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3年01期
卷首语 |
团结应对挑战 合作开辟未来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阵阵波涛奔涌向前。2022年,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放眼世界,变革和动荡两种趋势持续演进,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深刻影响;瞩目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将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一如既往为解决人类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大变局下的世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对外工作崭新篇章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党胜利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对外工作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荣。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动荡世界中的稳定之锚与繁荣之源
【内容提要】 2022年国际形势继续复杂演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治理赤字加剧。受世界格局变化、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大国关系出现加速分化重组态势。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俄乌冲突呈现长期化趋势,中东地区深陷多重困境,亚太地区的安全风险也不断上升。面对当前世界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挑战,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加强国际团结合作,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并以自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2022—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内容提要】受宏观政策收紧、疫情形势延宕反复、地缘政治冲突升级、重大气候灾害频发等因素冲击,2022年世界经济增速明显下滑。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交织叠加,在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的短期因素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抑制通胀与经济软着陆的艰难平衡、美欧宏观政策转向的溢出效应、大规模国际制裁的负面影响、区域经贸科技机制政治化、全球粮食危机等方面的态势和趋势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 |
2022年国际安全:撕裂中寻求弥合
【内容提要】2022年,俄乌冲突使传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世界的关注焦点;传统与非传统两类安全威胁叠加联动导致地区动荡加剧;核安全与核冲突阴影笼罩世界;大国之间新一轮军备竞赛趋于激烈;中国周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全球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安全形势更显复杂、脆弱、敏感、多变。至暗的时刻孕育新曙光,撕裂的世界期待新弥合。中国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以大国的责任和担当积极推进全球安全治理,力争在变局中控乱局开新局,让人们在变乱的世界中增强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大变局下美国对外战略走势及对中国的影响
【内容提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战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新变量相互交织,诸如俄乌冲突、全球性通货膨胀等“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叠加出现。美国拜登政府不断调整外交战略,重点在新兴技术等领域不断加大对华遏压力度;通过“桥接”跨大西洋联盟和远东的“轴辐式”同盟,同时加强同中、俄的战略竞争。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造成冲击和影响。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美欧对华经济竞争的战略协作评析
【内容提要】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和俄乌冲突导致的地缘政治变局,使美欧对华经济竞争的战略协作越来越机制化,双方在减少对华“经济依赖”、增强“供应链韧性”、保护“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共识不断增加。在技术与产业领域,美欧各自出台芯片法案,着手构建“半导体伙伴关系”,共同争夺对新兴技术标准与前沿产业规范的主导权;在贸易与投资领域,双方试图发展“友岸外包”,收紧出口管制,强化投资审查;在第三方区域合作方面,双方以构建“小集团式”的“印太合作战略”排挤中国。但是,美欧之间缺乏互信,在经济上的矛盾大于共识,竞争多于合作,因而协作对华终有限度。中国可灵活采取对美、对欧政策,以公共外交和商业外交成效夯实中美与中欧关系的经济社会基础,切实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
国际关系与地区形势 |
美国拜登政府中东政策调整的动因、特征与前景
【内容提要】为开展大国战略竞争以及应对俄乌冲突对地缘政治和国际能源格局的影响,拜登总统执政一年半之后开启中东之行,并对中东政策进行调整。拜登政府新中东政策强调伙伴、地区融合、冲突降级和民主人权,并将大国战略竞争置于中心位置,意图“阻止中俄在中东填补权力真空”,重塑美国在中东的形象。拜登政府新中东政策虽带有先天不足,受到自身精力不够、地区国家加强战略自主等因素制约,但其重构区域安全体系相关动向值得关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机制构建与发展前景
【内容提要】阿拉伯世界是中国对发展中地区开展交往的重要对象,多边机制是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70余年来,中阿关系从政治伙伴到战略伙伴,从双边合作到多边协作,形成了综合型机制、专题型机制和复合型机制。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机制的创立,对于加强新时代中阿合作机制化建设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中阿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既顺势又谋势,不断巩固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携手打造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展望未来,中阿双方可在地区安全、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全球治理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国—沙特合作
【内容提要】习近平主席赴利雅得参加“三环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面向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沙特倡议并承办峰会彰显其“向东看”外交思路和对外经济新战略。中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以经济多元化为目标的国家转型进程实现历史性对接,助推中沙双边关系与战略合作进入快车道。峰会达成的中沙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发展战略对接实施方案,为中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行动指南,为双方加强战略协同与务实合作开辟广阔前景。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坚定行进在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道路上
【内容提要】2022年,外国共产党逐渐步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多国共产党隆重纪念十月革命105周年、苏联成立100周年等系列活动。多国共产党参加国内各层级选举,但支持率普遍下滑,整体成绩惨淡。多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总结阶段性发展工作,为未来发展确定方向和目标。外国共产党积极加强联系与沟通,谋求共识与合作,但在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分歧也导致相关矛盾冲突凸显。外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不懈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捍卫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面向未来,各国共产党唯有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才能最大程度地弥合分歧、实现协作,推动世界社会主义不断走向振兴。
政党政治和理论思潮 |
政治变局下西欧左翼社会运动的发展动向
【内容提要】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极大改变了西欧国家的产业结构和选民社会结构,带来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各类社会运动成为引领和代言民意的重要渠道,对政党形态提出强劲挑战。西欧的左翼社会运动自21世纪以来形成一定声势,其组织和动员方式明显有别于传统政党,并在取得一定成功后发展成为拥有独特运作模式的新型政党。比较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主要西欧国家左翼社会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背后驱动力,有助于深刻认识当前西欧左翼社会运动和新型左翼政党的制度创新,以及西欧左翼思潮的背后逻辑和未来走向。
国际热点快评 |
首届中阿峰会引领中阿关系进入新时代
中阿长期友好交往,成为平等相待的好朋友、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兄弟。近年来,中国向西开放的大趋势同阿拉伯国家向东发展的新潮流相向而行、彼此呼应。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紧密团结、相互支持与友好合作。双方在变局中开新局,共同做出召开中阿峰会、加强团结协作的战略抉择。2022年12月7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
外国政要学者看中共 |
阿中峰会是阿中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022年12月,首届阿中峰会在沙特举行,会议通过《首届阿中峰会利雅得宣言》等文件,双方承诺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阿中命运共同体,并就政治、经贸、投资等领域合作作出规划。首届阿中峰会成功举办意义重大,成为阿中关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阿中关系发展开辟了新前景。 阿拉伯国家和中国都拥有悠久历史和伟大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阿中关系源远流长,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双方在古丝绸之路上商使交属
外国政要学者看中共 |
推动中阿关系与文化交流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交往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长期以来,中阿双方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开展交流、发展关系。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合作,中阿交往进入高水平快速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