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63期
封面 |
第十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举行
科学导报讯 9月27日,第十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在中国北京以线上方式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推动开放、包容、共享的科技创新”。 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南非高等教育与科学创新部部长布莱德·恩齐曼迪、巴西科技创新部部长保罗·阿尔维姆、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副部长娜塔莉·鲍切诺娃、印度科技与地球科学部部长吉坦德拉·辛格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主持。 会议通过视频回顾了金砖国家科
封面 |
国产“鲲龙”完成试验
伍志尊摄 9月27日,“鲲龙”AG600M从漳河机场滑行起飞。 当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M,以全新红色消防涂装在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机场完成12吨投汲水试验。
封面 |
截齿 “穿上”金刚石 采煤、掘进损耗低
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通讯员牛青麓 9月26日,记者从华阳集团新闻中心获悉,由该集团与太原理工大学共同组建的山西新碳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刚石耐磨截齿日前面市,这是华阳集团煤层气制备金刚石项目的又一重要衍生产品,进一步推动新产品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应用。 近年来,华阳集团聚焦新材料新产品研发,将煤层气合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金刚石,可以生产工具级、热沉级、光学级、电子级四类多晶以及单晶金刚
封面 |
气雾栽培 无土生金
提到耕作就想到土壤,传统的耕作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气雾栽培“无土也能生金”。在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大棚里,雾耕技术首次让耕作从土壤的束缚中得到解放,从平面拓展向空间延伸,实现了耕作的广泛性。 今年7月,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开始尝试气雾栽培种植蔬菜。在槽式气雾栽培基地,栽培箱造型科技感十足,从育苗到采摘,全过程实现一体化、自动化,农民也摇身一变成为
封面 |
院士做科普,大材也可“小用”
“零距离”触摸模拟版空间站,戴上VR眼镜跟着“深海一号”遨游1500米深的海底世界,看手术机器人现场表演剥蛋壳绝技……近日,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各地上演,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让高精尖的科技成果走近大众。 今年广州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全市范围内组织学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187家单位和机构,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218场次。组织广州地区符合开放条件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
封面 |
研究提出内嵌金属富勒烯形成新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杨上峰课题组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基于过渡金属钒的内嵌金属富勒烯。结合这两种分子结构上的关联性,他们提出一种全新的内嵌金属富勒烯形成机制——自驱动单原子碳注入机制。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封面 |
研究揭示太空跨尺度能量传输新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宗秋刚团队研究提出,在空间和天体等离子体中,跨尺度波动—粒子相互作用,可导致能量从宏观尺度到微观尺度的快速输运。这一机制有助于解释空间和天体系统中的能量耗散问题以及等离子体的加热加速问题。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封面 |
洋葱结构揭示银河系恒星晕演化之路
日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吴文博、研究员赵刚和薛香香等人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巡天光谱数据,揭示了约110亿年前银河系经历的GSE并合事件对银河系恒星晕整体结构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天文学报》。
聚焦 |
山西:重点发力 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学导报讯 记者隋萌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产业优势持续增强。”9月28日上午,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一场发布会。省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新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十年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从
聚焦 |
大闸蟹延期上市,竟是持续高温惹的祸
近日,多地大闸蟹陆续开捕上市,在国庆节前迎来预订高峰,恭候多日的食客们感叹“终于等到你”。此前,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部分阳澄湖、太湖等主要产区的大闸蟹延期上市。 那么,高温天气是如何延缓大闸蟹生长发育的?其他水产生物是否也备受“烤”验呢?就此,笔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大闸蟹被热得食欲减退难以增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徐钢春表示:“今年的高温天气对大闸蟹产生了影
聚焦 |
智能垃圾分类
王宇摄 9月27日,居民正在阳泉市郊区珍宝园小区,使用六分类垃圾箱分类投放垃圾换取积分。据了解,该设备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织物、纸类、金属、玻璃、塑料、瓶类垃圾分类的动态监控和智能化管理。目前,已在阳泉市郊区投放60多台,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后可领取积分,兑换相应的日常生活用品。
聚焦 |
癌症走了,淋巴水肿却来了……
在山西白求恩医院的淋巴水肿门诊,聚集了这样一群病友,她们在山西不同地市,甚至外省进行了乳腺癌治疗,但又因为淋巴水肿这个“后遗症”聚集在这间治疗室。 淋巴系统是整个身体内广泛分布的网络,将液体(淋巴液)从身体组织传输回血液。继发性淋巴水肿是淋巴系统受损后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原因是淋巴系统的损伤导致过量的富含蛋白质的体液积聚,使身体的一个或多个区域肿胀。最常见的损伤因素包括淋巴结清除,淋巴结区域放疗
聚焦 |
山西农业大学28个科技小院入选国家支持建设名单
科学导报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下达了2022年支持建设科技小院名单,山西农业大学共有28个科技小院入选。本次全国共入选68个单位、780个科技小院,山西农大是全省唯一入选单位,入选数位居全国第四。 今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科技小院研究生
聚焦 |
山西开始申报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科学导报讯 9月27日,笔者从省小企业局获悉,即日起山西省开始申报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初审后进行实地抽查,择优遴选后推荐至工信部。 据悉,按照每个具体细分领域认定1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原则,择优遴选发展水平居于细分领域全国前列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推荐至工信部。入选集群将在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基地、融资担保机构、人才培训基地、参展参会等方面得到扶持。
聚焦 |
首届“海创杯”山西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开始
科学导报讯 9月26日,笔者从团省委获悉,为进一步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晋创新创业,山西将举办首届“海创杯”山西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目前报名通道已开启。 大赛参赛的项目领域,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大健康、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集成电路、半导体与芯片、跨境电商、文化创意、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为主。
聚焦 |
左权县芹泉镇“蓄、引”驱动,破解党员发展困境
科学导报讯 今年以来,晋中市左权县芹泉镇将发展党员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一项关键性举措,实行“蓄、引”驱动,有效破解农村党员结构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储备难、发展难的双难困境。 一是“蓄水建库”破解“储备难”问题。对村委干部、能人大户、返乡人才作为重点发展对象,鼓励向党组织靠拢;对入党申请人提前进行政治审查,确保思想不滑坡、发展不“流产”。二是“引水滋养”破解“发展难”问题。制定“一村一策”“
聚焦 |
晋中市寿阳县松塔镇“三聚焦”建强网格党小组
科学导报讯 今年以来,晋中市寿阳县松塔镇积极探索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在网格上推行建立党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构建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网格党小组为主体、网格党员为支撑的三级网格组织管理体系,实现党建工作与社会服务治理的无缝对接。 一是聚焦科学设置,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二是聚焦加强管理,推动网格规范运行;三是聚焦作用发挥,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作用。
聚焦 |
汽车“走出去”折射科技创新上台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8月我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单月出口量历史上首次超过3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去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一直表现亮眼,2021年全年汽车出口总量较十年前翻了一番,其中新能源汽车是核心增长点,正成为拉动中国汽车“走出去”的重要引擎。 中国汽车“走出去”持续发力的背后,是中国科技创新上台阶、求突破的强力支撑。自2012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聚焦 |
科研人员完成异源四倍体棉花“演化拼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方团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研究单位,在全基因组水平探讨了四倍体棉种的多倍化、适应性进化与驯化,揭示了棉花多倍化及人工驯化过程的遗传变异基础,为其他农作物多倍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棉花育种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聚焦 |
首款网格结构纳米电子皮肤面世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纳米结构电子皮肤设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这种电子皮肤设备包含一个纳米网状结构,可长时间测量和处理生物信号,且不会让佩戴者感觉不适。这一成果标志着科学家们向电子皮肤设备集成系统迈进了一大步。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高级功能材料》杂志。
聚焦 |
AI能有效简化量子问题任务量
通过使用人工智能(AI),美国物理学家将一个令人生畏的涉及10万个方程的量子问题压缩到一个仅有4个方程的小任务中,且没有牺牲准确性。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该项研究,可能会彻底改变科学家对包含许多相互作用电子的系统的研究方式。如扩展到其他问题,该方法还有助于设计具有超导性或清洁能源发电效用等受欢迎特性的材料。
聚焦 |
改性丝素蛋白造出不粘表面
据最新一期《ChemBioChem》杂志,以色列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以丝绸为基础的防水材料,几乎不会粘在任何含有水的东西上。事实上,这种改性的丝绸可以模塑成类似塑料的形式,也可以作为薄膜涂在表面上,其不粘特性超过了通常烹饪用具的不粘表面,或可广泛应用于消费品和医药领域。
深度 |
无线充电有望解除电动汽车“里程焦虑”
电动汽车推广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充电,或者说是缺乏充电基础设施。车主们普遍存在着“里程焦虑”,他们担心电量耗尽并被困在远离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地方。但是,假如汽车充电根本就不需要充电桩呢? 据《日经亚洲》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采用内置无线充电技术的道路已经在日本进行测试,到2025年,可能变成一种实用化设施。 在日本东京建筑公司大林组研究中心,电动汽车能够在这种道路上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行驶。
深度 |
绳进财:以奋斗书写无悔青春
“任何时候,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想解决问题,就得去现场调查研究。”西山煤电金信公司新疆巴里坤分公司项目经理绳进财在三塘湖石头梅一号露天煤矿一期工程项目讨论方案时说到。 在担任项目经理的10年时间中,绳进财先后荣获山西省煤炭工业协会煤炭行业优秀成果二等奖、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西山煤电科技进步一等奖、金信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金信公司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和称号。今年5月,他又被西山煤电党委评为“西山
深度 |
“细胞漫游者”可在细胞内部世界探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可在活细胞内无线操作的微型天线,该天线具有实时监测甚至指导细胞活动的潜力,为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研究其他科学过程开辟了新的前景。研究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研究人员将这项技术命名为“细胞漫游者”,形容其像火星漫游车一样探索新的科学前沿。他们首次演示了可在细胞内工作并与3D生物系统兼容的天线。研究者表示,典型的生物电子界面大小为毫
深度 |
载人航天三十而立,航天人才再启新程
30年前的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年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使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基本建成,卫星通信广播服务能力稳步增强,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天问一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即将完成……这一系列的成就足以称得上举世瞩目。 中国人的飞天梦被托举而起且日益高远,主要得益于我们
视点 |
科学家从月壤里“挖”出了这些宝
发现嫦娥石、找到月壤水……在秋高气爽的金秋时节,月壤研究也迎来了大丰收,一系列有关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继发表,人们对于距离我们最近的“邻居”——月球的认知不断得到刷新。 从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壤样品成功返回地面至今,共计有4批50余克月壤样品被分发至了100多个科研团队,研究范围涉及月球地质演化历史、月球资源分析等。 正是透过这些细微、不起眼的
视点 |
中国人从月球“挖”来“嫦娥石”
9月9日,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在发布活动上宣布,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其英文名为Changesite-(Y)。这是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科学成果,也是核与航天跨行业、跨专业合作的一次有力探索。 “嫦娥石”是我国发现的首个月球新矿物,也是人类发现的第六个月球新矿物。这次新发现使我国成为世界第
乡村振兴 |
沐振兴春风 绘幸福画卷
九月穗黄闻稻香,瓜果丰收采摘忙。秋日的吕梁叠翠流金,村落静美人和谐,产业兴旺奏欢歌。放眼望去,一条条乡村道路向四方延展,一片片生机盎然的土地写满了丰收的故事…… 近年来,吕梁市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不断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一幅“产业美、环境美、生态美、精神美”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抓产
乡村振兴 |
小花椒“撑起”致富大产业
李现俊摄 金秋时节,临汾市襄汾县汾城镇南西城村1500亩花椒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当地农民抢抓农时,对花椒开展采收、分拣、晾晒、加工、销售等系列作业,田间地头、加工企业一派忙碌的景象。 近年来,襄汾县利用山坡荒地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鼓励引导农户大规模种植花椒等经济作物。目前,全县花椒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小花椒”已经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乡村振兴 |
初心如磐担使命 扬帆奋进踏征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与稳定。 晋中市寿阳县平头镇地处太原、晋中、阳曲三市县的交界地带,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被赋予新的发展使命。平头镇被定位为打造成寿阳县融合发展区的“桥头堡”、山西中部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新高地”和环太原都市圈休闲旅游的“首选地”。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建引领,稳舵奋楫。2022年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
乡村振兴 |
乐见“新农人”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9月23日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很多人还在脑补农民弯腰弓背、挥汗如雨的农忙画面时,无人机遥感技术等科技的应用、智能化农业机械的登场、保姆式耕种管收托管服务的普及,令这个收获季充满科技风与未来感。 又到了一年收获季节,从塞上江南到鱼米之乡,从东北平原到南国大地,广袤的农村到处都是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呈现一片丰收景象:在南昌智慧大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一处万亩智慧农场,秋收时节几乎看不到人。
乡村振兴 |
闫家寨“古村落”唱响乡村振兴歌
始建于金代十三年、至今有着1100余年历史的小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9月20日,《科学导报》记者带着好奇来到了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闫家寨村。 眼前是10余米高的仿古寨墙,墙上建有巍峨的仿古寨楼,南北走向大约1000余米,中间是寨门,二车对开,尚有余地,显得古朴、高雅、宏伟、壮观。穿过写有“闫家寨”的寨门,走进了寨子,是一个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公园式广
创新智库 |
陈瑛:毕生选育谷种 丰盈西北粮仓
陈瑛,山西谷子育种专家。在她半个多世纪的职业生涯中,先后主持育成适于不同生态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旱抗病谷子新品种晋谷6号、晋谷10号、晋谷21号等14个谷子新品种,其中4个通过国家级审定,10个通过省级审定,推广到晋、陕、甘等10多个省市,成为西北黄土丘陵地区的主栽品种。9月21日,记者采访了陈瑛,80多岁的高龄,时常还会出现在农科一线。 从零开始 选育适应生产需求的谷种 陈瑛196
创新智库 |
法治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颁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启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前不久,在第四届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峰会上,新时代加强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十大事件揭晓,引发关注。 我国经济能够创造持续快速增长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
创新智库 |
以奋进之笔打造教育新高地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党中央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国教育砥砺前行的新坐标。 坐落在临汾市翼城县城内村牌坊路2号的翼城县第四中学校(以下简称:翼城四中)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学校,占地面积14130.99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10余人,学生1200余人,22个教学班。 自2019年4月冯俊生校长上任以来,该校在教育综改、优生培养、内涵发展中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为主导”的高质
创新智库 |
科技助力 考古更精细
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下称《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五周年。作为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这5年,是网络安全法落地生根日益发挥效力的5年,是国家加强网络安全治理并取得显著成就的5年,也是亿万网民更有安全感的5年。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统计显示,
创新智库 |
“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2”在武汉举行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2”活动9月28日在武汉举行,主题为“推动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四化同步发展”。 当天,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专家学者相聚线上线下,从城市“四水协同”、河长制与流域综合治理、流域水安全与乡村振兴、流域综合治理与四化同步等角度建言献策,并交流讨论了长江经济带及长江中游城
创新智库 |
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2022年会举办
由中蒙俄智库合作中心(联盟)主办、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轮值承办的“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2022年会”,以视频会议形式在呼和浩特举办。 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作为中蒙俄三方合作框架下重要机制,是促进三边合作、助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合作交流平台,也是服务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的重要智力支撑。 以“聚焦中俄蒙会晤共识深化三方务实合作
理论学术 |
艺术是精神的故乡
尼采觉察到了理性至上潜藏着的危机,他试图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来拯救生命,旨在以它们共同的非理性特质颠覆理性对生命的统治,让艺术成为承载生命的方舟。尼采对悲剧衰亡原因的分析,实则是对理性至上进行的溯源,他对苏格拉底主义的批判,根本上是对理性局限的揭露。社会狂欢着技术理性带来的福祉而过滤了其局限性,终挣扎于自己设下的深渊。唯有尼采闪烁着人文关怀的艺术观念,方能救赎困顿的灵魂,为灵魂找到皈依的精神故乡。
理论学术 |
将优良家风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优良家风可以塑造健全人格、涵养淳朴民风、营造清廉政风。优良家风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导向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又为优良家风提供传播平台。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功利主义盛行、西方价值观的冲击等诸多困境,在此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将优良家风融入到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之中。
理论学术 |
论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
法治思维是以法治的价值和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的原则、法律的规则、法律的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一、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时代内涵 法治思维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中,公民应当具有的重要品质之一,是维护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的思想力量。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是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生
理论学术 |
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医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然而与此相对的是,人们对于医院加强档案管理的意识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与此同时,医院病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错误也加深了人们对于这项工作的误解,因此,医院加大力度要在医院病历档案管理和消除公众错误认识上做工作。本文针对如何加强医院病历的档案管理进行了相关探讨。
科学家精神 |
梁骏吾:一生只为一颗硅单晶
1、贫瘠中奋斗 1960年,梁骏吾从苏联留学归国,正值半导体所刚成立。崭新的科学平台,成为日后梁骏吾的奋斗原野。早在学生时代就立志要在科技领域“为建成共产主义添砖加瓦”的梁骏吾,来到了该所的研究室,从事国内蓬勃兴起的硅材料研究。半导体所室主任林兰英,任命他为课题组长,要他从事区熔硅单晶炉和区熔硅单晶的研制。 在20世纪60年代,“区熔”是一项前沿研究。在这块贪瘠的科学园地里,进行这类开
科学家精神 |
做真正的有用之“材”
作为从事硅材料研究的元老级专家,梁骏吾被认为是中国半导体材料领域内一位“真正的大侠”。 “人要有自知之明,到了一定的岁数,就要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做。”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梁骏吾也习惯通过散步来锻炼身体。不过,他还特别喜欢一项在年轻人中间颇为流行的健身方式——瑜伽。 梁骏吾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保持着记忆和思维的活力。静坐书桌前,一道道题目便信手拈来,可以让他随时动脑,沉浸其中。 每年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