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5年02期
卷首语 |
春天的希望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 1925年春天,中共四大在上海的弄堂里秘密举行,本次大会在中共历史上创造了多个首次:首次提出了无产阶级要掌握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权;首次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首次将党的基本组织由“组”改为“支部”;首次把党的最高领导人称为“总书记”等。 1927年春天,身怀六甲的杨开慧偕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母亲、保姆一起抵达武昌,入住都府堤41号,一家人团聚。之后的半年,是毛泽东和杨开慧
独家策划 |
毛泽东在湖北
毛泽东与湖北的特殊情结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的毛泽东,与湖北人民有着深情厚谊,给湖北人民留下了丰富宝贵的财富,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结。 毛泽东与湖北的这种情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7年八七会议。在这一阶段,毛泽东从辛亥革命爆发把目光投向了湖北,开始向往湖北,到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几次来到湖北,开始了解湖北,再到大革命时期长期生活和战斗在湖北
独家策划 |
毛泽东在武汉的八个月
主持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工作培养的700多名学员,绝大部分走上革命道路参加八七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大革命时期,在武汉的8个月时间里,毛泽东常常在晨曦的钟声中走出家门,不是召开会议,就是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授课,直到深夜才回到住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700多名学员,来自17个省份,绝大部分都走上了革命道路,如火种一般播撒到中国的大江南北。 完成指导农民运动的纲领性文
独家策划 |
21年间,毛泽东48次到武汉
累计居住时间仅次于北京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从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到1952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毛泽东虽然没有到过湖北,但通过他的影响和决策推进了湖北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从1953年2月到1974年10月的21年间,毛泽东48次到武汉,居住时间最长的一次长达178天,累计居住时间仅次于北京。毛泽东在湖北视察期间,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巨大影响。
独家策划 |
毛泽东缘何对湖北武汉情有独钟
毛泽东的光辉思想、革命业绩和精神风范将永远激励湖北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奋勇前进 毛泽东缘何对湖北武汉情有独钟并充满深深眷念?想来无外乎缘于“史、情、水、人、景、梦”六字。 缘于“史”:湖南人湖北人都是他的老乡 毛泽东熟知历史,喜欢纵论古今。湖北古时为楚国中心,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楚文化也发祥于此。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同属于楚国的中心,这两地人相亲、地相连、水相依,
独家策划 |
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留下两首诗词的城市
湖北是毛泽东格外关注的地方,武汉是他一生中唯一留下两首诗词的城市。毛泽东诗句塑造了武汉的城市气象。这座城市的诗意豪迈大气,是长江的浩荡、是黄鹤楼的巍峨。1927年春,在形势骤变、风雨欲来的革命岔路口,毛泽东在武汉写下《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毛泽东后来在解释这首词时写道:“1927年,大革
特别报道 |
百年四大
中共四大是一次在上海弄堂里秘密举行的群英会,大会通过了14项文件,并在中共历史上创造了多个首次:首次提出了无产阶级要掌握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权;首次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首次将党的基本组织由“组”改为“支部”;首次把党的最高领导人称为“总书记”等。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因此,1924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为繁忙的一年,国民党改组、黄埔军校建立、推动冯玉祥倒戈、部
百年人物 |
卡特与中国
“与中国的关系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笔”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卡特逝世,享年100岁。 卡特的国葬仪式于2025年1月9日举行,即将离任的美国总统拜登以及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四位前总统罕见齐聚。其间,奥巴马与特朗普“亲切交谈”,美国前副总统彭斯与特朗普“尴尬握手”。有人没与特朗普握手,且似乎刻意回避,包括彭斯的妻子凯伦·彭斯和小布什。这是自2018年老布什国葬以来
史碎 |
史碎
邓小平:“今天开的是不握手的会” 第二野战军那些战功赫赫的将军,对邓小平特有的军人风格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他们的回忆中,很少说话的邓政委干脆利索,深谙“慈不掌兵”的道理。 1946年,部队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后,在中秋节这天接到命令去总部开会。各个纵队的司令员都很高兴,想着可以好好吃一顿月饼。赶到司令部,当他们兴奋地伸出手同首长握手时,邓小平却摆摆手,拒绝和他们握手,还严肃地说:“今天开的是不握
史海钩沉 |
毛泽东身边的“华侨兵”
在抗日战争中,广大海外华侨青年认定延安是革命圣地,是中国希望之所在。“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成为他们的共同心声。留延归侨青年在学习、工作、劳动、战斗中都不甘落后,勇于拼搏,不怕吃苦和牺牲,在各个领域贡献突出。本文通过介绍几位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过的“华侨兵”的事迹,展现那段难忘的抗战岁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广大海外侨胞义愤填膺,强烈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竭尽全力支援祖国的抗战。
精彩连载 |
抗日游击战传奇
游击战“将在人类战争史上演出空前伟大的一幕”。全面抗战之初,毛泽东就作出了这一惊人判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独当一面,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其局面之大、能量之巨、战略作用之显赫,远远超出了日军的想象,各国的游击战也无有出其右者,堪称人类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观。 在人类战争史上,游击战通常作为大的战争行动的辅助手段,为一些“正统”的军事理论家所轻视。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次把游击战
精彩连载 |
决策:“从战术范围跑出来向战略敲门”
从游击战到游击战争的一字之差包含着毛泽东对传统游击战思想的重大发展“这一转变关系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 游击战“将在人类战争史上演出空前伟大的一幕”。全面抗战初期,毛泽东作出这一惊人的判断。然而,他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实践却经历了一番周折—— 毛泽东力主八路军游击战抗日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中国共产党就国共合作抗日、红军改编、苏区改制等问题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红军主力即将开赴前线,
精彩连载 |
游击战:神出鬼没,出奇制胜
在敌后战场的棋盘上“做眼”零敲“牛皮糖”,散吃“豆腐块”使强敌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创造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灵活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战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零打碎敲地消灭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了敌人实力,让日本侵略者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夜袭阳明堡,创造“步兵打飞机”的先例 夜袭
精彩连载 |
外国军事专家眼中的抗日游击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受到中外军事行家的好评。全面抗战初期,美国《民族周刊》发过一篇题为《持久抗战为中国胜利的关键》,该文写道:“用大军去对抗,中国迟早是要吃亏的。几千人一组的游击队深入日军后方活动,实在比津浦平汉线的主力大军还易使日军感到棘手。”“近年来最善运动游击战术的,恐怕算是中国的共产党。” 美国军事评论家威尔纳在《日本大陆战略的危机》一文中赞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一个地方
中华家风 |
杨善洲家风到人民群众中去做雪松
杨善洲晚年问外孙:“你觉得我们这代人最厉害的是什么?”“你们的精气神好!”外孙回答。杨善洲说:“是我们这代人有信仰,有共产党员的信仰!”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坚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始终坚守“人民的干部”的初心,留下了风清气正、勤政为民的家风,他的女儿说:“父亲给我们留下了一片心灵的绿洲,作为他的家人,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无怨无悔。” “我是人民的干部” 1927年1月4日,杨善洲出生于云南
中华家风 |
杨善洲:“干革命就要干到脚直眼闭”
“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 杨善洲(1927-20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入党。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杨善洲在退休之后,获得“全国绿化十大标兵”“全国绿化奖章”“全
中华家风 |
妻子张玉珍:“他守‘大家’,我守‘小家’”
“他去守他的‘大家’,我就替他守着我们的‘小家’,我一点儿都不后悔!” 坚强、辛苦、悲凉,这是杨善洲的三个女儿对母亲张玉珍的评价。杨善洲也曾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说过,这一辈子,他最愧对的人是妻子。 和杨善洲结婚60年,张玉珍大多数时候是孤独的,但她始终选择支持丈夫。以下是张玉珍的讲述: 我们结婚是在1950年,当时杨善洲23岁,是姚关区河尾村的民兵队长,我22岁,我娘家在旧城乡松坡寨子。
中华家风 |
杨惠琴:“父亲给我们留下了一片心灵绿洲”
“父亲就是那棵大树。他虽然没有把母亲和我们姐妹护卫在怀抱里,但是他张开的双臂,却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 杨善洲和张玉珍养育了三个女儿,杨善洲亲自给三个女儿取名——惠菊、惠兰、惠琴,爱树爱花的杨善洲,把女儿们在自己心里种成了三棵美丽的花。每次回家,他都会从粗大的手掌里给娃娃们变出几块糖,几个果子,然后拉着她们的小手一块儿下地干活。二女儿杨惠兰总忘不了,有一次父亲给她梳头,扎的两根小辫子就像两
中华家风 |
风清气正 勤政为民
杨善洲问外孙:“你觉得我们这代人最厉害的是什么?”“你们的精气神好!”“不是,是我们这代人有信仰,有共产党员的信仰!” 杨善洲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其崇高精神不仅体现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恪尽职守、勤政为民等方面,也同样体现在他立业、治家、处世的优良家风上。 “当好干部,要顾大局,要走正道,要办正事,要为人正派”,这是杨善洲在任保山地委书记时总结的四条干
刊后语 |
穿破黑暗的那抹“红”
江山如画,星汉灿烂——如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是一幅画卷,那抹“红”定是画卷中最耀眼的色彩,它不仅是剑与血的讴歌,火与诗的咏叹,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冲破百年苦难一路昂扬奋进的烙印。 读到《今古传奇》人物专刊,我仿佛穿越时空,来到那个暴风雨的时代,战争、苦难、贫穷、运动——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的标签。然而,有一群人堪称中国的脊梁,他们用鲜血浇灭战火,用信仰抚平伤痛,用奋斗点亮微光,用青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