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6期
卷首语 |
邻睦风亦暖 大同路自宽
周边地区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作为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引领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中国始终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推动与周边国家安全合作更加深化、经济纽带更加牢固、人文交流更加紧密,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日益坚实的步伐。 坚持做安全稳定的守护者,构建和平共护的周边安全共同体。“亲仁善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努力开创新时代人民外交新局面 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部署,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内容提要】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刻内在的历史逻辑,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往交融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中国与独立后的中亚国家不断深化交流合作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根基。这一理念对推进实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维护中国周边战略稳定、促进中国与中亚关系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5-10年是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期和机遇期,应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为契机,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以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为抓手,努力将其打造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板。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欧亚区域秩序变革与中国—中亚关系
【内容提要】冷战后欧亚地区的力量格局发生复杂变化,并对全球的发展和稳定产生直接影响。中亚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地和多种文明的交汇处,资源丰富,大国战略利益汇集。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30多年来各领域合作稳步推进,区域合作理念不断创新,中国与中亚国家依托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睦邻友好合作的整体跨越和升级。借助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等多边平台,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战略合作在推动完善地区治理、构建合作型国际秩序方面作出特殊贡献。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与区域秩序重塑
【内容提要】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提出至今已历时十年,在双边、多边以及整体实践层面上取得了诸多进展。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既是区域秩序重塑的现实产物,也反向推动着区域秩序重塑朝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区域秩序重塑背景下,推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需要持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东盟中心地位赋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大问题,推动中国和东盟所提倡议实现更加紧密的对接。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大国竞争视域下中国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多方面重要成果。同时,大国战略竞争持续加剧、乌克兰危机带来新的地缘政治冲击、全球与地区经济形势持续不确定等因素叠加,使中国周边形势正在经历深刻复杂变化。针对当下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需做到与时俱进,在坚持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策略与举措、路径与方式的适当优化与调整。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去全球化”背景下东亚供应链的重构与转型
【内容提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民粹主义兴起等多重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出现“去全球化”趋势。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以及大国博弈进一步加剧国际环境的变化,推动国际秩序进入大转型时期。这给长期依赖开放自由国际竞争而高速扩张的东亚供应链造成重大冲击,其未来发展方向与增长动力出现明显不确定性。面对严峻国际形势,东亚各国应一道努力,推动区域合作与区域供应链发展遵循市场竞争和比较优势原则有序调整和重构,从而实现包容性区域协同增长。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法国印太战略中的自主身份塑造及其困境
【内容提要】 印太地区日渐成为大国战略竞逐的主要区域,法国也以“印太国家”名义提出以战略自主为导向的印太战略。法国印太战略不是对美国印太战略的简单追随,而是试图以自身战略诉求和价值理念来引领地区秩序重构。法国印太战略的实施体现出较强的自主追求,在高政治领域塑造“平衡者”角色,构建安全行动力;在低政治领域塑造“引领者”角色,拓展发展影响力。然而,法国在印太的战略自主身份构建面临多重因素制约,反映出其谋求战略自主的局限及困境,主要体现在意愿与资源的不平衡、平衡外交的内在失衡、务实外交与价值外交的矛盾以及盟伴借力的风险等方面。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时代转折”中德国外交战略的转型
【内容提要】 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德国总理朔尔茨提出“时代转折”命题。突破不向危机地区输送武器的禁令、扭转德国在防务支出上的“节俭”态势以及改变德国的俄罗斯政策等一系列动向,宣告了德国外交与安全战略的转型。德国外交战略转型既有外部环境变化方面的原因,也受德国国内政治力量转移的影响,其总体指向是大幅提升军事实力、实现联邦国防军现代化,以期在欧盟乃至国际秩序重塑中发挥领导作用。德国外交战略的转型面临国内民意支持存在变数、国防投入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中东欧国家疑惧等诸多挑战。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英国政党政治“新共识”与英欧关系走向
【内容提要】后“脱欧”时代英国政党政治的演变经历了渐进式寻求再平衡的阶段,而2022年英国政局动荡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英国首相苏纳克在内外政策上出现务实转向,工党则采取相对谨慎的立场应对变局,英国政治中“苏纳克—斯塔默共识”的端倪初现。当前,英欧接近、妥协、合作的态势有所加强,达成了关于北爱尔兰贸易问题的“温莎框架”协议,在政治安全合作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这一政策变化仍呈现出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特征。英国对欧政策与英国政党政治变化互为因果,相互影响。“苏纳克—斯塔默共识”的实效性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马来西亚政党政治新变化及其动因
【内容提要】马来西亚第15届大选使其政党政治出现五重变化,即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初步形成、族群和多元政党制度并存、伊斯兰政党悄然崛起、东马政治地位不断提升和最高元首虚位角色日益实权化。这些新变化折射出马来西亚复杂的政治和社会转型,其背后多重动因相互交织。马来人社会的进一步分化、反腐败进程持续深化、东马自主意识的强化和仇恨政治的推波助澜,是马来西亚政党政治产生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国际热点快评 |
美债上限“闹剧”无止境
正如多数人所预测的,美国两党最终在违约期限最后时刻就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达成一致。至此,这场折腾美国政坛多月、屡占财经头条、搅动金融走势的2023年上半年债务上限“闹剧”渐渐落下帷幕。如此荒唐的所谓“谈判”闹剧,早已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自1917年《第二自由债券法案》首次提出“债务上限”概念以来,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上限”至少被突破了106次。设定上限从1917年的115亿美元,到
国际热点快评 |
北约在日本开设联络处居心叵测
北约是冷战的产物,但是并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终结。冷战结束后,北约作为美国维护全球霸权的工具,在不断扩员的同时构建所谓“全球北约”,寻求实现身份转型,以为其合法性续命,支撑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随着美国全球战略转向亚太,北约亦随之起舞,触角不断伸向亚太。美国努力打造“亚太版”北约,希望实现亚欧盟友体系的链接,服务其大国博弈的战略野心。作为美国的亚洲盟友,日本则希望通过强化与北约的关系,加快推进修宪计
外国政要学者看中共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卓越成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和自己的党史中汲取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卓越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展,向中国和世界的共产党人传达出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中国共产党非常珍视自己的历史和意识形态。这对党的生存与未
外国政要学者看中共 |
在互利发展中成为双方永远可靠的伙伴
自1992年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建交以来,与中国的合作一直是哈萨克斯坦外交政策中一以贯之的最重要优先事项之一。得益于两国人民之间深厚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传统的睦邻关系,30多年来,哈萨克斯坦和中国的合作显著加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当前,哈中关系已经开启新的“黄金三十年”,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哈中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推进并将成为双方深化互利合作、共谋发展复兴重要推动力。 哈中合作堪称国家间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