“五大产业”功能区。二要开发建设西南部生态宜居区、综合服务区、现代物流区,以及小银河东侧的现代工业聚集区、国家级仓库油储区,逐步
深度 |
中华五千年文明为奥林匹克注入中国精气神
古雅的颐和园,在彩绘宫灯和冬奥旗帜装点下化身“北京市内的最大冰场”;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园区里,设计师们创作出“萌虎天团”冰雕,与状如冬奥火炬的主塔萌趣互动;非遗“面塑之乡”山西新绛,83岁传承人王文花用神奇的双手捏出活灵活现的“冰墩墩”“雪容融”…… 冬奥喜逢中国年,中华大地处处演绎着跨越古今的“中式浪漫”。中国以其悠久的文明、饱满的热情,为这场属于世界的冰雪运动盛会注入来自古老东方国
深度 |
4月完成关键技术验证 中国空间站今年将全面建成
“建造空间站是全年宇航任务重中之重。”2月9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上,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副部长马涛表示,2022年,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将实施6次重大发射任务,完成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 2022年是中国空间站建造的关键之年。马涛指出,建造空间站是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全面建成空间站将推动
深度 |
奔向星辰大海,不懈奋斗!
2022年全年载人航天工程实施6次发射任务,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全面建成,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开展首飞……9日发布的《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展示了2021年中国航天的最新成就,并披露了2022年中国航天事业的“任务清单”,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和新计划催人奋进。 天问一号探测器从火星轨道传回“新春祝福”,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迎新春过大年……一次次“天地互动”让虎年春节“太空感
科技冬奥 |
北京冬奥的科技范儿
随着北京冬奥会比赛正式开始,围绕冬奥会的多项黑科技也露出庐山真面目,处处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强大之处,同时也获得了外界一致认可,北京冬奥会为展现中国发展成就和发展理念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多彩的中国。那么,在冬奥会上有哪些先进的科技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中国科技研发团队通过对体育项目的研究,针对越野滑雪项目无法在地面牵引获得加速的高速训练,研发出中国首款拖拽式六旋翼无人机
科技冬奥 |
冬奥:高科技向你鼓掌
或者,让我再一次解答你的惊异 再一次解释,这些宫保鸡丁、麻辣烫、牛肉煲仔饭 确实是机器人厨师的手艺,尽管 其迷人的滋味,与你在巴黎、伦敦、纽约中餐馆里 品尝到的顶级华人大厨,是 一样一样的 加料、翻炒、调味、出锅、装盘、上菜 可以把这些手势娴熟的服务,交给钢铁与电子元件 只把口感与惊喜,交给你 北京、延庆、张家口,都是这样 或许,我还要回答你其他方面的讶异: 那个美食从天
科技冬奥 |
北京冬奥会人造雪里的科技范儿
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冬奥会的七大项目中,滑雪项目将产生55枚金牌,占北京冬奥会总金牌数的一半。运动员们从白雪皑皑的雪道滑下,或蜿蜒穿行,或起跳旋转在空中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这样的场景让观众们看得热血沸腾。 雪上项目对气候和场地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保证雪上项目的顺利进行,本届冬奥会80%~90%的比赛场地用雪都采用人造雪,通过我们的“自力更生”实现了冬奥会的用雪自由。
科技冬奥 |
“黑科技”,打开冬奥之门
“五面裸眼3D”制造冰立方 空中的一滴水墨凝结成冰,一块冰立方从地下升起,24道激光在上面回顾历届冬奥会,最后停留在北京;6个冰球运动员快速击打,配合激光“雕刻”碎冰,一个冰五环最终显现出来……当冰立方被激光“雕刻”成晶莹璀璨的五环时,燃爆了现场,也点燃了屏幕前观众的热情。 据介绍,“雕刻”的视觉是在激光与冰立方3D视效的结合下产生的,上升又降落的冰立方,则使用了三维数字装置,借
科技冬奥 |
当滑雪头盔遇上航天“黑科技”
如何让滑雪头盔既轻便又具有更高的防护性能?为了攻克这一难题,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将航天薄壁结构设计“黑科技”应用到头盔研发中,成功推出一款科技含量和颜值都在线的高性能滑雪头盔,助力我国体育健儿训练备战。 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教授郝鹏说:“科研团队运用了曲线加筋变刚度的结构设计,改善了头盔受到冲击载荷以后的传力路径,其抗冲击效率更高,对运动员形成更好的保护。” 郝鹏说,头盔需要
科技冬奥 |
看,冬奥高科技无处不在
北京冬奥会各项赛事正在进行,张家口崇礼冬奥核心区建有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云顶滑雪公园和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共四个比赛场馆,将产生2022冬奥会109枚金牌中的51枚。 场馆内外的高科技也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北斗微基站室内混合定位系统、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崇礼智慧交通平台、系列空气消毒机……一系列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研发生产的高科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