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5期
卷首语 |
引领科技创新合作 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科学技术不仅决定一国的生产力水平,也影响国际格局变迁。科技进步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各国国力消长、国际格局变化以及人类社会走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国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奋力开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局面
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是促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明确了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任务。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秉承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理念,全方位、深层次推动开放合作,奋力开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局面。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GPT技术的全球治理方案:一个技术多边主义的框架
【内容提要】GPT技术所产生的巨大负外部性迫切需要一个全球治理框架加以应对。失业、失序、失控是GPT强负外部性的主要体现。为了使GPT技术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需要对其进行相应限制,并使其在一定的规则之中运行。鉴于GPT技术对人类发展的潜在负面影响,OpenAI需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美国政府应该更早地介入OpenAI开发GPT新产品的过程,而不是放任其毫无约束地发展下去。技术多边主义可以为GPT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治理框架,要求其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互动逻辑下展开。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科技创新与国际格局重塑
【内容提要】科技创新意味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利用能力的改善与提升。科技创新及其所引发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通过生产方式更新,导致国家实力消长、力量对比改变和规则调整,最终引发国际格局转型甚至重塑。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深刻的历史之变,科技创新正在重塑国际格局。如何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国际格局变迁,已成为世界各国亟需破解的重大课题。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大国博弈下的跨境数据流动国际规则构建
【内容提要】随着大国竞争日趋复杂,各国从战略高度重视数据资源,将其视为获取经济、科技、安全等全方位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围绕跨境数据流动国际规则构建的博弈更加激烈。这些博弈包括但不限于跨境执法数据调取中的“长臂管辖”与阻断法之争、跨国企业数据流动中的安全审查博弈以及美国主导的全球跨境隐私规则体系的意识形态之争等。这种竞争与博弈态势使得本就处于探索初期的国际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构建进展缓慢,相较具有普遍接受度的国际规则尚有相当距离。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构建会伴随数字社会演变进程动态发展,且会受到国际社会各方理念、政策与实践的塑造与校准。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拜登政府对华科技竞争战略评析
【内容提要】拜登政府将对华科技竞争视为对华战略竞争的重中之重,强调提升美国科技竞争力、维护美国科技与军事优势以及迟滞中国科技发展与进步。为实现这些科技竞争战略目标,拜登政府一方面加大对本国科技产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限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特别是高端芯片产业的发展以阻滞中国科技进步,组建高端芯片排华供应链联盟及出口管制联盟。拜登政府将科技问题“安全化”、相互依赖“武器化”的做法是赤裸裸的科技霸凌主义,不仅严重干扰全球科技产业的市场化分工,阻碍全球科技进步,而且进一步加剧中美关系紧张。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全球数字地缘政治的战略态势及其影响
【内容提要】数字地缘政治是传统地缘战略思想在数字空间中的映射,目的是为了争夺数字空间的主导权,进而强化和延伸在物理空间的控制权。美国在数字领域的对华“脱钩断链”、欧盟追求的“技术自主”和“数据本地化”,以及俄罗斯提出“主权互联网”的背后,反映出全球数字版图的地缘政治化正在加速。各国争夺算力、算法和数据等关键数字技术控制权,导致全球数字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全球数字地缘政治不仅会对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和国际秩序转型产生影响,而且会导致数字空间安全困境进一步加剧。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巴西政治格局变迁与中巴关系发展新机遇
【内容提要】卢拉第三次当选总统后领导的是一个温和中左翼执政联盟,面临“朝小野大”的不利格局,“府院之争”激烈。由于巴西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严重,卢拉在内政上施展空间较为有限,在谨慎处理国内事务的同时,或将对外关系和重塑巴西的大国地位作为发力点。作为一位富有魅力的左翼领袖,卢拉此次当选总统,为进一步深化中巴关系和发展中拉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契机。中巴应加强战略运筹与政治互信,以高层互动引领双边经贸、投资、能源、科技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并在金砖国家机制中深化合作,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增强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话语权和影响力。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推动小多边机制建设:美国中东政策的新动向
【内容提要】小多边机制是当前国际上较为盛行的合作方式和平台。美国推动小多边机制的实质是维护其集团政治和霸权利益。其中,拜登政府在中东地区打造“I2U2四方机制”和“内盖夫论坛”等小多边机制,既是维护美国中东霸权、重新调整中东战略布局的反映,又是遏制俄罗斯、中国和伊朗的重要行动。美国的中东小多边机制具有明显的狭隘性、排他性特征,加剧了大国在中东的战略竞争和中东国家间的对抗。随着美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下降和中东国家战略自主性的上升,地区国家不会被美国的小多边机制所束缚,更不会选边站队,而会根据自身需要推动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合作。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根源与意义
【内容提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国的和平发展具有独立自主、包容开放、合作共赢的特质,历经和平发展征程的新开启、和平发展事业的新推进、新时代和平发展新方略新实践等不同阶段,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绵长的文明历史、崇尚和平的文化底蕴、为人民谋幸福的制度安排。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也是符合中国根本利益的战略抉择,它的重大意义在于革新了现代化发展模式,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世界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全球文明倡议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内容提要】全球文明倡议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生成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具体实践。全球文明倡议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为人类文明进步注入正能量和不竭动力。为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走深做实,我宜统筹推进各种文明交流对话、“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政党和政治组织交往等,强化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深化包容互鉴共识,携手各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对外工作理论与实践 |
和谐共进 同行致远
4月的广西,春光潋滟,万象更新。2023年4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二局、国际交流中心、中国经济联络中心、《当代世界》杂志社在广西南宁联合举办“当代世界·美美与共论坛”,广西大学承办。中联部部长助理朱锐出席并作主旨讲话,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廖品琥致辞,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王乃学,柬埔寨人民党中央外委会第一副主席索斯亚拉,蒙古人民党领导委员会委员、第一书记恩赫巴特尔
国际热点快评 |
苏丹危机凸显非洲之角安全困境亟待破解
2023年4月15日,多年来政治和安全局势持续动荡不宁的苏丹再次发生严重危机。苏丹军方与民兵武装“快速反应部队”(RSF)爆发严重流血冲突。引发苏丹再陷动荡的原因较为复杂,表面上看是源于布尔汉领导的军方与达加洛领导的快速反应部队之间争权夺利,而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前总统巴希尔下台后苏丹权力结构被打破且未能得到有效重建,民主过渡进程急于求成。截至4月底,苏丹冲突已造成数千人伤亡、数万人流离失所。虽然冲
国际热点快评 |
监听丑闻再次暴露美国霸权主义本质
从十年前斯诺登揭露美国的大规模监听项目以来,相关信息不断被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和中央情报局窃听了包括德国、巴西和墨西哥总统在内的数十个国家领导人的通讯信息,在38个使馆中从事监听活动,侵入各大网络运营商的服务器,监控普通民众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2023年3月,一批美军秘密文件出现在推特等多家社交媒体上,涉及美国监听以色列、乌克兰、韩国政府高层以及联合国秘书长等内容。这一事件
外国政党政要看中共 |
中国是蒙古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2023年4月27日,蒙古人民党领导委员会委员、第一书记恩赫巴特尔在中联部有关部门主办的“当代世界·美美与共论坛”主论坛上致辞。 中国是蒙古国的重要邻国,同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蒙古国外交政策的首要方针之一。过去三年,尽管遭遇疫情冲击,但是蒙中两国还是保持了密切的高层交往。2022年2月4日,蒙古人民党主席、政府总理奥云额尔登出席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2022年11月27—28日,呼日勒苏赫总统在
外国政党政要看中共 |
以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柬中“铁杆”关系深入发展
柬中是铁杆朋友、好邻居、好兄弟,是共建“钻石六边”合作架构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尽管新冠疫情给国家间交往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但柬中关系仍持续向前发展。2023年2月,洪森首相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此次访问期间,洪森首相同习近平主席会见,两国领导人就推动构建新时代柬中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双方签署《柬埔寨王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构建新时代柬中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为下一阶段柬中加强各领域合作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