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5年03期
卷首语 |
多边主义造就全球福祉
2025年是世贸组织成立30周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推动多边贸易治理体系稳步发展,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指出,“全球经济治理无论如何改革,都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世界进一步指明发展方向和路径。 坚持互利共赢,维护自由开放。促进发展繁荣、增进人民福祉是各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来湘考察时,要求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提高经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世界贸易治理体系转型与中国角色
【内容提要】世界贸易组织(WTO)及其前身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在促进国际贸易、推动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美国调整贸易政策,从支持多边贸易体系转向推行所谓“对等贸易”;“全球南方”崛起,逐渐从“规则接受者”转变成“规则塑造者”;不同经济体围绕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的博弈加剧。在此背景下,世界贸易治理体系正在转型,突出体现在多边贸易体系地位下降、区域贸易协定涌现、国际经贸规则高标准化等方面。中国积极为世界贸易治理体系转型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扩大区域贸易协定网络、推动中美双边谈判、促进贸易与发展良性互动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人工智能时代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新动向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时代,不断涌现的合成数据促进新型数字贸易形态的形成,而生成式AI技术的广泛应用则对国际贸易方式及全球价值链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AI相关标准和规则制定成为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新焦点,但各方尚未形成共识,导致当前全球数字贸易治理存在碎片化和区域化特征,特别是欧美国内立法加剧了这些现象。基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新动向,中国需以“发展权优先、安全可控、包容普惠”为原则,深化与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合作,推动数据标准互操作性及WTO电子商务协定落地;构建自主数字贸易规则网络,依托“一带一路”等平台推进新一代数字贸易标准和规则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生成式AI规则体系,聚焦数据质量、隐私保护与伦理审查,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防控。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再全球化趋势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内容提要】当今愈演愈烈的逆全球化潮流是西方民粹主义裹挟下的反全球化思潮转化为政府行为的结果,对全球化进程和全球治理体系造成巨大冲击。但逆全球化潮流阻止不了再全球化发展趋势,也阻止不了与再全球化进程相适应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全球南方”是催生世界多极化的整体性力量,在推动再全球化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径,中国将团结“全球南方”国家,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全球文明倡议促进弥合国际社会的观念分歧,参与和引领新兴领域规则制定,推动传统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提升“全球南方”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切实为加快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制度保障。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数字时代国际资本流动新动向与“全球南方”崛起
【内容提要】数字时代国际资本流动整体遇冷并转向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巨大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加速了这一趋势,推动“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性崛起。同时,北方国家在数字领域对“全球南方”实施技术封锁,数字鸿沟导致“全球南方”发展风险加剧,内外压力使“全球南方”难以形成稳定合作,这些挑战对“全球南方”崛起形成制约。在此背景下,中国需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引领力,倡导“全球南方”共同打造全球数字赋能公共平台和南方国家主导的国际资本协作监管机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以产业优势弥合数字鸿沟,强化南方国家金融链韧性;稳步推进数字产业+数字金融双向开放,构建南南数字合作信任机制,促进跨境资本南南合作和组团式南北合作,打造数字时代国际资本合作新循环。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时代变局下德国政党政治的演变:特征、根源与前景
【内容提要】在时代变局下,德国政党政治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一是政治保守化,右翼民粹的选择党日益做大,中右翼的联盟党回归保守路线,左翼边缘的瓦盟从激进走向保守,共同推动政治光谱整体右转;二是政治碎片化,选举和议会中的有效政党数增加,大小政党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政党内部的路线斗争日趋激烈;三是政治极化,位于左翼和右翼边缘的反建制政党加快发展,冲击政治中间地带的传统政党;四是地区政治差异化,主流政党在东部的发展普遍不如西部,民粹政党在东部的影响力远超西部,东部的特殊政治生态导致政治结盟趋向复杂。德国内外战略环境恶化,移民、安全以及经济领域的状况不尽如人意,是政党竞争显著加剧、传统政治格局持续演变的主要根源。主流政党在经济社会治理方面的成败,将决定德国中长期政治文化与政党版图的重塑。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动荡变革期非洲政党政治发展的新态势
【内容提要】 近年来,非洲大陆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多国发生军事政变和内部冲突。伴随地缘政治博弈加剧,国家治理困境持续冲击政治发展进程,战略自主与联合自强催生地区国家再次觉醒。在此背景下,非洲政党政治呈现新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政党政治发展两极化、政党力量格局碎片化、政权党际更替常态化、多党选举争议频繁化、民众支持选举意愿弱化。尽管如此,与乱象频出的美西方政党政治相比,非洲政党政治总体来说保持稳定发展状态。加强党的建设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非洲国家执政党摆脱选举争议等老问题并长期执政的关键。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中东地缘冲突与地区安全秩序重塑
【关键词】巴以冲突 中东 地缘冲突 安全秩序 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在中东引发全面冲突,中东地缘格局呈现若干新特征,如巴以双方损失惨重、伊朗与以色列矛盾激化、非国家武装行为体作用凸显等。在此轮地缘冲突的冲击下,巴勒斯坦问题再次成为地区焦点,中东近年来好不容易出现的缓和趋势重新转向紧张与动荡。2024年12月,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的迅速垮台,使伊朗为首的“抵抗阵线”遭遇重挫,未来中东安全秩序走向充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日本太空安全政策与太空军力建设评析
【内容提要】日本太空安全政策历经多次调整,逐步突破太空只限于和平、非军事目的的禁令,后又与美国深度捆绑,将日美同盟集体自卫权扩大到太空领域,日本太空技术军事化、武器化日趋明显。在推进太空安全政策转变进程中,日本巧妙地运用寓军于民、诿罪于人的策略,并与所谓“志同道合”的盟友进行合作。日本调整太空安全政策,旨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巩固和提升日美同盟关系、扩大国际太空话语权。伴随太空安全政策的加快实施,日本在太空技术、太空军力建设、反太空能力等方面取得大幅提升。日本太空安全政策具有明显的军事化色彩,会对亚太地区局势及太空治理带来深远负面影响。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中国—巴西科技产业合作的动力、挑战与路径
【内容提要】随着中国和巴西签署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双方发展战略对接,两国关系的全球性、战略性、长远性日益彰显,科技产业合作已成为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巴经贸投资合作持续深化、产业禀赋高度互补、发展战略契合度不断上升,为双边科技产业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但也面临美西方阻扰、巴政坛左右更替频繁影响政策连贯性、巴现有发展条件与产业政策预期存在明显差距等诸多挑战。鉴此,中巴需稳步拓展产业合作范围,优化科技产业合作机制与政策对接,在区域与多边层面加强双方政策协同,以推进各自现代化建设、促进共同发展。
国际热点快评 |
中国两会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阳春三月,2025年中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两会无疑是中国最重要的年度政治盛事之一,也被视为世界观察中国发展、读懂“中国之治”的关键窗口。今年的中国两会尤为受到国际舆论关注。两会新闻中心数据显示,超3000名记者参访,仅港澳台和外国记者就超过1000名。与此同时,众多驻华使节旁听了两会开幕式,其中既有第一次到场的新大使,也不乏多次莅临人民大会堂的老听众。国际社会持续高度关注中国两会,表明这一“春天
国际热点快评 |
特朗普国会演讲加力“撕裂美国”
“致我的同胞们,美国回来了。”2025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以此为开场白,发表了其第二任期内的首次国会联席会议演讲,宣称自己的改革“宣告美国黄金时代的到来”。 “美国回来了!”2021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拜登发布上任后的首份外交政策演讲时做出充满豪情的宣告,此后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连续两任美国总统都在上任之初高呼“美国回来了”,让人不由得疑惑:美国去了哪里?又回到了哪里? 如果说拜登曾经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