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2期
卷首语 |
推进能源安全与转型 加强全球治理与合作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是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也是中国对外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就能源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国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人类逐步迈向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坚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各国一道推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维护开放、透明、高效的国际能源市场,构建公平公正、均衡普惠、开放共享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正视风险挑战,做全球能源安全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能源工作,2014年6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统揽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洞察国内外能源发展大势,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系统阐述了推动能源革命的战略路径和基本要求,指明了我国能源发展的前进方向。近年来,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等一系列重要论述;顺应全球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能源政治新生态与全球能源治理
【内容提要】乌克兰危机后,美欧对俄能源制裁不断升级,导致欧洲等地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剧,推动国际能源价格高位震荡。与此同时,逆全球化大潮下美欧积极推动能源经济“脱钩”,国际能源“政治化”趋势显著增强。这不仅对国际能源安全环境构成诸多新挑战,还使全球能源治理出现一定程度倒退,石油市场一体化“终结”,能源合作“阵营化”凸显。为保障全球经济增长和低碳转型稳步推进,国际社会需要加强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战略对话与合作,积极推动国际能源“去政治化”,反对能源“武器化”,深化全球能源治理改革,充分发挥新兴经济体作用,共同促进能源全球化,维护国际能源市场稳定。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与中国角色
【内容提要】在全球碳中和态势下,清洁能源转型被视为应对气候危机的核心方案以及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绿色引擎。地缘冲突下的能源危机加速了全球清洁能源的转型步伐,与此同时,清洁能源增长与碳中和目标实现之间仍有极大差距,清洁能源发展的“南北差距”和“转型分歧”明显扩大,全球绿色能源博弈态势不断加剧。中国作为清洁能源生产和绿色投资大国,凭借自身的结构性优势日益成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引领性力量,推动全球清洁能源治理不断向着更加公正、合理、包容、高效的方向发展。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能源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与中东能源合作
【内容提要】 能源转型是中东国家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东国家经济社会正在进行的一场重大变革。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东能源转型逐步形成了基于国家资源禀赋特征的独特方式,即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为核心目标,通过建构现代低碳、经济适用的能源体系最终实现经济多元化。国家主导的能源结构转型和科技引领的能源技术转型成为中东能源转型的鲜明特点。中国与中东国家在能源转型合作方面仍面临政策、技术等层面的诸多挑战。未来中国与中东国家应创新能源转型合作模式,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地缘冲突下美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的逻辑及影响
【内容提要】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数轮广泛且密集的制裁,其中,能源制裁是美西方采取的重要对俄政策工具。2022年12月5日生效的对俄出口石油价格上限政策,正是美西方对俄能源制裁的深化,其目的是在确保全球市场可靠石油供应的情况下,打击俄罗斯石油收入,加剧其财政压力。美西方出台该制裁措施具有深刻战略逻辑,全球“能源丰裕”新常态改变了原有能源权力结构。同时,美西方整合内部力量和优势强化该制裁的可行性,体现出美西方之间较强的政策协调能力,这对未来大国战略竞争及竞争工具选择具有一定启示。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拜登政府经济政策对美欧关系的影响
【内容提要】拜登执政后对美国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其经济政策以民族主义为底色、扩张性政策为特色,虽然具体政策和措施与前任有所不同,但“美国优先”的本质并未改变。《通胀削减法案》是拜登政府迄今推出的一项力度最大、国际争议也最大的经济政策,因其具有歧视性和保护主义而受到欧盟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导致美欧产生严重贸易分歧。虽然双方试图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无论双方互动的最终结果如何,《通胀削减法案》事实上已使得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美欧伙伴关系出现“裂痕”。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英国推动“五眼联盟”转型的表现、动因与前景
【内容提要】作为“五眼联盟”的创始国之一和老牌欧洲大国,英国积极推动联盟转型。一方面,英国加强与美国的战略互动,积极参与美国发起的机制整合行动;另一方面,英国尝试更主动地影响转型的方向与内容,利用自身的传统优势推动相关议题发展。英国意欲借助“五眼联盟”转型将“全球英国”战略构想落地印太地区,拉拢更多有利于实现英国利益的地区合作伙伴。但如何在配合美国与实行自身战略之间统筹用好实力与资源,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稳妥处理中英关系,对于目前国内政局动荡、经济萧条的英国来说是一个难题。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非洲粮食安全困局及其治理
【内容提要】非洲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和脆弱性特点,易受外部因素的冲击。尤其是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占全球缺粮人口1/3的非洲国家面临的粮食安全风险尤为严峻,主要体现在粮食贸易、生产、购买力及其获得国际粮食援助等方面。从表象看,非洲国家粮食自给率低、农业粮食生产体系韧性弱、国际市场依赖性强等是造成其粮食安全困境的长期原因,但其根源则是“粮食金融化”持续演进的结果。为此,非洲国家需在优化外部国际环境、提升粮食安全内生能力建设、借鉴与分享国际经验等方面加以应对。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深刻认识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内容提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普适性;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的继承和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给出中国方案。只有科学把握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好建设美丽中国。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中国式现代化与公平正义
【内容提要】“中国式现代化”和“公平正义”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两者紧密相连。“中国式现代化”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与关联性可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中心任务来溯源,也可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表述中解析。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公平正义的现代化,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所决定的。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总体力量上升 区域差异显著
【内容提要】2022年,新冠疫情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国博弈加剧、乌克兰危机等复杂事件相互交织,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在此背景下,外国左翼力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北美、欧洲左翼面对右翼势力尤其是极右翼势力的兴起,需要在激烈博弈中赢得发展;拉美左翼在多国大选中取得胜利,重新占据执政优势地位,但也面临许多新挑战;亚洲、大洋洲和中东左翼需要在稳住基本发展局面的同时取得新突破;非洲左翼虽然保持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需要在克服衰退危机中实现新发展。
国际热点快评 |
北约北扩的“土耳其困境”
2022年5月18日,永久中立国芬兰和瑞典正式递交加入北约申请。两国申请加入北约是乌克兰危机以来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变化之一,也是北约“满血复活”的标志性事件之一。然而,两国入约就像是一出情节曲折的悬疑剧,而悬疑剧的主角却是土耳其,它使北约北扩陷入困境。 北约北扩“一波三折” 从芬兰和瑞典正式申请加入北约时起,土耳其就以入约的“麻烦制造者”面目出现。土耳其以同意瑞典和芬兰入约为筹码提出要价:芬兰、
国际热点快评 |
中东和平进程阴霾再现
2023年1月26日,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杰宁难民营附近枪杀了9名巴勒斯坦人,另有20名巴勒斯坦人受伤,巴勒斯坦人称之为“杰宁大屠杀”。1月27日,加沙武装向以色列发射导弹,招致以色列对加沙的轰炸报复;同日在东耶路撒冷一座犹太会堂附近7名以色列人被袭身亡。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的巴以冲突,在以色列极右翼政府上台后呈现升级趋势。 “杰宁大屠杀”事发当晚,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宣布暂停与以色列
外国政要学者看中共 |
中国能够引领自身和世界取得更好的发展
伴随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梦也相应诞生。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都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便是中共二十大中所强调的中国梦。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致力于实现中国梦,而中国式现代化便是其很好的体现。首先,世界上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等不同的现代化道路,而中国式现代化是吸收了有益经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不是通过武力和殖民来实现的现代化,而是通过和平发展取得的现代化,
外国政要学者看中共 |
中国共产党代表人类美好未来和希望
对世界上许多人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人类美好未来和希望的代名词。中国从一个被压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下的衰弱国家,和平崛起成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她独立而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鼓舞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成千上万的人民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觉得,中国新时代有显著的成就和鲜明的特征。 第一,这是一个在国内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