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5年05期
卷首语 |
推进全球治理 共塑智能未来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造福人类,成为当今世界必须解答的重大课题。2025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各方加强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的对接协调,早日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标准规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大国,将与各国携手合作,共赴智能未来。 坚持智能向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加强国际治理与合作 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向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工智能(AI)技术极大解放了人的脑力,从根本上改变着知识生产范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人类文明图景,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格局和人类社会发展,日益得到各国政府、产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相比之下,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的适应速度明显滞后于技术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推进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人工智能发展合作的意义与路径
【内容提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成为重塑国际秩序与发展格局的战略性技术。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先发优势,全球南方国家则普遍面临技术资源匮乏、产业能力薄弱与治理体系滞后的多重挑战,全球智能鸿沟不断加剧。推动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加强人工智能合作,既是打破西方技术霸权、实现全球科技治理多极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更加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重要路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综合能力为全球南方人工智能合作提供了多维支撑,但是在合作进程中也面临技术鸿沟、治理差异与地缘博弈等挑战。中国要以自身实践经验与能力为依托,与全球南方国家加强规则协同、深化产业互嵌、共建人才体系,构建具有包容性、安全性与可持续性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合作机制,赋能全球南方数字化转型,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进展、挑战与中国角色
【内容提要】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断突破创新,人工智能治理迅速成为诸多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多边平台热议的话题。联合国作为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积极引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进程,二十国集团、七国集团、经合组织等其他政府间国际组织也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治理相关议程,国际社会发起全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的新进程。各国人工智能监管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大国战略竞争不断加剧,以及人工智能军事化安全风险加大,给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带来诸多挑战。作为人工智能大国,中国深度参与和积极引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为弥合全球智能鸿沟、促进人工智能国际合作、 推动构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美国人工智能战略:内外机制、推进张力与演化趋势
【内容提要】在全球技术竞争加剧与地缘政治秩序重塑加速叠加的背景下,美国人工智能战略逐步形成技术、安全、经济与价值观等多维目标交织的复合型全球战略体系。通过政策机制设计、多中心治理、创新生态建设与前沿技术布局,美国搭建了支撑技术优势与全球规则塑造的综合性战略框架,并通过制度规范化与战略安全化双轨并进,试图强化其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内部技术创新与伦理监管之间的制度张力、党派分歧导致的战略中断风险,以及国际盟友间的立场分歧,是美国人工智能战略推进面临的主要挑战。技术生态的全面统筹、制度监管体系的整合与深化、以安全竞争为导向的全球治理规则塑造,将成为未来美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关注重点。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欧盟人工智能战略与中欧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前景
【内容提要】自2018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人工智能》政策文件以来,欧盟逐渐形成以规范塑造、规则引领和技术主权为核心支柱的人工智能战略。然而,以“监管先行”为特征的欧盟人工智能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缺少军事力量支撑、技术治理的“泛安全化”倾向与创新抑制效应、产业生态的结构性短板与系统创新不足、国际合作中的战略自主诉求与现实依赖困境等多重制约。面对“监管有余、竞争力不足”的现实,欧盟寻求调整人工智能战略,在维系自身治理优势地位的同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中国和欧盟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上具有互补优势,在可持续发展上利益契合,在全球治理上立场相近,双方应在机制对话、规则标准、多边协调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构建开放、公正、有效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促进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斯里兰卡国家人民力量的历史沿革、胜选缘由及政策走向
【内容提要】人民解放阵线是斯里兰卡年轻且较为激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20世纪中后期经历两次失败的武装暴动后,转向议会斗争道路。由人民解放阵线领导的国家人民力量于2019年成立,并在2024年总统和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在传统政党执政模式日渐僵化及奉行新自由主义的背景下,斯里兰卡经济逐渐陷入危机,引发民众不满。国家人民力量长期坚持的反精英政治、反自由主义和谋求斯里兰卡全面变革的立场迎合了民众的思变诉求,是其得以上台执政的根本原因。国家人民力量政府将施政重点放在推进改革、反腐败、振兴农业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逐步取得新的成效。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意大利兄弟党崛起的进程、原因与政策实践
【内容提要】意大利兄弟党成立于2012年,在2022年意大利议会选举中崛起为第一大党并上台执政,在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后第一大党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兄弟党的崛起,既与意大利中左翼政党的右转和共产党等传统左翼政党的边缘化、右翼政党的民粹化和保守化有关,也是自身适应性转型的结果。兄弟党执政后,在经济与外交领域稳中求变,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基于保守主义原则推出多项改革举措。梅洛尼政府的政策实践巩固了保守派的选民基本盘,但其对本国经济结构性困局的有限突破及在政治社会领域的争议性改革引起左翼力量的不满和反对,将对其长期执政形成制约。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中东格局新一轮调整的表征、动因及影响
【内容提要】自“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中东格局经历冲突动荡期、域内外大国激烈博弈期、动荡变革期三个演变阶段,目前呈现出地区冲突、和解与发展并行,域外大国激烈博弈与地区国家强化战略自主交织,区域阵线分化和新旧联盟重组加快,地区形势发展与全球格局变化互动增强等重要特征。中东格局的新一轮调整既是过去十余年中东剧变持续演化和中东新旧矛盾叠加的结果,也是全球大变局在中东地区的折射,反映了域内外大国在中东力量对比的新变化。中东格局之变不仅对地区和平与发展、新中东秩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还将与全球秩序转型、国际安全、全球产供链重构形成密切互动关系。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中东乱局下沙特外交政策选择与前景
【内容提要】“阿拉伯之春”以来,沙特外交经历了从寂静主义到激进主义再到回归温和的过程,旨在为“2030愿景”经济转型创造有利环境。新一轮巴以冲突打乱了沙特的外交布局,但沙特积极因应中东变局,通过平衡外交、公共外交等手段成功破解外交困局,沉稳应对巴以冲突、红海危机、叙利亚剧变等地缘政治冲击,稳固与伊朗和解成果。沙特在大国间实施多元平衡战略,维护与大国关系的稳定,在乌克兰危机中扮演主要斡旋角色,有效提升了自身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沙特以国族主义和国内发展转型议程引领外交,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提升战略自主性,温和务实、积极进取将成为其未来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
党的对外工作理论与实践 |
政党智慧摹绘中西合作新图景
塞上江南迎宾朋,丝绸古道续新篇。2025年5月14日上午,中国—西班牙政党对话会在宁夏银川隆重开幕。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此次对话会成为中国与西班牙政党深入交流、共谋合作的重要平台。中联部副部长陆慷,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雷东生,西班牙众议院外委会主席鲁伊斯出席并作主旨讲话。中宣部、中联部、中央财办、中央党校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政机构相关负责同志,西班牙众议院
党的对外工作理论与实践 |
学思践悟习近平外交思想 推动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
珠海市位于珠江口畔、南海之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田。近年来,中共珠海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委外办)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发展“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基因,发挥“内地唯一与港澳路桥相连”的特殊优势,将“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更好地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纳入《中共珠海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外国政要学者看中共 |
推动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越中命运共同体
2025年4月14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第四次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身份访越,亦是同一任期内第二次访越,彰显了中共中央对越中关系的高度重视。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亚洲地缘政治日趋复杂。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于越中建交75周年、“越中人文交流年”之际再次访越,不仅是对传统友谊的致敬,更是对未来合作的展望。4月14日下午,越
外国政要学者看中共 |
马中关系的又一次跃升
2025年4月15日至17日,应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最重要的成果是两国领导人将马中关系定位提升至新高度,宣布构建高水平战略性马中命运共同体。这是继2023年马中宣布共建命运共同体后,双边关系定位又一跃升。 绵延千年的传统友谊 互利合作的友好邻邦 在全球贸易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凸显了马中稳定伙伴关系的重要性。马中两国是隔
外国政要学者看中共 |
柬中关系谱就新篇章
2025年4月17日至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两国关系的又一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主席继2016年后再次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凸显了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在为期两天的访问中,习近平主席与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参议院主席洪森和首相洪玛奈等柬埔寨领导人举行高层会晤,双方共签署37项合作协议,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柬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带一路”倡议
国际热点快评 |
弘扬正确二战史观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这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时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5月7日至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这是一次回望历史、着眼未来,传承友谊、捍卫正义的历史性访问,这次访问不仅是对中俄并肩战斗取得伟大胜利的庄严纪念,更释放出中俄携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定
国际热点快评 |
印巴冲突缘何再起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印度指责巴基斯坦是背后主谋,两国战火再起,发生严重的军事冲突,5月10日,印巴两国宣布停火。这场冲突以惊人的方式爆发,又迅速偃旗息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前南亚地缘政治和安全的困境。印巴冲突虽由克什米尔问题引发,但其深层次原因是近年来南亚地区身份政治问题激化、极端主义泛滥以及地缘政治失衡等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也是近年来该地区各种矛盾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