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2年06期
卷首语 |
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共建清洁美丽家园
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事关全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负责任大国的情怀与担当,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以思想凝聚共识,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习近平主席指出,气候变化关乎人民福祉和人类未来。从绿水青山就是金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一、牢牢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应对气候变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全球气候治理与构建中国低碳经济话语权
2021年11月6日,游行者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呼吁政府采取更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治理是中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议题。三十余年风雨兼程,全球气候治理的规律性认识和行动逻辑日渐清晰。在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权衡中,以碳中和为目标愿景的国际新竞争已经开启,其表面看是低碳技术、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等经贸领域的竞争,深层次上实为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的竞争。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展现了负责任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全球气候治理的历程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972年6月5日至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一届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全球气候治理的走向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一般认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全球环境治理的开端;1990年联合国框架下国际气候谈判进程的启动则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正式拉开帷幕。30多年来,全球气候治理不断演进和发展,取得许多积极进展,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议题和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碳中和与中国能源安全
随着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全面实施,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宣布了碳中和目标,国际碳中和行动的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但激进的低碳转型也给许多国家带来能源供应冲击,电力安全、能源网络安全及关键矿产安全等新型能源安全风险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对而言,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窗口期更短、任务更艰巨,相应的传统能源安全和新型能源安全挑战不可避免。在推进低碳转型过程中,需要更新能源安全理念,统筹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一带一路”建设、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的应对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使世界各国面临卫生健康与经济增长的双重考验,也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和区域价值链的重构。作为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面临重大的机遇与挑战。疫情防控以来,中国不仅有效遏制国内疫情扩散、恢复经济秩序,而且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逆势前行,为世界抗击疫情和稳定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须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产业向全球价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伊核协议恢复履行谈判与伊朗外交政策展望
2021年4月6日,旨在恢复履行伊核协议的谈判在维也纳举行。虽然与会各方作出巨大努力,但是由于美伊双方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互不相让,谈判至今仍没有结果。尽管如此,维也纳谈判依然具有积极意义,一方面,伊朗可能借此与美国等西方大国改善关系;另一方面,伊朗将继续“向东看”,重视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同时在世界大国中寻求平衡,这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伊朗外交政策的基本特色。 历经波折的伊核协议恢复履行谈判 从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中欧力量对比变化与中欧政治关系的调整
2019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一道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应邀出席。 (新华社图片) 自2009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起,欧洲内部矛盾叠加,经济增长陷入停滞。与此同时,中国整体实力持续增长,中欧双方的力量对比出现结构性变化,中欧关系逐渐演变为一对平等的伙伴关系。面对以“东升西降”为主要特征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欧盟以及于2020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后“脱欧”时代的英法矛盾及影响
自2020年1月英国正式“脱欧”以来,英法两国围绕渔业、移民、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北爱尔兰议定书》等议题矛盾龃龉不断,在俄乌冲突背景下两国对俄罗斯立场和外交行动也存在明显差异。法国外交界甚至称英法关系陷入“滑铁卢战役以来的至暗时刻”。在国际格局动荡变革的大背景下,英法在内政外交各方面产生利益冲突、战略分歧和影响力竞争,对欧洲一体化前景和跨大西洋关系带来诸多复杂影响。 跌宕起伏
党的对外工作理论与实践 |
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基本经验与规律
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百年历史是党为自身诞生、发展、壮大,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创造外部条件、借鉴外部经验、争取外部支持和扩大对外影响的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战线和世界舞台上为实现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人类进步不懈努力并作出重大贡献的实践史。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工作的基本经验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砥砺前行,是新时代开展党的对外工作
党的对外工作理论与实践 |
团结谋发展 携手向未来
2022年5月19—20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指导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的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以视频方式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团结合作推动发展,携手迈向美好未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总统拉马福萨,阿根廷正义党主席、总统费尔南德斯,柬埔寨人民党主席、政府首相洪森和印度尼西亚民主斗争党总主席
党的对外工作理论与实践 |
把握新发展阶段推动地方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
福州新区东湖数字小镇全景鸟瞰。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新发展阶段,作为党和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外事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坚持外事为民和整体智治,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的实际成效,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法国总统大选与三足鼎立政党格局的形成
2022年4月1日在法国巴黎拍摄的总统选举候选人竞选海报。 2022年4月,法国举行总统大选,在首轮投票中,中间派共和国前进党候选人、现任总统马克龙和极右翼国民联盟候选人勒庞分别以27.85%和23.15%的得票率进入第二轮投票,极左翼“不屈法国”候选人梅朗雄以21.95%的得票率位居第三。在第二轮投票中,马克龙以58.55%的得票率战胜勒庞并连任总统。大选结果显示,由上届总统大选所开启的法国政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欧洲政治转型背景下左翼政党发展新动向
2021年9月3日,德国绿党总理候选人贝尔伯克在德国亚琛出席竞选集会。 左右翼政党相互博弈、主流政党交替主导是二战结束后欧洲政党政治的基本特点。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思潮的变迁、政治议题和政治力量的变动、政党组织和政党竞选的变化,左右翼主流政党均有影响减弱、选票下滑的趋势,两大阵营分庭抗礼的相对稳定格局不断受到冲击。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受主权债务危机、社会贫富分化、乌克兰危机、移民难民问题、恐怖
国际热点快评 |
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口惠而实难至
美国总统拜登在上任16个月后开启的“亚洲首访”引起广泛关注,最具争议的莫过于其正式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然而,从各方反应及合作内容看,拜登力推的IPEF不可能成功。拜登试图对中国形成经济包围圈的谋划,必将如其前任特朗普推出对华贸易战那样遭遇挫败。 IPEF更像是发动一场“全球经济新冷战” 为弥补印太战略中的经济短板,拜登于2021年10月首次提出IPEF构想,试图将印太战略构筑成
国际热点快评 |
北约“北扩”矛盾重重
2022年5月18日,永久中立国芬兰和瑞典正式递交加入北约申请。两国加入北约并非“一时兴起”。事实上,两国与北约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它们是北约机制性伙伴,早在1994年就加入了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又在1997年加入了“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芬兰、瑞典定期参与北约组织的部分军事演习,并在本国设有北约支持的研究和培训机构。北约极有可能完成冷战后的第六次扩大,成员国增至32个,覆盖地理范围
外国党旗党徽纵览 |
塞尔维亚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塞尔维亚前进党 塞尔维亚前进党成立于2008年10月10日,现为主要执政党和第一大党。现任党主席是阿莱克桑达尔·武契奇。 党的标志 该党标志为在白色背景下,两个直立菱形位于中部,红色在左,蓝色在右。下部用塞尔维亚语西里尔字母写着“塞尔维亚前进党”全拼。该标志长宽比例为3:2。 塞尔维亚社会党 塞尔维亚社会党成立于1990年7月17日,现为执政联盟成员。现任党主席是伊维察·达契奇。
外国党旗党徽纵览 |
中国是非洲最好的发展伙伴
编辑朋友: 历史上,非洲国家遭到许多西方国家殖民侵略和残酷剥削,陷入绝望、分裂、部族主义和发展不稳定的泥淖。包括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乍得、埃塞俄比亚、毛里塔尼亚、利比亚、肯尼亚和乌干达在内的许多非洲国家至今仍承受着殖民贻害。西方国家主导的落后且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进一步扼杀了非洲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西方国家的消极态度,非洲国家决定与基于诚实和尊重原则帮助非洲发展的中国建立关系。人们常常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