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12期
卷首语 |
有效有为 共生共进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治理面临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指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离不开有效、有为的全球经济治理。各国只有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付出积极有为的努力,才能为构筑共生共进的全球经济汇聚合力、注入动能。 深化开放合作,建设联动发展的世界经济。开放合作是历史大势所趋和重振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共享中国改革开放机遇 推动全球和平发展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融入世界,也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为全球发展带来新机遇。 改革开放促进中国和世界共同进步 今日之中国是世界之中国。40多年来,改革开放不仅让中国发展焕然一新,还推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革,铸就中国携手世界彼此成就的光辉历程。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面貌,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再全球化:多边机制面临的困境与复兴路径
【内容提要】近十余年来,全球化遭遇逆流,多边机制基础不牢、发展受阻,但这并不表明全球化已失去生命力。实际上“去全球化”仍是政策层面的转向,主要表现为单边限制措施的泛滥。“去全球化”增大了贸易和投资的成本,降低了全球生产的效率,也无益于气候变化、粮食与能源安全、贫富差距、数字鸿沟以及人工智能治理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在“去全球化”思潮和政策影响下,多边机制陷入困境,突出表现为基础遭到削弱、作用受到挑战、吸引力持续下降。“再全球化”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再多边化,需要通过引入更多利益相关方、采取更高效和灵活的议程设置、改革和升级现有治理平台、发挥“全球南方”作用,以实现多边机制的复兴。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经济视阈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内容提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长期保持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全球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创新增长和绿色增长为全球经济复苏、增长和转型提供了新机遇。中国引领全球化发展方向,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中国积极推动完善全球贸易、金融治理和深化国际发展合作,为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探索了新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选择。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特点及路径
【内容提要】近年来,一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导致国际贸易自由化遭受空前冲击。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出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既是中国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助力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话语权的重要体现。中国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以周边为基础,优先选取合作意向强烈的贸易伙伴,强化自由贸易区合作伙伴国在各区域组织中的示范效应,与“一带一路”建设双向辐射,推动内涵式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需要在升级现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同时,与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积极参与数字经济等新兴议题的规则制定,推动全球及区域多边贸易机制的改革和发展。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挑战和路径探析
【内容提要】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是双方应对国际和地区形势变化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将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中国—东盟超大规模市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协定3.0升级版等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产业空间和制度框架。同时,在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背景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新形势下,要着力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从量的增加到质的提升,加快区域互联互通和新兴产业合作,进一步稳定区域产供链,扩大和深化区域制度型开放,推进中国投资企业的本地化进程。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英国族群问题与身份政治之争
【内容提要】21世纪以来,随着白人人口规模下降和穆斯林群体人数增加,英国的族群结构出现显著变化,由此引发的族群矛盾呈加剧之势。在英国极右翼、民粹势力的推波助澜下,英国国内种族、宗教、文化、移民等维度的身份政治之争越发尖锐。这些情况既是英国族群结构变化的体现,也是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互交织、英国政党激烈博弈、国家治理政策失当、社会极化等问题的现实映射。斯塔默执政后,工党政府寻求在推动“国家复兴”的基础上强化国家认同,尝试整合经济社会政策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以从根本上解决族群矛盾和身份政治问题。但是族群矛盾持续加剧的总体态势以及英国内外多重制约因素,将限制工党政府的政策效果,其应对族群问题和身份政治之争的前景不容乐观。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历史土壤与现实选择:匈牙利政党政治演变与青民盟的崛起
【内容提要】早在19世纪中期,匈牙利就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政党政治。经过长期、曲折的发展,自2010年以来匈牙利政党政治呈现青民盟长期执政的格局。历史地看,匈牙利政党政治不仅受到多元政治思想和社会思潮影响,而且受到内部传统与外部力量的共同塑造。青民盟的思想理念根植于匈牙利历史传统并符合国家现实需求,其独特的治国理念、重视党内建设和打造欧美右翼联盟等举措取得较好成效,进而吸引了广大中下层选民支持,这是青民盟崛起并实现长期执政的主要原因。在欧美政党政治整体环境“右转”背景下,匈牙利 “右强左弱”的政党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青民盟会继续呈现非极端化和去民粹化的色彩,反对党的联盟化和政策趋同化会进一步增强,匈牙利的政党竞争也将更多牵涉国外因素。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巴以冲突升级与美以“特殊关系”前景
【内容提要】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对以色列的看法呈现一些新变化。在冷战年代历经十几年建立起来的美以“特殊关系”,正在遭遇来自美国内部日益明显的挑战。一年多来,以色列对加沙高烈度的军事打击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蔓延。巴以冲突影响不断外溢对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国家形象及国内政治社会生态构成挑战。美国出现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强烈的对巴勒斯坦人的同情与支持及对以色列的批评。虽然偏袒仍然是美国对以政策主流,但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政治人物个人利益需要,美对以政策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这一进程虽较为缓慢,但势必将影响美以“特殊关系”。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百年变局下中美人文交流的特征及前瞻
【内容提要】近年来,中美人文交流虽有回暖趋势,但总体仍处于低谷,并呈现中美双方目标和认知的差异性、多重因素干扰下的不稳定性与两国经贸关系的不匹配性等特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美人文交流深受地缘政治格局、中美国力和创新能力等重大变量的影响,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存在发展机遇。中美两国的推动意愿和力量不同,中国单方面难以消除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美国维护霸权和遏压中国的冷战思维,会使中美人文交流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出现“通而不畅”的局面,青年群体将成为中美人文交流的主体力量。
党的对外工作理论与实践 |
凝聚智慧力量 增进团结合作
紫金山钟灵毓秀,金陵城胜友如云。2024年11月13—15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共江苏省委和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共同主办,以“‘全球南方’:平等、开放、合作”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南方”智库对话会在南京举行。来自100多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党政要、智库高校代表和国内有关部门、高校、智库代表400余人齐聚这座以“南方之都”为名的古都,交流思想,分享智慧,共商应对全球挑战之策,凝聚“全
党的对外工作理论与实践 |
汇聚青春力量 共建美好未来
2024年11月27—28日,第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青年政治家论坛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此次论坛以“为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和中共广东省委联合主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曦,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夏帕克提,中共珠海市委书记、广东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以及埃及祖国未来党领导人
国际热点快评 |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创金色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合作成果广受国际社会认可。 丰硕成果赋能扬帆远航 10余年来,中国同共建国家深化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一体推动“硬联通”“软联通”“心
国际热点快评 |
叙利亚变局路在何方
2024年11月27日,沉寂数年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向政府军发动猛烈攻势、势如破竹,12月8日即攻占首都大马士革,并宣布巴沙尔政权倒台。叙利亚战端再起并快速导致政局突变不仅与叙国内政治生态日益恶化有关,更与国际和地区形势演变密不可分。 叙利亚政治危机与军事冲突延宕有着极其复杂的内外因素,除国内复杂的政治及民族、宗教多方面不同势力的相互缠斗外,还有国际与地区大国间的博弈,特别是美国、以色列、土耳其、
外国政党政要看中共 |
全球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改革开放
这是罗马尼亚前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塞维林在2024“看中国 听世界”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编译稿 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意味着什么?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过去显然不同。过去40多年,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大国之一,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则给中国和世界带来诸多新机遇。 中国是改革创新的探索者 对中国来说,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意味着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要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另一方面,要不断缩
外国政党政要看中共 |
深化泰中合作 共促和平发展※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能迅速对千里之外的地区产生影响,如新冠疫情迅速跨越国界,冲击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发展,导致数百万人失业,全球医疗系统面临严峻挑战。又如,气候变化同样不受国界限制,从亚马孙森林大火,到亚洲与欧洲的洪灾等,也是如此。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 国家间相互联系不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已经看到,一国供应链中断是如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