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45期
|
感悟思想伟力 汲取奋进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山西,殷殷嘱托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天的山西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阔步前进,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山西省科协组织山西科技工作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山西之路,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 “让人民群众过上
|
牢记领袖嘱托 聚焦服务大局 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功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先后三次亲临山西考察调研,深入农村、企业、革命老区、文保单位、综改示范区等地,多次对山西脱贫攻坚、转型发展、文物保护、民生事业、生态保护等方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又赋予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光荣使命,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注入了磅礴动力。 殷殷嘱托记心间,切切期盼催奋进。为大力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
|
吕梁兴县:革命老区焕发盎然生机
仲夏时节的吕梁山,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满眼的绿色在山风吹拂下波光粼粼,尽显姿态,使人仿若置身于绿色海洋。7月7日,山西省科技工作者、《科学导报》记者一行来到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县——吕梁兴县。 如今,兴县文旅产业已主动融入山西“三大旅游板块”,美丽的“致富图景”正在徐徐展开,描绘出一幅绿色发展的“生态画卷”。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曾经的砥砺前行为兴县扬帆远航打下了坚实的
|
岢岚宋家沟村:穷洼深沟蹚出致富新路
“提到岢岚想到山,‘岢岚’头上就顶着‘两座山’。”岢岚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昔日植被稀疏、一度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14年,对贫困户和贫困村“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其时,岢岚2镇10乡202个行政村,贫困村即有116个。近一半村庄散落在山谷沟壑。“深度贫困”“生态脆弱”,就如两座大山压在岢岚头上。 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岢岚县考察调研,总
|
太重轨道交通:砥砺创新竖起行业标杆
2017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轨道交通”)考察期间,参观了车轮生产线和盾构机生产车间。在车轮生产线,习近平总书记沿着高空走廊察看高铁车轮从热加工到冷加工及检测的整个过程,详细询问太重轨道交通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以及国际化情况,详细了解太重提升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设计、制造能力的情况,勉励太重人再接再厉,为“中国制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年
|
山西钢科:接续奋进奏响转型强音
在《说文解字》中,“晋”字,是这样解释的,“晋,进也。日出万物进。”太阳初升,万物竞进!进,是这片土地最真实、最动人的图景;也是这个时代最深厚、最伟大的力量。新时代的山西,进,是稳中求进的进,是知难而进的进,是与时俱进的进。 晋者,进也! 盛夏时节,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山西钢科碳材料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清洁而静谧,可它却缔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业界奇迹。走进车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
大同黄花:科技活水浇灌致富之花
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个夏天,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大同采凉山作田野考察时曾歇脚聚乐堡(现属大同市云州区),并用山上的黄花熬汤,治好堡内村民所患全身浮肿、四肢乏力的怪病。 400多年后的这个夏天,我们见证,大同黄花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在一群护花人的精心照料下,已然一片金色海洋。这一景象从7月18日大同市云州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焦东发来的微信图片中,可见一斑。 得益于适宜的温度、湿度
|
云冈石窟:数字技术重现文物荣光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指出,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冈考察的场景,云冈研究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们仍然激动、兴奋。 近日,山西省科技工作者走进云冈研究院,参观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现场,了解到青年科技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嘱托,用青春与
|
山西综改区:累累硕果彰显创新力量
盛夏时节,万木葱茏。在山西综改示范区这片希望的田野、兴业的沃土上,创新之风劲吹,孕育着一个个奇迹。 建设山西综改示范区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西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大使命的战略决策。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勉励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极大地鼓舞了奋战在转型综改一线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士气和干劲。两年多来,山西
|
千年汾河:一泓清水串起两岸美景
太原市汾河景区晋阳桥段,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汾河水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两岸树木倒映水中更显婆娑袅娜。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这里,视察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情况。 在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助力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省科协“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山西省科技工作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
|
霍州冯南垣村:文旅融合打造最美乡村
盛夏的临汾,骄阳似火,草木葱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山西省科协安排部署30余名科技工作者于6月21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临汾市霍州市师庄乡冯南垣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 重建家园 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2021年10月,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全省37条河流暴发每秒50立方米以上的洪水,42座水库超汛限水位运
|
汾西段村:多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学深悟透守初心,汲取力量再出发。6月21日下午,“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山西省科技工作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之路”系列活动走进临汾市。穿山岭,过汾河,沿着蜿蜒的道路,30余名科技工作者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汾西县僧念镇段村参观学习,深情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这是一次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使命的寻根之行,更是一次强化思想意识、永葆本色担当的洗礼之行。 段村属
|
平遥古城:守正创新弘扬工匠精神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切切期望重任在肩。6月16日,“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山西省科技工作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之路”系列活动晋中站活动正式启幕,山西40余名科技工作者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平遥,深情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大家登上城墙俯瞰平遥古城全貌,感受古城历史点滴;在平遥县署了解古城历史沿革;在日昇昌票号博物馆品味晋商精神;在平遥唐都推光漆艺文化产业创意园领略
|
瑞光热电:“花园工厂”踏上“煤”好征程
盛夏时节,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绿意正浓。6月16日,40余位科技工作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瑞光热电公司”),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瑞光热电公司凝聚绿色发展共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嘱托转化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在低碳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屡创佳绩。 领袖嘱托言犹在耳 积极探索成效显著 2022
|
重走路上谈感悟 坚定信念再出发
在庆祝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山西省科协组织开展了“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山西省科技工作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之路“系列活动,共有300余名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中,随行媒体记者采访了企业、农村科技人员,以及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的农技人员,他们表示:将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践行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在科技创新和科普宣传中锐意进取,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
卫三平:扎根水土绘蓝图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似捡破烂的,仔细一看水保站的。”业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来描述水保人。7月7日,记者在吕梁市兴县观澜酒店大厅内采访了吕梁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卫三平,聆听他扎根黄土地,为水保工作奉献青春的往事,细细品味,无不为之动容。 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工程建设、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前期工作中,卫三平带领水保科技人员冒严寒战酷暑实地踏勘、选址、测量、勾绘,在基层一待就是十
|
梁浩:科普教育前行者
2016年至今,连续六年无偿在离石区信义示范小学开设机器人社团,累计为400余名乡村留守儿童提供了动手实践和编程教育体验课程。2019年至今,连续3年在石楼县多所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培训活动,帮助深度贫困县的近3000名中小学生接触到智能编程设备……别看这位“90后”年纪不大,却已在吕梁贫困山区默默耕耘了七八年,开启了数千名学生学、爱、用科学的浓厚兴趣,他就是吕梁市乡村振兴十佳科技工作者
|
王海荣:当好百姓“田管家”
“前几天,由服务站组织,山西农大高粱研究所郭瑞峰等一行4人组成的特派员来我村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对我村设施蔬菜基地、露地种植户进行了技术指导。一周后,我们又邀请病虫害防治专家开展了无人机病虫害防治培训,专家对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了实地指导。”7月11日,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严村蔬菜协会会长、吕梁科普惠农中心服务站严村站站长王海荣向记者说。 王海荣从事科普惠农服务14年,仅严村一个村,科普
|
刘振:徜徉葫芦“大世界”
葫芦者,福禄也。葫芦形体优美,色黄如金,寓意吉祥,赏玩者众多,为大儒名家所推崇。据考证,人类种植葫芦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葫芦也不例外,它是艺术品,也是很好的远古文化传承的载体。 “我的父亲也是一名老手工艺人,我从事这项是耳濡目染,慢慢的自己也喜欢上这个,以前没有平台和条件去研究这些,现在生活富裕了,网络平台资料大量涌入,给了我开葫芦博物馆的信心。”说到博物
|
刘笑:“草帽大学”纾民困
身材瘦小,脸庞黢黑,头发凌乱,衣着朴素。见到刘笑时,他正与一群科技工作者围坐在一起侃侃而谈,尤其是谈到旱作农业时,更是眉眼生喜,滔滔不绝。7月7日,在“科创中国”兴县行动活动现场,记者与柳林县“草帽大学”发起人刘笑不期而遇。这位年近六旬的科技老兵,看上去依旧干劲十足。 说起刘笑,颇有些来头:全国首届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全国首届杰出青年农民、全国科普带头人、党的十七大代表、山西省委联系的高
|
郝瑞霞:守护健康勇担当
6月15日,记者来到忻州市岢岚县宋家沟村,见到了忻州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郝瑞霞,她在过去的这几个月内,负责忻州全市的新冠肺炎患者隔离工作。 郝瑞霞说道,“面对复杂的世纪疫情,同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的变异株较量,我在治疗病人的同时,每天严查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开展频繁的消杀工作,我也必须保证我们团队医护人员的安全。” 从1998年参加工作至今,郝瑞霞一直从事护理工作。2003
|
韩跃龙:结缘珠算扬国粹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月15日,在“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山西省科技工作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之路”系列活动忻州站活动现场,忻州市珠算协会会长韩跃龙向记者介绍说。 “1992年,珠算协会成立,我当时在财政部门工作,便具体参与了这项工作,没想到一干就是30
|
胡存喜:农技推广润民心
用8年时间全面更新岢岚作物品种,使各类作物优种率达到80%以上;创造晋西北高寒山区地膜覆盖玉米亩产910公斤新纪录,累计增产粮食1000多万公斤……这些“超级数字”同扎根在忻州市岢岚县农技推广一线40载的胡存喜紧紧联系在一起。 胡存喜本是岢岚县农业农村局原总工程师,每天土里来、土里去,总是“灰头土脸”的样子,于是就有人这样调侃,“远看像个掏炭的,近看是个要饭的,过来一打问是农技推广站的。
|
任雅静:挑战自我攀新高
“世界上可能很多人从事的工作与最初的梦想南辕北辙,我认为这样才有挑战性。‘人生无处不舞台’只要是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事我都愿意去做,并且尽全力做好。”6月15日,记者在山西省科协组织的“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科技工作者忻州岢岚之行的活动中遇到忻州市水利局科技工作者任雅静,她如是说。 她是负责求实的水利工作者。 2001年,任雅静来到忻州市水利局工作,多年来她一直从事着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
|
樊秉更:求真务实保水土
7月7日,记者见到了时任吕梁市水利局水保技术推广站站长、正高级工程师樊秉更。许是长年在户外工作的原因,樊工面色黝黑,却神采奕奕。 吕梁市地处晋陕峡谷东岸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这里曾经沟壑纵横,缺林少绿,土地贫瘠,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 20世纪90年代初,樊秉更从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吕梁水利局,一次老局长带他到中阳县下枣林乡,向到吕梁参加现场考察工作的领导汇报时说:“吕梁地处晋
|
循足迹 看变迁
山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温万一(右一)和科技工作者在汾河晋阳桥段“重走领袖视察之路” 山西省科协二级巡视员、普及部部长刘子良(左一)和科技工作者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了解黄花产业情况 山西省科协宣调部部长张学东(右二)和科技工作者在位于忻州市岢岚县岚漪镇胡家滩村的山西道生鑫宇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参观调研 在“科创中国”兴县行动会议上为“煤炭产业集聚区场地污染治理技术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