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查看往期
期刊目录
2024年10期
非虚构 |
深爱这乡土
1 1977年3月王志刚出生在洵口镇,后于1995年12月参军入伍。 从贫瘠闭塞的大山到浪漫繁华的鼓浪屿,牛犊一样的王志刚张开一身饱满的肌肉,热情拥抱军营生活的每一天。当兵三年,王志刚的个头从一米六,直蹿到一米七,除了春笋般拔节的身体,更有脱胎换骨的身心。鼓浪屿好八连,是全军数一数二的为人民服务的标杆。为人民服务的基因,注入每一个战士的心灵。王志刚只要得空就去轮渡码头给游客端茶倒水,扶老携幼。
书签人物 |
渔喜酒楼
我沉迷于海洋纪录片,穿越屏幕,坠入深蓝色的丰饶。座头鲸母子从赤道奔赴南极洲,途中跃身击浪,水花溅上我额头。然后我蹬腿钻进南极磷虾群,手伸入细碎闪光的小生物之间,恍如伸手摘星。沁润极地严寒的身体,一转身扎进大堡礁,越过异彩珊瑚,登陆海岛,对刚产完卵的绿海龟妈妈们喊加油。它们要争分夺秒地翻越滚烫岩石返回大海,稍有延迟就会被晒死。 看到人类戕害海洋生物的画面,他们手中的刀仿佛割在我身。譬如渔民捕捞鲨鱼
中篇小说 |
萤火森林
1 我最不喜欢暗夜。 记不得这是第几次失眠,月光像是魔咒,趴在我的窗户上就不走了。它大概也觉得我睡不着觉,所以才赤着脚溜进房间,跟我玩起躲猫猫的游戏。 午夜的风很静,我的屋外种着几棵玉兰花树,我站在窗口,看着它们在月光下,开得艳丽凶猛。 我想起白日的时候,我送梓墨回来。她刚下车,抬头看见满树的花,就像是受到什么刺激一样,冲到玉兰树下,对着一朵朵粉色的花大吼大叫,仿佛这花树上面爬满了让她厌烦
短篇小说 |
红军嫂
她活到105岁,经历的那些令人称叹的故事,足以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题记 1 这日,东山岭一带,大雨滂沱。 嘭嘭嘭!夜半,敲门声突兀急促。 “谁?”水燕举着油灯悄悄走到门边,嘴对着门缝小声问。这个才十八岁的女子,因身子瘦而显得修长,鸭蛋形脸庞上,柳叶眉樱桃嘴,鼻头有点翘,两根辫子齐腰,说话办事风风火火,是个典型的山里靓妹。 “是我。”门外传来男子压低的嗓音。 门闩拔开,随着嘎的一声
短篇小说 |
鸬鹚
头顶上,邓丽君的歌曲像一只久飞的倦鸟,翅膀扑扇到哪儿,哪儿便是一片哈欠声。日光灯泛着惨白的光,照得货架上的商品越发面无表情。“土豆一块二,黄瓜一块五,西红柿两块八……”果蔬区里的喇叭待上片刻就冒出一嗓子。 正是午后,一天中销售的低迷期。 兴盛集团公司的孙玉芬此时正在打哈欠,嘴巴张成了硕大的O形,赫然露出两颗黑色的龋齿。孙玉芬见叶青看她,忙用手捂住了嘴巴,将脸转向美嘉公司的赵红丽:“奶奶的,快过
短篇小说 |
为虎作伥
一 老宅已不复存在。深草掩盖了拆除的蛮横,半塌的土墙摇摇欲坠,只有柚子树全然不理会周围的寂寥,落了一地黄色的台湾柚。曾祖母在世时,每谈起这座老屋,都带着尖酸的挖苦,仿佛这是她苦难的见证。但在死前,她却一直念叨着老宅后院的柚子树。我望着车窗外被荒藤落叶覆盖的废园,不知道她见了会有何感想。 上山的车络绎不绝,人们都盼望着讨个好彩头。好不容易找到一处空闲的车位,大殿里已人满为患。往日诵经的早课取消,
短篇小说 |
放生
1 肖伯琴路过张玲红的鱼摊时,故意把身子一挺,头向上扬了一个角度,高跟鞋踢踏得震天响。张玲红搜寻肖伯琴的目光,想来个硬碰硬的撞击,却没有遇着。肖伯琴并没有迎接张玲红的目光,她将目光投放到了别处。张玲红狠狠地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对着肖伯琴的后背高声地骂道:“跩得跟在国宾馆钓鱼台工作似的,只不过是给人家做饭,说到底就是帮佣,以为自己高人一等,打扮得乔模乔样,这样装扮给谁看,勾引谁?有本事被人包养在家
微篇小说 |
蝴蝶庄上军号声
几十年前,响爹从部队复员回到蝴蝶庄时,背回来一把军号。 蝴蝶庄地处黄河故道。那时一到春季,大风一起黄沙漫漫,令人难以睁开眼。响爹回来后时常在故道大堤上转悠,似盘算着什么。身上依旧背着那把军号,风一吹,红绸穗子急急地飘动,像一团火。 知道响爹见识广有能力,社员们大力推举他为生产队长。响爹说,这个队长我可以当,就是大家要听从号令。 说罢,响爹拿出那把军号,贴嘴鼓腮吹起来。吹一段,就停下来解释一番
术与道 |
玄鹄:叙述与可能
陆地:木叶老师您好,前不久您在端午前后写的长诗《玄鹄》在实验诗平台发布,受到关注。此诗结构营造独特,宏观与微观、历史与当下、真实与混沌兼容,对历史文化和人类文明作了跨越时空的描述和终极探究。您的诗在诗句排列上采用长短句,您怎么看诗歌形式的经营? 木叶:恰恰正是形式,把艺术的各门类,或者艺术某一门类内部的亚类之间,彼此分开,让它们自我确立,比如,这是散文,这是小说,而那才是诗;或者说,这是自由体诗
散文 |
吹奏者
七岁之前,他跟村里任何一个小男娃都没有区别。他们一群一伙,蹲在土里弹蛋儿,和尿泥,拿枝条不停抽打黄土,抠开蚁窝让无辜的蚂蚁到处乱窜,或者用谷秸棉芯做个手枪模型,小心翼翼端在手里,觑着一只眼,对着目标,嘴里还不停地“啪啪啪”。更多时候,他们像旋风一样穿过暖村的村巷,刮到饲养处的柰子树上,又刮向村口的阁洞下比谁跳得高。这股风也会刮到场院,效仿开小差的谷秸,在地上画一个圈,伸开双臂开始旋转,张着嘴,露出
散文 |
棉蝗记
1 看到第一只蝗虫时我没太在意,径直走过去,片刻又看见一只,接着看见第三只、第四只。 这是立冬后天气转暖的日子,空气中有茶花香。虽置身山野,脚下的路面却是水泥浇筑,蝗虫停在路中间的太阳地里,寂然不动如老僧入定。 我拿出手机,打开镜头,凑到一只蝗虫跟前,“咔”,听到拍摄的声音,蝗虫撑起后足,片刻又趴下。 蝗虫的个头有一指长(约90mm),通体青绿,翅膀尾端枯黄,有磨损残破的痕迹。立冬后温度陡
散文 |
甲壳
我考入邻县乡镇的公务员,我妈感慨:“成家”“立业”“生子”三块心里的大石头,最大的那块总算着地了。 她特意买回两只巴西龟,说我去报到后,家里得补充两个新成员,算是能量守恒。我总觉得这话有些不对,又不想和她理论,因为她肯定准备了一大箩筐的理由,等着我接招。我才不上当。 我妈喜欢热闹,常常人在院子里种花,室内的电视大音量开启着。我节约用电,关闭电视。她不乐意,还说,电视开着家里有声响,也就有了生机
散文 |
胡杨恋
一 存于世间,我们总会与这个世界上的一些事物形成牵绊。一些神秘而又复杂的机缘使其成为我们生命中的独特存在。胡杨,这一种树木,是我在这世间诸多关切之一。我想你一定熟悉很多树,比如杨柳、松柏、梧桐、银杏、国槐、桑、竹、梅、桃,还有桂树、香樟、榕树等。毕竟我们生活在草木中国,一个有着漫长的农耕文明的国度。树木不仅构筑了我们生存的家园,还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的思维方式,形塑了我们的语言,表征我
散文 |
血脉的回声
1 对于祖父而言,通往故乡的路是惊心动魄的。 1928年,深陷在贫困边缘的祖父带着一腔热血加入了红军赤卫队。革命的火焰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热腾腾的稀粥让他干瘪的身体慢慢恢复了生机和力量。彼时的祖父刚结婚。 1934年,参加红军炊事班的祖父跟随部队开始长征。彼时的村庄在炮火的侵袭下早已伤痕累累。祖母怀抱着年幼的孩子望着祖父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祖父的身影消失在尽头,她才反身回到寂静的家里。 一
散文 |
梅境
虽已是早春,黄山之巅仍是雪花纷飞、冻雨雾凇不断。此时,一朵朵黄色细长的梅花在猎猎寒风裹挟中如约而至。作为黄山之巅开得最早的山花,它带着冰晶在枝头绽放,为黄山送来第一缕芳香。 它就是金缕梅,“其色金,瓣如缕,翩反媕娜,有若翔舞,春时盛开” 。 陈春梅就是黄山的一枝金缕梅。但她却盛开在几百公里外的圩区,把一缕清香送到了悠悠水乡。 陈春梅是正宗的屯溪人,新安江畔有她童年寻觅的足迹,屯溪老街有她青春
诗歌 |
徽州地(组诗)
徽之本义 “徽”的本义,是三股绳子 扭结成一个鲜明的标识。 在无法看见的地方,看见 雾中旗,风中筝,雨中异兽。 徽。看到了画家所勾勒的 河流、田园与丘陵,线条颤动, 形成一个彼此呼应的组合, 诠释了劳作、情爱与艺术。 绿色、品红与蓝色,大地三原色 从太阳调色板上遭到劫掠, 为土地的黑色所补偿。 走过水口,就是徽派村落, 小青瓦、马头墙和《西厢记》, 日光洗涤情事,面具被
诗歌 |
葡萄(组诗)
石 榴 石榴是干净的 他们的代谢物是火红的花朵 等到石榴像候鸟一样站在灵魂的线上 你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飞走吗? 我们栽种石榴,构建花朵与果实的 秩序和轮回,重归那些古老的昭示 但是,石榴是谁的灵魂?飞鸟和鸟鸣 能否将不屈与臣服按捺在同一体内? 一颗石榴飞走了,我不知道 是被飞鸟带走的,还是被蝴蝶 ——这个花的幻象引入歧途? 秋天来了,花儿零落,叶子枯黄 风吹动着枝头孤零
诗歌 |
村庄里(组诗)
某个上午 这是九月的某个上午,母亲在一楼 给父亲喂饭,她说“吃啊吃啊” 她好像把整个世界都盛进了瓷碗里 催促父亲把它吃掉 我在二楼阅读一篇小说,小说中 叫托比亚斯的男人,和老雅各布的妻子 闻到了大海上飘来的玫瑰花的香味 田野上秋收的机器正轰隆隆地鸣叫 一个从河南来的男人被金灿灿的稻田所包围 他一脸骄傲地驾驶着收割机 把那些嘲笑他的稻子收割干净 这是个多么微妙的时刻,我和他们
诗歌 |
万物都活在自己的轻盈里(组诗)
所 愿 背依高墙,祖母闭眼合十 呓语若经,蒲公英般飞进洁净的晨光 她祈愿,它们都有一个 美好的前程 山高水远,云雾的庙堂之上 朝阳晃动的黄钟大吕 把生生不息的炽爱 与温度,倾洒到大地的皱褶 一切如她所愿,日渐明亮的人间 万物都活在自己的轻盈里 那幸福的珠露凝成光晕 恰似她的心 沙 漏 流星掉落夜的深渊 无边的寂静里 头顶的天空似乎并没有少了什么 这让我突然想到:一
诗歌 |
雨林中(组诗)
雨林中 热带植物滴着水,探出布满掌纹的新绿 许多隐居深山的花骨朵,都快红了 它们想把房子修在一起。诗人看见 一个溜出寨子捡菌子的男孩 观察着四周,他光着的脚 像猫科动物 他的眼睛真大,牙齿也很白 当他不再对野生动物感兴趣 他嘴里的情歌也很动人 他手提兜里的大红菌,鲜艳得像 出水的红衣少女 有着细细的颈子,白得动人 诗人在寨子边缘,雨林的深处 吟着诗,苦于吟不出雨林的奥秘
诗歌 |
补鞋匠
仿佛手背上滋生的褐斑。他的摊位 躲在不起眼的街角,与路边的草木无异 脚边围满了一群迷途的鱼 裁剪、补缺、修饰,针尖压住缝沿 缝合手术娴熟而快捷 时间的印痕,在一阵嚓嚓声里渐渐隐去 修复后的旧光阴 递还给主人,重新做一条入海的鱼 此刻的他低着头,仿佛捧着一堆碎瓷 耐心地抚摸每一个细节 给残损做捏骨 直到和所有的过往,一一握手言和
诗歌 |
云水谣
在高亢的民歌声中 一些云的水雾早已布满内心 更加妩媚动人 我已展开天鹅一样的羽毛 为明天翩翩起舞 如莲,如盆,如塔,如柱…… 太多的形状连接起来 涌动的细节与悬念 与我拥抱的水域 王子一样,酝酿爱 仰望更高处,无数的流星 不让低处的泥沙翻滚 如配合一个长期作沙画的人 将万物的五颜六色 持续勾勒在某一个村庄
诗歌 |
一束鲜花和另一束鲜花(外一首)
母亲节,客厅的花瓶插着两束鲜花。 一束女儿送来的,一束是我送于母亲的 两束鲜花散发出同一种淡淡的幽香 做家务的间隙,目光一遍遍投过去 望一眼女儿送我的长寿花和百合,代替母亲 瞅几眼我送与她的菊花和百合 好美啊!花朵氤氲在朦胧的雾气中 我跟自己说,好好活着 让每一束花都有着落 虚无的等待 中年以后,越来越喜欢雨天 喜欢一个人撑伞在雨中走路 世界小到属于一个人 还是希望被无限
诗歌 |
去城隍咀
我的城市像草稿 写了半生 现在我想去城隍咀 那个遥远的湖边乡村 一路上我遇见春天 树叶纷纷返回枝头 这些年我错过的所有事物 花一样都开在路边 原野上是茫茫无边的因果 临近村庄熟人越来越多 遇见那个老钟表匠: 帮我修改一下时间啊师傅 遇见那个背着十字药箱的 医生:给我一帖药吧…… 夜色降临 我的自言自语像天籁 我爱故乡 这虚构一样的夜晚
诗歌 |
小草
午夜,月亮很亮很亮 亮得照见 一棵戈壁的小草 蹲在茫茫荒滩上 拿着细细的针尖 不停地挑着钻进骨头的 一粒又一粒黄沙 挑出一颗 小草痛得颤抖一下 再挑出一颗 小草又痛得颤抖一下
诗歌 |
谶语
从浮世中像幼苗回落到地面 抱紧干净的云朵 就像抱紧,这透明的雨滴,从内观世界寻找 成为现实的某种可能 或带有生活元素之上的神性 我时常走在具象和意象 中间,对于善恶 都不去刻意思量它会由此产生的结果 至此,话语微弱 许多事,在我眼中燃烧大半生 也不可从口内 吐出火,吐出刀剑和冷风 胸中有山河,有爱恨 以及良药可医的 所有语言,会从尘沙提炼出金子
诗歌 |
跟我爸一样
1998年我买了辆“新大洲” 踏板摩托。轰隆隆骑着 女儿两岁 每天等我回家 有时很晚也要倚在门边 头发柔黄鬈曲 穿着一件旧碎花小棉袄 每当道路上有摩托车隆隆驶过 都会说一声:跟我爸一样 两轮过去了说 三轮过去了也会说—— “跟我爸一样” 有好长时间我才懂得 她是在听声音
诗歌 |
对视(外一首)
睁开眼,就有数不清的对视 与顶灯对视,感觉屋顶很累 与太阳对视,转眼比深夜还黑 流水汤汤,相看都是逆行者 握住大风的手,感不感动 都含着泪水…… 与熟悉或不熟的人对视 彼此在彼此的瞳孔里 彼此又是彼此的身外之物 天下第一湾 在这里,黄河把自己 第一次弯成怀抱的样子 吕梁,太行,像枕在臂弯里的婴儿 日月星云,一遍又一遍地掠过 一个女人哺乳时的坐姿
诗歌 |
随笔
休息一冬的草 开始扩展自己的领地 也习惯于蚂蚁这些动态 围绕它爬来爬去 树枝摇晃着 一个个动感的排比句 这里的一切都是免费的 包括白云的抒情 风流过自己的河 我写着自己的诗 我们互不相干 却都在挑起自己那份天空 责任编辑 王子倩
文学ABC |
余晖落尽
时间在李强眼里像匹马,嗖的一下,就不见踪影,抓都抓不住。这让他想起在草原的日子。生于草原的他,是喜欢马的。每次在草地上骑马,那种自由无拘的感觉,让他一度忘记时间,回过神来,才发现太阳早已下山,心里满是不舍。草原上的时间流逝,和现在又不同。现在的时间流逝,发生在都市里,是一种忙碌的快节奏,身处异乡的他对这“快”,是半信半疑,不能信服,亦无草原上的意犹未尽之感。当然就整体而言,这样的快节奏,对他来说是
文学ABC |
青年的叛逆、困惑与单纯的热情
萨拉·格雷厄姆(Sarah Graham)在其编著的《成长小说史》序言里曾写道,任何一个读小说的人“终究会碰到一部成长小说——关于年轻人面对成长挑战的小说,因为它是文学史上最流行且最持久的体裁之一”。此言实在是不虚之论。不管是从事文学研究的专业学者,还是仅以阅读来打发空闲时光的读者,都一定会在生命中某个或明亮或黯淡的时刻,相逢那些以年轻人为主人公,讲述他们初涉社会、追求理想、经历起伏、积累经验、获
文学ABC |
质地的平庸与叙述者的僭越
评论家张学昕认为:“短篇小说写作常常是一种灵感触角延伸至生活纵深的一次闪耀,或者是,在一种经验、精神和感觉之间,故事、人物、语言、结构相约之后的不期而至。”由此观点出发,衡量张振的短篇小说《余晖落尽》,我觉得这篇创作无论从哪方面进行阅读、感受与分析,都无法抵近这一层面。小说没有灵感迸现,立意或思想浅显直白无法让人满意,更没有延伸至生活的纵深,提供独特的人生经验和人性深度。尽管从表面看,小说中的人物