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9期
卷首语 |
和平发展 合作共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在领导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创立了以“十个坚持”为核心要义的习近平外交思想,强调“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指导和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历史性、开创性伟大成就,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彰显鲜明品格,闪耀真理光辉。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把握世界大势 谱写时代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党的对外工作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对外工作的重要论述,努力把握世界大势、顺应历史潮流,在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征程中守正创新、勇毅前行,谱写了崭新的时代篇章。 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和推动下,新时代党的对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习近平外交思想为破解时代之问提供中国方案
2022年4月21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新华社图片) 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在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的全球治理实践
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这是大会现场。(新华社图片) 当今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2018年6月22—23日,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其总体框架和核心要义可以表述为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与行动
从演化逻辑看,人类社会向全球化发展的进程本身就是逐步走向统一的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但这个整合的过程也使带有民族、信仰、主权等明确标签的群体强化了个体意识。因此,全球化的发展给人类提出了一个新命题,那就是在国家、族群、信仰等因素界定的利益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如何维护好共同利益、建设前景更加美好的命运共同体。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来看,共同命运虽然是人类社会繁衍发展的客观存在状态,但人们更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中国与全球安全新秩序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 2022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分别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的系列“金砖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为推动全球合作与发展,探寻以人为本的全新全球化作出的巨大努力。 过去几十年来,美国无视国际规则和人道主义原则,垄断世界事务。面对资本主义体系发生结构性危机,仍试图凭借野蛮的行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美国对华科技脱钩进程及其影响
“脱钩”正在成为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新现象。在所有的脱钩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科技脱钩。科技脱钩之所以在各种脱钩中成为核心,是因为科技具有其特殊性,并且与贸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目前美国对中国实行全面的科技脱钩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专家预测,科技脱钩不仅将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一个关键特征,还会反过来对欧洲产生强烈影响。 科技成为经济脱钩的关键领域 科技脱钩可定义为:对高科技产品和服务跨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全球北约”的亚太转向与前景展望
北约作为成立于冷战时期的军事安全组织,本应随着冷战的结束而自然走向消亡。但是,北约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美国主导下取得新发展。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继续为北约寻找新的合法性,并依托北约维护自身霸权。冷战结束初期,北约曾将非传统安全议题作为优先事项,把危机管理作为合作重点,致力于通过“全球北约”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输出西方模式。近年来,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大国博弈代替危机管理日益成为北约新的行动聚焦,地缘优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RCEP框架下中国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路径
在国际关系中,科学技术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变量。近年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日益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力量。2021年中共中央对国家科技工作提出“深入研究构建符合国情的科技创新路径”的要求,并以立法形式强调建立国际科技合作机制的重要性。中国与欧盟签署《中欧科技协定》、与中东欧国家启动“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伙伴计划”、与其他金砖伙伴共同制定《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计划》以及与“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世纪疫情冲击下南非经济复苏的成效与挑战
新南非成立28年来,在种族平等与政治民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其经济发展除了部分年份外仍步履维艰。从1994年新南非诞生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南非经济发展比较平稳,年均增长率大致在3%—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南非经济造成较大影响,2009年南非经济萎缩1.8个百分点,此后受全球经济低迷、国内罢工频发、电力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持续走低。2014—2019年南非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0.9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美国堕胎案判决中的司法政治化
2022年1月22日,围绕堕胎权问题,民众在美国最高法院外抗议。 2022年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前任大法官1973年对“罗诉韦德案”的判决结果,认定堕胎权并非美国宪法自然赋予的公民权利,而应交由各州自行决定。由于共和党控制的州多禁止堕胎,这一判决意味着全美半数以上女性的堕胎权被剥夺。美国是判例法国家,最高法院很少推翻自己先前的判例,而通过推翻先例来剥夺既定个人权利的做法更为罕见。这一判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非洲新兴政党的崛起及影响
2021年11月4日,反对派经济自由斗士党领导人马莱马在南非地方选举结果出炉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 20世纪90年代初,诸多非洲国家经历多党制转型,政党数量激增成为非洲国家政党政治发展的普遍现象,但大部分政党来去匆匆,规模和影响都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自21世纪初以来,很多非洲国家兴起了一些有相当影响力的新政党,对既有的政党政治体制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与挑战,成为近年来非洲政党政治中
国际热点快评 |
美国连续袭击叙利亚意欲何为?
叙利亚是中东域内外各种力量的交汇处,也是中东地缘政治的博弈场。拜登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对叙利亚的关注增强,多次对叙境内目标动武。2022年8月,美军在伊核协议谈判的关键时期,连续三次袭击叙境内的什叶派军事目标,反映出当前美国中东政策的特点与困境,折射出美国在中东霸权的衰落。 美国在叙利亚撤而不离 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试图重现“利比亚模式”,通过扶植叙反对派建立亲美的叙利亚政权。然而,
国际热点快评 |
欧洲战略自主才能应对“最冷”寒冬
伴随俄乌冲突的持续,欧洲或将迎来“最冷”寒冬。 当七国集团准备采取“紧急”行动,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价格上限时,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反击称,“那么以后欧洲都不会有俄罗斯的天然气了”。果然,由于发现“北溪1号”输气管道唯一还在运转的发动机出现了“故障”,该管道目前已经完全关闭。 在俄乌冲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欧洲对美国亦步亦趋的“追随政策”,已经引发自身日益加深的能源危机、经济危机、社
外国政要学者看中共 |
中国成功源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
去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经过百年奋斗,中国形成了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制定的全面脱贫目标,对全球脱贫的贡献率达到70%。与俄罗斯相比,中俄两国平均工资早在2016年就已经持平,如今中国这一指标仍在上升。 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 短时间内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成就。
外国政要学者看中共 |
从历史和现实读懂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2021年7月15日,观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中国在近代屡遭侵略,经历数次战争的痛苦,中国人民渴望摆脱外国殖民统治、改善生存环境,但遭遇了一次又一次失败。在此背景下,五四运动成为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当时,由工人和学生掀起的抗议示威浪潮席卷全国,要求反动政权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反对日本侵占山东。世界上其他被殖民国家的工人运动,一般是提高工
外国政要学者看中共 |
中国共产党是南南合作的重要推动者
在科摩罗大科摩罗岛拍摄的由中国援建的万人体育场。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把握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英勇斗争、不懈奋斗,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的世界强国,中华民族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英明领导下,加之全体中国人民的勇敢和智慧,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富强、自信开放。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实
外国党旗党徽纵览 |
外国党旗党徽纵览
纳米比亚基特曼斯胡普的箭袋树(全景图片) 纳米比亚人组党成立于1960年4月19日,是纳米比亚执政党和第一大党,现任党主席为哈格·根哥布。 党旗 党旗为蓝、红、绿三色长方形旗面。蓝色代表纳米比亚优越的自然禀赋,国境内漫长的大西洋海岸线及丰富的矿产和其它自然资源。红色代表纳米比亚人民在民族解放和反殖民斗争中所流的宝贵鲜血,也象征着非洲反殖民斗争的胜利。绿色代表纳米比亚人民、土地、植被和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