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12期
封面 |
新纪录!一箭22星
新华社海南文昌2月27日电(李国利、黄国畅) 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创造我国一箭多星新纪录。 据介绍,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22颗卫星分别是泰景三号01卫星、泰景四号01卫星、海南一号01/02星、文昌一号01/02星、吉林一号高分03D10-18星(9颗)、吉林一号MF02A01星、巢湖一号卫星、创
封面 |
夯实实体经济“稳中求进”的产业基础
近日,《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和《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发布,有关部门出台18项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具体政策和43项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硬招实招。 “稳”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态势还不是很牢固,一
封面 |
成功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大国创新亮答卷
“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海斗一号”成功实现万米下潜并完成科考应用,“祖冲之二号”和“九章二号”实现量子优越性…… 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的涌现,亮出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科技创新交出的成绩单。 “过去一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成功实现‘十四五’良好
封面 |
中电科二所研制出山西省首片碳化硅芯片
科学导报讯 记者王小静 2月28日,记者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研究所获悉,该所成功研制出山西省首片碳化硅芯片。 据了解,作为新一代雷达、卫星通讯、高压输变电、轨道交通、电动汽车、通讯基站等重要领域的核心材料,碳化硅在航天、军工、核能等极端环境应用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碳化硅具备高禁带宽度、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电子饱和漂移速率等优点,更适合开发具有耐高温、高功率、高压、高频以及抗
封面 |
英莱壳智慧工厂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跑了九年13万公里的标志308,一直在用英莱壳ET6的5W30机油,打开气门盖时,发动机依然很干净,就和新机器一样!”英莱壳客户群里的李先生说道。2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同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英莱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生活中,我们最经常接触的润滑油是车辆润滑油。毕竟,润滑油是保护引擎和各种机械零件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防线。在汽车上,金属相互接触、摩擦的场景非常多:发动
聚焦 |
中国科协人才工作会议召开
科学导报讯 记者牛艳芹 2月25日,中国科协人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作视频致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张玉卓主持会议并总结讲话。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出席会议并致辞。 万钢强调,要准确把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
聚焦 |
晋城:开发小程序助力疫情精准防控
“请出示您返晋时预登记的信息……”近日,在晋城高铁东站出站口,笔者看到工作人员认真核对着每一位返晋人员提前申报的信息。而这一幕却并不陌生,自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晋城市全天候、无死角把好每一个交通卡口。 春节前后,人员流动量大,外防输入压力巨大。为筑好疫情防控的“隔离墙”,按照晋城市提出的“用好大数据,确保疫情防控安全”要求,该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立即安排市疫情防控信息化专班开发“返晋人员预约
聚焦 |
太谷:停课不停学 线上全覆盖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后,为切实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太谷区迅速启动学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及时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确保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两不误。 太谷明星中学第一时间发布了《致全体师生及家长的防疫通告》,同时对未离校师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防疫常识引导。明星中学副校长常晓波介绍,针对未离校学生,学校坚持各场所每日两次消毒消杀,每天
聚焦 |
华舰动体:“双开门”气膜体育馆引领运动新境界
外观通体透明,阳光直采自然太阳光,光芒洒向了体育馆的每一个角落,仿佛立于自然之境。夜晚,室内灯光照明场地,抬头仰望还能看到夜空中的美景。全透明气膜馆是气膜技术在体育领域的一次革新与创新,不仅赋予了“极简”美学的意义,场馆内的空气流通使得运动的人们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不再惧怕雾霾、刮风下雨等恶劣气候因素,可以将运动的快乐发挥得淋漓尽致。 2月25日,记者从华舰动体教育科技(山西)有限公司了解到,华
聚焦 |
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进课堂
薛礼伟摄 2月16~28日,朔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陆续错峰开学,学生们错峰、分时段、测体温有序进入校园。各学校把疫情防控和安全教育知识宣传作为开学第一课,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图为朔城区第三中学学生在上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课。
聚焦 |
山西首台5G核酸移动检测车运行
“有了5G核酸移动检测车,采样后可以直接做检测。”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基因扩增实验室(PCR)张国庆表示。2月23日,山西首台5G核酸移动检测车在太原火车南站开始运行。 为贯彻执行《太原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医疗组关于印发提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坚决防止疫情输入,严格落实第一落点、第一时间、关口前移、管控前置的要求,充分发挥核酸检测筛查的作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按照要求部署
聚焦 |
“辅助生殖进医保”彰显的双重积极意义
如今,想生娃却怀不上,成为不少育龄家庭的困扰。近日,北京市宣布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打响了辅助生殖迈入医保的“第一枪”。此举引起社会热议:不孕不育家庭的负担能减轻多少?医保支付后能否提高生育率? 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这让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地区。当然,它的试点也将为全国提供参考样本。在笔者看来,辅助生殖也是医疗行为,辅助生殖进医保具有双重积极意义。
聚焦 |
太重煤机智装公司首批机组集中亮相
科学导报讯 2月25日,记者从太重集团新闻中心获悉,太重煤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装配车间3台采煤机集中亮相,完成厂内验收,将陆续交付用户。 该批采煤机为智装公司成立以来出产的首批次产品,产品机型为新一代智能化采煤机,采用国际先进煤机装备设计理念,自主研发,重点在可靠性和先进性方面取得创新突破,能够满足现代化矿井建设对煤炭生产高产高效、可靠稳定的需求。 据了解,设备以采煤机为核心,应用多传感融
聚焦 |
太原理工大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科学导报讯 2月26日,从太原理工大学获悉,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了全国首批439个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单位,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虚拟仿真教学团队牵头申报的“煤化工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项目成功获批立项,成为教育部首批认定的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煤化工实践课程虚拟教研室面向国家中西部能源发展战略,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实施煤化工教学资源的整合
聚焦 |
抓细节 提效益
李兆民摄 2月24日,山西紫林醋业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包装流水线上抽检产品。一直以来,紫林醋业坚定“让微生物更智慧、发酵更智能”的产业创新目标,持续以科技创新驱动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
深度 |
“长八遥二”
2022年2月27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遥二”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22颗卫星分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 “本次发射的22颗卫星总计完成12次分离动作,在此过程中,长八火箭宛如跳了一出‘芭蕾’,而22颗星的释放就如‘天女散花
深度 |
强筋壮骨 铸就发展引擎
工厂里,机械臂智能操作,生产流程一“键”触达;“云端”上,实时传送的数据,不断优化供应链配置,降低库存压力……今天,智能化的操作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制造的认知。 不只是生产在转型。从新型材料、动力电池到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与日俱增的创新能力,不断夯实工业基础,激发起发展的潜力与动能。 2022年,锚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加快强筋壮骨,不断铸就发展引擎。 坚定创新 筑牢大国制造根基
深度 |
用“长牙齿”措施保护耕地健康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体现出中央对保护耕地安全的重视与决心。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和资源保障是耕地,确保粮食安全首先要确保耕地安全。拥有数量充足、质量健康的耕地储备,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 当前,我国某些地方的耕地健康现状尤应值得关注。主要表现为:土壤板结严重、土壤的酸碱度失衡、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下降、部分耕地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种。有的是种植
科学文化 |
在“考古热”中感受历史的冰与火
雪花飘落,春寒料峭。古朴沧桑的太原文庙迎来了一波“考古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在此开展的“考古的温度——山西‘十三五’考古成果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 从240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至明清时期的历史脉络,从养蚕缫丝、谷物酿酒到彩陶器物、采铜冶炼的生活片段,陈列展出的387件(套)出土文物叙说着人类文明发展。 据了解,2016年~2020年,山西共推进228项田野
科学文化 |
沈燮元:“我的生命和书连在一起”
图书馆,城市安静的一隅,涌动着活跃的思想。 南京图书馆(以下简称“南图”)五楼,古籍编目办公室,早上8时,99岁的沈燮元准时出现在这里。他微微背着手,有些驼背,慢慢走进办公室,坐进他的“工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位我国的版本目录学领域元老级人物,花了二三十年时间整理清代藏书家黄丕烈题跋,及其年谱、诗文集,其中题跋相关书稿进入二校阶段。 黄丕烈,清代藏书家、校勘学家。他题跋的古籍
科学文化 |
老电影何以焕发新光彩?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在我国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向战友们的深情告别催人泪下,色彩让英雄形象彰显温度与神采,信仰具有了穿透岁月的力量。 老电影保存了文化记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老电影载体的胶片,本身具有天然的脆弱性,随着数字电影时代的到来,胶片电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胶片电影不仅是艺术作品,同时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科学文化 |
山西发布三项地方文物保护标准
科学导报讯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批准发布了三项推荐性地方文物保护标准,分别为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起草的《青铜器保护修复技术档案记录规范》《出土青铜器科技信息提取规范标本采集》和山西博物院起草的《书画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验收规范》,其中两项标准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三项标准的实施对山西文物保护相关工作做出了具体规范,该标准已于2月7日起正式实施。
科学文化 |
甘肃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科学导报讯 笔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建设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被相关部门批准并正式印发实施,明确到2025年全面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 据介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甘肃段将建设“河西汉塞”等3处核心展示园、“居延古道”等3处风景道示范段,以及8处特色展示点。《规划》指出,到2023年底,全省长城资源保存状况和环境风貌显著改善,科
视点 |
李岗:矿山技术“多面手”
他荣获“同煤杯”山西省煤炭行业竞赛十佳、“平煤神马杯”全国煤炭行业五强,之后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他气质出众,让人一眼就在人群中认出。 金丝边眼镜修饰下的出众气质,让人一眼就在人群中认出,深色便服没来得及更换,就被工友们叫去讲解机器故障检修方法,工作时不时有工友过去请教,他也总是耐心教授。“他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是一个不计得失、忘我工作的
视点 |
拓展技能人才上升空间 激励更多人投身技能报国
自人社部去年开展特级技师评聘试点工作以来,各地已陆续启动特级技师评聘工作。据报道,山东在全省已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企业中试行特级技师岗位评聘制度。截至目前,已有122名高技能人才被企业评聘为特级技师,并按照正高级工程师兑现工资待遇。 制约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因素来自多方面,其中以职业发展通道不畅问题尤为突出:技能劳动者职业发展空间不足,职业生涯“天花板”阻碍技能提升;成长通道狭窄、路径单
视点 |
甘俊林:冷作钣金 精准焊接
“放样,是冷作钣金的第一步。”根据图纸,确定部件尺寸,而后利用划线工具和样板,为工件划样,甘俊林对此已轻车熟路。尽管电脑放样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手工技艺在甘俊林的心里仍然非常重要。 “放样的难点在于电脑不可能对所有尺寸的工件都同样适用。”在公司焊接实验室,甘俊林拿起一个尚未加工的钢构件,“像这种卷板,要根据卷形,判断钢材做平以后的尺寸,这就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很高的精准度,”甘俊林说。
人文科学 |
纯阳宫:闹市中的“三绝”之地
纯阳宫位于山西太原五一广场西北角,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喧嚣闹市中,这座古老道观闹中取静,殿院深深,自带些许神秘色彩,总吸引着众多路人的好奇目光。这个五进院落里,珍贵文物众多,尤以全国唯一的九宫八卦院建筑、武则天称帝时期的涅槃变相碑和唐代常阳天尊像这“纯阳三绝”著称。 1、一绝:涅槃变相碑 太原纯阳宫始建于宋末元初,明代万历年间重修和改建,原是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的祠庙,因吕洞宾道号
人文科学 |
竺可桢与胡适的健康之“赌”
2月7日,是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与国学大师竺可桢(1890—1974年)逝世48周年。众所周知,竺可桢自1917年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其中,记录了大量有关气象研究的资料,弥足珍贵。经过战乱,现仅保存下来1936年至1974年2月6日的日记,页页蝇头小楷,一笔不苟,共计38年零37天,约800万字。竺可桢在日记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毅力和认真治学的精神,和他从小接受
人文科学 |
论患者隐私权的民法保护
一、引言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人们不再扮演服从的角色,开始重视对自身隐私权的保护。随着侵犯患者隐私权的事件越来越多,同时立法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修改了患者隐私权的部分规定,再加上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保护患者隐私方面的工作不够充分,不足以满足患者在隐私权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作为热门话题的患者隐私权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患者隐私权与相关利益的冲突和协调
人文科学 |
莫让错误历史文化信息成爆款
最近,一张“张爱玲奶奶”的照片在网上成了爆款。张爱玲是名门之后,祖父张佩纶,是晚清名臣。祖母为李鸿章之女李菊藕,去世已有110年。网络广泛流传的照片里的女子妆容复古,很有大家闺秀气质,引发网友赞叹。但事实却是,照片上的女子并非李菊藕,而是网友“窈窈”。 因为一张复古艺术照,这位网友“被穿越”去了晚清。这个大乌龙反映出一些自媒体运营者历史文化知识堪忧。如此张冠李戴的事情,在网络上其实并不少见。
文化·读书 |
和蚂蚁相伴80年,一生活得像孩子
2021年12月26日,“20世纪最后一位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离世,享年92岁。 威尔逊的研究生涯是从蚂蚁开始的,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跨越了80余年。就在2020年,已经91岁高龄的威尔逊出版了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蚂蚁的世界》。 似乎是对生命的结尾有所察觉,威尔逊把时间留给了毕生挚爱,他精心挑选了26个蚂蚁的故事,同时也把自己重要的人生片段浓缩在了里面。 近日,威尔逊这本遗
文化·读书 |
暮色积水潭与《追星传奇》
2006年初夏,我为采写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报道专程赴京。一个傍晚,我匆匆赶往德胜门西大街汇通祠的郭守敬纪念馆。馆里静悄悄,祠外积水潭畔高高的草丛间,立着元朝著名天文学家、水利专家郭守敬的全身塑像。那时的我,只知道这位先贤曾任都水监,掌管全国水利建设。1293年,他引白浮泉水注入由大都至通州的通惠河,漕船从此可由杭州经通惠河直抵大都积水潭。 十多年后,当我在科普作家卞毓麟先生的《追星传奇:从
文化·读书 |
读书别带那么强的功利性
知识不再是奢侈品,不再是少数人所占有的资源,而是大多数人随时可以获取的东西。我们现在为什么要阅读?我觉得我们要在阅读中获取的已经不再是知识,而是智慧。 中国人想要都看书的话,先得全体消灭文盲。我们五十年代才开始做消除文盲的工作。有人说80年代特爱看书,你去问问你姥姥、姥爷,80年代爱看书吗?80年代的确有人很爱看书,疯狂地阅读,但那依然是少数人。 而我们现在进入到了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
文化·读书 |
数学家张广厚的故事
张广厚在念小学时,他的算术成绩很差。考初中时,就是因为算术不及格,而没有被录取。但是张广厚并不灰心,他相信只要勤奋学习,虚心求教,就一定能弥补缺陷。于是他认真查找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弱点,特别是算术学不好的原因。 找到问题后便一门心思地钻研起来了。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补课;黄昏,他还在苦苦思索算术题。有时为了解答一道难题,他往往要比别人多花一倍、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别人看电影、下棋,可他却找
文化·读书 |
格致书架
《人类的未来,AI的未来》 [日]山中伸弥、羽生善治著,丁丁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 人类棋士为什么会输给人工智能(AI)?未来人类会被AI控制吗?有哪些事情人类可以做到,而AI做不到?AI能写出村上春树的小说吗?十年后、百年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模样?在新书《人类的未来,AI的未来》中,日本生物学家、诺奖得主山中伸弥与日本国宝级将棋棋士羽生善治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对谈。 《通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